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北九顶山组灰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古海水的制约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松 桂和荣 +2 位作者 孙林华 刘向红 马艳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4-672,共9页
采集皖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灰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稀土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灰岩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并对海水的稀土配分模式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灰岩中稀土元素主要受控于古海洋,基本不受陆源物质影响;灰岩样品中稀土含量很低,平均为8.54... 采集皖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灰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稀土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灰岩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并对海水的稀土配分模式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灰岩中稀土元素主要受控于古海洋,基本不受陆源物质影响;灰岩样品中稀土含量很低,平均为8.54×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为正常浅海沉积;海水稀土配分模式与灰岩相似,为重稀土亏损,灰岩和海水的Y/Ho、Y/Dy值呈正相关;海水具有较高的Y/Ho比、Ce负异常,且海水的δEuNASC值小于1,表明了新元古代海水与现代海水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九顶山组 古海水 沉积环境 安徽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新元古代贾园组混积岩物源和构造背景的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林华 桂和荣 +2 位作者 陈松 马艳平 王桂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3-842,共10页
在野外调查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皖北新元古代贾园组混积岩进行了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包括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套混积岩主要由不同比例(1:1.5~1:9)的碳酸盐和陆源碎屑组分混合而成,属于"相缘渐变沉积混合"。其元素... 在野外调查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皖北新元古代贾园组混积岩进行了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包括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套混积岩主要由不同比例(1:1.5~1:9)的碳酸盐和陆源碎屑组分混合而成,属于"相缘渐变沉积混合"。其元素含量与碳酸盐组分和陆源碎屑组分比例密切相关,但La、Th、Zr及Sc等元素之间的比值主要受控于陆源碎屑而相对稳定,可以用于识别碎屑物源区及其构造背景。地球化学特征证实混积岩中陆源碎屑组分主要来自与大陆岛弧有关的长英质火山岩,但也存在少量古老基底的参与。结合最近研究进展推断,皖北新元古代沉积活动可能主要发生在与1.0~0.8 Ga之间,其沉积环境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过程中导致的华北板块东南缘弧后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构造背景 混积岩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市煤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 被引量:32
3
作者 袁新田 张春丽 +1 位作者 孙倩 吴义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51-1455,共5页
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对宿州市煤矿区周边农田表层土壤及其典型剖面中的Cu、Zn、Cr、Cd、Pb、Hg、As 7种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在剖面上的垂向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区周边500 m内农田表层土壤除Cu、Zn、Pb外,Cr、Cd、Hg... 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对宿州市煤矿区周边农田表层土壤及其典型剖面中的Cu、Zn、Cr、Cd、Pb、Hg、As 7种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在剖面上的垂向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区周边500 m内农田表层土壤除Cu、Zn、Pb外,Cr、Cd、Hg、As均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I级),其中As、Cd轻度污染,Cr中度污染,Hg重度污染;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距煤矿的距离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表明煤炭开采活动对煤矿区周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在土壤剖面上,不同深度土壤中的Cr、Cd、Hg含量均高出邻区泗县,且与土壤深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污染特征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新元古界望山组灰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松 傅雪海 +1 位作者 桂和荣 孙林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3-820,共8页
为研究皖北新元古界望山组灰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背景,对该地区灰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望山组灰岩中,元素U、Pb、Sr、Sm富集,Nb、Pr、Zr、Hf明显亏损;稀土总量偏低(6.68~42.78μg/g),轻稀土略亏... 为研究皖北新元古界望山组灰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背景,对该地区灰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望山组灰岩中,元素U、Pb、Sr、Sm富集,Nb、Pr、Zr、Hf明显亏损;稀土总量偏低(6.68~42.78μg/g),轻稀土略亏损,NdSN/YbSN值在0.65~0.91之间变化,轻重稀土分异微弱,灰岩样品均具有程度不同的La和Y正异常。U、Th、Ce等元素特征反映了研究区望山组形成于缺氧的水体环境,Sr/Ba、Sr/Cu值反映了望山组灰岩形成于盐度较大的海水环境和干旱的气候条件;La-Th-Sc和Th-Sc-Zr/10图解指示望山组灰岩可能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山组 灰岩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宿州地区石灰岩-土壤元素迁移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松 桂和荣 孙林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7-992,共6页
