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尤溪县大王坪林场杉木嫁接种子园种子高产经验
1
作者 汤陈琪 杨光天 +1 位作者 李孝钟 吴佐柱 《林业科技开发》 1994年第2期5-6,共2页
关键词 杉木 嫁接 种子园 种子 育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和马尾松幼林生物产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林开敏 郑郁善 +1 位作者 黄祖清 吴擢溪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51-356,共6页
本文在对6年生杉木和马尾松标准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杉木和马尾松幼林各器官生物量与树高、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Y=aD^b和Y=aD^bH^c数学模型建立了杉木和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数学模型。其中以Y=aD^bH^c的数... 本文在对6年生杉木和马尾松标准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杉木和马尾松幼林各器官生物量与树高、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Y=aD^b和Y=aD^bH^c数学模型建立了杉木和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数学模型。其中以Y=aD^bH^c的数学模型为最佳,可作为一定立地条件下的杉木和马尾松幼林的生物产量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马尾松 生物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模式效益评价的综合决策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郁善 林开敏 +2 位作者 黄祖清 吴擢溪 陈秀梅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94-400,共7页
本文通过设置大量标准地,对不同造林模式(杉木、马尾松、杉松混交林、封山育林)的林分生物量、培肥土壤、水文效应、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应用大系统多目标综合决策层次分析法对多种造林模式进行定量评价,找出经济与生态效益最协调的... 本文通过设置大量标准地,对不同造林模式(杉木、马尾松、杉松混交林、封山育林)的林分生物量、培肥土壤、水文效应、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应用大系统多目标综合决策层次分析法对多种造林模式进行定量评价,找出经济与生态效益最协调的造林模式,为荒山绿化中期效果定量评价方法和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 效益 综合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林内火环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赖士嶂 黄祖清 +1 位作者 李振问 吴擢溪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S1期83-87,共5页
采用常规方法,分别于1987.9.24和1988.9.24两次对福建省尤溪县林业科学研究所西坑试验点6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火环境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日均相对湿度、凋落叶的含水量、土层0~40cm土壤含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3%、22.2... 采用常规方法,分别于1987.9.24和1988.9.24两次对福建省尤溪县林业科学研究所西坑试验点6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火环境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日均相对湿度、凋落叶的含水量、土层0~40cm土壤含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3%、22.27%和4.41%,混交林内日均光照强度仅为杉木纯林的55%,林内日均气温比杉木纯林低0.5℃。因此,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林分的燃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 火环境 燃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火烧对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振问 《森林防火》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2-23,共2页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自然因子,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火对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粗浅的论述。一、火烧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森林土壤一般来讲肥力较高,团粒结构较好,空气、水分有一定的协调关系,但是...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自然因子,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火对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粗浅的论述。