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1
1
作者 韩美玲 王芳 +2 位作者 徐淑华 张淑琴 孙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在宿州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后转入神经外科的重度颅脑损...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在宿州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后转入神经外科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93例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9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过渡期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实施TCM。护理干预1周,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ICU率及焦虑、抑郁情况;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患者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重返ICU、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23.43±1.00)d,短于对照组的(30.20±0.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8.4%,高于对照组的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P<0.05)。结论实施TCM,有利于重症监护过渡期患者的救治,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期护理模式 重度颅脑损伤 重症监护室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我国妇科肿瘤护理相关研究的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戴玉 周利华 陈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5期160-163,168,共5页
目的分析近20年我国妇科肿瘤护理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妇科肿瘤”“妇科癌症”“护理”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9年6月。采用文献计量学法对文献年度发文量、文献地区分布、文献期刊分布、作者合... 目的分析近20年我国妇科肿瘤护理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妇科肿瘤”“妇科癌症”“护理”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9年6月。采用文献计量学法对文献年度发文量、文献地区分布、文献期刊分布、作者合作以及高频关键词共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检索筛查后纳入1586篇。统计结果显示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核心区域期刊有21种;核心作者群已形成但合作度、合著率不高;文献地区分布差异明显;研究主题多样化,近20年的研究热点有“化疗”“护理干预”“生活质量”“优质护理”“心理护理”。结论我国妇科肿瘤护理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文献质量不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需加强对该领域研究的关注和投入,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妇科肿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护理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疮高危患者应用气垫床翻身间隔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芳 韩美玲 +1 位作者 张淑琴 胡苗苗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2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ICU应用气垫床的压疮高危患者翻身间隔时间,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将212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A组(70例)、B组(71例)、C组(71例)三组,应用气垫床后分别采取2h、3h、4h翻身1次,每次翻身时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及压疮发生... 目的探讨ICU应用气垫床的压疮高危患者翻身间隔时间,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将212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A组(70例)、B组(71例)、C组(71例)三组,应用气垫床后分别采取2h、3h、4h翻身1次,每次翻身时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高危患者应用气垫床后可以4h翻身1次,既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又对压疮的形成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高危人群 翻身时间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酒精冰袋在颅脑损伤高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淑华 王芳 杨静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4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10%酒精冰袋应用于颅脑损伤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高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相同治疗条件下,观察组采用自制10%酒精冰袋及冰袋套冷敷,对照组采用清水冰袋及冰袋套冷敷,分别放置... 目的观察10%酒精冰袋应用于颅脑损伤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高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相同治疗条件下,观察组采用自制10%酒精冰袋及冰袋套冷敷,对照组采用清水冰袋及冰袋套冷敷,分别放置于患者头部、双侧腋下、腹股沟处,观察并比较2组冷敷0.5 h、1 h、2 h和4 h后患者体温的下降情况。结果使用10%酒精冰袋的观察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10%酒精冰袋物理降温效率高于清水冰袋,且降温效果持续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高热 降温 酒精冰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