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对hsp70基因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王子睿 王昱杰 +3 位作者 周泽斌 邱军强 李伟眀 张庆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838,共10页
研究旨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对hsp70的调控作用。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获取了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的CDS序列,对其胞内段(Notch1a/Notch1b intracellular domain,N1aICD/N1bICD)进行克隆并构... 研究旨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对hsp70的调控作用。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获取了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的CDS序列,对其胞内段(Notch1a/Notch1b intracellular domain,N1aICD/N1bICD)进行克隆并构建pCMV-N1aICD和pCMV-N1bICD真核表达载体,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用Western Blot和亚细胞定位检测N1aICD和N1bICD的表达。通过生信分析并克隆斑马鱼hsp70启动子序列,构建pGL3-hsp70-pro报告基因,并在HEK293T中检测该报告基因的双荧光素酶活性。之后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notch1a和notch1b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pGL3-hsp70-pro的活性变化,以此探究notch1a和notch1b对hsp70基因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载体pCMV-N1aICD和pCMV-N1bICD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pCMV-N1aICD和pCMV-N1bICD可正常表达,亚细胞定位显示N1aICD和N1bICD蛋白表达在HEK293T的细胞核中;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pGL3-hsp70-pro报告基因在HEK293T细胞中具有活性,是阴性对照质粒的3.7倍;在HEK293T细胞中pCMV-N1aICD和pCMV-N1bICD真核表达载体能够显著增强pGL3-hsp70-pro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4.9倍和5.1倍。实验结果表明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可显著增强hsp70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Notch分子通过Hsp70进行抗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a notch1b HSP70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细胞凋亡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七鳃鳗CXCL8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欣云 丁少青 +5 位作者 张哲 任建峰 濮家飞 贾亮 李伟明 张庆华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6,共10页
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是现存最古老的无颌类脊椎动物之一,对其重要免疫分子的研究在免疫系统的进化理论上有重要意义。细胞趋化因子CXCL8(又称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是最重要的趋化因子之一。为了研究海七鳃鳗CXCL8基因... 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是现存最古老的无颌类脊椎动物之一,对其重要免疫分子的研究在免疫系统的进化理论上有重要意义。细胞趋化因子CXCL8(又称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是最重要的趋化因子之一。为了研究海七鳃鳗CXCL8基因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以海七鳃鳗肝脏c DNA为模板,通过比对海七鳃鳗基因组信息设计引物,使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PmCXCL8基因。随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ldI-CXCL8,将载体转化至E.coli BL21和Rosetta(DE3)中进行表达,利用Bio-Rad IMAC蛋白质纯化试剂盒和Profinia蛋白质纯化系统进行纯化,纯化后的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PmCXCL8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309 bp,编码10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1.23 kDa,等电点为9.37。PmCXCL8氨基酸序列中保守的C36和C38之间插入一个氨基酸残基,为CXC型趋化因子,而且不含ELR(Glu-Leu-Arg)基序,相应位置被GGR(Gly-Gly-Arg)所替代。原核表达对比发现,该蛋白在E.coli Rosetta(DE3)中的表达优于E.coli BL21,最后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PmCXCL8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均得到单一的条带,分子量约为11.23 k Da,符合预期结果,表明已成功表达出可溶性良好的PmCXCL8重组蛋白。该研究为PmCXCL8功能的探究与抗体的制备提供了实验材料,也为七鳃鳗天然免疫系统进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七鳃鳗 细胞趋化因子CXCL8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七鳃鳗TRAF6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亚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丁少青 周泽斌 +5 位作者 王雅倩 罗鑫 何缘圆 任建峰 李伟明 张庆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6,共8页
