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对分析的新疆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爽 陈伏龙 +2 位作者 姜波 高源 王统霞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1,共8页
为了分析新疆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选取17项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能够较好揭示不确定性系... 为了分析新疆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选取17项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能够较好揭示不确定性系统内在规律的集对分析法与偏联系数法建立切实适用于本区域的可持续评价模型,对新疆喀什地区2010—2019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三元半偏减法集对势诊断该区域发展态势,识别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脆弱性指标.结果表明:新疆喀什地区各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不一,其中,2010—2013年与201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较好,区域内水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与利用,2014—2016年、2018—2019年区域内政策规划基本合理,水资源综合可持续能力一般;集对分析法对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影响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较为脆弱的指标包括人口密度、人均GDP、生活用水量与生态用水量.研究结果可为促进新疆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地区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DPSIR模型 集对分析法 三元半偏减法集对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调控对滴灌香梨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周方圆 何新林 +5 位作者 赵丽 王远 王春霞 马建江 李彦杰 王宏鑫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9-1231,共13页
以7 a生库尔勒香梨树为研究对象,探究滴灌水氮调控对库尔勒香梨生理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田间试验于2022-2023年进行,设置W1(4500 m^(3)/hm^(2))、W2(6000 m^(3)/hm^(2))、W3(7500 m^(3)/hm^(2))3个灌水梯度,N1(200 kg/hm^(2))、N2(30... 以7 a生库尔勒香梨树为研究对象,探究滴灌水氮调控对库尔勒香梨生理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田间试验于2022-2023年进行,设置W1(4500 m^(3)/hm^(2))、W2(6000 m^(3)/hm^(2))、W3(7500 m^(3)/hm^(2))3个灌水梯度,N1(200 kg/hm^(2))、N2(300 kg/hm^(2))、N3(400 kg/hm^(2))3个施氮水平,以W2水平不施氮作为对照(CK),共计10个处理,通过熵权-TOPSIS法对香梨产量品质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投影的方法进行回归计算。结果表明:灌水和施氮对香梨春梢生长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适量施氮可以促进香梨营养与生殖均衡生长,提高果实品质。当灌水量为5775~6015 m^(3)/hm^(2),施氮量为341~349 kg/hm^(2)时香梨综合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水氮调控 产量 品质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窄行种植对黑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高天 侯瑞星 +2 位作者 裴浩 周佳新 杨广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共9页
宽窄行种植(wide-narrow row planting,WP)使单位面积内的种植强度提高,保障粮食增产,但也可能会导致土壤地力消耗增强,进而影响黑土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为研究宽窄行种植对黑土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氮的影响,该研究在黑龙江省西部繁荣乡... 宽窄行种植(wide-narrow row planting,WP)使单位面积内的种植强度提高,保障粮食增产,但也可能会导致土壤地力消耗增强,进而影响黑土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为研究宽窄行种植对黑土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氮的影响,该研究在黑龙江省西部繁荣乡以等行距种植(equal row spacing planting,EP)为对照,选取了3个不同年限(3、7、10 a)宽窄行种植的农田进行了配对采样,分析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和土壤碳库。结果表明:与EP处理相比,3 a宽窄行种植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全氮、>0.053~0.2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P<0.05),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宽窄行种植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有机碳均有提高,而土壤全氮无显著差异。