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续提升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功能 被引量:3
1
作者 裴长洪 樊瑛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共6页
继2010年中国货物出口额成为世界冠军后,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双双跃居世界第一。据海关统计,进出口总值达到25.8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 继2010年中国货物出口额成为世界冠军后,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双双跃居世界第一。据海关统计,进出口总值达到25.8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7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2.1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95万亿美元),增长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贸易促进 功能 进出口贸易额 世界冠军 2010年 进出口总值 人民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与分析
2
作者 邓慧慧 徐昊 +1 位作者 王强 刘芳毅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0,共15页
本文借助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法核算思路,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首次设计并应用五步法测算2007-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利用核密度估计与Da... 本文借助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法核算思路,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首次设计并应用五步法测算2007-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利用核密度估计与Dagum基尼系数考察区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演进趋势与差异来源,为各地区贯彻落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目标提供量化支撑。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且在2013年后显著高于GDP增长率,但存在产业分化和区域分化。具体来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集中于数字产品制造业与数字技术应用业,且是各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结构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省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相对规模由“高–低”两极分化向“高–中–低”多极分化转变,且极差有扩大趋势。东部–中部、东部–西部差异有所缓和,但2010年之后南方–北方地区差异超过东部–中部差异,逐渐逼近东部–西部差异。因此,要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必须在深入理解和把握数字产业化的规律、趋势和政策需求基础上,破除其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形成东西南北中纵横联动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规模测算 动态演进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苏小莉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第2期87-89,共3页
文章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发展阶段下对外贸易与经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stata软件,采用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经济增长与贸易总额、出口、进口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GDP与贸易总额、GDP与贸易... 文章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发展阶段下对外贸易与经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stata软件,采用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经济增长与贸易总额、出口、进口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GDP与贸易总额、GDP与贸易出口额之间互为因果关系,进口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GDP增长不是进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通过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SDA模型:1981~1995年中国经济发展回顾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亦平 陈锡康 《管理学报》 2007年第z1期61-65,76,共6页
通过SDA技术全面分析了1981~1995年间我国经济发展的源泉,指出在此期间,国内最终需求扩张始终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国内需求的贡献率先是下降然后又上升;同时,出口扩张的贡献率先是上升然后下降.轻工业基本上是对... 通过SDA技术全面分析了1981~1995年间我国经济发展的源泉,指出在此期间,国内最终需求扩张始终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国内需求的贡献率先是下降然后又上升;同时,出口扩张的贡献率先是上升然后下降.轻工业基本上是对外贸易主导型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较大,其发展状况受出口扩张影响很大.在这一时期,由于我国在鼓励出口的同时,也积极地实行进口替代政策,重工业发展迅速.不论是从对外开放程度、内部贸易指标,还是从出口扩张对重工业增加值增长的促进作用,都可以看到我国比较优势从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 SD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务服务信息公开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基于省级民营企业的调查数据
5
作者 范亚丽 黄京磊 +2 位作者 张新芝 谢丹夏 尹柔涵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共18页
水清则鱼悦,政通则贾兴。本文基于33607家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级调查问卷,运用排序模型,以治理效能理论为基础,揭示政务服务信息公开通过促进权责清晰化、制度规范化、手续流程化,提升政府组织效率的内部治理效能,降低企业制度成本... 水清则鱼悦,政通则贾兴。本文基于33607家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级调查问卷,运用排序模型,以治理效能理论为基础,揭示政务服务信息公开通过促进权责清晰化、制度规范化、手续流程化,提升政府组织效率的内部治理效能,降低企业制度成本的外部治理效能,共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实证表明,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评价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该结论在使用“省内其他市政府网站在2019年省际检查中受到通报的概率之和”与“各市在2019年省际检查中是否有政府网站受到通报”作为工具变量后仍然稳健。本文结论为加强政企沟通、优化企业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与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治理效能 政务服务信息公开 民营经济发展 排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贸易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机制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PSTR模型 被引量:10
6