一、火烧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森林土壤一般来讲肥力较高,团粒结构较好,空气、水分有一定的协调关系,但是,由于火烧掉了土壤有机质,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变得板结,降低了土壤孔隙度,通气性、保水性。火烧初期,由于高温,土体激剧膨胀,土粒之间的内聚力减弱,造成土体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土壤 土壤孔隙度 土壤总孔隙度 团粒结构 土壤物理性状 自然因子 微生物总量 毛管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溪县黑荆树冻害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沈龙 汤陈琪 吴擢溪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S1期75-78,共4页
本文探讨了尤溪县黑荆树冻害与立地因子及气象因子间的关系,指出低温和持续霜冻是造成黑荆树冻害的主导因子,造林地的坡形、坡度和坡向对黑荆树冻害影响大。应注重宜林地的选择及栽培措施的改进,抗寒品种是关键。
关键词 黑荆树 冻害 立地因子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不同苗木类型与整地方式造林早期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沈龙 邱其才 +3 位作者 林景露 陈养 陈由兰 杨亨永 《福建林业科技》 1994年第4期71-74,共4页
通过对不同苗木类型和整地方式的马尾松幼林的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生物量和根系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容器苗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年抽梢高和生物量;整地方式对造林当年的马尾松幼林有一定影响,而在第3年则对幼林树高和抽... 通过对不同苗木类型和整地方式的马尾松幼林的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生物量和根系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容器苗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年抽梢高和生物量;整地方式对造林当年的马尾松幼林有一定影响,而在第3年则对幼林树高和抽梢高起着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整地方式 效应 苗木 类型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苗圃中的推广应用试验初报 被引量:4
8
作者 兰贺胜 邱进清 +2 位作者 肖石海 王承武 李孝钟 《福建林业科技》 1993年第4期38-42,共5页
试验探讨了在杉木、马尾松、柳杉和火炬松育苗过程中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分析了果尔、氟乐灵、除草醚和扑草净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1)果尔、氟乐灵和除草醚除草效果较好;(2)育苗中,在芽前和苗期两次应用果尔、氟乐灵或除草醚处理,即可... 试验探讨了在杉木、马尾松、柳杉和火炬松育苗过程中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分析了果尔、氟乐灵、除草醚和扑草净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1)果尔、氟乐灵和除草醚除草效果较好;(2)育苗中,在芽前和苗期两次应用果尔、氟乐灵或除草醚处理,即可基本不需要安排人工除草;(3)化学除草可节省除草用工的80%—90%,降低除草成本的80%—86%;(4)除草剂基本不影响苗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 除草剂 林业 苗圃 药剂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与泡桐混交造林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汤陈琪 周善财 刘仙校 《中国林副特产》 1995年第4期23-23,共1页
实践反复证明:浅鞭根性、横向穿透地表层、常绿速生的毛竹与泡桐混交造林实为适宜。因为泡桐根系在60~220厘米土层中,而毛竹的鞭根系多在10~40厘米的土层中,两者根系吸收水分养料区域能自然错开位置。毛竹与泡桐混交造林后,泡桐能吸... 实践反复证明:浅鞭根性、横向穿透地表层、常绿速生的毛竹与泡桐混交造林实为适宜。因为泡桐根系在60~220厘米土层中,而毛竹的鞭根系多在10~40厘米的土层中,两者根系吸收水分养料区域能自然错开位置。毛竹与泡桐混交造林后,泡桐能吸收毛竹无法吸收的深层养料和水分;泡桐叶大而多,冠幅高厚而蒸腾量大,从而将大量水分散发林内空中,增加空气湿度和稳定气温,为毛竹生长提供了所需的水分。据测定:泡桐叶肥效高于豆科树木,含全氮3.4×10(-2)、全钾0.4×10(-2)、全磷0.19×10(-2);其大量叶返回地面化为大量有机质肥,大大促进了毛竹的速生丰产。而毛竹鞭根横向地下穿透力强,疏松了表土层,加速了微生物活动,促进分解有机质;且竹、桐的叶落下后又能保土保湿,不但防止了地表冲刷,又可提高土壤肥力,且也促进了泡桐在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的深广度生长;达到两者互相促进,单位面积生物量的大大增长;生态和经济效益及毛竹造林成活率大大超过纯林;而且竹鞭很盘结,泡桐冠幅浓厚,抗风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泡桐 混交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伐区作业的生态因子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新年 林圣万 吴沂隆 《森林工程》 1996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从森林生态和森林采伐的关系入手,分析影响伐区作业的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包括林地坡度,林分结构、地表植被、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集材方式、集材道间距、迹地清理方式,以及更新方式等,而林地坡度、采伐方式、集材方式、迹地清... 