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食品加工中低血糖指数配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武小辉 刘亚伟 +3 位作者 刘洁 曹立松 谢军红 刘晓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62-365,369,共5页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其患病原因与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抗性有密切关系。血糖反应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如:膳食纤维、抗性淀粉、蛋白质、面制品类型、加工程度、低血糖指数配料等。小麦食品加工中低血糖指数配料,可以帮助消...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其患病原因与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抗性有密切关系。血糖反应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如:膳食纤维、抗性淀粉、蛋白质、面制品类型、加工程度、低血糖指数配料等。小麦食品加工中低血糖指数配料,可以帮助消费者减少患糖尿病和其它一些疾病的风险,帮助降低患病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抗性淀粉 低血糖指数配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制热加工对玉米粉中玉米黄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娇娇 郑明珠 +5 位作者 刘美宏 谢佳函 吴熙 靳智博 刘回民 刘景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4-290,共7页
围绕烤制对玉米粉中玉米黄素含量的影响展开实验,以玉米粉为原料进行不同烤制条件的热处理,以玉米黄素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烤制温度、烤制时间、加水量在烤制过程中对玉米黄素含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玉米黄素含量的3... 围绕烤制对玉米粉中玉米黄素含量的影响展开实验,以玉米粉为原料进行不同烤制条件的热处理,以玉米黄素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烤制温度、烤制时间、加水量在烤制过程中对玉米黄素含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玉米黄素含量的3个因素进行优化。烤制优化条件为烤制温度190℃、烤制时间30 min、加水量75%。在此条件下,做3次平行实验进行验证,此时玉米粉中玉米黄素含量为306.79μ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 烤制时间 烤制温度 加水量 玉米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调控薄层干燥实验的玉米积温数学模型及工具图表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玉柱 付大平 +4 位作者 尹慧敏 许秀颖 赵城彬 刘景圣 吴文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4-120,共7页
为了将积温控制应用在粮食干燥中,本研究以多参数可控的玉米热风薄层干燥实验为基础,探索了在不同的热风温度、热风风速、相对湿度和初始水分等参数正交组合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当湿度、水分、风速一定的情况下,干燥积温随热风温度呈线性... 为了将积温控制应用在粮食干燥中,本研究以多参数可控的玉米热风薄层干燥实验为基础,探索了在不同的热风温度、热风风速、相对湿度和初始水分等参数正交组合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当湿度、水分、风速一定的情况下,干燥积温随热风温度呈线性递减趋势,温度增加1℃,积温减少5℃·h;温度、水分、风速一定的情况下,干燥积温随湿度呈非线性递增趋势,湿度增加1%,积温平均增加3.75℃·h,60%以下递增不显著;温度、湿度、风速一定的情况下,干燥积温随初始水分呈非线性递增趋势,初始水分在20%~27%之间每增加1%,积温平均增加6.43℃·h,28%以下积温递增不显著;当温度、湿度、水分一定的情况下,干燥积温随风速呈非线性递减趋势,风速在0.4%~0.8%之间每增加0.1 m/s,干燥积温平均递减75℃·h。利用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建立了积温数学模型,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0.97。在500 T/D连续玉米干燥机测控实验中,干燥模型能很好的控制粮食出机含水率,应用表明干燥积温可用于粮食干燥过程的预测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薄层干燥 干燥积温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型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 崔妍 +2 位作者 郑明珠 刘美宏 刘回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3-363,共11页
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淀粉加工的主要副产物,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取。基于其独特的自组装特性,玉米醇溶蛋白可通过多种方式构建成纳米颗粒,进而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荷载和输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反溶剂沉淀、pH循环、电喷雾和微流控等... 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淀粉加工的主要副产物,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取。基于其独特的自组装特性,玉米醇溶蛋白可通过多种方式构建成纳米颗粒,进而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荷载和输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反溶剂沉淀、pH循环、电喷雾和微流控等。这些制备方法都可合成响应各种环境刺激且性质稳定的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本文综述了刺激响应型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响应类型和应用最新进展。这些纳米载体可对内源性(pH、酶和氧化还原)和外源性环境刺激(磁和光)做出响应,已被用于食品智能包装、纳米农药和纳米医学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封递送。然而,仅依靠单一刺激响应很难实现活性物质的作用最大化,多重刺激(双重刺激、三重刺激等)响应的纳米颗粒已成为递送领域的新发展趋势。未来,更多的研究应该投入到多刺激响应纳米颗粒的研发,以及如何将纳米颗粒的多重响应特性和纳米颗粒的靶向递送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纳米颗粒 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发酵糯玉米中细菌多样性分析及纯菌种对其加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大力 冯艳鹤 +3 位作者 刘炳利 潘聪 封玲 郑明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09-114,共6页