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对宿州石灰岩土壤质量状况、成土作用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地区石灰岩土壤P、Sr较缺乏,K、Ca、Fe、Mn和Cu含量丰富,S、Zn含量适中;在岩石-土壤作用过程中,Ca、Cu和Sr元素亏损... 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对宿州石灰岩土壤质量状况、成土作用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地区石灰岩土壤P、Sr较缺乏,K、Ca、Fe、Mn和Cu含量丰富,S、Zn含量适中;在岩石-土壤作用过程中,Ca、Cu和Sr元素亏损,其他元素全部富集;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解释累计总方差77.03%,其中元素Si、Zr、Ca、Ti、Al、K、Mn主要受控于自身化学行为(PC1);Rb、Fe、V、Th、Cr主要受区域环境影响(PC2);PC3和PC4分别对元素Pb、Sr、As和Cu、Zn有较高的贡献,暗示此两种因素为后期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迁移 土壤 评价 宿州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桃源矿深部含水层地下水地球化学数理统计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孙林华 桂和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442-447,共6页
为查明皖北桃源煤矿煤系砂岩和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而为深部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和水源识别提供信息,对22个水样品(10个煤系砂岩水、12个太灰水)的常规水化学组成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包括因子、聚类和判别分... 为查明皖北桃源煤矿煤系砂岩和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而为深部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和水源识别提供信息,对22个水样品(10个煤系砂岩水、12个太灰水)的常规水化学组成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包括因子、聚类和判别分析在内的多种数理统计以及离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煤系砂岩和太灰水在离子含量上存在区别,前者水化学类型为SO4-Na型,而后者为SO4-Ca型。两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样品化学组成与碳酸盐、硫酸盐及氯盐矿物的溶解以及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有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桃源矿煤系砂岩含水层部分样品在水化学特征上与太灰含水层相关,表明其可能受到了灰岩含水层的影响。此外,通过判别分析建立了识别煤系砂岩水和太灰水的判别方程,该方程不仅可以用于识别典型的煤系砂岩水和太灰水,也可以用于计算两者混合水的相对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 数理统计分析 桃源矿 水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任楼煤矿深层地下水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桂和荣 孙林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0-216,共7页
为深入理解深层地下水稀土元素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机制,对皖北任楼煤矿深部3个含水层(四含、煤系和太灰水)的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任楼煤矿3个含水层均以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为特征,且均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以及普遍的负C... 为深入理解深层地下水稀土元素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机制,对皖北任楼煤矿深部3个含水层(四含、煤系和太灰水)的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任楼煤矿3个含水层均以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为特征,且均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以及普遍的负Ce异常,但三者在稀土分异、Eu和Ce异常程度上存在区别。其中,Ce异常主要与氧化还原程度有关,正Eu异常除与测试中BaO的干扰有关外,还原环境下Eu2+和Sr2+之间的交换、氧化状态下Eu3+的存在形态可能分别对太灰水和四含水存在影响,但煤系水中最高的正Eu异常可能主要与斜长石的溶解有关。除围岩成分、温度及酸碱度之外,稀土元素无机形态可能对地下水稀土分异程度存在重要影响。含水层之间稀土元素特征的差异为水源识别提供了可行性,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待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矿区 稀土元素 深层地下水 水-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地区新元古代构造背景的转换: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林华 桂和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3-532,共10页
在对安徽省北部宿州新元古代史家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发表的淮南和凤阳新元古代刘老碑组页岩的地球化学数据,对它们的物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对比讨论。结果表明:刘老碑组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来自于中-酸性火成... 在对安徽省北部宿州新元古代史家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发表的淮南和凤阳新元古代刘老碑组页岩的地球化学数据,对它们的物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对比讨论。结果表明:刘老碑组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来自于中-酸性火成岩高程度的首次风化,而史家组砂岩则来自于经历了再循环的古老地壳物质较低程度的风化。刘老碑组页岩相对史家组砂岩具有高(MgO+Fe2O3)、TiO2含量和Al2O3/SiO2比值的特征,结合La-Th-Sc和Th-Sc-Zr/10判别图解,表明二者可能沉积于不同的构造背景,其中前者属于大陆岛弧(也可能是弧后盆地),而后者则形成于相对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或者板内。结合前人关于皖北新元古代研究的相关进展,证实了华北板块东南缘构造背景在新元古代时期经历了从活动向稳定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碎屑岩 新元古代 构造背景 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灵璧磬云石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艳平 贺振宇 陈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7-663,共7页