宽窄行种植下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及玉米产量均明显提升,几何平均直径在3 a宽窄行种植处理下改善效果不显著,但随着种植年限延长至10 a时几何平均直径值明显提升。宽窄行种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经历由负效应逐步转为正效应的过程。综上,随着时间延长宽窄行种植对黑土土壤碳库的新平衡起到固持的作用,进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该研究可为黑土区适宜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为实现黑土农田的可持续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宽窄行种植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粒子群优化的多级渠系水资源配置研究
4
作者 高源 陈伏龙 +2 位作者 何朝飞 邵和静 周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202,共11页
多级渠系水资源优化调度是影响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因素。为降低配水时间、减少渗漏损失,以小海子灌区为例,利用斗渠轮灌分组和干渠分配流量作为决策变量,基于系统协调分解思想,考虑轮期约束和流量约束,构建双层粒子群优化配水耦... 多级渠系水资源优化调度是影响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因素。为降低配水时间、减少渗漏损失,以小海子灌区为例,利用斗渠轮灌分组和干渠分配流量作为决策变量,基于系统协调分解思想,考虑轮期约束和流量约束,构建双层粒子群优化配水耦合模型并求解。结果表明:采用双层粒子群优化算法能够有效协调多个下级函数,并且主函数的收敛状况良好;通过模型优化提出多级渠系配水方案,降低输水时间和渗漏损失值,整个灌水周期从2022年夏灌的实际126 d缩短至92 d,并且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9%。该研究可为小海子灌区的实际配水工作提供可行性方案,为灌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粒子群优化算法 渠系输配水 多级渠系 分解协调模型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式过滤器堵塞滤饼厚度及厚度均匀性研究
5
作者 龙洋娟 刘贞姬 +1 位作者 刘冬冬 刘铭锦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7,共8页
为探究滤饼堵塞机理,以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不同工况下卧式网式过滤器堵塞时滤饼厚度以及厚度均匀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过滤器滤饼厚度由单位时间里滤网面接触颗粒数量、流场作用力、颗粒间相互作用力与颗粒重力共同... 为探究滤饼堵塞机理,以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不同工况下卧式网式过滤器堵塞时滤饼厚度以及厚度均匀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过滤器滤饼厚度由单位时间里滤网面接触颗粒数量、流场作用力、颗粒间相互作用力与颗粒重力共同决定;试验中过滤器堵塞时滤饼厚度随颗粒质量浓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模拟中滤饼厚度随颗粒质量浓度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同一颗粒质量浓度条件下,试验和模拟中堵塞时滤饼厚度随进口流量增大缓慢下降后趋于稳定;滤饼厚度的均匀性随颗粒质量浓度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随流量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综合考虑各工况下滤饼厚度以及厚度均匀性,实际灌溉中过滤器运行流量不宜超过200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式过滤器 滤饼厚度 流场作用力 颗粒作用力 厚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通率对不同倾角结构面岩样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宗恩 刘星炎 +2 位作者 郑青松 胡琪 潘乾通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6,共13页
连通率对不同倾角结构面岩样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机制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人工制备了连通率k为0、0.25、0.50、1.00,倾角β为15°、30°、45°、60°的结构面岩样,并利用单轴压缩试验和围压为200、400、600 k Pa的三轴压... 连通率对不同倾角结构面岩样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机制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人工制备了连通率k为0、0.25、0.50、1.00,倾角β为15°、30°、45°、60°的结构面岩样,并利用单轴压缩试验和围压为200、400、600 k Pa的三轴压缩试验来探讨连通率对岩体的力学特性影响。结果表明:(1)连通率对岩体造成的劣化效应显著,随着连通率的增加,其峰值强度呈下降趋势。当连通率k≤0.50时,应力-应变曲线均表现为先应变硬化再应变软化趋势;当连通率k>0.50,应力-应变由低角度的应变软化向高角度的应变硬化转变。(2)结构面岩样的体变均表现为先体缩再体胀。各倾角下,随着连通率的增大,体胀逐渐减小呈规律性排列;当连通率k=1.00,倾角β为30°、45°和60°时,岩样在体缩过程中发生了突变。(3)在能量拐点a之前,耗散能U_d随着连通率的增大而增大,弹性应变能U_(e)随着连通率的增大略微降低;在能量拐点a之后,耗散能U_(d)和弹性应变能U_(e)都急剧增加,不同连通率的能量释放速率大致相当。(4)对不同连通率岩样的预测判据进行了分类,当k<0.5时,β=45。+φ_(j)2适用于判断破坏角度,其中,φ_(j)为结构面内摩擦角;当k≥0.5时,改进的Jaeger判据能准确地反映岩体破坏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试验 力学特性 连通率 能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 in the Binding of Chloride Ions in Cement-based Materials
