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源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环宇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4-64,共11页
根据2020年森林资源监测本底资料对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支持服务、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4个服务类别的8个功能(保育土壤、林木养分固持、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林木产品供给、森林康... 根据2020年森林资源监测本底资料对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支持服务、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4个服务类别的8个功能(保育土壤、林木养分固持、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林木产品供给、森林康养)计16个指标(固土、保肥、氮固持、磷固持、钾固持、调节水量、净化水质、固碳、释氧、提供负离子、吸收气体污染物、滞尘效应、生物多样性保护、木材产品、非木材产品、森林康养)的价值,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38582—2020),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20年富源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约为138.958亿元·a^(-1),单位面积价值约为11.42万元·hm^(-2)·a^(-1);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现为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康养>净化大气环境>林木产品供给>林木养分固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评价体系 价值评估 富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源县薄壳山核桃引种初报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祖芳 任华东 +1 位作者 邓学院 叶淑惠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4期144-148,共5页
对富源县域内2个薄壳山核桃引种点栽培的薄壳山核桃生长量、开花结实特性、果仁粗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及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在富源县生长发育正常,对气候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嫁接苗定植6 a... 对富源县域内2个薄壳山核桃引种点栽培的薄壳山核桃生长量、开花结实特性、果仁粗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及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在富源县生长发育正常,对气候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嫁接苗定植6 a时部分植株开始初果,10 a时产量最高,达3.3 kg/株;富源县薄壳山核桃花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开花盛期品种间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存在雌雄花异熟性,在时间上不完全重合,应根据品种开花特点实行多品种配置栽培;富源县薄壳山核桃种仁富含油脂、蛋白质、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初步分析认为,富源县气候环境适宜种植发展薄壳山核桃,以海拔低于1800 m区域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引种 生长表现 开花结实特性 品质检测 营养成分 富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富源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曾昭朝 宋劲忻 刘锋 《福建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12-118,共7页
根据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对云南省富源县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开展详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保护地存在的空间重叠、现实矛盾... 根据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对云南省富源县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开展详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保护地存在的空间重叠、现实矛盾冲突、历史遗留问题、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建议:①建议空间重叠区域保留为富源十八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②非重叠的一般控制区,即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面,因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较突出,建议调出国家森林公园范围;③将县城周边资源禀赋较好,具有一定保护价值且尚未纳入保护地的区域,新建立一个森林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后保护地类型和级别未发生较大改变,保护对象不变,保护地不再交叉重叠,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且未新增新的矛盾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云南省富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源县“十三五”期间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情况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辉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1期83-86,共4页
富源县“十三五”期间共上报审核建设项目使用林地83宗,经审核同意使用林地面积161.397 5 hm^(2)。从上报数量看,2016年以后数量逐年增长;经审核同意使用面积自2016年以后增多,并保持较大基数。对当前林地管理中存在的违法使用林地现象... 富源县“十三五”期间共上报审核建设项目使用林地83宗,经审核同意使用林地面积161.397 5 hm^(2)。从上报数量看,2016年以后数量逐年增长;经审核同意使用面积自2016年以后增多,并保持较大基数。对当前林地管理中存在的违法使用林地现象突出,林草行政执法队伍力量薄弱,林地使用审核审批规划等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程度不高,林草部门林地使用审核、审批压力大等问题进行分析,藉此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占用林地 林地管理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富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源县林地属性变更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文辉 吴文君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5期13-18,79,共7页
