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能值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国伟 黄淑玲 +1 位作者 袁新田 苏海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238-17240,17293,共4页
在介绍研究区域概况的基础上,应用生态能值分析方法对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周边省市相比较,宿州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居于中游水平。依据能值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减少不可更... 在介绍研究区域概况的基础上,应用生态能值分析方法对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周边省市相比较,宿州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居于中游水平。依据能值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减少不可更新资源的投入、提高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农业等提高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能值分析 可持续性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砂姜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改善途径——以宿州市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建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29-2830,2876,共3页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运用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等理论,以农作物生态环境为突破口,探讨了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砂姜黑土的新治理理念及途径。
关键词 砂姜黑土 生态环境 改善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塌陷区水域环境指示微生物——蓝藻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桂和荣 王和平 +1 位作者 方文慧 计成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48-853,共6页
为治理与开发煤矿塌陷区生态环境,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在同一城市选择2种水域:一个是煤矿塌陷湖,另一个是不受煤矿开采影响的一般湖泊.通过一年四季的取样、监测,研究蓝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以及主要生态影响因子,从而找出煤矿塌陷区这一... 为治理与开发煤矿塌陷区生态环境,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在同一城市选择2种水域:一个是煤矿塌陷湖,另一个是不受煤矿开采影响的一般湖泊.通过一年四季的取样、监测,研究蓝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以及主要生态影响因子,从而找出煤矿塌陷区这一特殊水域中蓝藻的生态学特征.研究表明:夏季蓝藻个体数量最多,秋冬季节蓝藻个体数量减少并趋于稳定;弱碱性的水不利于蓝藻的生长;蓝藻个体形态单一、纤细,不如非煤矿湖泊蓝藻个体形态的多样化、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塌陷湖 蓝藻 个体数量 形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松 桂和荣 +1 位作者 马艳平 孙林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5,共3页
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并结合区域构造地质背景,进行了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形成于滨海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
关键词 平顶山矿区 沉积环境 聚煤特征 含煤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农业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5
作者 许东升 袁新田 徐长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0-223,共4页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信息系统发展现状,以WebGIS技术为基础,以MapGIS-IMS为GIS开发软件,阐述了基于.NET架构的农业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
关键词 WEBGIS 农业信息系统 MapGIS-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在宿州市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方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97-1999,共3页
根据《2005年宿州统计年鉴》资料,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宿州市农业生产优势进行初步的局势决策分析,并确定宿州市各县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以期为宿州市农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灰色局势决策方法 农业发展方向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分析的宿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爱霞 苏海民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110-112,124,共4页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建立宿州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可拓物元分析法评价其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宿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安徽省具有较高水平,但距理想状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物元模型 土地集约 评价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石学研究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马艳平 凌毅平 徐国伟 《江西有色金属》 2007年第4期4-7,共4页
锆石是各类岩石中重要的副矿物,其性质稳定,不易被后期的蚀变作用或热液作用所改变,被广泛应用于岩石成因和同位素定年的研究。锆石形态学、U-Pb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和氧同位素等为研究地质事件成因和演化提供... 锆石是各类岩石中重要的副矿物,其性质稳定,不易被后期的蚀变作用或热液作用所改变,被广泛应用于岩石成因和同位素定年的研究。锆石形态学、U-Pb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和氧同位素等为研究地质事件成因和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形态学 U—Pb同位素年代学 Lu—Hf同位素 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壁地区石炭-二叠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9
作者 陈松 曾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16-20,共5页
