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控设施栽培龙爪菇培菌时间及出菇开口方式试验
1
作者 彭传尧 严少妹 +6 位作者 林思裕 王圣铕 吴光明 杨彬 蔡盛 王瑞娟 宋春艳 《食用菌》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为进一步完善龙爪菇栽培技术,在温控设施条件下,开展培菌时间及出菇开口方式对龙爪菇出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培菌50~55 d,龙爪菇催蕾后菌丝恢复更快、原基形成更早,菌棒出菇口污染率更低,产量和优质菇率更高;培菌时间适宜,采用... 为进一步完善龙爪菇栽培技术,在温控设施条件下,开展培菌时间及出菇开口方式对龙爪菇出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培菌50~55 d,龙爪菇催蕾后菌丝恢复更快、原基形成更早,菌棒出菇口污染率更低,产量和优质菇率更高;培菌时间适宜,采用“|”形开口出菇比“Λ”形开口的产量及优质菇率更高,2种开口方式出菇对菇外观形态、采收影响不同,生产者可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和农事操作难易选择开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爪菇 温控设施 栽培 培菌时间 开口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溪县烟后稻野香优6813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光武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8期39-41,共3页
野香优6813是由野香A与本禾恢6813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1年引进野香优6813作烟后稻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出群体整齐、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较强,后... 野香优6813是由野香A与本禾恢6813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1年引进野香优6813作烟后稻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出群体整齐、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较强,后期转色好,产量较高、米质优等特点。为进一步提高野香优6813在闽中山区的种植效益,以作为尤溪县烟后稻为例,总结介绍野香优6813的种植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合理安排播期;培育多蘖壮秧;适龄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管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适时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野香优6813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溪县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詹昌埜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5期259-261,共3页
从品种选择、育秧、栽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留桩收割及再生季管理等方面总结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再生稻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溪县鲜食玉米发展前景及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詹昌埜 林大铨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55-55,57,共2页
介绍了鲜食玉米品质特点及发展前景,总结其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品种选择、隔离种植与防止串粉、分期播种与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进一步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发展前景 高效栽培技术 福建尤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两优676在尤溪县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光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4期34-34,42,共2页
2017年引进籼型两系杂交稻广两优676新品种在尤溪县西城镇文峰、凤元等村作中稻种植,表现出适应性广、抗倒力强、抗病性好、后期转色好,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需肥省等特点,是尤溪县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栽培的理想品种之一。同时,... 2017年引进籼型两系杂交稻广两优676新品种在尤溪县西城镇文峰、凤元等村作中稻种植,表现出适应性广、抗倒力强、抗病性好、后期转色好,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需肥省等特点,是尤溪县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栽培的理想品种之一。同时,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两优676 示范表现 栽培技术 高产 福建尤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福两优366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光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8期48-50,共3页
福两优366组合田间稻面长势整齐平衡,具有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穗大饱满,稳产丰产,适应性广等优点,特别是抗病、抗虫、优质和高产四项指标均表现优良,对发展绿色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研究了施氮肥的轻与重... 福两优366组合田间稻面长势整齐平衡,具有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穗大饱满,稳产丰产,适应性广等优点,特别是抗病、抗虫、优质和高产四项指标均表现优良,对发展绿色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研究了施氮肥的轻与重对福两优366的分蘖动态、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轻施蘖肥可以显著提高分蘖成穗率、获高产。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提出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福两优366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丑耳)工厂化瓶栽试验研究
7
作者 杨彬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1期184-187,共4页
为了探讨银耳(丑耳)工厂化瓶栽技术,开展转入丑耳管理的时间节点与丑耳管理阶段温度、湿度、CO2浓度对丑耳产量、朵形、色泽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27 d转入丑耳管理,出耳房温度控制在23℃左右、CO2浓度控制在2800~3200 mg/L、湿... 为了探讨银耳(丑耳)工厂化瓶栽技术,开展转入丑耳管理的时间节点与丑耳管理阶段温度、湿度、CO2浓度对丑耳产量、朵形、色泽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27 d转入丑耳管理,出耳房温度控制在23℃左右、CO2浓度控制在2800~3200 mg/L、湿度控制在75%~80%较为合适,产量较高,朵形大小适中,色泽较佳,畸形率、烂耳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工厂化 瓶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晚稻组合种植比较试验研究