目的:研究自然发酵糯玉米中细菌的菌群组成,以及其中乳酸菌对糯玉米粉加工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地方特色的糯玉米为原料,采用MiSeq技术对自然发酵菌液中细菌16S rDNA的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获得自然发酵液中的细菌多样性。对其中的1株优... 目的:研究自然发酵糯玉米中细菌的菌群组成,以及其中乳酸菌对糯玉米粉加工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地方特色的糯玉米为原料,采用MiSeq技术对自然发酵菌液中细菌16S rDNA的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获得自然发酵液中的细菌多样性。对其中的1株优势菌株进行筛选鉴定,比较纯菌种发酵和自然发酵对糯玉米粉的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自然发酵液菌中乳杆菌(Lactobacillus)为优势菌,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经过纯种发酵后糯玉米粉的峰值黏度、衰减值和最终黏度显著提高,回生值显著降低;经过蒸制后硬度、黏附性、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增高从而改善糯玉米粉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多态性分析 16S rDNA 糊化特性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贮藏过程中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浩 刘景圣 +1 位作者 郑明珠 李昊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0,24,共6页
以垦糯1号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贮藏温度(5、15、25℃)下鲜食糯玉米中可溶性总糖、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质量分数及淀粉相关酶活性在48 h贮藏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和淀粉脱分支酶(DBE)活性... 以垦糯1号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贮藏温度(5、15、25℃)下鲜食糯玉米中可溶性总糖、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质量分数及淀粉相关酶活性在48 h贮藏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和淀粉脱分支酶(DBE)活性随贮藏温度的升高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降低了对直链淀粉合成和积累的促进作用,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随贮藏温度的升高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促进了支链淀粉的积累,且可溶性糖主要向支链淀粉转化,从而使鲜食糯玉米中支链淀粉质量分数和总淀粉质量分数升高;贮藏温度对鲜食糯玉米中淀粉质量分数变化影响显著,5℃条件下变化最缓慢,是鲜食玉米贮藏的理想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藏时间对玉米原粮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解慧 修琳 +4 位作者 郑明珠 蔡丹 张浩 曹勇 刘景圣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1-105,111,共6页
以2013年收获的"源玉3"和"先玉335"玉米原粮为试验对象,测定了样品中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酸值随储藏时间的变化。并对完整籽粒和胚芽中的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储藏270 d时间中,脂肪含量分... 以2013年收获的"源玉3"和"先玉335"玉米原粮为试验对象,测定了样品中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酸值随储藏时间的变化。并对完整籽粒和胚芽中的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储藏270 d时间中,脂肪含量分别下降14.25%和12.19%。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呈下降趋势。5种脂肪酸含量在胚芽中所占比例略高于在完整籽粒中所占的百分比,但是脂肪酸含量变化规律保持一致,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模拟粮仓储藏条件下,应用玉米胚芽提取玉米油的玉米原粮的适宜储藏期不宜超过210 d,但并不影响玉米原粮的宜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原粮 储藏 脂肪酸 脂肪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玉米粉面条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姜南 修琳 刘景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2-26,共5页
对玉米粉、改性玉米粉和小麦粉所制得面条的蒸煮特性及质构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改性玉米粉面条硬度、弹力均与小麦粉面条接近,其咀嚼度达到小麦粉面条的86%以上,改性玉米粉面条拉伸力达到小麦粉面条的50%,根据破碎特性分析得... 对玉米粉、改性玉米粉和小麦粉所制得面条的蒸煮特性及质构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改性玉米粉面条硬度、弹力均与小麦粉面条接近,其咀嚼度达到小麦粉面条的86%以上,改性玉米粉面条拉伸力达到小麦粉面条的50%,根据破碎特性分析得出改性玉米粉面条的韧性达到小麦粉面条的70%.改性玉米粉面条的蒸煮损失率和断条率均低于小麦粉面条,但与玉米粉相比,改性玉米粉所制得的面条品质特性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玉米粉 面条 蒸煮特性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度小麦粉对面团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远辉 余晓宇 王皎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4-211,共8页