采集了鹤壁地区石炭-二叠系岩石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分析。测试样品稀土总量平均值为102.88μg/g,明显低于北美页岩组合样,灰岩样品∑REE较低,粉砂岩∑REE最高;样品δEu为0.45-0.75,平均0.63... 采集了鹤壁地区石炭-二叠系岩石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分析。测试样品稀土总量平均值为102.88μg/g,明显低于北美页岩组合样,灰岩样品∑REE较低,粉砂岩∑REE最高;样品δEu为0.45-0.75,平均0.63,明显Eu负异常;δCe为0.53-1.11,平均为0.84;稀土配分模式总体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灰岩中Ce的负异常指示了古海水为氧化环境,Eu异常反映母岩类型为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石炭-二叠系 沉积环境 鹤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自然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10
作者 袁新田 张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5158-15159,15260,共3页
从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方面概述了安徽省宿州市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分析了该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关键词 宿州市 农业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农业产业化现状和发展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静 汤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898-13899,13903,共3页
农业产业化是区域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通过对安徽宿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的分析,寻找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冰达坂和拉尔敦达坂花岗片麻岩SHRIMP锆石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12
作者 陈新跃 王岳军 +1 位作者 孙林华 范蔚茗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4-431,共8页
西天山冰达坂和拉尔敦达坂地区出露前寒武纪花岗片麻岩,具有变余花岗结构和眼球状构造,表明经历了明显的动力变质作用;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测试表明它们分别形成于(926±8)Ma和(948±8)Ma,代表了9~10亿年左右的一次重要地质... 西天山冰达坂和拉尔敦达坂地区出露前寒武纪花岗片麻岩,具有变余花岗结构和眼球状构造,表明经历了明显的动力变质作用;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测试表明它们分别形成于(926±8)Ma和(948±8)Ma,代表了9~10亿年左右的一次重要地质热事件,其中冰达坂花岗片麻岩分析数据中有一颗锆石的年龄为1.4Ga,与前人所报道的天山地区更古老的一期岩浆作用时代相同,可能代表了古老地壳物质的残留锆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天山地区普遍存在这一时期的岩浆作用,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过程中的Grenville造山运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片麻岩 前寒武纪 格伦维尔造山 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钾混凝去除矿井水中的铅、镉、铁、锰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文丽 桂和荣 +2 位作者 苑志华 吴斌 何灿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3-86,共4页
采用烧杯试验考察了投加高铁酸钾强化混凝去除矿井水中铅、镉、铁、锰的效果。结果表明,高铁酸钾为30 mg/L时,混凝沉淀对低浓度矿井水中铅、镉、铁、锰的去除率分别约为55%、28%、93%、54%;高铁酸钾对模拟高浓度矿井水中铅、镉、铁、锰... 采用烧杯试验考察了投加高铁酸钾强化混凝去除矿井水中铅、镉、铁、锰的效果。结果表明,高铁酸钾为30 mg/L时,混凝沉淀对低浓度矿井水中铅、镉、铁、锰的去除率分别约为55%、28%、93%、54%;高铁酸钾对模拟高浓度矿井水中铅、镉、铁、锰的去除率随pH的升高而提高,pH 8~10范围内对铅、镉、铁、锰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分别达到约95%、61%、97%和92%。处理后的矿井水中重金属含量可以达到饮用水标准,这给矿井水提供了很好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重金属 矿井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玉米秸秆和接种蚯蚓后几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袁新田 朱玲 +3 位作者 焦加国 刘满强 李辉信 胡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5264-5271,共8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在施用玉米秸秆和接种蚯蚓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水提取碳(WEOC),碳水化合物(CHOC)和酚类物质(PEOC)等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施秸秆或表施秸秆的情况下,接种蚯蚓对四种活性有机碳组...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在施用玉米秸秆和接种蚯蚓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水提取碳(WEOC),碳水化合物(CHOC)和酚类物质(PEOC)等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施秸秆或表施秸秆的情况下,接种蚯蚓对四种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在表施秸秆的情况下达到显著水平,其SMBC、WEOC、CHOC和PEOC的含量与不接种蚯蚓相比,分别增加了33.50%、43.13%、68.21%和30.28%。接种蚯蚓在混施秸秆的处理中只有WEOC的含量增加,而SMBC和CHOC含量分别降低了11.04%和16.63%,PEOC的变化不明显。不论接种蚯蚓与否,秸秆的施用对4种组分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秸秆混施处理的作用最显著。接种蚯蚓和秸秆施用都能提高土壤WEOC的质量(CHOC/PEOC的比值)。方差分析表明,蚯蚓、秸秆和时间对活性碳组分含量都有显著影响,并且因子间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除SMBC以外,WEOC、CHOC和PEOC的含量变化受秸秆因子的影响最大,方差解释比例v分别达到82.35%、62.53%和75.82%。试验结果也表现出较一致的随时间的波动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测定项目SMBC、WEOC、CHOC和PEOC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玉米秸秆 微生物生物量碳 水提取有机碳 碳水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与治理措施——以安徽江淮丘陵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淑玲 方刚 +2 位作者 袁新田 许东升 张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7-149,153,共4页