7
作者 DU Xixian LI Gang +2 位作者 WANG Aiqin CAO Aoli SUN Jianren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00-113,共14页
Chloride ions(Cl^(-))have been shown to impact the long-lasting na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However,Cl^(-)that are already bound inside the concrete will not lea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concrete’s characterist... Chloride ions(Cl^(-))have been shown to impact the long-lasting na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However,Cl^(-)that are already bound inside the concrete will not lea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concrete’s characteristics.The composition of the cement-based material,including the type of cement and auxiliary materials,greatly influences the ability of the material to bind Cl^(-),and varied components result in varying binding beha-vior of the Cl^(-).Simultaneously,the Cl^(-)binding process in concrete is influenced by bo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ior surroundings,as well as the curing practices.These factors impact the hydration process of the cement and the internal pore structure of the concrete.Currently,mathematical theories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have increasingly been employed as the prevalent methods for examining the binding behaviors of Cl^(-)in concrete.These techniques are extensively utilized for predicting the lifespan and conducting microscopic studi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 Cl^(-)settings.This work propose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based on a summary of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investigations on Cl^(-)binding.Which will offer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studying the binding of Cl^(-)in cement-based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based material chloride binding auxiliary material environment curing practice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冻结温度-骆驼刺根系含量下砂土冻融变形规律研究
8
作者 罗宣兵 李清林 +2 位作者 陈文娟 杨潇飞 张美雪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4-1186,共13页
以新疆天山北麓典型砂土与荒漠植被骆驼刺根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冻结温度下含水率及骆驼刺根系含量变化对砂土冻融变形的影响,模拟自然冻融条件开展室内单向冻结试验,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与砂土冻融变形的相关性和显著性,分析砂土... 以新疆天山北麓典型砂土与荒漠植被骆驼刺根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冻结温度下含水率及骆驼刺根系含量变化对砂土冻融变形的影响,模拟自然冻融条件开展室内单向冻结试验,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与砂土冻融变形的相关性和显著性,分析砂土在不同含水率、冻结温度和含根量下的冻融变形机制,提出了砂土冻融变形拟合公式。结果表明:3种不同因素对冻融砂土最大变形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含水率>冻结温度>含根量,冻融砂土最大变形量与含水率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冻结温度呈线性负相关,与含根量呈二次函数关系;低含水率素砂土与含根砂土在冻结前期发生冻缩现象,在融化阶段发生融胀现象,而高含水率素砂土与含根砂土在冻结前期发生缓慢冻胀,融化阶段发生融沉现象。基于此规律建立了多因素回归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冻融砂土的最大变形量,同时能够为寒旱区植被生态护坡的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变形 含根量 冻结温度 含水率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与竖井排水工程改良新疆盐渍土的设计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衡通 何新林 +4 位作者 杨丽莉 赵丽 龚萍 许璇 王鑫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11-118,共8页