磬云石是产于灵璧地区震旦系张渠组地层中的一种微晶灰岩,以其色黑致密且敲击能发出青铜质的声音,而成为观赏名石和制作敲打乐器。磬云石主要矿物组成为微晶方解石,晶体自形程度较好,粒度均小于10μm,紧密镶嵌排列,富含有机质。在元素... 磬云石是产于灵璧地区震旦系张渠组地层中的一种微晶灰岩,以其色黑致密且敲击能发出青铜质的声音,而成为观赏名石和制作敲打乐器。磬云石主要矿物组成为微晶方解石,晶体自形程度较好,粒度均小于10μm,紧密镶嵌排列,富含有机质。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磬云石含有高的CaO含量,低的MgO、SiO2、Fe2O3、Al2O3含量,低的稀土元素含量,富集Sr、Cu、Mn、Ba等元素。通过与该套震旦系地层中产出的其他微晶灰岩对比研究表明,磬云石的矿物组成单一,颗粒大小均匀,颗粒排列紧密,颗粒间孔洞小且少,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等特征,是其敲击能发出青铜质声音的主要原因。磬云石的形成与震旦纪时全球高的CO2浓度以及该区多发的地质事件有关,是震旦纪海水过饱和CaCO3的沉积环境与该区复杂的地质事件联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璧 罄云石 震旦纪 微晶灰岩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新元古代砂质灰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松 桂和荣 +2 位作者 孙林华 贺振宇 马艳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336-343,350,共9页
为了解皖北新元古代沉积环境及大地构造背景,采集皖北新元古代赵圩组、倪园组、张渠组和魏集组砂质灰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并对刘老碑页岩的稀土特征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砂质灰岩主要组分为CaO,SiO2,Al2O3和Fe2O3.受到较强陆源... 为了解皖北新元古代沉积环境及大地构造背景,采集皖北新元古代赵圩组、倪园组、张渠组和魏集组砂质灰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并对刘老碑页岩的稀土特征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砂质灰岩主要组分为CaO,SiO2,Al2O3和Fe2O3.受到较强陆源物质的影响,稀土总量很低,平均为45.78×10-6mg/g,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砂质灰岩中碎屑成分与刘老碑页岩来自同一源区,皖北新元古代砂质灰岩形成于湿热、富氧的正常浅海,该区在新元古代时期应属于与Grenvill造山有关(汇聚型),同时又具有伸展性质的弧后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沉积环境 安徽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能值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国伟 黄淑玲 +1 位作者 袁新田 苏海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238-17240,17293,共4页
在介绍研究区域概况的基础上,应用生态能值分析方法对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周边省市相比较,宿州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居于中游水平。依据能值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减少不可更... 在介绍研究区域概况的基础上,应用生态能值分析方法对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周边省市相比较,宿州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居于中游水平。依据能值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减少不可更新资源的投入、提高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农业等提高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能值分析 可持续性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宿州地区岩溶地貌分类及其发育规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艳平 陈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909-16912,共4页
宿州地区在地貌上为淮北平原的低山丘陵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作用普遍发育,岩溶地貌景观构成了基岩出露区的主要地貌形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依据岩溶的组合形态和个体形态特征,将皖北宿州地区岩溶地貌类型划分为宏观地貌景观和微... 宿州地区在地貌上为淮北平原的低山丘陵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作用普遍发育,岩溶地貌景观构成了基岩出露区的主要地貌形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依据岩溶的组合形态和个体形态特征,将皖北宿州地区岩溶地貌类型划分为宏观地貌景观和微观溶蚀形态两大类。宏观地貌景观有常态山、干谷和干沟、岩溶泉、溶洞等,微观溶蚀形态有溶坑、溶孔、溶痕、溶隙、石芽和溶沟等。该区岩溶地貌的分布、发育程度和规模受气候、岩石类型、构造、地形等因素的控制,可以作为北方岩溶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貌 分类 发育规律 北方岩溶 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瓦吉里塔格超镁铁岩地球化学反演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林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1-1310,1322,共11页