本文从森林生态和森林采伐的关系入手,分析影响伐区作业的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包括林地坡度,林分结构、地表植被、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集材方式、集材道间距、迹地清理方式,以及更新方式等,而林地坡度、采伐方式、集材方式、迹地清理方式和更新方式等是影响伐区作业的主要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伐区作业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秆红链蚧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毓银 陆登广 +3 位作者 李修秦 刘永兴 王立楷 魏开炬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竹秆红链蚧是危害毛竹秆部的一种蚧壳虫。竹林一旦发生受害,轻则竹叶干枯,出笋量减少,重则毛竹成片枯死。经观察:该虫在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一年发生一代,以若虫越冬。孕卵期长,各虫态重叠严重。每年5月中旬开始危害,6月中旬危害最烈。
关键词 红链蚧 生物学特性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竹侧枝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长职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4-48,共5页
绿竹侧枝扦插育苗方法与传统的分兜法相比,不仅提高母竹利用率15倍以上,每公顷节约造林费1327.5元,成活率达97%以上,且操作简单,能为大规模造林提供充足的竹苗。
关键词 绿竹 侧枝扦插 成活率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竹利用现状和发展经营措施 被引量:3
13
作者 汤承旗 汤志平 管大耀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6-48,共3页
本文具体叙述苦竹生态特性、用途、利用现状和效能,重点指出栽培容易、经营简便、生长快、投产早、收益高,一次种植永续利用,对其发展经营方向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
关键词 苦竹 生物学特性 经营措施 开发利用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柏种子场圃发芽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祖清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S1期69-74,共6页
本文作者从全省各地收集建柏种子29份,进行生活力、实验室发芽率、发芽势、场圃发芽率测定,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场圃发芽率,实验室发芽率预测模型。
关键词 建柏种子 场圃发芽率 实验室发芽率 生活力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育苗配套新技术和经济效益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坤孟 李孝钟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S1期88-91,共4页
本文介绍杉木育苗新技术,经过三年的试验成功地探索出一种“宽床窄沟—模板作床—两层黄心土覆盖—化学除草”的配套育苗新模式,可提高圃地利用率15%,提高苗木保存率38.5%,减少杂草萌生,减少病菌感染,节约除草投工量,经济效益比常规... 本文介绍杉木育苗新技术,经过三年的试验成功地探索出一种“宽床窄沟—模板作床—两层黄心土覆盖—化学除草”的配套育苗新模式,可提高圃地利用率15%,提高苗木保存率38.5%,减少杂草萌生,减少病菌感染,节约除草投工量,经济效益比常规育苗提高30%,比应用单项新技术措施也更好,而且此模式简便易行,在生产上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宽床窄沟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柑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敬忠 吴国民 汤陈琪 《中国林副特产》 1995年第1期17-18,共2页
金柑Fortunella margarita(lour.)又叫金桔或金弹,系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果实皮薄肉厚,可溶性固形物14.5×10^(-2),含糖12.3×10^(-2),含酸0.75×10^(-2);每百毫升果汁含 V—C41.5毫克,还含V_A、V_B、V_P及橙皮甙等;宜生食,... 金柑Fortunella margarita(lour.)又叫金桔或金弹,系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果实皮薄肉厚,可溶性固形物14.5×10^(-2),含糖12.3×10^(-2),含酸0.75×10^(-2);每百毫升果汁含 V—C41.5毫克,还含V_A、V_B、V_P及橙皮甙等;宜生食,味香甜酸醇适口,营养丰富。可入药,有清心开胃、理气散寒之效,民间用于治气管炎、高血压、胃病、产妇腹痛等有良效。加工成罐头、果汁、果酒.提取柠檬酸、制成桔饼、蜜饯等。在全国首届金柑研讨会评比中品质和产量名列第二。誉为“金柑之乡”的管前和八字桥乡,种植已300多年,是福建省主要产区,为全国七大产区之一。现尤溪全县种植面积16940亩(其中管前和八字桥12582亩);年产量从1985年的1850吨发展到3930吨,占全省1/3,总收益达700万元以上。省、市、县科委为充分发展这一拳头产品优势,将“金柑高产优质栽培”列为山区资源开发重点项目之一。1992年曾经省、市、县科委按课题合同要求分三种类型,随机抽样进行现场验收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类果树 金柑 金桔 生物学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马尾松伐根栽培茯苓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陈祺 《林业科技开发》 1992年第1期22-23,共2页