8
作者 吴光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4期39-40,共2页
2014年引进7个杂交晚稻组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7、泰丰优656均比对照谷优527组合增产10%以上,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表现好,可扩大示范种植。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品种比较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摆袋模式对黑木耳菌袋温度稳定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樊佳豪 彭传尧 +5 位作者 陈高汕 王圣铕 杨彬 王致钦 陈扬传 陶永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为筛选南方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栽培时接种后的菌袋在遮阳棚内的最佳摆放模式,在初始摆放模式为“一”字型条件下,测量“一”字型不翻堆(Ⅰ)、“一”字型翻堆(Ⅱ)、“#”字型不翻堆(Ⅲ)不同部位(顶层、中层和底层)菌袋内的温度... 为筛选南方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栽培时接种后的菌袋在遮阳棚内的最佳摆放模式,在初始摆放模式为“一”字型条件下,测量“一”字型不翻堆(Ⅰ)、“一”字型翻堆(Ⅱ)、“#”字型不翻堆(Ⅲ)不同部位(顶层、中层和底层)菌袋内的温度和产量;测定20、25、30、35、40℃黑木耳菌丝在培养皿内的生长速度和与菌丝活力相关的代谢酶(漆酶和脱氢酶)活性。结果显示:在实验范围内,Ⅰ、Ⅱ、Ⅲ的中层和底层菌袋日低温平均为30、28~31、24℃,菌袋间温度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Ⅰ、Ⅱ、Ⅲ;平均单袋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Ⅰ、Ⅱ、Ⅲ;在30、35℃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酶活性较高;“一”字型不翻堆模式有助于维持发菌期间菌袋的温度稳定性,其菌丝活力和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设施栽培 温度稳定性 菌丝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佑’佛手瓜不同定植期对比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光明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为明确‘福佑’佛手瓜品种最佳定植期,充分发挥良种生产潜力,在闽中山区尤溪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5个不同定植期对佛手瓜‘福佑’产量及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8月、12月、2月中旬3个时期定植的‘福佑’产量、种植效益较高,呈减产趋... 为明确‘福佑’佛手瓜品种最佳定植期,充分发挥良种生产潜力,在闽中山区尤溪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5个不同定植期对佛手瓜‘福佑’产量及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8月、12月、2月中旬3个时期定植的‘福佑’产量、种植效益较高,呈减产趋势,产量差异不显著;在3月、4月中旬2个时期定植的其产量及种植效益较低,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是,在8月中旬定植的,当年秋季产量极低,翌年的产量及种植效益好,与当年早春定植的相比,生产管理上要多花半年时间,成本加大,不提倡大面积推广,因此,在生产上‘福佑’佛手瓜可安排在12月中旬至2月中旬前后定植,可以达到理想效果。该项研究为闽中山区推广‘福佑’佛手瓜种植确定最佳定植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瓜'福佑’ 定植期 产量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佑’佛手瓜不同栽植密度对比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大铨 《农学学报》 2016年第4期63-65,共3页
为探求佛手瓜新品种‘福佑’最佳定植密度,提高种植效益,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株行距分别为6 m×6 m、4 m×6 m、3 m×6 m、4 m×4 m、3 m×4 m的5个不同定植密度,3次重复,研究其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若... 为探求佛手瓜新品种‘福佑’最佳定植密度,提高种植效益,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株行距分别为6 m×6 m、4 m×6 m、3 m×6 m、4 m×4 m、3 m×4 m的5个不同定植密度,3次重复,研究其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以生产夏瓜为主可以适度密植,每公顷种600~800株较为适宜,可获得高产高效;若以收获秋瓜为主,应适当减少种植密度;从年产量及年产值来看,以每公顷种植625株左右,株行距4 m×4 m最有利于丰产丰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瓜 栽植密度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手瓜新品种“福佑”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大铨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30-31,共2页
介绍福佑佛手瓜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定植、肥水管理、搭架与整枝、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越冬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佛手瓜 新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手瓜早熟品系比较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大铨 吴光明 《福建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52-54,共3页
对简比试验入选的4个早熟佛手瓜品系进行比较试验,分别对各参试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YX-2表现早熟,全年总产和夏瓜产量都最高,建议在福建省中高海拔地区示范推广。
关键词 佛手瓜 品比试验 产量 抗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Ⅱ优907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詹昌埜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3期100-102,共3页
对杂交稻组合Ⅱ优907产量及其产量构成要素进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要素与产量之间都呈正相关,对产量都有影响,其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因此,生产上在确保足够有效... 对杂交稻组合Ⅱ优907产量及其产量构成要素进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要素与产量之间都呈正相关,对产量都有影响,其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因此,生产上在确保足够有效穗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增加籽粒饱满度进而提高千粒重,以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Ⅱ优907 产量结构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新组合甬优9号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光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5期55-57,共3页