为探讨干旱区盐渍化农田水利改良措施的可行性,在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安集海灌区进行了田间暗管与竖井排水工程试验,分别在距离暗管0.5 m(P1)、7.5 m(P2),距离竖井0.5 m(S1)、30 m(S2)和60 m(S3),以及未铺管区(CK)域设置7处观测区,评估农... 为探讨干旱区盐渍化农田水利改良措施的可行性,在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安集海灌区进行了田间暗管与竖井排水工程试验,分别在距离暗管0.5 m(P1)、7.5 m(P2),距离竖井0.5 m(S1)、30 m(S2)和60 m(S3),以及未铺管区(CK)域设置7处观测区,评估农田排水措施在盐渍土改良期间的排水功能、土壤脱盐效果,同时监测棉花生长与地下水位动态。结果表明:5 a排水改良期间,0~80 cm深度土壤含盐量的总体降幅达到29.2 g/kg,棉花干物质量和籽棉产量年际增幅分别为16%和21%,浅层地下水位年际降幅1.1 m;改进的暗管与竖井协同排水相比单独应用暗管排水量增加了119%,进一步减少了盐分淋溶时期的深层渗漏量。研究结果可为干旱盐渍区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分 产量 盐渍化 暗管排水 地下水位 干旱区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拜城县水利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宝华 王淑虹 杨广 《新疆农垦科技》 2023年第4期66-68,共3页
本文分析了拜城县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建设高质量的水安全保障体系,系统提出了拜城县了“十四五”水利高质量发展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关键词 水利 “十四五” 高质量发展 规划目标 总体布局 拜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矮化密植高产优质香梨节水灌溉模式筛选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何新林 王佳鑫 +4 位作者 龚萍 赵丽 衡通 王春霞 张景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62,共14页
为探讨香梨节水灌溉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产量,于2021–2022年在新疆29团5年生香梨园开展灌溉方式和灌溉定额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了3种微灌方式:地表滴灌(M1)、地下滴灌(M2)、根区渗灌(M3),3种灌溉定... 为探讨香梨节水灌溉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产量,于2021–2022年在新疆29团5年生香梨园开展灌溉方式和灌溉定额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了3种微灌方式:地表滴灌(M1)、地下滴灌(M2)、根区渗灌(M3),3种灌溉定额:低水(I1)、中水(I2)、高水(I3),以传统漫灌(CK)为对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溉量对土壤电导率和脱盐率、香梨生长、产量、WUE、果实品质和净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M2的产量和WUE最高,且可以促进香梨生长,提高果实品质以及促进盐分淋洗。M3前期的投入成本最大,但获得的净利润仅次于M2。灌溉方式相同时,增加灌溉定额有利于香梨生长、提高产量和盐分淋洗。基于主成分分析、优劣解距离法和秩和比法3种综合评价方法从环境效益、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M2I3处理综合得分最高,M1I1处理综合得分最低。因此,对矮化密植初果期的香梨进行灌溉时,推荐地下滴灌模式且生育期灌溉定额为6 750 m^(3)/hm^(2)。研究可为南疆干旱区林果业节水控盐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盐分 水资源 香梨 微灌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网式过滤器泥沙拦截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贞姬 杨昊 +1 位作者 李洁 雷辰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8-205,共8页
为了探究泵前、后串联网式过滤器在实际灌溉工程中的分级过滤特性并提高滤网拦沙率,对3种进水含沙量、4种滤网孔径和3种颗粒级配条件下串联网式过滤器的过滤性能开展了正交试验和全试验。结果表明:增大含沙量会加速过滤器滤网堵塞,使部... 为了探究泵前、后串联网式过滤器在实际灌溉工程中的分级过滤特性并提高滤网拦沙率,对3种进水含沙量、4种滤网孔径和3种颗粒级配条件下串联网式过滤器的过滤性能开展了正交试验和全试验。结果表明:增大含沙量会加速过滤器滤网堵塞,使部分大于滤网孔径的泥沙颗粒通过滤网;随着进水粗颗粒泥沙的增多,一级过滤效果越明显;不同滤网孔径条件下各粒组出水沙中值粒径和最大粒径变化率范围分别在5.1%~13.0%、1.7%~17.6%之间;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拦沙率对各因素的敏感度,其主次顺序为滤网孔径、颗粒级配、含沙量;当进水沙中值粒径为0.50 mm、含沙量为0.20 g/L时,泵后过滤器滤网孔径较优组合为0.25 mm×0.16 mm;拦沙量与各级滤网孔径有关,选择滤网孔径为(0.49~0.78)d 50的泵前过滤器和(0.32~0.50)d 50的泵后过滤器进行过滤,有利于提高过滤器拦沙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式过滤器 拦沙率 颗粒级配 滤网孔径 中值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网式过滤器拦截特性和过滤时间分析