为研究TRAF6在TLR信号介导的先天免疫中的调控作用,研究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了东北七鳃鳗(Lethenteron morii)TRAF6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LmTRAF6。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qPCR)分析了LmTRAF6在幼鱼和成鱼中各组织的表达情况以及在铜绿假单... 为研究TRAF6在TLR信号介导的先天免疫中的调控作用,研究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了东北七鳃鳗(Lethenteron morii)TRAF6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LmTRAF6。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qPCR)分析了LmTRAF6在幼鱼和成鱼中各组织的表达情况以及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感染后脂肪体、鳃、肠和肾组织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变化。利用双酶切技术构建pEGFP-TRAF6重组质粒并转染HEK293T细胞, 48h后进行荧光观察并拍照。结果表明, LmTRAF6的cDNA全长为2751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785 bp,编码594个氨基酸。其蛋白结构域高度保守,具有RING结构、两个锌指结构、环-环(Coiledcoil)α螺旋结构域和MATH结构域。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LmTRAF6与哺乳类以及鱼类TRAF6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果蝇、中国对虾TRAF6的亲缘关系较远。qPCR结果显示, LmTRAF6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幼鱼的心脏、皮肤、鳃、肝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肠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在成鱼的肾、鳃、肌肉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心脏中表达量相对较低。成鱼LmTRAF6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鳃、肠和肾的表达量在24h达到峰值。细胞定位显示, LmTRAF6在HEK293T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七鳃鳗中TRAF6在TLR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七鳃鳗 TRAF6基因 铜绿假单胞菌 基因克隆 MRNA表达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Danio rerio)mapk1基因对tp53基因调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包林珠 时灿 +5 位作者 卢玲儿 徐行 周泽斌 任建峰 李伟明 张庆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0-168,共9页
旨在研究斑马鱼(Danio rerio)mapk1基因对tp53基因的调控作用。通过生信网站分析斑马鱼tp53启动子序列与mapk1基因CDS序列,构建斑马鱼tp53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3-tp53-Luc和mapk1表达质粒pCMV-Tag2B-mapk1。利用Luciferase实... 旨在研究斑马鱼(Danio rerio)mapk1基因对tp53基因的调控作用。通过生信网站分析斑马鱼tp53启动子序列与mapk1基因CDS序列,构建斑马鱼tp53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3-tp53-Luc和mapk1表达质粒pCMV-Tag2B-mapk1。利用Luciferase实验验证tp53启动子报告基因的活性,以及mapk1基因对tp53基因的活性影响。结果显示,斑马鱼tp53基因启动子区无CpG岛位点,包含Oct-1(TATGTAAAGC)、Sp-1(AGATCCCGCC)、c-Jun(CTGACGTCAC)、CREB(CTGACGTCAC)、CREBP1(CTGACGTCAC)、NF-kappa B1(AGGGGAATCC)和RAR-alpha1(TTGAACTTTT)共7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斑马鱼与人和小鼠MAPK1氨基酸的一致性分别为91.33%和90.79%。pGL3-tp53-Luc在哺乳动物细胞系和鱼类细胞系中均具有很高的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7倍和9倍。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pCMV-Tag2B-mapk1质粒后pGL3-tp53-Luc的luciferase活性是对照组的3倍左右。实验验证了斑马鱼mapk1基因可促进tp53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TP53 mapk1 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notch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坤坤 徐行 +3 位作者 季策 任建峰 李伟明 张庆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9-186,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notch3基因在斑马鱼中的功能,构建了斑马鱼notch3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其中斑马鱼notch3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从NCBI的在线数据库中获得,根据序列克隆其胞内段(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 为了进一步研究notch3基因在斑马鱼中的功能,构建了斑马鱼notch3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其中斑马鱼notch3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从NCBI的在线数据库中获得,根据序列克隆其胞内段(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接着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CMV-N3ICD表达载体。再通过双酶切和测序筛选阳性重组载体,借由脂质体法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最后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N3ICD的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质粒经酶切电泳片段及测序比对均与预期结果一致。在蛋白质印迹实验中N3ICD蛋白可正常表达,且大小与预测结果一致。细胞免疫荧光显示重组质粒可以在HEK293T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同时,构建的N3ICD真核表达载体能够明显增强NF-κB(nuclear factor-кB)家族中rela和nfκb1启动子的活性。成功构建了pCMV-N3ICD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NOTCH3 N3ICD 免疫荧光 真核表达载体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cy-tag促进海七鳃鳗嗅觉受体细胞膜表达
