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外贸易与制造业机器人使用:行业开放促进技术进步的新证据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昊 闫雪凌 杨立强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57,共14页
本文基于国际机器人联盟提供的制造业分行业机器人数据,以2009年六部委联合出台的汽车出口促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行业对外贸易对机器人使用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汽车出口促进政策实施以后,汽车生... 本文基于国际机器人联盟提供的制造业分行业机器人数据,以2009年六部委联合出台的汽车出口促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行业对外贸易对机器人使用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汽车出口促进政策实施以后,汽车生产行业及与汽车生产关系紧密的行业,机器人存量和增量规模相比其他行业有更大幅度提高,证明行业对外贸易水平提高,会显著增加机器人使用规模,并且无论出口还是进口水平提高,都会同样促进机器人存量和增量增长。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本文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行业开放提高机器人使用规模,依靠用工替代和研发鼓励两条路径实现。本研究为行业开放促进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证据,也为国家制定人工智能发展计划提出了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机器人使用 用工替代 研发鼓励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10
2
作者 太平 李姣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9,61,共8页
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全球变革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包含更大范围对外开放、更宽领域对外开放和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全球变革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包含更大范围对外开放、更宽领域对外开放和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三层内涵。目前,中国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存在制度性障碍、国际竞争力不强、重点行业开放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服务业开放形成压制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中国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突破路径,即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深入推进机制创新改革,推动服务业重点行业分层次有序开放,以“内循环”高效联通“外循环”,积极融入全球服务业网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高水平开放 制度创新 数字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演进 被引量:35
3
作者 邓慧慧 徐昊 王强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9,共17页
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产生系统性冲击。本文基于ADB‒MRIO2022数据库,应用前沿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10—2021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特征、动态演化趋势和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 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产生系统性冲击。本文基于ADB‒MRIO2022数据库,应用前沿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10—2021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特征、动态演化趋势和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一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的区域化属性逐渐增强,其中美洲地区(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最为明显,美国正逐步分散贸易风险,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其主导的局域网络脆弱性,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过大,不利于以中国为主导的局域网络应对特定性冲击。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占据中心地位,但在高技术制造业网络中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发展数字经济在总体上有利于提高一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对核心资源的控制能力,占据“织网者”优势,扩大贸易影响力,但仅对处在网络中心与近中心的国家的接近中心性有显著促进作用。新兴经济体要打破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封锁困境,必须提升增加值贸易流量与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主要出口对象国相对多元化。本文发现逆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具有长期结构性特征,揭示了利用数字经济推动我国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高端,充分释放自身蕴藏的巨大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增加值贸易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PPP项目的双边道德风险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桂霞 赵芳 庄芮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7-160,共14页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社会资本和政府的双边道德风险对中国PPP项目投资意愿和投资规模的影响有待深入探讨。基于手动收集的2015年和2016年中国PPP项目数据和测算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双边道德风...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社会资本和政府的双边道德风险对中国PPP项目投资意愿和投资规模的影响有待深入探讨。基于手动收集的2015年和2016年中国PPP项目数据和测算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双边道德风险指标,采用Heckman模型来实证检验中国PPP项目投资意愿与投资规模如何受到政企双边道德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地方政府在PPP项目立项招标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政府道德风险水平越高,即地方政府负债率越高或市场化水平越低或腐败程度越高,则PPP项目的投资意愿越高。(2)政府道德风险水平越高,PPP项目的投资规模越大;而企业道德风险水平越高,PPP项目的投资规模越小。因此,应加强PPP项目管理,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PPP项目,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PPP模式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项目 双边道德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 Heckman两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与全球价值链地位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玫 钊阳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7,共16页
随着数字技术与贸易的深度融合,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基于对47个国家2014—2021年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测算,实证分析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国实行数字服务贸易限... 随着数字技术与贸易的深度融合,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基于对47个国家2014—2021年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测算,实证分析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国实行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会抑制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该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旧成立。从对不同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来看,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第一产业没有显著影响,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负面影响,并且对第三产业影响更大。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服务贸易壁垒能够通过增加贸易成本、抑制技术扩散以及阻碍中间品交易畅通等渠道,降低一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本文为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提供新的可能路径,并拓展了全球价值链理论体系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理论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 贸易壁垒 全球价值链地位 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端锁定”还是“协同发展”?——关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结构升级的考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灿雷 张静 李计广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3-149,共17页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双边经贸领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是否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产品结构升级,事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持续响应战略合作及能否深度推进双边经贸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双边经贸领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是否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产品结构升级,事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持续响应战略合作及能否深度推进双边经贸关系。本文利用1998—2018年的双边贸易数据,基于国际生产分工协同发展的视角和合成工具变量方法,实证检验我国产品结构升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在国际生产分工格局的结构升级方面,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不存在消极的“低端锁定”,而是产生了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作用,具有较强的需求互补效应和供应链效应。本文研究对于优化“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和深度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也是对所谓“中国出口冲击”相关研究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贸易冲击 产品结构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方水土一方人”——城市空间形态与家庭创业决策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慧慧 曾庆阁 张三峰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33,共20页