13
作者 刘贞姬 杨昊 +2 位作者 李俊峰 雷辰宇 龙洋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5-93,共9页
针对网式过滤器在实际灌溉水源条件下易堵塞、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该研究将泵前和泵后网式过滤器串联组合,通过室内原型试验分析各级过滤器对泥沙和木屑的拦截规律。结果表明:过滤器拦截泥沙和木屑的分布情况与各级滤网孔径有关,当水源杂... 针对网式过滤器在实际灌溉水源条件下易堵塞、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该研究将泵前和泵后网式过滤器串联组合,通过室内原型试验分析各级过滤器对泥沙和木屑的拦截规律。结果表明:过滤器拦截泥沙和木屑的分布情况与各级滤网孔径有关,当水源杂质以泥沙为主时,建议选取0.32和0.20 mm孔径滤网的泵前和泵后过滤器进行过滤,当有机物杂质含量较高时,采用0.25~0.32 mm滤网孔径的泵前过滤器有利于延长过滤时间。对水头损失随过滤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明确了水源条件和滤网孔径对过滤时间的影响,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进水流量条件下,初始水头损失和水头损失峰值分别集中在2.43~5.87和13.92~28.92 m,杂质含量对水头损失影响较小;进水流量越大,过滤器过滤时间越短。建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和过滤时间拟合经验公式,拟合与试验结果误差小于7%。各因素对过滤时间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杂质含量、滤网孔径、含沙量、进水流量。基于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神经网络模型对过滤时间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基本在10%以内,均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32%、5.85%,该模型适用于对复杂水源条件下过滤时间的预测。研究结果可为灌溉工程中串联网式过滤器各级滤网参数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过滤器 滤网 过滤时间 拦截特性 杂质含量 ML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多模式集合的内陆河径流模拟及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文翔 骆震 +4 位作者 陈伏龙 王统霞 安杰 龙爱华 何朝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0-461,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冰川融雪为主要补给来源的内陆河径流序列发生了明显变化,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内陆河流域径流变化对区域水灾害防治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分解模拟优化重构模型与多模式集合平均(MME)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冰川融雪为主要补给来源的内陆河径流序列发生了明显变化,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内陆河流域径流变化对区域水灾害防治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分解模拟优化重构模型与多模式集合平均(MME)的8种GCMs数据耦合,预测分析玛纳斯河流域2024—2030年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径流响应特征。结果表明:Model.VLE模型在径流模拟阶段R^(2)>0.86且TPE<0.28,其模拟误差最小、稳定性最优;历史时期GCMs数据经过空间降尺度、偏差矫正和Model.VLE模型耦合的径流模拟效果最优,能够为径流预测提供可靠结果;玛纳斯河流域未来(2024—2030年)径流来水偏丰较历史时期(2000—2014年)有显著增加趋势,未来年径流变化与未来气温和降水相关,3种气候情景下未来(2024—2030年)径流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测 CMIP6模式 气候变化 内陆河 偏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解-校正-集成”模式下基于深度信念网络模型的径流预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钱玉霞 陈伏龙 +3 位作者 何朝飞 龙爱华 孙怀卫 吕廷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4,共10页