二叠纪是塔里木盆地热-构造演化史上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在塔里木盆地中部和西北部发生了大规模的基性-中酸性岩浆活动。对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瓦吉里塔格超镁铁岩的地球化学反演表明:瓦吉里塔格超镁铁岩(包括角砾和胶结物)是由残余岩浆... 二叠纪是塔里木盆地热-构造演化史上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在塔里木盆地中部和西北部发生了大规模的基性-中酸性岩浆活动。对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瓦吉里塔格超镁铁岩的地球化学反演表明:瓦吉里塔格超镁铁岩(包括角砾和胶结物)是由残余岩浆和橄榄石、单斜辉石不同比例混合的产物,其中角砾主要由橄榄石和残余岩浆组成,其比例达到了72∶28。与角砾中橄榄石(平均Fo=0.82)平衡的熔体的w(MgO)为9.06%、w(FeOt)为11.77%,是由w(MgO)为11.46%、w(FeOt)为12.12%的原始岩浆经7.3%的橄榄石(Fo=0.82)分异而成的。其原始岩浆并不属于高镁岩浆,而是地幔石榴子石橄榄岩低程度(<5%)部分熔融的产物,初始熔融温度约1150~1250℃,压力约2.2GPa,深度约70km。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岩浆活动的形成可能与软流圈上涌导致的软流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有关,目前尚没有直接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表明有地幔柱活动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镁铁岩 地球化学 原始岩浆 二叠纪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砂姜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改善途径——以宿州市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建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29-2830,2876,共3页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运用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等理论,以农作物生态环境为突破口,探讨了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砂姜黑土的新治理理念及途径。
关键词 砂姜黑土 生态环境 改善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在宿州市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97-1999,共3页
根据《2005年宿州统计年鉴》资料,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宿州市农业生产优势进行初步的局势决策分析,并确定宿州市各县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以期为宿州市农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灰色局势决策方法 农业发展方向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分析的宿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爱霞 苏海民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110-112,124,共4页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建立宿州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可拓物元分析法评价其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宿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安徽省具有较高水平,但距理想状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物元模型 土地集约 评价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石学研究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艳平 凌毅平 徐国伟 《江西有色金属》 2007年第4期4-7,共4页
锆石是各类岩石中重要的副矿物,其性质稳定,不易被后期的蚀变作用或热液作用所改变,被广泛应用于岩石成因和同位素定年的研究。锆石形态学、U-Pb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和氧同位素等为研究地质事件成因和演化提供... 锆石是各类岩石中重要的副矿物,其性质稳定,不易被后期的蚀变作用或热液作用所改变,被广泛应用于岩石成因和同位素定年的研究。锆石形态学、U-Pb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和氧同位素等为研究地质事件成因和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形态学 U—Pb同位素年代学 Lu—Hf同位素 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3144-3146,3150,共4页
通过对宿州市农业资源进行SWOT分析和农业产业基础调查,阐明宿州市发展特色农业可行性;同时选取优势农业系数和特色农业生产要素持续性指标,采用区位商等方法对宿州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进行定量选择,提出宿州市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发展研究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壁地区石炭-二叠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9
作者 陈松 曾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16-20,共5页
采集了鹤壁地区石炭-二叠系岩石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分析。测试样品稀土总量平均值为102.88μg/g,明显低于北美页岩组合样,灰岩样品∑REE较低,粉砂岩∑REE最高;样品δEu为0.45-0.75,平均0.63... 采集了鹤壁地区石炭-二叠系岩石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分析。测试样品稀土总量平均值为102.88μg/g,明显低于北美页岩组合样,灰岩样品∑REE较低,粉砂岩∑REE最高;样品δEu为0.45-0.75,平均0.63,明显Eu负异常;δCe为0.53-1.11,平均为0.84;稀土配分模式总体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灰岩中Ce的负异常指示了古海水为氧化环境,Eu异常反映母岩类型为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石炭-二叠系 沉积环境 鹤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自然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20
作者 袁新田 张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5158-15159,15260,共3页
从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方面概述了安徽省宿州市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分析了该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关键词 宿州市 农业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