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散-连续耦合方法的土工格室加筋碎石承载能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汪海年 张然 +2 位作者 周俊 刘玉 尤占平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3,共5页
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基层材料具有较强的适应路基变形能力,然而其承栽能力与变形机理并不明确.通过采用离散-连续耦合的算法分别对格室高度为100、150、200mm;格室焊炬为400、600、800mm的9种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基层复合结构与无格室碎石... 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基层材料具有较强的适应路基变形能力,然而其承栽能力与变形机理并不明确.通过采用离散-连续耦合的算法分别对格室高度为100、150、200mm;格室焊炬为400、600、800mm的9种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基层复合结构与无格室碎石基层复合结构在加栽过程中的力学性能进行数值计算。并对土工格室结构弹性模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碎石采用土工格室加筋处理后,路基承载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土工格室结构层弹性模量提高比例最大为38.61%;格室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土工格室结构层的承栽能力随着格室焊距的减小而增强;在格室焊距一定的情况下,土工格室结构层的承栽能力随着格室高度的增大相应提高;型号为400—200mm的土工格室结构层,竖向变形大的区域占整个下承层顶面面积的17.36%,且分布较均匀,加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土工格室 加筋结构 承载能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热再生混合料低温性能与细观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汪海年 张琛 +2 位作者 方俊 李晓燕 尤占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以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对冻融前后的小梁试件分别进行低温弯曲试验,研究不同胶粉掺量(6.4%,9.2%和14.1%)、不同胶粉细度(20目,40目和80目)和不同RAP掺量(25%,35%和50%)条件下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基于工... 以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对冻融前后的小梁试件分别进行低温弯曲试验,研究不同胶粉掺量(6.4%,9.2%和14.1%)、不同胶粉细度(20目,40目和80目)和不同RAP掺量(25%,35%和50%)条件下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基于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对冻融前后的橡胶热再生混合料试件分别进行扫描,并定量表征冻融前后试件体积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RAP掺量为25%,胶粉细度为80目,胶粉掺量为9.2%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冻融后的低温性能下降幅度最小;相较于基质沥青热再生混合料,橡胶沥青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及低温性能;通过对比工业CT扫描结果发现,冻融后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试件闭口空隙率增大了20.3%,且在0~25mm3体积范围内的空隙数量减少了13.8%,在25~50 mm3体积范围内的空隙数量则增加了6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再生沥青混合料 冻融循环 橡胶沥青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CR试验的生物沥青高温性能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高俊锋 汪海年 +2 位作者 尤占平 陈曦 姜鑫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30,共7页
通过高温分级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质重油掺量及温度下生物沥青的PG高温分级、不可恢复蠕变柔量、蠕变恢复率和应力敏感性,对比分析了基于AASHTO MP 19标准的生物沥青高温性能分级,并采用车辙试验验证了生物沥青混... 通过高温分级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质重油掺量及温度下生物沥青的PG高温分级、不可恢复蠕变柔量、蠕变恢复率和应力敏感性,对比分析了基于AASHTO MP 19标准的生物沥青高温性能分级,并采用车辙试验验证了生物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结果表明:综合等车辙因子临界温度对生物沥青的原样沥青的等级划分效果明显;生物沥青的恢复率较基质沥青和S100沥青大,蠕变柔量较基质沥青和S100沥青小;生物沥青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和蠕变恢复率应力敏感性随生物质重油掺量的变化不呈现明显规律,但应力敏感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4℃可作为低掺量生物沥青高温分级的基准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沥青 高温性能 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 应力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用生物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俊锋 汪海年 +1 位作者 尤占平 雷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6-51,共6页
选择以木屑为原材料生产出的生物质重油,将其加入50号基质沥青,并掺入外掺剂,制备不同生物质重油掺量的生物沥青,对RTFO老化前后生物沥青样品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10℃)、质量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结合料试验优选出符合规范要求的生物... 选择以木屑为原材料生产出的生物质重油,将其加入50号基质沥青,并掺入外掺剂,制备不同生物质重油掺量的生物沥青,对RTFO老化前后生物沥青样品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10℃)、质量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结合料试验优选出符合规范要求的生物沥青结合料,然后制备生物沥青混合料并对其进行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和低温黏结性试验等,考察生物质重油掺量变化对生物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重油掺量的增加,生物沥青的针入度增加、软化点降低、延度增加,高温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低温抗裂性能得到提高;与50号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生物质重油掺量(w)为10%的生物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比提高20.90%,低温性能有所提高,冻融循环后的劈裂抗拉强度提高12.56%,水稳定性有所提高,黏附性能大幅提高,高温性能有所降低;生物质重油掺量(w)为10%的生物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生物沥青 试验研究 路用性能 生物质重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改性生物沥青结合料高温流变特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俊锋 汪海年 +1 位作者 尤占平 雷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目的分析以木屑为原材料获取的生物质重油与基质沥青混溶制备的改性生物沥青的高温流变特性,寻求可替代石油沥青的再生材料.方法采用布氏黏度仪(RV)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探究不同生物质重油掺量、不同温度下,SBS改性生物沥青的黏度、... 目的分析以木屑为原材料获取的生物质重油与基质沥青混溶制备的改性生物沥青的高温流变特性,寻求可替代石油沥青的再生材料.方法采用布氏黏度仪(RV)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探究不同生物质重油掺量、不同温度下,SBS改性生物沥青的黏度、车辙因子、相位角和复数模量的变化情况,分析SBS改性生物沥青S110的拌和与压实温度的确定问题.通过重复蠕变恢复试验(RCRT),研究应力水平、作用次数对蠕变劲度的黏性成分和累积应变的影响.结果生物质重油掺量不大于10%时,随着生物质重油掺量的增加,生物沥青的高温性能有所降低;掺量大于10%时,老化作用使得其高温性能增加.生物质重油的加入使得改性生物沥青的黏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在生物质重油掺量不大于10%时,其黏度较基质沥青的黏度有所提高,对其黏附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应力水平对生物沥青的黏性性能影响较小,但对其累积应变的影响显著.结论通过试验得到了改性生物沥青结合料高温流变特性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生物质重油 结合料 流变特性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