精准的短期径流预测可为流域内水资源规划、防洪调度及抗旱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减小模型的系统误差,提高径流预测精度,在“分解-集成”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分解-校正-集成”框架,构建EEMD-DBN-EnKF、VMD-DBN-EnKF模型。利用... 精准的短期径流预测可为流域内水资源规划、防洪调度及抗旱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减小模型的系统误差,提高径流预测精度,在“分解-集成”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分解-校正-集成”框架,构建EEMD-DBN-EnKF、VMD-DBN-EnKF模型。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数据同化算法对偏离实测径流过大的分量校正以降低分解子序列在预测中产生的系统误差,并与未修正的EEMD-DBN、VMD-DBN模型及单一DBN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态分解的组合模型较单一模型RMSE减小了至少23%,NSE与R^(2)增加了21%以上;基于径流分量校正的组合模型相较于模态分解的组合模型各评价系数有所提升,其中VMD-DBN-EnKF预测模型误差最小,效果最优,NSE与R^(2)达到0.89以上,其次依次为EEMD-DBN-EnKF>VMD-DBN>EEMD-DBN。综上“分解-校正-集成”模式的预测框架在玛纳斯河流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玛纳斯河径流短期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解 深度信念网络 集合卡尔曼滤波 径流预测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对棉花土壤盐分分布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雷杰 张硕 +6 位作者 刘承岳 孔春贤 杨广 李小龙 李鹏飞 何新林 李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9-629,共11页
利用微咸水膜下灌溉是缓解干旱区农业灌溉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对土壤盐分分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于确定灌溉水源矿化度阈值具有重要意义。开展4 a不同梯度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棉花测坑试验,设置6个处理矿... 利用微咸水膜下灌溉是缓解干旱区农业灌溉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对土壤盐分分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于确定灌溉水源矿化度阈值具有重要意义。开展4 a不同梯度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棉花测坑试验,设置6个处理矿化度分别为1 g/L(CK)、2 g/L(A)、3 g/L(B)、4 g/L(C)、5 g/L(D)和6 g/L(E),分析不同梯度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累积及棉花生长特征,确定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灌溉矿化度阈值。结果表明:2019-2022年,0~100 cm平均土壤电导率以每年0.920 dS/m、0.995 dS/m、1.196 dS/m和1.188 dS/m的速率呈线性增长的趋势。随着灌溉年限增加,不同梯度微咸水膜下滴灌下土壤电导率呈现增加趋势。5 g/L和6 g/L处理土壤盐分累积最大,分别为38.70%和39.19%;灌水12 h后,宽行表层20~40 cm土壤盐分累积最为明显,土壤电导率为0.30~2.1 dS/m;窄行土壤盐分在40~60 cm土层处出现累积,土壤电导率为1.26~1.93 dS/m。矿化度为3 g/L水源膜下滴灌棉花土壤盐分累积量较小,对棉花叶片光合作用指数影响最小,生长指标和产量达到最大,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适宜的灌溉水源阈值为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膜下滴灌 盐分累积 棉花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动态和作物生长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春贤 杨广 +7 位作者 刘承岳 苏军 贾伟康 田浩 赵丽 冉茂林 潘月 王海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22,共15页
为构建适用于干旱区膜下滴灌条件的土壤水盐动态分布和棉花生长模型,基于2020—2021年的田间试验,经过对SWAP模型的土壤、土壤水力功能和作物生长等模块进行率定和验证,对灌溉水矿化度为1、2、3、4、5、6 g·L^(-1)时的土壤水盐分... 为构建适用于干旱区膜下滴灌条件的土壤水盐动态分布和棉花生长模型,基于2020—2021年的田间试验,经过对SWAP模型的土壤、土壤水力功能和作物生长等模块进行率定和验证,对灌溉水矿化度为1、2、3、4、5、6 g·L^(-1)时的土壤水盐分布特征、作物生长过程和干物质累积分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含盐量的模拟精度以20~100 cm土层较好,0~20 cm土层模拟精度较差,其中土壤含水量的模拟效果优于土壤含盐量;随着灌溉水源矿化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的模拟误差逐渐变小。(2)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棉花叶面积指数模拟效果较好(R2=90.72%,RMSE=0.35 cm^(2)·cm^(-2),NRMSE=8.73%,IOA=0.98)。(3)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棉花茎干物质累积量模拟效果较好(R2=89.08%,RMSE=6.12 g,NRMSE=23.16%,IOA=0.96)。研究结果表明,SWAP模型可以较好地对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的土壤水盐动态分布和棉花生长过程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膜下滴灌 SWAP模型 水盐运移 作物生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层规划的玛纳斯河灌区山区-平原水库群联合调度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何骄龙 刘兵 +2 位作者 杨广 孙莹琳 王婷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在水资源总量约束情况下,为缓解玛纳斯河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充分发挥流域内水库群的节水潜力,利用二层规划模型对山区-平原水库群进行联合优化调度.