利用筛分的方法将小麦粉筛分为140~160目、160~180目、180~200目、200目以上4个粒度区间,分析原粉和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的基本理化特征、流变学特性,将这些小麦粉分别制作馒头,对各馒头样品的理化性质、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感官评... 利用筛分的方法将小麦粉筛分为140~160目、160~180目、180~200目、200目以上4个粒度区间,分析原粉和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的基本理化特征、流变学特性,将这些小麦粉分别制作馒头,对各馒头样品的理化性质、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的理化性质和流变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 <0. 05),破损淀粉和灰分含量随着小麦粉粒度减小逐渐增加; 180~200目区间小麦粉还有较高的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也较高,此区间小麦粉馒头面团中结合水含量最高,其持水能力较强。随着小麦粉粒度减小,各粒度区间小麦粉所制作的馒头的白度逐渐升高,p H值和水分的差异对馒头品质影响不大。180~200目区间小麦粉馒头比容最高。质构分析发现,180~200目区间样品馒头的弹性表现最好,硬度和咀嚼性适中。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80~200目区间样品馒头面筋网状结构连续性良好,而原粉和200目以上区间样品的网状结构略差,含有大量孔洞,面筋结构松散。感官评价显示,在比容、风味和口感方面不同粒度区间样品馒头无明显差异,而180~200目区间样品综合得分最高,内部结构均匀,弹性好,风味好。综合以上结果,180~200目粒度区间小麦粉最适合制作馒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粒度 流变学特性 馒头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和槲皮素对小麦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任顺成 孙晓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0,共6页
在低质量分数芦丁和槲皮素存在条件下,研究小麦淀粉的热特性、微观结构、流变特性、糊化特性、质构的变化,以及芦丁和槲皮素对小麦淀粉-碘复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芦丁或槲皮素后,小麦淀粉的糊化初始温度、糊化峰值温度和糊化最终... 在低质量分数芦丁和槲皮素存在条件下,研究小麦淀粉的热特性、微观结构、流变特性、糊化特性、质构的变化,以及芦丁和槲皮素对小麦淀粉-碘复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芦丁或槲皮素后,小麦淀粉的糊化初始温度、糊化峰值温度和糊化最终温度无显著变化,老化焓值分别增加85.71%和85.71%,老化度分别增加156.09%和93.24%;同时,电子显微镜结果也证明芦丁或槲皮素加快了老化进程;小麦淀粉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降低;淀粉黏度结果表明芦丁和槲皮素分别使小麦淀粉的峰值黏度减小5.56%和18.10%、最低黏度减小6.41%和21.32%、最终黏度减小3.28%和14.22%以及峰值时间减小1.93%和4.16%,回生值增加3.36%和0.52%,成糊温度升高0.63%和3.25%;芦丁和槲皮素分别使小麦淀粉的硬度降低44.60%和34.52%、黏性降低60.79%和30.95%、弹性降低2.94%和3.13%,黏聚性增加16.13%和16.13%;槲皮素能与小麦淀粉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且能形成V型包合物。总体而言,芦丁和槲皮素能显著影响小麦淀粉的理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槲皮素 小麦淀粉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半胱氨酸蛋白酶突变体W308C的原核表达和酶学性质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回民 程国栋 +3 位作者 陈方奇 郑明珠 詹冬玲 刘景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22-126,共5页
通过对玉米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 from Zea mays,zmCP1)同源模建和底物对接研究发现,W308位点在木瓜蛋白酶家族(C1家族)高度保守,且位于zmCP1催化三联体残基N306位点附近,与绝大多数底物形成π-π键,可参与底物和酶活性中... 通过对玉米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 from Zea mays,zmCP1)同源模建和底物对接研究发现,W308位点在木瓜蛋白酶家族(C1家族)高度保守,且位于zmCP1催化三联体残基N306位点附近,与绝大多数底物形成π-π键,可参与底物和酶活性中心的结合,是该酶的关键位点;结合Rosetta design程序设计,对W308位点进行突变,获得W308C突变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酶学性质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突变体W308C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 6.0;在70、80、90℃下的半衰期为75.33、57.24、40.29 min,分别是野生型的1.21、1.19、1.01倍;突变体W308C和野生型的特异性常数Kcat/Km分别为11.02、5.92 L/(μmol·min),催化活性提高了0.8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 突变体 原核表达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方式对藜麦营养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立根 屈凌波 +1 位作者 王岸娜 周素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3,共4页
综述了关于藜麦营养和生物活性含量的研究状况,概述了加工方式对藜麦营养素含量、多酚成分和皂苷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主要涉及藜麦的常用加工方式:烹煮、挤压、烤、发芽等形式,研究的结果显示不同的加工对藜麦的营养、功能成分... 综述了关于藜麦营养和生物活性含量的研究状况,概述了加工方式对藜麦营养素含量、多酚成分和皂苷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主要涉及藜麦的常用加工方式:烹煮、挤压、烤、发芽等形式,研究的结果显示不同的加工对藜麦的营养、功能成分的含量及其功能特性的影响差异显著,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元操作的影响,没有系统性地从藜麦原料到藜麦食物摄取全过程考察加工方式对藜麦营养和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方式 总酚含量 抗氧化活性 皂苷 藜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粉储存湿度对面粉品质及其制作馒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长虹 孙祥祥 +2 位作者 王颖 王远辉 张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2-16,共5页