作者 曲越 秦晓钰 +1 位作者 黄海刚 夏友富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144,共17页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理论(GVC)为基础,以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为依托,基于面板平滑转化回归模型(PSTR),研究了对外贸易在不同机制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平滑转化作用。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角度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外开放程...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理论(GVC)为基础,以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为依托,基于面板平滑转化回归模型(PSTR),研究了对外贸易在不同机制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平滑转化作用。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角度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先大幅上升、后有所减缓的双机制非线性趋势,经济增长进入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从全球价值链位置角度研究发现:加入WTO后,随着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先小幅下降、后大幅上升、近年来有所减缓的三机制平滑转换趋势,经济增长模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不断转变;产业异质性的研究表明:近年来,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教育、公共管理和医疗等产业处于上升期,在信息、通信、服务、科技和制造业等产业有减缓趋势,在农业、金融和保险、批发和零售等产业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对外开放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全球价值链 PST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福中 蒋国海 董康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5,共12页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其提供了新动力。该研究以中国277个城市2011—202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层面的制造业绿色转型成效,并基于熵权法测度...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其提供了新动力。该研究以中国277个城市2011—202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层面的制造业绿色转型成效,并基于熵权法测度城市层面数字经济指数,而后运用广义嵌套空间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得到基本结论后,进一步应用中介效应模型以及两区制空间计量模型深入分析数字经济作用于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中介机制和调节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间的制造业绿色转型呈现出空间聚集特征,具体表现为虹吸效应,即一个城市制造业绿色转型不利于其周围城市的制造业绿色转型。②数字经济不仅显著促进本城市的制造业绿色转型,也会促进其周围城市的制造业绿色转型,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③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经由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和提高绿色信贷3个途径发生。④调节因素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之间的关系受到能源效率的调节,较低的能源效率削弱了数字经济的作用。该研究从资源和信贷方面完善了数字经济-制造业绿色转型关系中的理论机制,并从能源方面探究该关系中的调节因素,其空间计量模型也全面考虑了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造成的空间相关性。基于研究结果,该研究提出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高能源效率、加快绿色技术创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优化绿色信贷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能源效率 制造业绿色转型 广义嵌套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视角下碳市场推动经济体绿色转型的微观机理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明喜 罗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共12页
绿色创新是脱碳之源,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途径,但市场失灵常常导致其供给不足,需要宏观政策给予必要的引导。那么,碳市场政策能否有效推动经济体绿色创新体系建设?循理方能事成,该研究从企业投资视角构建碳市场推动经济体低碳创... 绿色创新是脱碳之源,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途径,但市场失灵常常导致其供给不足,需要宏观政策给予必要的引导。那么,碳市场政策能否有效推动经济体绿色创新体系建设?循理方能事成,该研究从企业投资视角构建碳市场推动经济体低碳创新微观驱动和绿色转型宏观演变的理论分析框架。为验证碳市场下企业早期投资行为的动态特征,作者基于中国2000—2019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建立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①碳市场政策信息显著促进了企业早期投资结构的动态调整,持续推动企业生产设备绿色升级和生产工艺绿色创新,是经济体绿色创新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②碳市场对企业投资调整和绿色创新的引导路径存在行业间差异,低隐含碳服务行业致力于生产设备升级,高隐含碳生产行业则倾向于产品创新。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税收优惠政策显著影响碳市场下的企业绿色创新投资决策。④在碳市场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对于其他类型创新不存在挤出效应,且对经济体综合创新发展存在正向激励。据此,应稳步推进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完善“碳市场推动中国经济体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协同、配套政策,助力碳市场成为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经济体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碳达峰和如期碳中和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绿色创新 投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伟如 韩斌 胡冰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4-56,共3页
参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开发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引入了中国各省份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并且结合2003~200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来讨论省级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省级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与... 参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开发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引入了中国各省份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并且结合2003~200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来讨论省级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省级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但对于中西部地区省份来说,两者之间呈现弱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绩效指数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演进 被引量:30
10
作者 邓慧慧 徐昊 王强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9,共17页
