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婚妻》:回忆之城的建造与敞开
1
作者 胡少卿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77,共5页
长篇小说《未婚妻》是阿乙写作史上的一次转变。作者用共时性笔法,构建了一座回忆之城。小说中的“人马”施银是作品的现代主义标记。行文中用注释的方式大量引入经典文本,有利于将瑞昌县城呈现在敞开的世界性视野之中。结尾作者将“文... 长篇小说《未婚妻》是阿乙写作史上的一次转变。作者用共时性笔法,构建了一座回忆之城。小说中的“人马”施银是作品的现代主义标记。行文中用注释的方式大量引入经典文本,有利于将瑞昌县城呈现在敞开的世界性视野之中。结尾作者将“文学程式”和“生活程式”对举,不应导向文学与生活分离的结论,而应该始终考虑生活现实对于文学的内在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乙 《未婚妻》 回忆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象在中国诗学中的发展流变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明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1-158,共8页
兴象与唐诗审美传统的建构与传承密切相关。经过魏晋以前各自独立、唐代熔铸成词和明清时期创新阐释的发展流变,兴象的涵义不断得以丰富和深化。兴和象都具有曲和隐的特征,对组合成词的兴象涵义有重要影响。起初,兴象作为批评术语进入... 兴象与唐诗审美传统的建构与传承密切相关。经过魏晋以前各自独立、唐代熔铸成词和明清时期创新阐释的发展流变,兴象的涵义不断得以丰富和深化。兴和象都具有曲和隐的特征,对组合成词的兴象涵义有重要影响。起初,兴象作为批评术语进入诗学领域,代表着对片面追求形似巧构诗风的超越,从象的角度明确视觉审美的指向,从兴的角度包蕴兴寄、情兴两方面意旨。后来,兴象被阐释为一种实体之外的虚体,超越了诗歌的第一层形式结构,指向第二层形式结构,兴象宛然、兴象深微等命题提升了兴象的理论层次。在当代诗学话语中,兴象极具理论阐释的潜力,包含生命美学的代表性范畴、超越语言符号的内视图像、具有生长性的审美对象等多重内涵。兴象研究对于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自觉的中国诗学体系及展开东西方诗学对话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象 中国诗学 内涵 发展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叙事与寻根文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岩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与当时的少数民族叙事密切相关,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框架下,不仅具有身份自觉意识的少数民族作家渴望成为书写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主体,为在"现代化"语境中重建本土认同,一些批判主流传统的汉族作...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与当时的少数民族叙事密切相关,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框架下,不仅具有身份自觉意识的少数民族作家渴望成为书写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主体,为在"现代化"语境中重建本土认同,一些批判主流传统的汉族作家也向边缘族群文化寻根溯源。这种"寻根"书写的意义不在于是否寻找到了实质性的本土资源,而在于它建立了一种质疑任何现成的文化拯救方案的开放性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少数民族叙事 历史 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连接?互联网媒介场景域的连接实践与价值塑造
4
作者 孙宇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在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互联网媒介开启了继内容域、关系域之后的全新阶段——场景域。当前,互联网媒介更加凸显智能化和场景化逻辑,重点塑造人的场景体验,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加广泛。从连接结构来看,互联网媒介构建了智能场景网络,主要呈现... 在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互联网媒介开启了继内容域、关系域之后的全新阶段——场景域。当前,互联网媒介更加凸显智能化和场景化逻辑,重点塑造人的场景体验,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加广泛。从连接结构来看,互联网媒介构建了智能场景网络,主要呈现为物与物的连接、个体与物的连接、个体与个体的连接三种连接结构。从实践状态来看,互联网媒介生成了万物互联生态体系,体现出立体场景中的连接、拟真实场景的叠加式连接、存在即连接及预测式连接等特征。从价值塑造来看,场景域正引起人与社会的深度媒介化,加快社会空间与逻辑的重构,不断促进主体向“媒介人”的全面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媒介 媒介化社会 场景域 智能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5
作者 祁晓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75,共11页
国内学者评价《摩罗诗力说》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依据鲁迅在"总论""结论"中提出的观点。至于其中哪些是鲁迅独创的,哪些是他"拿来"的,则往往语焉不详。日本学者虽偶有论及,却仅限于个案研究。事实上,"... 国内学者评价《摩罗诗力说》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依据鲁迅在"总论""结论"中提出的观点。至于其中哪些是鲁迅独创的,哪些是他"拿来"的,则往往语焉不详。日本学者虽偶有论及,却仅限于个案研究。事实上,"总论""结论"中那些被认定为鲁迅独创的观点,大多见于明治时期日本学者的论著及随笔。而鲁迅的见解,主要体现在对这些观点的取舍。如果对此缺乏了解,则很难对《摩罗诗力说》的价值和意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罗诗力说 鲁迅 明治时期 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知识分子——知识经济的准备之一
6
作者 车洪波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2期78-81,共4页
改革开放初期,先后提出两个口号:'重新认识资本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对解放思想,放眼世界,冲破极左路线的禁锢,曾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很有必要再提出一个口号--重新认识知识分子.