马尾松是尤溪县林区的主要树种,资源极为丰富。长期以来农民群众在采脂伐木中将伐根大量丢弃在山中不加利用,后学习医药部门进口茯苓生产的经验,并在新桥、联合等乡进行试点,发现利用伐根种茯苓可获得很高的效益。一株20cm胸径的松树采... 马尾松是尤溪县林区的主要树种,资源极为丰富。长期以来农民群众在采脂伐木中将伐根大量丢弃在山中不加利用,后学习医药部门进口茯苓生产的经验,并在新桥、联合等乡进行试点,发现利用伐根种茯苓可获得很高的效益。一株20cm胸径的松树采脂15年得60元,伐根破松明一天得2元,而种植茯苓3个小时却可得7元多。因此利用马尾松伐根栽培茯苓的经济前景广阔,是林农致富的好门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伐根 栽培 茯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竹的栽培与管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汤陈祺 《中国林副特产》 1989年第3期29-31,13,共4页
绿竹,为禾本科慈竹属,系地下基合轴丛生,成竹高9~13cm,胸径6~10cm,基部节间长15~30cm,中部最长节间达60cm,节与节均为圆筒形,壁厚0.3~0.6cm。鲜绿色,外有灰色小毛,新竹顶稍细长,成弧形下垂,竹秆环平,竹择环明显,基部各节环上下有白... 绿竹,为禾本科慈竹属,系地下基合轴丛生,成竹高9~13cm,胸径6~10cm,基部节间长15~30cm,中部最长节间达60cm,节与节均为圆筒形,壁厚0.3~0.6cm。鲜绿色,外有灰色小毛,新竹顶稍细长,成弧形下垂,竹秆环平,竹择环明显,基部各节环上下有白色绒毛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栽培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草代木反季节周年栽培香菇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汤陈祺 管大耀 +1 位作者 罗朝荣 肖方道 《中国林副特产》 1996年第4期46-46,共1页
1 反季节周年栽培香菇基本情况 近几年福建尤溪食用菌生产不仅形成以大规模草菌为主的生产格局,而且大力进行反季节栽培香菇成功,节约了大量木材。1993~1994两年推广周年(四季)栽培香菇1250万袋,占香菇3013万袋的41.4×10^(-2),与... 1 反季节周年栽培香菇基本情况 近几年福建尤溪食用菌生产不仅形成以大规模草菌为主的生产格局,而且大力进行反季节栽培香菇成功,节约了大量木材。1993~1994两年推广周年(四季)栽培香菇1250万袋,占香菇3013万袋的41.4×10^(-2),与木屑栽培香菇比,降低了成本,为菇农脱贫致富,为开发食用菌闯出新路。2 反季节周年栽培香菇基本原理 除以草(芦苇、象草、巴茅、五节芒、芒箕)代木作原料外,充分利用尤溪得天独厚自然气候优势,科学安排草种搭配比例,菌种菌株的选择与季节和温型(即内外界最适温湿度)安排好接种期等是关键,致使四季都能出菇。如生产季节的安排,一般掌握高温型菌种先接种,低温型菌种后接种,具体时间又依海拔高低和品种不同而异。该技术于1993年在海拔800多米的汤川乡抓点试验。①4~7月,采用中温型或中偏高型,控制在10~20℃范围内,用LC081、LC26、Cr22菌株。②8~9月,采用中偏低温型或中温型,控制在5~20℃范围内,用LC206、LC081、Cr02、Cr022菌株。③10~12月,采用中偏高型或高温型,控制在12~22℃范围内,用LC220、LC26、Cr04、Cr63菌株。④12月~翌年3月,采用低温偏高型或低温型,控制在6~15℃范围内,用LC141、LC26、Cr20菌株。从草粉与杂木屑培育香菇对比试验中得知,以每1000袋(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姑 栽培 周年栽培 以草代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竹利用现状和发展措施 被引量:2
20
作者 管大耀 汤陈祺 《中国林副特产》 1996年第4期53-53,共1页
1 苦竹的生态特性 苦竹系地下茎复轴混生,有横走的竹鞭,竿高4~7米,胸径2~5厘米,节长25~40厘米,圆柱形,枝下各节无芽,幼时披有白粉,箨环下尤甚,主竿每节分枝3~5枚,具叶小枝1~3枚生于1枝,顶端有叶2~4片,正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叶端... 1 苦竹的生态特性 苦竹系地下茎复轴混生,有横走的竹鞭,竿高4~7米,胸径2~5厘米,节长25~40厘米,圆柱形,枝下各节无芽,幼时披有白粉,箨环下尤甚,主竿每节分枝3~5枚,具叶小枝1~3枚生于1枝,顶端有叶2~4片,正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叶端尖,基部楔形,叶鞘无毛。有纵脉。在低山、丘陵或山麓及平地均生长良好,属浅根性,在疏松肥沃土壤中,鞭梢1年生长量可达3~4米,来年春又从侧芽抽出新鞭,在土中蔓延生长。在集约经营条件下,鞭梢和竹竿生长有强大优势,其竿基的芽眼则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而失去萌芽力,只靠侧芽繁殖更新,长出的竹竿,一般稀疏散生,密集成丛的少,若在贫瘠土壤条件下或经砍伐重伐,则苦竹的竿基芽大多萌发抽笋,长出成丛竹竿,又表现出丛生竹特征。2 苦竹利用现状和效能 福建省尤溪县坂面的下川和台溪乡象山村等都利用苦竹材创办笔管厂,长期进行苦竹资源的开发利用。按苦竹大小分等级进行加工,把大的苦竹加工成伞柄,有的用来做蚊帐竿和农作物支架;中小型苦竹用作笔管。有时供乡镇造纸厂造纸。象山笔管厂积极引进技术人才经营优质笔管,促进了苦竹的集约经营,发挥了苦竹对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作用。2.1 为村民群众开阔了一条致富门路20年来,全村2000多人,都尝到了经营苦竹的甜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竹 开发利用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