研究通用中筋粉在常温(25℃),不同湿度(50%、65%、80%)条件下储存过程中面粉中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脂肪酸值等指标及其制作面团的酸度和馒头的感官品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湿度80%条件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面粉... 研究通用中筋粉在常温(25℃),不同湿度(50%、65%、80%)条件下储存过程中面粉中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脂肪酸值等指标及其制作面团的酸度和馒头的感官品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湿度80%条件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面粉水分含量变化显著(p <0.05)。同一储藏时间,湿度越高,面筋含量越低。不同湿度(50%、65%、80%)条件下,面粉中的脂肪酸值都随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 <0.05)。不同湿度(50%、65%、80%)储存过程的面粉制作的发酵面团的酸度都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制作馒头的感官评分呈现下降的趋势(p <0.05)。面粉在不同湿度(50%、65%、80%)储存过程中,储存30 d的面粉,醒发后面团酸度都显著下降(p <0.05);继续延长储存期,在湿度50%下的面粉制作的面团酸度有回升,但不超过原始的面团酸度,随储存湿度提高面团酸度增加明显;感官评分表明,储存环境湿度越高,面粉制作的馒头品质下降越快,湿度80%储存60 d后的面粉制成的馒头口感差。湿度50%存放120 d仍可用于加工馒头。结论:面粉储存过程中,湿度越大,面粉品质下降越快,进而影响到所制作的馒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 湿度 小麦面粉 馒头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藏时间对玉米原粮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解慧 修琳 +4 位作者 郑明珠 蔡丹 张浩 曹勇 刘景圣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06-111,共6页
以2013年收获的“源玉3”和“先玉335”玉米原粮为试验对象,测定了样品中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酸值随储藏时间的变化.并对完整籽粒和胚芽中的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在储藏270 d时间中,脂肪含量分别下降14.25%和12.1... 以2013年收获的“源玉3”和“先玉335”玉米原粮为试验对象,测定了样品中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酸值随储藏时间的变化.并对完整籽粒和胚芽中的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在储藏270 d时间中,脂肪含量分别下降14.25%和12.19%.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呈下降趋势.5种脂肪酸含量在胚芽中所占比例略高于在完整籽粒中所占的百分比,但是脂肪酸含量变化规律保持一致,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模拟粮仓储藏条件下,应用玉米胚芽提取玉米油的玉米原粮的适宜储藏期不宜超过210 d,但并不影响玉米原粮的宜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原粮 储藏 脂肪酸 脂肪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对玉米水饺速冻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中玉 修琳 刘景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9-233,共5页
以玉米水饺专用粉为原料制得水饺,探讨速冻温度、速冻终结温度、冻藏温度对速冻玉米水饺品质的影响,并建立速冻温度、速冻终结温度、冻藏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玉米水饺速冻工艺的最佳参数:速冻温度-34℃、速冻终结温度-20℃、冻... 以玉米水饺专用粉为原料制得水饺,探讨速冻温度、速冻终结温度、冻藏温度对速冻玉米水饺品质的影响,并建立速冻温度、速冻终结温度、冻藏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玉米水饺速冻工艺的最佳参数:速冻温度-34℃、速冻终结温度-20℃、冻藏温度-18℃。在此条件下,玉米水饺感官评价得分为89.3,与理论值基本相符。此速冻工艺制备的玉米水饺具有良好的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其中水饺皮蒸煮损失率为3.31%,蒸煮吸水率为44.98%,水饺皮煮后质构TPA硬度值为5587.23g,咀嚼性为2573.26g,回复性为0.27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水饺 速冻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制粉过程中水分状态分布及与品质特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曦 李田田 +1 位作者 马森 王才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31,37,共6页
本研究以小麦制粉过程中的各系统粉为原料,研究各粉路小麦粉水分状态分布与品质特性的关系。采用核磁共振仪测定小麦粉的水分状态分布情况,并与其品质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皮磨粉蛋白含量最高,渣磨粉含量最低而白度最高,尾磨... 本研究以小麦制粉过程中的各系统粉为原料,研究各粉路小麦粉水分状态分布与品质特性的关系。采用核磁共振仪测定小麦粉的水分状态分布情况,并与其品质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皮磨粉蛋白含量最高,渣磨粉含量最低而白度最高,尾磨系统中损伤淀粉含量最高。各系统粉中,结合水弛豫时间T_(21)无显著差异,中间状态水弛豫时间T_(22),唯有尾磨粉具有显著性差异,自由水弛豫时间T_(23)差异性显著;前、后路粉中,T_(21)及其质子密度A21无显著差异,T_(22)、T_(23)及相对应的质子密度差异显著,且后路粉均值基本大于前路粉。3种状态水分中,结合含水量有越接近皮层越低的趋势,但降幅较小,而自由水含量则明显增加,中间状态水变化较小。各系统粉的水分状态与其品质特性具有内在相关性,该研究可为选择性配置小麦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制粉 核磁共振 水分状态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过程中保留两态植物甾醇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淑敏 马传国 +1 位作者 仝莹莹 王月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共4页
