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喂养模式对斑鳜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风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3-90,共8页
为研究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两种投喂模式对斑鳜生长和肌肉营养组分的影响,试验通过设置2个组别,对斑鳜幼鱼分别投喂配合饲料(FG)和鲜活饵料(LG),开展9个月的养殖对比试验,对比生长表型和肌肉营养组分差异。结果表明:在生长表型方面,LG组... 为研究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两种投喂模式对斑鳜生长和肌肉营养组分的影响,试验通过设置2个组别,对斑鳜幼鱼分别投喂配合饲料(FG)和鲜活饵料(LG),开展9个月的养殖对比试验,对比生长表型和肌肉营养组分差异。结果表明:在生长表型方面,LG组的斑鳜在存活率、增重率、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等指标方面均显著高于FG组(P<0.05)。在肌肉组分方面,LG组的斑鳜肌肉粗蛋白质含量(20.45%)低于FG组(21.35%,P<0.05),与之相反的是粗脂肪含量(1.45%)高于FG组(0.65%,P<0.05),而在水分和灰分含量方面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两种投喂模式下的斑鳜肌肉中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LG组斑鳜的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G组(P<0.05),甘氨酸、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FG组(P<0.05),其他14种氨基酸含量、总氨基酸含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和鲜味氨基酸含量(DAA)无显著差异;在AAS和CS的评分方面,LG组在除赖氨酸外的必需氨基酸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FG组(P<0.05)。在水解脂肪酸方面,LG组斑鳜共检测到17种脂肪酸,比FG组多1种(花生酸),两组间肌肉组分中有13种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LG组饱和脂肪酸含量(25.36%)显著低于FG组(29.83%)(P<0.05),在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含量均高于FG组(P<0.05)。鲜活饵料养殖的斑鳜在生长性能、肌肉营养品质均略优于饲料养殖的斑鳜,同时两种饵料投喂模式下养殖的斑鳜肌肉均呈现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均为人类可食用的优质蛋白源,研究结果为斑鳜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鳜 饲料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与鲜活饵料养殖斑鳜对比试验
2
作者 张风光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7期51-52,共2页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俗称黑鳜、花桂等,是我国3大养殖鳜类之一,素有“淡水石斑鱼”之美誉。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鳜属(Siniperca),福建地方名称为花鲈、乌桂、黑鳜等,是一种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为东...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俗称黑鳜、花桂等,是我国3大养殖鳜类之一,素有“淡水石斑鱼”之美誉。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鳜属(Siniperca),福建地方名称为花鲈、乌桂、黑鳜等,是一种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为东亚特有种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因其肉质细嫩润滑、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售价较高,需求量日益增大。目前,市面上还未见斑鳜养殖专用人工配合饲料从事斑鳜养殖,主要还是以投喂鲜活或者冰鲜饵料鱼为主。现开展饲料与鲜活饵料养殖斑鳜对比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活饵料 凶猛鱼类 内陆水域 淡水石斑鱼 特有种类 饵料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