关键词 知识分子 知识经济 中国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语言与情感:第一篇白话小说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98,共8页
从《中国新文学大系》开始,文学史界都默认鲁迅《狂人日记》的“开端”地位,在此认知视角下,陈衡哲的《一日》、刘韵琴的《大公子》、李劼人的《游园会》由于形式上未能突破传统写作范式,创设有“意味”的现代白话小说体;语言上未能突... 从《中国新文学大系》开始,文学史界都默认鲁迅《狂人日记》的“开端”地位,在此认知视角下,陈衡哲的《一日》、刘韵琴的《大公子》、李劼人的《游园会》由于形式上未能突破传统写作范式,创设有“意味”的现代白话小说体;语言上未能突破地方圈层,融入文化中心的语言结构;情感上不能与五四文化的普世价值合流而无法被纳入“现代白话”的研究视野。讨论孰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不仅能够反映出五四时期新的小说形式、语言结构和情感价值的诉求,也能够揭示出文学革命前后文化中心—边缘的替换与变更,更能折射出以北京为轴心的五四新文学辐射结构之外的更多的“现代”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白话 格式 语言 情感 中心与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接受与生命——兴象的现代诗学意义阐微
8
作者 王明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兴象具有民族性审美特征及多方面现代诗学意义,应成为中国诗学的一个核心范畴。首先,兴象是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开敞性的内视图像,超越了语词符号和物象叠加,它与意象不同,可不包含物象,指向整体视觉审美经验。其次,兴象具有生成性、... 兴象具有民族性审美特征及多方面现代诗学意义,应成为中国诗学的一个核心范畴。首先,兴象是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开敞性的内视图像,超越了语词符号和物象叠加,它与意象不同,可不包含物象,指向整体视觉审美经验。其次,兴象具有生成性、共生性、生发性,其生成受语境和情境制约。兴象与意境有心观与身临之别,是抵达意境的必由之路。“物象、意象、兴象、意境”可建构新的审美接受次序。再次,兴象源于生命感动,包含欣赏者的全部生命体验,是其生命图式借由艺术品得到的感性印证。兴象审美反对话语生产和技术思维。激活兴象不仅在于理论阐发,还需重返鲜活的审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象 图像 接受 生命 中国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二语学习者笔语多维动态发展研究
9
作者 周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3,共11页
我们通过对两名不同母语背景汉语二语者进行一年的追踪,对其笔语动态发展的多维考察发现:(1)二语水平大致相同的不同个体,在相同时间段内笔语发展呈现出不同轨迹;CAF各维度之间的竞争和协同关系在不同个体的笔语发展过程中呈现差异,交... 我们通过对两名不同母语背景汉语二语者进行一年的追踪,对其笔语动态发展的多维考察发现:(1)二语水平大致相同的不同个体,在相同时间段内笔语发展呈现出不同轨迹;CAF各维度之间的竞争和协同关系在不同个体的笔语发展过程中呈现差异,交互关系随时间发展而变化;(2)练习频次、话题熟悉度、学习者关注焦点是影响笔语各维度发展的主要因素;(3)多维多项的测量体系有助于揭示二语者语言系统动态发展的客观全貌。这些发现可为二语者笔语发展模型的构建和国际中文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 汉语二语 笔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作人对鲁迅《狂人日记》的模拟写作及其周边——以小说《真的疯人日记》为中心
10
作者 陈青庆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7,共11页
1922年《呐喊》出版前夕,周作人模仿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了小说《真的疯人日记》,这是其时隔六年后再度尝试创作小说。较之单个文本的内容,周作人重启小说写作的举动,本身包含着更深刻的思想史意义。本文从《真的疯人日记》与《狂人... 1922年《呐喊》出版前夕,周作人模仿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了小说《真的疯人日记》,这是其时隔六年后再度尝试创作小说。较之单个文本的内容,周作人重启小说写作的举动,本身包含着更深刻的思想史意义。本文从《真的疯人日记》与《狂人日记》的文本比较出发,回溯周作人小说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梳理其模拟鲁迅《狂人日记》重启小说写作的精神契机、创作意图与方法论,并借此考察1922年前后周作人文学理念的转折,及其与鲁迅的思想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的疯人日记》 《狂人日记》 周作人 鲁迅 模拟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何为“京味话剧”与“京味话剧”何为
11
作者 褚云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1,共8页
“京味话剧”这一说法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批评家广泛使用,后作为一种话剧类型进入中国当代戏剧史。但“京味话剧”的概念一直较为模糊,这和“京味”内涵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探讨何为“京味话剧”,不仅要反思何为“京味”... “京味话剧”这一说法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批评家广泛使用,后作为一种话剧类型进入中国当代戏剧史。但“京味话剧”的概念一直较为模糊,这和“京味”内涵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探讨何为“京味话剧”,不仅要反思何为“京味”,还要将话剧这种舞台艺术放在与剧场的互动关系中加以理解。而何为“京味话剧”也决定了“京味话剧”何为,从“京味话剧”到21世纪之后衍生出的“新京味话剧”,其产生的历史情境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核心精神特质和审美功能是一以贯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 “京味话剧” 北京人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社交媒体信息传播效果的结构性扩散度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伦 胥琳佳 易妍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0-135,共6页
