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前后30年之比较分析:制度变迁的视角
被引量:
13
1
作者
熊光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64,共7页
本文通过对政治发展与制度变迁理论的阐释,建立了一种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政治发展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前后30年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章认为,从1949年9月到1975年底,中国的制度变迁的走势是:建立→破...
本文通过对政治发展与制度变迁理论的阐释,建立了一种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政治发展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前后30年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章认为,从1949年9月到1975年底,中国的制度变迁的走势是:建立→破坏;1979年到2009年,制度变迁的趋势是:重建→完善。并从新时期制度变迁的这一角度揭示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成就。最后,从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关键节点和路径依赖等方面对中国政治发展中制度变迁的经验与启示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政治发展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治排斥:一种新的分析范式
被引量:
6
2
作者
熊光清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62,共6页
近年来,西方学者在对社会排斥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排斥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所谓政治排斥,就是一定的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没有公平获取政治资源、享受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
近年来,西方学者在对社会排斥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排斥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所谓政治排斥,就是一定的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没有公平获取政治资源、享受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的过程与状态。根据政治排斥产生的原因,可以把政治排斥分为三种类型,即:体制性政治排斥、结构性政治排斥和特殊性政治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排斥
社会排斥
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欧洲的社会排斥理论与反社会排斥实践
被引量:
58
3
作者
熊光清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社会排斥理论是欧洲学者对贫困问题研究的一次重要研究范式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理论开始兴起和发展,逐步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社会排斥的理论研究与反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实践在欧...
社会排斥理论是欧洲学者对贫困问题研究的一次重要研究范式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理论开始兴起和发展,逐步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社会排斥的理论研究与反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实践在欧洲表现出很强的互动性,欧洲共同体(包括后来的欧洲联盟)和欧洲各国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化解社会排斥问题,以便促进社会融合,防止社会分裂和动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动人口的增长态势、权利特征与权利救济
被引量:
7
4
作者
熊光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9,共6页
当前,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流动人口的数量会继续增长。但是,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和现有制度设置中不合理因素的影响,流动人口权利呈现出...
当前,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流动人口的数量会继续增长。但是,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和现有制度设置中不合理因素的影响,流动人口权利呈现出权利行使的不平等性、权利实现的易受侵害性和权利保障的脆弱性等特征。从现有制度环境看,中国流动人口权利救济的途径主要有:司法救济、行政救济、社会救济和自力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权利救济
权利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方案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
6
5
作者
熊李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2-55,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凸显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意义,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担当。两大倡议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行动方案与实践路径细化为人类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安全共同体两个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凸显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意义,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担当。两大倡议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行动方案与实践路径细化为人类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安全共同体两个方向,为弥补全球发展赤字和安全赤字提供了代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中国方案。进一步落实两大倡议,有效填平全球发展鸿沟、破解国际安全困境,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追求目标,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倡议
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茶文化与大国外交相融相通之道
被引量:
7
6
作者
熊李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00-103,共4页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华茶文化,在以茶事、茶礼、茶会、茶宴、茶俗等为代表的行为文化层面自成体系,不仅保留了既有特色,而且传遍五洲,不断吸收着新元素,生动演绎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世界展现了开放创新、包容...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华茶文化,在以茶事、茶礼、茶会、茶宴、茶俗等为代表的行为文化层面自成体系,不仅保留了既有特色,而且传遍五洲,不断吸收着新元素,生动演绎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世界展现了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以茶叙事"频频出现于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峰会等重大国际多边场合,担当着传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文化使者。中华茶文化承载了中国人崇尚的与世界相处之道,"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已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相融相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来文化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
1
7
作者
熊光清
《学习论坛》
2009年第12期54-57,共4页
外来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质量,拓宽了跨文化交流的空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消极影响方面看,外来文化会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挑战,其中不良因素的进...
外来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质量,拓宽了跨文化交流的空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消极影响方面看,外来文化会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挑战,其中不良因素的进入会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可能压缩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对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产生强烈的冲击。我们一方面应当以积极健康、宽容大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本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外来文化中不良因素的政治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外来文化
精神文化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性体现在何处
被引量:
1
8
作者
熊李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122-124,共3页
美国拥有世界上先进的医疗卫生体系,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不尽人意。美国公共卫生体系受到执政者短期政治利益牵制,疫情防控工作深陷政治化漩涡,错过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联邦体制下的联邦与各州、各州之间公共卫生体系缺乏...