上层优化目标为水库群联调过程中的蒸发渗漏损失最小,模型对平原水库的引水规则和山区... 在水资源总量约束情况下,为缓解玛纳斯河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充分发挥流域内水库群的节水潜力,利用二层规划模型对山区-平原水库群进行联合优化调度.上层优化目标为水库群联调过程中的蒸发渗漏损失最小,模型对平原水库的引水规则和山区水库的调水规则进行优化,增加山区水库的蓄水机会;下层优化目标为灌区缺水指数最小,通过对各水库供水规则的优化,提高各子灌区的供水保证率.结果显示:山区-平原水库群联合调度减少了流域水库群的水量损失.采用优化引调水规则后,水库群多年平均蒸发渗漏损失水量可减少0.22×108m3,与现状水库群运行调度相比减少12.09%;山区-平原水库群联合调度提高了灌区供水保证率.优化供水规则的实行,在现状年和规划年水资源总量控制模拟中,各子灌区灌溉保证率分别提高了6.83%,7.37%,13.00%和17.02%,13.49%,12.97%.利用山区水库和平原水库的蒸发渗漏差异进行水库群联合调度可以达到发挥研究区域水库群节水效益的目的,基于二层规划的玛纳斯河灌区山区-平原水库群联合调度对发挥该研究区域水库群节水效益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平原水库群 调度规则 粒子群算法 二层规划 蒸发渗漏损失 玛纳斯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自适应滑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机器学习月径流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永旭 乔长录 +1 位作者 刘延雪 李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0,共5页
为提高月径流预测精度,解决传统分解集成径流预测方法提前引入“未来信息”在实际工程中无法实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滑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ASEEMD)、秃鹰搜索(BES)算法和极限学习机(ELM)耦合的月径流预测模型(ASEEMD-BES-ELM)... 为提高月径流预测精度,解决传统分解集成径流预测方法提前引入“未来信息”在实际工程中无法实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滑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ASEEMD)、秃鹰搜索(BES)算法和极限学习机(ELM)耦合的月径流预测模型(ASEEMD-BES-ELM)。并以玛纳斯河1957~2014年的月径流序列为例,首先,利用ASEEMD对原始月径流序列自适应分解,得到若干子序列;其次,将各子序列分别输入到结合BES算法和网格搜索优化后的ELM模型中预测;最后,累加各子序列预测结果,得到最终月径流预测值。与ELM^(*)、BES-LEM^(*)、BES-ELM、EEMD-BES-ELM(传统“捆绑分解”)模型对比结果表明,ASEEMD-BES-ELM模型的纳什效率系数为0.971、平均绝对误差为5.173m^(3)/s、均方根误差为8.282m^(3)/s、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6.033%,在符合实际应用中预测精度最高。结果可为干旱区月径流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径流预测 自适应分解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秃鹰搜索算法 极限学习机 玛纳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五家渠灌区渠系优化配水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旭 乔长录 +2 位作者 刘延雪 胡永旭 邵珠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4,共6页
通过建立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优化渠系配水过程,为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以新疆五家渠灌区新东干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以配水渠道的渗漏损失量最小,水流稳定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并... 通过建立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优化渠系配水过程,为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以新疆五家渠灌区新东干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以配水渠道的渗漏损失量最小,水流稳定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并与回溯搜索算法就配水时间和渗漏损失量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能将配水时间从15 d缩短至约11 d,渠系配水量为71.58万m^(3),与回溯搜索算法相比,配水时间从14 d缩短至11 d,渗漏量减少了8.39万m^(3)。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新疆五家渠灌区新东干渠进行配水过程优化,不但满足了优化目标,减少了渠系渗漏,缩短了配水时间,且比回溯算法更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家渠灌区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优化配水 渠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