为探讨杂交稻甬优9号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关联,特对其产量与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各要素与产量之间都呈正相关,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结实率和穗粒数对产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生产上在确保足够有效穗... 为探讨杂交稻甬优9号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关联,特对其产量与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各要素与产量之间都呈正相关,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结实率和穗粒数对产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生产上在确保足够有效穗的前提下,可适度促大穗,并通过增加谷粒充实度来提高千粒重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甬优9号 产量结构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工厂化瓶栽生产工艺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勇云 雷德赐 +3 位作者 杨彬 罗竟通 陈典灿 卞威 《食用菌》 2017年第1期40-41,共2页
对瓶栽银耳瓶装料量、含水量、pH以及加湿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瓶干料260 g,银耳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30.4%;培养料含水量61%时,产量最高,平均每瓶产量达331.5 g;培养料pH为6.5时,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27.9%;采用空气加湿器加湿可以有效... 对瓶栽银耳瓶装料量、含水量、pH以及加湿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瓶干料260 g,银耳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30.4%;培养料含水量61%时,产量最高,平均每瓶产量达331.5 g;培养料pH为6.5时,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27.9%;采用空气加湿器加湿可以有效降低杂菌污染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工厂化 瓶栽 培养料 PH 试验 加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工厂化栽培菌丝后熟阶段培养温度和时间与出菇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彬 董浩然 +2 位作者 彭传尧 陈高汕 蔡盛 《食药用菌》 2020年第5期299-302,共4页
为进一步完善香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香菇“申香1513”为试验对象,探索香菇工厂化栽培养菌过程菌丝后熟阶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与出菇的关系。结果以菌丝后熟阶段以培养温度20~22℃、时间60~70天表现产量较高,子实体朵形圆整、大小适中,... 为进一步完善香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香菇“申香1513”为试验对象,探索香菇工厂化栽培养菌过程菌丝后熟阶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与出菇的关系。结果以菌丝后熟阶段以培养温度20~22℃、时间60~70天表现产量较高,子实体朵形圆整、大小适中,商品性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后熟培养 培养时间 培养温度 产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甬优1540组合产量构成因素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光明 林先杯 张彩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为探讨杂交稻组合甬优1540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关联,对其产量与构成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构成产量主要因素与产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对产量贡献率大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结率实>千粒重,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 为探讨杂交稻组合甬优1540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关联,对其产量与构成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构成产量主要因素与产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对产量贡献率大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结率实>千粒重,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次之,结实率和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栽培措施上要确保足够有效穗,适度促大穗,提高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以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甬优1540 产量结构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工厂化瓶栽培养料配方优化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彬 黄暖云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4期69-71,共3页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设置银耳工厂化瓶栽培养料5个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③25%玉米杆+麸皮17%+棉籽壳57%+石膏1%最适银耳工厂化瓶栽,产量最高...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设置银耳工厂化瓶栽培养料5个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③25%玉米杆+麸皮17%+棉籽壳57%+石膏1%最适银耳工厂化瓶栽,产量最高达227.5g/瓶,生物学效率达87.5%,投入产出比1∶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培养料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绿肥品种平托花生秋季营养袋繁育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光明 林昭政 林大铨 《福建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83-84,共2页
总结了平托花生秋季营养袋繁育技术,主要包括营养土的配制和装袋、繁育材料准备和扦插、苗床管理。
关键词 平托花生 秋季栽培 营养袋 繁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