本文从城市几何形态这一特征出发,探究移动互联网时代地理空间要素对家庭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形态越松散,家庭参与创业活动的概率越低。这可能是因为城市形态松散化对需求市场和知识溢出的抑制作用阻碍了家庭感知和创造创业机... 本文从城市几何形态这一特征出发,探究移动互联网时代地理空间要素对家庭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形态越松散,家庭参与创业活动的概率越低。这可能是因为城市形态松散化对需求市场和知识溢出的抑制作用阻碍了家庭感知和创造创业机会,对传统信贷供给约束下的家庭创业资金和以宗族网络为表征的人脉关系资源积累的负面影响削弱了家庭创业动力。同时,文化因素是缓解城市“劣质”形态对家庭创业决策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拓展分析表明,松散的城市形态在给家庭线下创业活动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倒逼个体从虚拟空间寻求突破,促进家庭开展线上创业项目。本文结论肯定了历史长时段下城市空间对主体和环境潜移默化的培育,也说明当下创业机会和资源汇集依然对空间距离存在现实依赖,为正确理解“紧凑城市”发展理念、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家庭创业 线上创业 线下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霾治理、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劳动生产率
8
作者 邓慧慧 支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9,共12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中后期,以及户籍制度的稳步放开,人口在城市之间的流动正取代城乡流动成为人口迁移的主流,而环境在人口的跨城迁移决策中扮演着益发重要的角色。理解环境治理、人口流动和更深远的经济影响之间的正反馈机制,对于坚定...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中后期,以及户籍制度的稳步放开,人口在城市之间的流动正取代城乡流动成为人口迁移的主流,而环境在人口的跨城迁移决策中扮演着益发重要的角色。理解环境治理、人口流动和更深远的经济影响之间的正反馈机制,对于坚定环境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信心,激活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构建包含劳动力迁移的量化空间模型(QSM)对2008—2020年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结构估计,并结合285个地市的现实数据基于校准后的量化模型对雾霾治理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研究发现:①雾霾治理能够同时改善城市劳动生产率和居民福利,且户籍改革的政策叠加效应可以进一步强化这种正向效果,在劳动力充分流动情形下,雾霾治理将推动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7.75%。②雾霾治理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存在多重异质性,超大特大城市、雾霾污染严重的城市治理雾霾带来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升更大。③结合“双碳”目标下的一系列行动展开反事实模拟发现,政府强制性环保目标在督促城市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劳动生产率,且“双碳”目标下区域协同治理比重点地区“加码”政策更为有效。因此未来需要重点关注户籍制度改革与环境治理的共同发力协同推进,进一步“松绑”人口流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有效释放劳动力跨区流动的结构红利;树立共同治理目标落实多元协同治霾,依托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激活劳动力和各类生产要素潜能,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治理 劳动生产率 量化空间模型 结构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财富思想的自由时间向度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胡若痴 刘紫瑶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财富创造—财富本质—财富分配是马克思财富思想展开的三重逻辑。自由时间一般不直接创造财富,但“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时间在肯定财富源泉中赋能财富有效生成;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自由时间是对财富主体的确... 财富创造—财富本质—财富分配是马克思财富思想展开的三重逻辑。自由时间一般不直接创造财富,但“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时间在肯定财富源泉中赋能财富有效生成;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自由时间是对财富主体的确认经历基本认同、全面背离到有效确认的曲折历程;真正自由时间能彰显分配正义,体现财富主体性与公共性协同推进。马克思的财富思想启迪我们,自由时间是衡量共同富裕水平的应有尺度。在推进共同富裕征程中需厚植“享有”自由时间的理念,优化“共创”自由时间的条件,营造“享受”自由时间的氛围。以“共创”为基础实现从“享有”到“享受”自由时间的跃升,是对财富主体性与公共性的深层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财富思想 自由时间 共同富裕 财富源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智能化与智能产业发展——政策驱动视角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灿雷 张静 高超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145,共20页
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正处在生产成本上升与转型升级困境中的我国制造业带来了技术改造、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机遇。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城市机器人进口数量、新设机器人企业数量以及机器人专利的丰富数据集,以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 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正处在生产成本上升与转型升级困境中的我国制造业带来了技术改造、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机遇。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城市机器人进口数量、新设机器人企业数量以及机器人专利的丰富数据集,以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定为政策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法从政策驱动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我国产业智能化及智能产业的发展。本文研究表明,在产业智能化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定促进了机器人在国内生产活动中的应用,推动制造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在智能产业方面,产业政策壮大了智能产业的市场规模,新设机器人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以专利的数量与质量、联合创新与技术转让所度量的创新活动得以加强。本文的研究凸显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革新的时代背景下明确的产业规划与部署对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机器人 产业智能化 智能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外资进入的资源配置效应——来自中国2002年外资管制政策调整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0
11
作者 康茂楠 刘灿雷 王永进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21,共21页
关于外资进入对中国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鲜有文献对此进行考察和识别。本文以外资进入管制的政策调整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外资进入的市场竞争对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同市场竞争与资源配置效率的理... 关于外资进入对中国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鲜有文献对此进行考察和识别。本文以外资进入管制的政策调整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外资进入的市场竞争对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同市场竞争与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预期相悖,外资进入带来的市场竞争未能改善中国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反而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转型时期企业间的非对称竞争,从企业生产率、市场份额和上游市场垄断方面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自身优势扭曲了外资进入的传导机制,不利于发挥外资进入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因此,要更好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挥其资源配置效率在经济增长中的推动作用,关键在于营造所有企业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进入 资源配置 所有制优势 非对称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