美国拥有世界上先进的医疗卫生体系,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不尽人意。美国公共卫生体系受到执政者短期政治利益牵制,疫情防控工作深陷政治化漩涡,错过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联邦体制下的联邦与各州、各州之间公共卫生体系缺乏必要的协调行动,只能采取零敲碎打式疫情防控。美国公共卫生体系严重受制于既有疾病的相关疫情防控经验,迟滞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美国
公共卫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前后30年之比较分析:制度变迁的视角
被引量:
13
1
作者
熊光清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64,共7页
基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73300048)
文摘
本文通过对政治发展与制度变迁理论的阐释,建立了一种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政治发展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前后30年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章认为,从1949年9月到1975年底,中国的制度变迁的走势是:建立→破坏;1979年到2009年,制度变迁的趋势是:重建→完善。并从新时期制度变迁的这一角度揭示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成就。最后,从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关键节点和路径依赖等方面对中国政治发展中制度变迁的经验与启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国政治
政治发展
制度变迁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治排斥:一种新的分析范式
被引量:
6
2
作者
熊光清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学系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62,共6页
文摘
近年来,西方学者在对社会排斥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排斥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所谓政治排斥,就是一定的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没有公平获取政治资源、享受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的过程与状态。根据政治排斥产生的原因,可以把政治排斥分为三种类型,即:体制性政治排斥、结构性政治排斥和特殊性政治排斥。
关键词
政治排斥
社会排斥
弱势群体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欧洲的社会排斥理论与反社会排斥实践
被引量:
58
3
作者
熊光清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学系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文摘
社会排斥理论是欧洲学者对贫困问题研究的一次重要研究范式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理论开始兴起和发展,逐步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社会排斥的理论研究与反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实践在欧洲表现出很强的互动性,欧洲共同体(包括后来的欧洲联盟)和欧洲各国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化解社会排斥问题,以便促进社会融合,防止社会分裂和动荡。
关键词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社会政策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动人口的增长态势、权利特征与权利救济
被引量:
7
4
作者
熊光清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9,共6页
文摘
当前,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流动人口的数量会继续增长。但是,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和现有制度设置中不合理因素的影响,流动人口权利呈现出权利行使的不平等性、权利实现的易受侵害性和权利保障的脆弱性等特征。从现有制度环境看,中国流动人口权利救济的途径主要有:司法救济、行政救济、社会救济和自力救济。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权利救济
权利保障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方案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
6
5
作者
熊李力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家
对外
开放研究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
政治学系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2-55,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的中国制度优势研究”(项目编号:20VSZ007)的研究成果。
文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凸显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意义,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担当。两大倡议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行动方案与实践路径细化为人类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安全共同体两个方向,为弥补全球发展赤字和安全赤字提供了代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中国方案。进一步落实两大倡议,有效填平全球发展鸿沟、破解国际安全困境,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追求目标,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关键词
中国倡议
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茶文化与大国外交相融相通之道
被引量:
7
6
作者
熊李力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家
对外
开放研究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
政治学系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00-103,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专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的中国制度优势研究”(项目批准号20VSZ007)的研究成果。
文摘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华茶文化,在以茶事、茶礼、茶会、茶宴、茶俗等为代表的行为文化层面自成体系,不仅保留了既有特色,而且传遍五洲,不断吸收着新元素,生动演绎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世界展现了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以茶叙事"频频出现于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峰会等重大国际多边场合,担当着传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文化使者。中华茶文化承载了中国人崇尚的与世界相处之道,"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已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茶文化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相融相通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来文化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
1
7
作者
熊光清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学系
出处
《学习论坛》
2009年第12期54-57,共4页
基金
中宣部重大课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状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外来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质量,拓宽了跨文化交流的空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消极影响方面看,外来文化会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挑战,其中不良因素的进入会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可能压缩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对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产生强烈的冲击。我们一方面应当以积极健康、宽容大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本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外来文化中不良因素的政治鉴别能力。
关键词
文化
外来文化
精神文化生活
分类号
G247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性体现在何处
被引量:
1
8
作者
熊李力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家
对外
开放研究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
政治学系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122-124,共3页
文摘
美国拥有世界上先进的医疗卫生体系,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不尽人意。美国公共卫生体系受到执政者短期政治利益牵制,疫情防控工作深陷政治化漩涡,错过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联邦体制下的联邦与各州、各州之间公共卫生体系缺乏必要的协调行动,只能采取零敲碎打式疫情防控。美国公共卫生体系严重受制于既有疾病的相关疫情防控经验,迟滞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推进。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美国
公共卫生体系
分类号
D7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7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前后30年之比较分析:制度变迁的视角
熊光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政治排斥:一种新的分析范式
熊光清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欧洲的社会排斥理论与反社会排斥实践
熊光清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5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流动人口的增长态势、权利特征与权利救济
熊光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方案与实践路径
熊李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茶文化与大国外交相融相通之道
熊李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外来文化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
熊光清
《学习论坛》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美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性体现在何处
熊李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