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产生系统性冲击。本文基于ADB‒MRIO2022数据库,应用前沿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10—2021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特征、动态演化趋势和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 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产生系统性冲击。本文基于ADB‒MRIO2022数据库,应用前沿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10—2021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特征、动态演化趋势和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一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的区域化属性逐渐增强,其中美洲地区(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最为明显,美国正逐步分散贸易风险,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其主导的局域网络脆弱性,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过大,不利于以中国为主导的局域网络应对特定性冲击。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占据中心地位,但在高技术制造业网络中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发展数字经济在总体上有利于提高一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对核心资源的控制能力,占据“织网者”优势,扩大贸易影响力,但仅对处在网络中心与近中心的国家的接近中心性有显著促进作用。新兴经济体要打破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封锁困境,必须提升增加值贸易流量与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主要出口对象国相对多元化。本文发现逆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具有长期结构性特征,揭示了利用数字经济推动我国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高端,充分释放自身蕴藏的巨大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增加值贸易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魏巍贤 高中元 马喜立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51,共6页
本文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来定量研究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GDP、投资、居民收入和进出口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有不利影响;技术进步是抵消国际油价上升的重要工具。最后,本文... 本文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来定量研究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GDP、投资、居民收入和进出口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有不利影响;技术进步是抵消国际油价上升的重要工具。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价波动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中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型经济视角下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桂军 任靓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6-50,共5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改革作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强调要推进对教育等服务业的有序开放。尽管我国对教育服务的所有部门进行了开放,但教育质量不高、整体...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改革作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强调要推进对教育等服务业的有序开放。尽管我国对教育服务的所有部门进行了开放,但教育质量不高、整体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亟需明确如何以教育开放促进教育改革及理清我国教育服务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形成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服务贸易 开放型经济 贸易发展战略 经济视角 教育改革 整体竞争力 中共中央 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结构、对外开放与劳动力流动影响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秦海林 门明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4,共10页
在一个引入FDI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可以证明,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动是由包含FDI在内的投资结构、劳动力流动和两大部门的技术差距所造成的,因此,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只要优化投资结构和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就可以改善二元经济结构。这可以为基... 在一个引入FDI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可以证明,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动是由包含FDI在内的投资结构、劳动力流动和两大部门的技术差距所造成的,因此,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只要优化投资结构和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就可以改善二元经济结构。这可以为基于中国数据的面板协整检验所证实,且其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同时,实证检验结果还显示,固定资产投资、FDI和劳动力流动均会改善二元经济结构,而对外贸易则会发挥相反的作用。就区域差异来看,变量调整会恶化发达省份的二元经济结构,而改善发展中省份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为在区域间和城乡间优化投资结构提供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 FDI 固定资产投资 对外贸易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原油价格起伏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丹婷 赵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5-60,共6页
2008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愈发剧烈,其间我国的物价水平、产出水平和货币总量等宏观指标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国际油价的涨跌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作用日益增强,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国际油价波动是否为我国主要宏观经济... 2008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愈发剧烈,其间我国的物价水平、产出水平和货币总量等宏观指标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国际油价的涨跌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作用日益增强,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国际油价波动是否为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并分别将油价上涨以及下跌的波动作为研究对象,检验国际油价上涨和下跌对我国经济影响程度的区别。通过对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等实证检验得出国际油价涨跌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不同影响效果,并针对实证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油价涨跌 宏观经济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与中亚地区贸易往来的中国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洪俊杰 刘辉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42,共9页
虽然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贸易结构单一、贸易格局失衡、贸易互补性不强、基础设施落后、贸易便利化水平低等,阻碍了双边贸易额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双方应当深化贸易合作,充分发掘贸易潜... 虽然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贸易结构单一、贸易格局失衡、贸易互补性不强、基础设施落后、贸易便利化水平低等,阻碍了双边贸易额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双方应当深化贸易合作,充分发掘贸易潜力,从制度层面加强合作,助力贸易畅通,并以此为基础,增强地区间的相互信任,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丝绸之路经济带 贸易便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条件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6-52,72,共8页