本研究拟通过"禽流感"这一微博信息传播案例,探讨信息的结构性扩散度特征——这一旨在挖掘在线信息传播的结构性测量指标。具体而言,本研究探讨了结构性扩散度的分布特征、结构性扩散度与其他传播效果测量方式的相关性/差异... 本研究拟通过"禽流感"这一微博信息传播案例,探讨信息的结构性扩散度特征——这一旨在挖掘在线信息传播的结构性测量指标。具体而言,本研究探讨了结构性扩散度的分布特征、结构性扩散度与其他传播效果测量方式的相关性/差异性以及结构性扩散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结构性扩散度的分布与传播广度相比,其分布更趋向于正态分布;结构性扩散度与传播广度、传播深度等广泛应用的测量在线信息传播效果的指标无相关度。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与原发微博内容特征相比,用户特征和参与转发的信息传播者特征更能够解释结构性扩散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效果 传播广度 传播速度 结构性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内容与社会网络结构对转发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胥琳佳 屈启兴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5-160,共6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聚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重点探究社交媒体内容与传播网络结构对信息转发行为的影响。通过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的微博信息,进行数据匹配清洗剔除后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聚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重点探究社交媒体内容与传播网络结构对信息转发行为的影响。通过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的微博信息,进行数据匹配清洗剔除后随机抽取2000条信息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拥有更多粉丝的、对社会网络有更高个人影响的博主发布的微博信息更容易被转发,帖子内容中含有更多积极情绪的和社交内容词汇的信息更容易被转发。研究结论为社交媒体信息的健康传播研究进行了数量和结构维度上的结合,并拓展了意见领袖理论在社交媒体中的运用,为健康议题的信息干预效果提供了发帖者和内容倾向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事件 转发数 中介中心性 接近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件构意泛化与汉语词义引申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齐元涛 符渝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40,共5页
汉字构件在构字时可以提供一定的构意,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构件提供的构意存在泛化现象,即由一种构意向多种构意发展。汉语词义在使用过程中会从本义发展出很多引申义。从认知模式来看,构件的构意泛化与汉语的词义引申都建立在意义之间的... 汉字构件在构字时可以提供一定的构意,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构件提供的构意存在泛化现象,即由一种构意向多种构意发展。汉语词义在使用过程中会从本义发展出很多引申义。从认知模式来看,构件的构意泛化与汉语的词义引申都建立在意义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的基础上,即二者所反映的意义认知模式是一致的。从具体的意义发展轨迹来看,构件的泛化构意和词语的引申义项存在互证关系和互补关系。对构意和词义的协同研究,可以拓展和深化我们对汉语者意义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构件 构意 词义 引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令句”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曹晋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2-617,共16页
"使令句"是上古汉语分析型致使的表现形式,"使"、"令"从使役性动词发展为致使标记是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变化。文章运用了NP1[±目的性],VP[±自主],NP2[±有生]、[±定指],NP1-NP2[±... "使令句"是上古汉语分析型致使的表现形式,"使"、"令"从使役性动词发展为致使标记是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变化。文章运用了NP1[±目的性],VP[±自主],NP2[±有生]、[±定指],NP1-NP2[±尊卑关系]以及整个构式表达[±未然]这六个语义特征分析了这一变化过程,以及"使令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语义特征分析可以展现词汇特征与句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历时层面,则体现为特征变化与相应的句法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令句 致使 语义特征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帖类图书编辑出版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淑燕 李洪智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29,共4页