结合“3S”、野外调查等技术,对比前期林业经营数据,分析富源县林地资源现状和林地管理属性变更趋势特征。采用相关矩阵、多元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林地属性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富源有林地面积占比最大(66.49%)... 结合“3S”、野外调查等技术,对比前期林业经营数据,分析富源县林地资源现状和林地管理属性变更趋势特征。采用相关矩阵、多元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林地属性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富源有林地面积占比最大(66.49%),其净增量也最明显(3299.39 hm^2),其中用材林面积增加2259.97 hm^2,主要由未划分林地面积转变而来,说明森林面积有所扩大;从保护等级看,Ⅱ级、Ⅲ级保护林地面积占比大,增速快,Ⅳ级保护林地面积明显减少,表明森林质量提升明显;经模型分析,农村人口比重是导致有林地变更的主要驱动因素,固定资产投资是导致疏林地变更的主要驱动因素,第二产业总值是导致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变更的主要驱动因素。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面积变更驱动机制模型Y1=266.339-0.03F1+0.004F2;有林地面积变更与城市发展因子(F1)成反比,与农村发展因子(F2)成正比;森林发展持续向好,主要受农村人口转移和农村发展因子良性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林地变更 “3S”技术 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富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源县光皮桦育苗造林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祖芳 叶淑惠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第2期31-32,共2页
通过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研究,掌握了光皮桦在富源县的自然分布,得出富源县光皮桦的生长量指标,介绍光皮桦采种、育苗、造林技术,为推广光皮桦造林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光皮桦 采种 育苗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河镇白马山联营林场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曹丽勤 刘锋 +1 位作者 张永祥 李荣霞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49-51,共3页
大河镇白马山联营林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是理想的森林生态旅游场所。有效利用白马山联营林场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对于林场自身的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推动大河镇白马山联营... 大河镇白马山联营林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是理想的森林生态旅游场所。有效利用白马山联营林场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对于林场自身的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推动大河镇白马山联营林场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大河镇白马山联营林场生态旅游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白马山联营林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是还存在自生发展能力弱、收入低下、基础设施于配套设施欠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白马山联营林场生态旅游资源实际,从林场自身能力建设、规划、核心景区开发、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宣传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促进白马山联营林场生态旅游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对策 现状 森林风景资源数据 白马山联营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源头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地类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和丽萍 李贵祥 +2 位作者 孟广涛 王祖芳 柴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9,共7页
为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地类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积累状况及差异特征,分析了珠江源头区典型流域占马地不同退化地类(灌木林地、疏林地、耕地及荒草地)恢复治理后土壤剖面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密度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被恢复16a后,6... 为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地类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积累状况及差异特征,分析了珠江源头区典型流域占马地不同退化地类(灌木林地、疏林地、耕地及荒草地)恢复治理后土壤剖面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密度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被恢复16a后,6种恢复地类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的累积量从高到低的顺序均为:荒草地、云南松疏林地、滇青冈林地、萌生栎类灌丛、板栗林地、坡耕地,剖面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试验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表聚作用”明显,且整个试验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相对分布比较均匀;不同恢复地类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全氮密度差别较大,且在同一恢复地类土壤中,单位深度土壤各土层平均有机碳密度均以表层土(0~20 cm)最大,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试验区有机质分解较为容易、氮素矿质化作用明显,各恢复地类土壤C/N水平相对较低,介于3.92~9.67 g/kg之间,除坡耕地土壤碳氮比呈“Ⅴ”型外,其他5个样地土壤碳氮比大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试验区6种恢复地类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在2.09~3.91 kg/m 2之间,低于我国森林土壤0~20 cm土壤平均碳密度4.24 kg/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全氮 碳氮比 垂直分布 不同恢复地类 珠江源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及其在退化湿地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可心 吴富勤 +2 位作者 王勇 董磊 刘锋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3-8,共6页
作为自然界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湿地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地理分布广泛,涉及沼泽、泥炭地、沿海湿地及河流湿地等类型,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固碳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结构和... 作为自然界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湿地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地理分布广泛,涉及沼泽、泥炭地、沿海湿地及河流湿地等类型,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固碳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成效。本文通过阐述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理论在湿地保护中的作用,分析国内外湿地保护与修复案例,系统总结了湿地植被恢复与结构多样性提升、湿地水文条件改善与功能多样性恢复、土壤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活动对湿地多样性的影响等生态系统理论在退化湿地保护与修复中的具体应用,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结构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退化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