文章根据1980-2007年的数据对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条件调整的实际GDP指标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负效应;协整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增... 文章根据1980-2007年的数据对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条件调整的实际GDP指标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负效应;协整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对经济增长都存在正向的影响;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也都验证了协整分析的结果。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贸易条件 收入贸易条件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效应——基于全球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军 董婉璐 胡继亮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35,共14页
中国与欧盟在世界经济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双方任何形式的贸易合作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推进中国-欧盟自贸区构建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和强化国际合作的重大举措,采用全球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考虑全球投资分配和资本积累机制、关... 中国与欧盟在世界经济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双方任何形式的贸易合作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推进中国-欧盟自贸区构建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和强化国际合作的重大举措,采用全球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考虑全球投资分配和资本积累机制、关税削减和非关税壁垒降低因素,从宏观和产业等层面系统地评估中国-欧盟自贸区构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欧盟自贸区可以显著促进中欧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提高;双边贸易及其依存度将得到提升,有利于比较优势的发挥,促使中欧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此外,中国-欧盟自贸区将显著影响全球贸易流向和格局,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开放和经济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 动态均衡模型 经济影响 全球贸易流向 非关税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与亚太新兴经济体数字贸易合作的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玉琴 任燕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5,共11页
近年来,亚太新兴经济体数字贸易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平衡中美在亚太地区经贸博弈的关键力量,我国与亚太新兴经济体数字贸易合作将对重塑亚太乃至世界经贸格局有着深远影响。文章从我国与亚太新兴经济体数字贸易合作现状出发,分析了亚太... 近年来,亚太新兴经济体数字贸易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平衡中美在亚太地区经贸博弈的关键力量,我国与亚太新兴经济体数字贸易合作将对重塑亚太乃至世界经贸格局有着深远影响。文章从我国与亚太新兴经济体数字贸易合作现状出发,分析了亚太新兴经济体数字产业发展需求和我国数字产业优势,发现我国与亚太新兴经济体在跨境电商和数字新业态领域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同时,通过对亚太新兴经济体对外签订数字贸易条款的覆盖率和法定承诺率进行测算,发现亚太新兴经济体的数字贸易协定数量以及条款质量逐渐赶超我国,给我国与其数字贸易合作带来诸多挑战。为此,从多层次增进数字贸易合作共识、以协定整合及规则对接构建数字贸易合作制度性安排、以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数字产业合作、打通数字贸易合作的数据流动通道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与亚太新兴经济体数字贸易合作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新兴经济体 数字贸易合作 数字贸易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服务贸易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玉琴 赵亚娟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1,共14页
数字服务贸易作为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其影响因素及贸易效率值得深入探析。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采用2007—2021年中国和14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据,分析双边数字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测... 数字服务贸易作为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其影响因素及贸易效率值得深入探析。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采用2007—2021年中国和14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据,分析双边数字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测算贸易效率、潜力和扩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双方数字服务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人口规模和地理距离则抑制双边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互联网用户渗透率、政府效率指数、是否签订含数字贸易条款的协定、数字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能够显著降低贸易非效率,而政府治理水平指数却对非效率项具有正向作用;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的效率整体不高但潜力很大,当前数字服务贸易扩展空间最大的是非洲地区,其次是南美洲地区。文章的研究结果能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及贸易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 一带一路 贸易效率 贸易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
作者 吕越 张伊华 何梦雅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共13页
美国近期推行的单边主义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体系构成系统性冲击,加剧了全球经济秩序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首先,当美国征收34%对等关税时导致的出口下降将占中美贸易逆差的59.30%—69.74%;84%关税导致的出口下降将占中美贸易逆差的1... 美国近期推行的单边主义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体系构成系统性冲击,加剧了全球经济秩序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首先,当美国征收34%对等关税时导致的出口下降将占中美贸易逆差的59.30%—69.74%;84%关税导致的出口下降将占中美贸易逆差的142.36%—168.18%;若对等关税提升至125%,我国对美出口将无剩余空间。其中,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等五大类行业受关税影响最大,而钢铁制品、车辆及其零件等行业的中间品出口下降额占比更高。其次,对等关税将会导致我国出口贸易对欧盟、东盟、日本等地产生不同程度的贸易转移效应,且受到征收关税水平的递增而不断提高。再次,对等关税政策带来的主要挑战包括:出口成本攀升、供应链调整难度加大、科技遏制加剧等。最后,亟须通过加速开辟国内外多元市场、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和物流体系以及加大技术优势和标准制定权,构建系统性的应对策略体系,重塑我国全球贸易竞争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等关税 中美贸易 高水平开放 贸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