当前,古帖类图书的出版进入一个相对繁荣的阶段,品类丰富,印刷精良,有很多人性化的设计,尽量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但这一类书籍在印前印后的技术控制以及文字编辑的学术规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编辑人员缺乏责任... 当前,古帖类图书的出版进入一个相对繁荣的阶段,品类丰富,印刷精良,有很多人性化的设计,尽量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但这一类书籍在印前印后的技术控制以及文字编辑的学术规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编辑人员缺乏责任心和必要的学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帖类图书 现状 问题 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审批制下可行性研究的异化与对策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文丽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它是指某一项目在正式实施前,通过对该项目的技术方案、建设方案和生产经营方案实施的可能性、技术先进性以及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从经济技术方面进行分析、计算和方案比较,以...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它是指某一项目在正式实施前,通过对该项目的技术方案、建设方案和生产经营方案实施的可能性、技术先进性以及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从经济技术方面进行分析、计算和方案比较,以最终确定该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以及如何对该项目进行建设的一种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审批制 项目投资决策 可行性研究 异化 基本建设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同音别字与汉字理据 被引量:4
18
作者 符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167,共7页
网络同音别字是同音借用造成的字词关系错位现象。在网络流传过程中,由于文字使用者追求理据的心理、汉字表意和表音的竞争,以及个人使用走向社会通行的需要,一些同音别字又出现了追求理据,甚至重构理据的现象,为错位的字词关系重新建... 网络同音别字是同音借用造成的字词关系错位现象。在网络流传过程中,由于文字使用者追求理据的心理、汉字表意和表音的竞争,以及个人使用走向社会通行的需要,一些同音别字又出现了追求理据,甚至重构理据的现象,为错位的字词关系重新建立联系。与传统用字一样,在网络用字中理据也是平衡汉字个人使用与社会通行两端的砝码,推动汉字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用字 同音别字 同音借用 汉字理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大众文化去中心化的面相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小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122,共9页
由于应用了网络新媒体技术,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公共场域,较之传统场域聚合了更为广泛的受众,产生了有别于工业时代的大众文化。与工业时代大众文化受权力中心操控不同,网络大众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去中心化特质。这种去中心化特质具体表... 由于应用了网络新媒体技术,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公共场域,较之传统场域聚合了更为广泛的受众,产生了有别于工业时代的大众文化。与工业时代大众文化受权力中心操控不同,网络大众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去中心化特质。这种去中心化特质具体表现为去文字中心、去美学中心、去理性(精神)中心以及去人类中心的多重面相。透过几乎不设限的开放空间及多重面相的复杂运作,网络大众文化拒斥各种封闭的中心化;而这种保持开放性的去中心化恰恰使得人类文化发展蕴含着无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互联网) 场域 大众文化 去中心化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方言中的非常态舌尖元音韵母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沛玲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5-372,共8页
文章主要讨论非常态舌尖元音韵母在山西方言中的分布、类型、音变机制和音变性质。山西方言非止蟹开三知系字读■/ι韵的现象从来源看有A、B两类,且内部音变机制同中有异。A类音变是由音节内部声韵协调性的要求引发,属纯语音学层面的音... 文章主要讨论非常态舌尖元音韵母在山西方言中的分布、类型、音变机制和音变性质。山西方言非止蟹开三知系字读■/ι韵的现象从来源看有A、B两类,且内部音变机制同中有异。A类音变是由音节内部声韵协调性的要求引发,属纯语音学层面的音变。B类音变是由音系结构系统性的要求引发的,属音系学层面的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方言 舌尖元音 音变 机制 语音学 音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