探究碱炼脱酸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玉米胚芽脱酸油中两态植物甾醇(游离态和酯态植物甾醇)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中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的... 探究碱炼脱酸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玉米胚芽脱酸油中两态植物甾醇(游离态和酯态植物甾醇)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中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初始温度>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量;最佳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反应初始温度55℃,碱液质量分数10%,超量碱量为理论碱量的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为82.79%,其中游离态植物甾醇含量为297.390 mg/100 g,酯态植物甾醇含量为785.503 mg/100 g,精炼率为86.20%,玉米胚芽脱酸油酸值(KOH)为0.24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油 碱炼脱酸 游离态植物甾醇 酯态植物甾醇 酸值 绝对质量保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对半干面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远辉 余晓宇 任雪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1-56,65,共7页
研究了四个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对半干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度区间的小麦粉之间的品质表现差异性显著(p<0.05),180~200目粒度区间小麦粉的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均高于其他粒度区间小麦粉;破损淀粉和灰分含量随... 研究了四个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对半干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度区间的小麦粉之间的品质表现差异性显著(p<0.05),180~200目粒度区间小麦粉的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均高于其他粒度区间小麦粉;破损淀粉和灰分含量随粒度减小逐渐增加;140~160目区间小麦粉的粉质质量指数最大,稳定时间最长,弱化值最小;140~200目区间小麦粉的吸水率差异并不显著。随小麦粉粒度减小,半干面的白度、吸水率、蒸煮损失率逐渐增加;140~160目区间小麦粉制作的半干面,其硬度最大,咀嚼性最好;160~180目区间小麦粉制作的半干面,其拉伸性能最好;180~200目区间小麦粉制作的半干面,其深层结合水比例最高,回复性、弹性、黏聚性表现最好,感官评分最高,适合制作半干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粒度 半干面 流变学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小麦麸皮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任顺成 王玮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41,共6页
通过3种麸皮在黄酮功能成分溶出、阳离子交换能力、有害离子的清除及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麸皮功能特性方面的影响。采用体外试验方法,与大、中麸皮相比,超微麸皮总黄酮得率、对NO_2~–清除率、对Pb^(2+)、Hg^... 通过3种麸皮在黄酮功能成分溶出、阳离子交换能力、有害离子的清除及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麸皮功能特性方面的影响。采用体外试验方法,与大、中麸皮相比,超微麸皮总黄酮得率、对NO_2~–清除率、对Pb^(2+)、Hg^(2+)、Cd^(2+)金属混合液的吸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胆酸钠的吸附力略有下降;对阳离子交换能力略有增加。3种粒径的麸皮黄酮提取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超微麸皮的粒径小、粉体均匀性好,将其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麸皮 超微粉碎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原核表达及酶学性质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回民 陈方奇 +3 位作者 郑明珠 程国栋 詹冬玲 刘景圣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4-1059,共6页
以玉米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玉米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zmCP1),先将其克隆至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再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对重组酶进行诱导表达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鉴定,经N... 以玉米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玉米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zmCP1),先将其克隆至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再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对重组酶进行诱导表达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鉴定,经Ni柱纯化后其质量分数大于95%.利用二肽荧光底物(R-AMC)和四肽荧光底物(LAFR-AMC)进行酶反应动力学实验,证明该酶对小底物R-AMC具有更好的亲和力和催化活性.重组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6.0,在90℃下的半衰期为39.8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半胱氨酸蛋白酶 原核表达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