安徽江淮丘陵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分布,分析了其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 安徽江淮丘陵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分布,分析了其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促进本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恢复 江淮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新元古代硅质灰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林华 桂和荣 +2 位作者 贺振宇 陈松 马艳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在皖北新元古代倪园组中发现了硅质灰岩,其主要组分为方解石(90%)和石英(10%),呈白色团块状断续分布于灰质白云岩和灰岩互层的寄主岩石中。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以较高的CaO和SiO2为特征,分别达到了85.34%和13.61%,稀土总量较低但轻重稀土... 在皖北新元古代倪园组中发现了硅质灰岩,其主要组分为方解石(90%)和石英(10%),呈白色团块状断续分布于灰质白云岩和灰岩互层的寄主岩石中。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以较高的CaO和SiO2为特征,分别达到了85.34%和13.61%,稀土总量较低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有明显的Eu、较弱的Ce的正异常以及较高的Tb/Yb值和较低的Th/Sc值,Ba、(Cu+Pb+Zn)含量较高,且Al/(Al+Fe+Mn)值很低,是海底热液和海水混合作用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皖北新元古代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可能是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有关的Grenville造山期形成的处于拉张的弧后盆地,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对应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期的被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灰岩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涣矿区突水水源标型微量元素及其判别模型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陆望 桂和荣 +2 位作者 殷晓曦 钱家忠 潘乐荀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2,共6页
利用示踪不同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标型微量元素捕捉突水预兆期内的水文地球化学信息,建立判别模型分析煤矿重大突水水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课题利用任楼井田及所在临涣矿区其他生产矿井的长观孔、矿井出水点从上而下分... 利用示踪不同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标型微量元素捕捉突水预兆期内的水文地球化学信息,建立判别模型分析煤矿重大突水水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课题利用任楼井田及所在临涣矿区其他生产矿井的长观孔、矿井出水点从上而下分别取第四系第四含水层、二叠系煤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岩溶含水层及奥陶系岩溶含水层24个水样,测试了24种微量元素含量。通过分析4类主要突水含水层微量元素含量与聚类规律,得到了Be、Zn、Ga、Sr、U、Zr、Cs、Ba8种主要突水含水层的标型微量元素,建立了以标型微量元素作为解释变量的突水水源Bayes线性判别模型。以24个水样为训练样本,得到模型判别正确率达到了80%,并分析了区域水循环与水文地球化学演化对判别模型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标型微量元素 突水水源 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溶解碳酸盐中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演化规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陆望 桂和荣 殷晓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7-542,共6页
利用任楼井田及所在的临涣矿区生产矿井常观孔、矿井出水点,从上而下分别取第四系第四含水层、二叠系煤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岩溶含水层及奥陶系岩溶含水层24个水样,测试溶解碳酸盐中δ13C与δ18O,分析13C与18O组成特征与演化规律... 利用任楼井田及所在的临涣矿区生产矿井常观孔、矿井出水点,从上而下分别取第四系第四含水层、二叠系煤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岩溶含水层及奥陶系岩溶含水层24个水样,测试溶解碳酸盐中δ13C与δ18O,分析13C与18O组成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任楼井田及所在的临涣矿区地下水溶解碳酸盐δ13C变化幅度大,碳循环复杂,土壤水补给机理、同位素交换反应机理和含水层围岩成分溶解机理明显;含水层碳酸盐岩含量决定溶解碳酸盐δ13C与δ18O的变化关系,碳酸盐岩含量越高,δ13C随δ18O变化斜率减小;四含水因埋藏较浅并受煤层开采影响,处于相对"开放"系统内进行地下水循环,煤系水循环系统相对比较封闭,岩溶含水层虽然埋藏深,水循环系统相比四含"封闭",但地下水径流速度快,补给源区水力梯度大,可能为山区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碳酸盐 碳氧稳定同位素 组成 演化 含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水循环示踪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陆望 桂和荣 殷晓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07-1111,共5页
利用任楼井田及所在临涣矿区地表水与生产矿井的长观孔、矿井出水点,从上而下分别取第四系第四含水层、二叠系煤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岩溶含水层及奥陶系岩溶含水层30个水样,测试δD与δ18O,分析D与18O组成并对含水层水循环进行示... 利用任楼井田及所在临涣矿区地表水与生产矿井的长观孔、矿井出水点,从上而下分别取第四系第四含水层、二叠系煤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岩溶含水层及奥陶系岩溶含水层30个水样,测试δD与δ18O,分析D与18O组成并对含水层水循环进行示踪.研究表明:临涣矿区深部地下水样点δ值在δD-1δ8O关系图上绝大部分均落在中国大气降水线和矿区地表水线下部,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为各类含水层的补给主体.任楼井田煤炭采动影响第四系第四含水层明显,地表水补给第四系第四含水层速度快;临涣矿区的临涣、海孜与童亭四含水与大气降水未构成良好的水力联系.煤系砂岩地下水就整个临涣矿区来说,任楼井田埋藏相对较新.石炭系太原组岩溶含水层及奥陶系岩溶含水层在临涣矿区地下水径流速度相对较快,18O或D漂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水循环 示踪 含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河干流水污染时空分布特征与水质动态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付金沐 刘敏 +3 位作者 史志刚 侯立军 欧冬妮 林啸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82-88,共7页
涡河是淮河流域严重污染的支流之一。对涡河干流主要污染参数NH3-N、BOD5、CODCr、TP、砷、氟化物的监测分析,表明涡河干流水污染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污染参数表现为春季最高,秋季最低,由春季向秋季逐渐降低,然后又逐渐升高的"... 涡河是淮河流域严重污染的支流之一。对涡河干流主要污染参数NH3-N、BOD5、CODCr、TP、砷、氟化物的监测分析,表明涡河干流水污染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污染参数表现为春季最高,秋季最低,由春季向秋季逐渐降低,然后又逐渐升高的"Ⅴ"字型变化规律,且在各采样断面各种污染参数季节变化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上游高、下游低,呈上游向下游逐渐降低的分布态势。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涡河干流水污染严重,绝大多数河段全年为V类水质,已失去或大部分失去生活饮水和生产性用水的价值。涡河流域水资源严重污染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是流域自然过程与人为活动强干扰耦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时空分布 水质评价 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