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县苹果早期落叶病气象条件分析与预报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延莉 王连喜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6期251-251,253,共2页
在对苹果早期落叶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气象数据的收集,通过对早期气象要素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苹果早期落叶病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预报方程。
关键词 苹果早期落叶病 气象条件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4月延安市苹果花期低温冻害气象决策服务探讨
2
作者 杨丽 杨爱琴 +1 位作者 李桂英 侯蓓蕾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0期51-54,共4页
针对2020年4月10-13日和4月20-25日延安市2次低温冻害天气过程,从天气实况及灾情、环流形势、致灾成因分析这2次过程的天气和气候背景,从服务亮点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分析苹果花期低温冻害气象决策服务过程的优缺点,以期为提高气象决... 针对2020年4月10-13日和4月20-25日延安市2次低温冻害天气过程,从天气实况及灾情、环流形势、致灾成因分析这2次过程的天气和气候背景,从服务亮点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分析苹果花期低温冻害气象决策服务过程的优缺点,以期为提高气象决策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低温冻害 气象决策服务 陕西延安 2020年4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称重式蒸渗仪系统改进及在农田蒸散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姜峻 都全胜 +1 位作者 赵军 陈云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72,共6页
水分是制约黄土丘陵区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农业生产的关键因子。该区年平均降水量少且季节多变,研究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对该区旱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土壤蒸渗仪(Lysimeter)可测量总蒸散量、渗漏量等有关水量平衡的各个分量,具有其... 水分是制约黄土丘陵区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农业生产的关键因子。该区年平均降水量少且季节多变,研究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对该区旱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土壤蒸渗仪(Lysimeter)可测量总蒸散量、渗漏量等有关水量平衡的各个分量,具有其它装置和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为田间蒸散和降水入渗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先进的量测方法和技术手段。它对推动我国实验水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实验环境。中国科学院安塞试验站对原建造的用于测定农田蒸腾蒸发转化的称重式蒸渗仪在2005年对称重感应系统、电源进行改造,主要对主机、采集软件进行了重新更新,使其可直接在Windows界面下工作,数据采集更加方便,将测量出来的模拟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处理显示并记录在数据采集器内。改进后蒸渗仪主要有以下特点:(1)土柱重19~26t,蒸渗仪精度为152g(0.05nm),可测量蒸腾蒸发量和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量与入渗量;(2)蒸渗仪面积3m^2(1.5m×2m),深度3m,可充分允许农作物根系发育与吸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转化,地下水位变化等过程进行,蒸渗仪的供排水系统能够在蒸渗仪内模拟实际地下水位变化,可较好代表大田实际情形,并对作物生长过程中水分利用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渗仪 蒸腾蒸发 降雨量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牧草营养元素累积及土壤有机碳与养分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百群 姜峻 +1 位作者 都全胜 曹庆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132,共6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川地及山坡地豆科和禾本科的人工草地为对象,研究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养分变化、草地植物营养元素吸收与循环特征,揭示种植不同种类牧草的人工草地对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在各种牧草...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川地及山坡地豆科和禾本科的人工草地为对象,研究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养分变化、草地植物营养元素吸收与循环特征,揭示种植不同种类牧草的人工草地对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在各种牧草当年生长的茎叶、立枯物、凋落物及根系中所累积的营养元素中,氮素累积量最高,其次为钾,磷的累积量最少;牧草通过凋落物归还到土壤中的氮素最多、其次为钾素,磷的归还量最少;各种牧草的地上部氮、磷、钾3种元素累积量高于根系。苜蓿的地上部和根系中氮、磷、钾的总累积量最高,其次为红豆草、柳枝稷和达乌里胡枝子,沙打旺的地上部与根系中累积的氮、磷、钾总量最少。川地与坡地草地土壤全氮、土壤有机碳与有机碳储量及有机碳固定量均高于裸地。川地草地土壤全氮、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储量高于坡地,川地草地土壤有机碳固定量低于坡地。土壤全氮含量川地以苜蓿最高,山坡地以白羊草最高。建植草地可有效提高土壤氮与钾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营养元素 土壤有机碳 养分特征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