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GIS和Markov模型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量:
31
1
作者
郭碧云
张广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1-298,I0044,共9页
为了研究人类活动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转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对该区域近30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景观格局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Markov)模...
为了研究人类活动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转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对该区域近30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景观格局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对未来20 a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30 a来,草地和农业用地面积在该研究区占居主导地位,并且它们之间发生着明显的相互转化。1975-1990年,草地主要向农业用地转移,1990-2004年农业用地主要转化为草地,草地面积增加;1975-2000年,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升高,蔓延度指数下降,破碎化程度加剧;2000-2004年景观内优势斑块具有了很好的连接性,聚集度增大,整体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降低;人为干扰强度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土地利用强度主要受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影响;在未来20a间农业用地面积会继续减小,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将有小幅度降低,林地面积会显著增加。实行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功能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是该地区生态恢复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模型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MARKOV
太仆寺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被引量:
5
2
作者
郭碧云
张广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0-244,共5页
以内蒙古多伦县1975年、1990年、2000年和2004年4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再辅以DEM数据、NDVI数据、土地利用图和地面调查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基于此,在GIS空间数据平台的支持下,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对多伦县近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
以内蒙古多伦县1975年、1990年、2000年和2004年4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再辅以DEM数据、NDVI数据、土地利用图和地面调查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基于此,在GIS空间数据平台的支持下,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对多伦县近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伦县土地覆盖以草地、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种类型为主。各个时期的地类变化中,以2000-2004年的林地变化最大,动态度为39.17%;以1975-1990年间的农业用地变化最小,动态度为0.32%。以20世纪70年代为起点,90年代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草地面积增加,而未利用土地、林地面积减少;到2000年左右,林地、未利用地、农业用地3种用地面积增加,而草地面积则大幅减少;至2004年,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则显著增加,表明近年来多伦县土地覆被状况有所改善,区域生态正朝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多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IS和Markov模型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量:
31
1
作者
郭碧云
张广军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密西根州立大学林业科学系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1-298,I0044,共9页
基金
美国NSF项目(0507948
0624018)
文摘
为了研究人类活动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转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对该区域近30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景观格局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对未来20 a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30 a来,草地和农业用地面积在该研究区占居主导地位,并且它们之间发生着明显的相互转化。1975-1990年,草地主要向农业用地转移,1990-2004年农业用地主要转化为草地,草地面积增加;1975-2000年,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升高,蔓延度指数下降,破碎化程度加剧;2000-2004年景观内优势斑块具有了很好的连接性,聚集度增大,整体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降低;人为干扰强度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土地利用强度主要受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影响;在未来20a间农业用地面积会继续减小,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将有小幅度降低,林地面积会显著增加。实行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功能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是该地区生态恢复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GIS
模型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MARKOV
太仆寺旗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models land use landscape pattern Markov Taipusi Qi
分类号
S771.8 [农业科学—森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被引量:
5
2
作者
郭碧云
张广军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密西根州立大学林业科学系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0-244,共5页
基金
美国NSF项目(0507948和0624018)
文摘
以内蒙古多伦县1975年、1990年、2000年和2004年4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再辅以DEM数据、NDVI数据、土地利用图和地面调查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基于此,在GIS空间数据平台的支持下,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对多伦县近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伦县土地覆盖以草地、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种类型为主。各个时期的地类变化中,以2000-2004年的林地变化最大,动态度为39.17%;以1975-1990年间的农业用地变化最小,动态度为0.32%。以20世纪70年代为起点,90年代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草地面积增加,而未利用土地、林地面积减少;到2000年左右,林地、未利用地、农业用地3种用地面积增加,而草地面积则大幅减少;至2004年,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则显著增加,表明近年来多伦县土地覆被状况有所改善,区域生态正朝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遥感
GIS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多伦县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GIS
land use/cover change
Duolun County
分类号
S771.8 [农业科学—森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GIS和Markov模型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
郭碧云
张广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郭碧云
张广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