6
作者 高翔 张哲 +3 位作者 李伟明 任建峰 祖尧 张庆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7-732,共6页
目的阐明一种多肽标签Lucy-tag对于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嗅觉受体膜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系统和钙流检测法,验证多肽标签Lucy-tag对于海七鳃鳗嗅觉受体的作用。结果多肽标签Lucy... 目的阐明一种多肽标签Lucy-tag对于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嗅觉受体膜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系统和钙流检测法,验证多肽标签Lucy-tag对于海七鳃鳗嗅觉受体的作用。结果多肽标签Lucy-tag促进了20个嗅觉受体中13个嗅觉受体的膜表达,并且Lucy-tag不影响嗅觉受体的固有活性,Lucy-tag也不影响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的IP_3信号通路。结论该技术为寻找嗅觉受体的配体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手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GPCR与配体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海七鳃鳗 Lucy-tag 免疫细胞化学 固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notch1a对pka报告基因转录调控作用
7
作者 张颖 季策 +2 位作者 任建峰 李伟眀 张庆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2-507,共6页
目的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研究斑马鱼notch1a对pka的转录调控作用。方法利用NCBI数据库获得斑马鱼notch1a基因序列,克隆notch1a基因的胞内段NICD(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构建pCMV-N1aICD表达载体,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1aICD蛋... 目的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研究斑马鱼notch1a对pka的转录调控作用。方法利用NCBI数据库获得斑马鱼notch1a基因序列,克隆notch1a基因的胞内段NICD(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构建pCMV-N1aICD表达载体,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1aICD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基因组浏览器数据库获得斑马鱼pka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构建pGL3-pka报告基因载体,然后在HEK293T细胞系中证实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具有活性;将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和N1aICD表达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验证notch1a胞内段对pka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作用。结果经测序验证克隆成功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1aICD蛋白能够正常表达,且蛋白大小与预测结果一致。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pGL3-pka组活性为pGL3空载组的3.25倍。转染pGL3-pka和pCMV-N1aICD组活性为转染pGL3-pka和pCMV空载对照组的0.31倍。结论斑马鱼notch1a对pka启动子具有转录抑制作用。在骨形成和骨重建中,Notch通路可能通过调控pka来参与成骨与破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骨质疏松 notch1a PKA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Notch信号通路配体基因delta-like4对smad基因的调控作用
8
作者 程瑶 王子睿 +4 位作者 周泽斌 张鹏 邱军强 李伟明 张庆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5,共10页
为研究斑马鱼(Danio rerio)的Notch信号通路配体delta-like 4(dll4)对smad基因(smad1和smad7)的调控作用,利用qRT-PCR方法检测受精后2 d(day post fertilization,dpf)的斑马鱼dll4纯合突变体smad家族中smad1和smad7的表达变化,利用生物... 为研究斑马鱼(Danio rerio)的Notch信号通路配体delta-like 4(dll4)对smad基因(smad1和smad7)的调控作用,利用qRT-PCR方法检测受精后2 d(day post fertilization,dpf)的斑马鱼dll4纯合突变体smad家族中smad1和smad7的表达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smad1和smad7启动子序列的转录结合位点和CpG岛;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p3×Flag-CMV-dll4真核表达载体及pGL3-smad1-Luc和pGL3-smad7-Luc报告基因载体,并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检测dll4对smad1和smad7的调控活性;分别转染两种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到HEK293T细胞,共转染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与真核表达载体到HEK293T细胞。结果表明:dll4纯合突变体斑马鱼中smad1和smad7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001);两种基因启动子均包含HNF-3、GATA-1和Oct-1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只有smad7启动子存在CpG岛;报告基因pGL3-smad1-Luc和pGL3-smad7-Luc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7.3倍和142.7倍,两种报告基因与p3×Flag-CMV-dll4表达载体共转后,转录活性均升高,分别为对照组的2.8倍和2.2倍,说明p3×Flag-CMV-dll4可以促进pGL3-smad1-Luc和pGL3-smad7-Luc的转录表达活性。研究表明,斑马鱼Notch信号通路配体基因dll4可通过smad基因家族在血管生成中发挥调控作用,为损伤血管的修复和肿瘤血管生成提供特异的生物学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Notch信号通路配体 delta-like 4 SMAD1 SMAD7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