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北桃源矿深部含水层地下水地球化学数理统计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孙林华 桂和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442-447,共6页
为查明皖北桃源煤矿煤系砂岩和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而为深部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和水源识别提供信息,对22个水样品(10个煤系砂岩水、12个太灰水)的常规水化学组成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包括因子、聚类和判别分... 为查明皖北桃源煤矿煤系砂岩和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而为深部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和水源识别提供信息,对22个水样品(10个煤系砂岩水、12个太灰水)的常规水化学组成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包括因子、聚类和判别分析在内的多种数理统计以及离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煤系砂岩和太灰水在离子含量上存在区别,前者水化学类型为SO4-Na型,而后者为SO4-Ca型。两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样品化学组成与碳酸盐、硫酸盐及氯盐矿物的溶解以及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有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桃源矿煤系砂岩含水层部分样品在水化学特征上与太灰含水层相关,表明其可能受到了灰岩含水层的影响。此外,通过判别分析建立了识别煤系砂岩水和太灰水的判别方程,该方程不仅可以用于识别典型的煤系砂岩水和太灰水,也可以用于计算两者混合水的相对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 数理统计分析 桃源矿 水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任楼煤矿深层地下水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2
作者 桂和荣 孙林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0-216,共7页
为深入理解深层地下水稀土元素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机制,对皖北任楼煤矿深部3个含水层(四含、煤系和太灰水)的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任楼煤矿3个含水层均以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为特征,且均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以及普遍的负C... 为深入理解深层地下水稀土元素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机制,对皖北任楼煤矿深部3个含水层(四含、煤系和太灰水)的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任楼煤矿3个含水层均以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为特征,且均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以及普遍的负Ce异常,但三者在稀土分异、Eu和Ce异常程度上存在区别。其中,Ce异常主要与氧化还原程度有关,正Eu异常除与测试中BaO的干扰有关外,还原环境下Eu2+和Sr2+之间的交换、氧化状态下Eu3+的存在形态可能分别对太灰水和四含水存在影响,但煤系水中最高的正Eu异常可能主要与斜长石的溶解有关。除围岩成分、温度及酸碱度之外,稀土元素无机形态可能对地下水稀土分异程度存在重要影响。含水层之间稀土元素特征的差异为水源识别提供了可行性,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待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矿区 稀土元素 深层地下水 水-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新元古代砂质灰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松 桂和荣 +2 位作者 孙林华 贺振宇 马艳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336-343,350,共9页
为了解皖北新元古代沉积环境及大地构造背景,采集皖北新元古代赵圩组、倪园组、张渠组和魏集组砂质灰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并对刘老碑页岩的稀土特征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砂质灰岩主要组分为CaO,SiO2,Al2O3和Fe2O3.受到较强陆源... 为了解皖北新元古代沉积环境及大地构造背景,采集皖北新元古代赵圩组、倪园组、张渠组和魏集组砂质灰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并对刘老碑页岩的稀土特征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砂质灰岩主要组分为CaO,SiO2,Al2O3和Fe2O3.受到较强陆源物质的影响,稀土总量很低,平均为45.78×10-6mg/g,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砂质灰岩中碎屑成分与刘老碑页岩来自同一源区,皖北新元古代砂质灰岩形成于湿热、富氧的正常浅海,该区在新元古代时期应属于与Grenvill造山有关(汇聚型),同时又具有伸展性质的弧后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沉积环境 安徽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能值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国伟 黄淑玲 +1 位作者 袁新田 苏海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238-17240,17293,共4页
在介绍研究区域概况的基础上,应用生态能值分析方法对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周边省市相比较,宿州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居于中游水平。依据能值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减少不可更... 在介绍研究区域概况的基础上,应用生态能值分析方法对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周边省市相比较,宿州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居于中游水平。依据能值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减少不可更新资源的投入、提高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农业等提高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能值分析 可持续性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宿州地区岩溶地貌分类及其发育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马艳平 陈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909-16912,共4页
宿州地区在地貌上为淮北平原的低山丘陵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作用普遍发育,岩溶地貌景观构成了基岩出露区的主要地貌形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依据岩溶的组合形态和个体形态特征,将皖北宿州地区岩溶地貌类型划分为宏观地貌景观和微... 宿州地区在地貌上为淮北平原的低山丘陵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作用普遍发育,岩溶地貌景观构成了基岩出露区的主要地貌形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依据岩溶的组合形态和个体形态特征,将皖北宿州地区岩溶地貌类型划分为宏观地貌景观和微观溶蚀形态两大类。宏观地貌景观有常态山、干谷和干沟、岩溶泉、溶洞等,微观溶蚀形态有溶坑、溶孔、溶痕、溶隙、石芽和溶沟等。该区岩溶地貌的分布、发育程度和规模受气候、岩石类型、构造、地形等因素的控制,可以作为北方岩溶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貌 分类 发育规律 北方岩溶 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市城市扩展的遥感动态变化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方刚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284-289,共6页
以安徽省宿州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Landsat TM/ETM+和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1987年、2000年、2005年和2013年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每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为建设用地、林地、水体和耕地四类,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分形维... 以安徽省宿州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Landsat TM/ETM+和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1987年、2000年、2005年和2013年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每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为建设用地、林地、水体和耕地四类,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稳定性指数、城市扩展弹性系数、城市扩展方向等方面详细分析了26年来宿州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一直持续增加,扩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扩展强度也进一步增强.1987—2013年,建设用地面积净增50.67km2,扩展速度为5.18%,扩展强度为1.63.城市空间格局由填充式逐渐向外延式转变(即由老城区向外延伸扩展),主要向南、北、东南和西北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动态监测 遥感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砂姜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改善途径——以宿州市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建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29-2830,2876,共3页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运用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等理论,以农作物生态环境为突破口,探讨了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砂姜黑土的新治理理念及途径。
关键词 砂姜黑土 生态环境 改善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在宿州市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方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97-1999,共3页
根据《2005年宿州统计年鉴》资料,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宿州市农业生产优势进行初步的局势决策分析,并确定宿州市各县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以期为宿州市农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灰色局势决策方法 农业发展方向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3144-3146,3150,共4页
通过对宿州市农业资源进行SWOT分析和农业产业基础调查,阐明宿州市发展特色农业可行性;同时选取优势农业系数和特色农业生产要素持续性指标,采用区位商等方法对宿州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进行定量选择,提出宿州市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发展研究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壁地区石炭-二叠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0
作者 陈松 曾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16-20,共5页
采集了鹤壁地区石炭-二叠系岩石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分析。测试样品稀土总量平均值为102.88μg/g,明显低于北美页岩组合样,灰岩样品∑REE较低,粉砂岩∑REE最高;样品δEu为0.45-0.75,平均0.63... 采集了鹤壁地区石炭-二叠系岩石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分析。测试样品稀土总量平均值为102.88μg/g,明显低于北美页岩组合样,灰岩样品∑REE较低,粉砂岩∑REE最高;样品δEu为0.45-0.75,平均0.63,明显Eu负异常;δCe为0.53-1.11,平均为0.84;稀土配分模式总体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灰岩中Ce的负异常指示了古海水为氧化环境,Eu异常反映母岩类型为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石炭-二叠系 沉积环境 鹤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自然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11
作者 袁新田 张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5158-15159,15260,共3页
从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方面概述了安徽省宿州市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分析了该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关键词 宿州市 农业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农业产业化现状和发展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静 汤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898-13899,13903,共3页
农业产业化是区域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通过对安徽宿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的分析,寻找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化学环境演化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陆望 刘鑫 +1 位作者 殷晓曦 桂和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62-367,共6页
为了揭示采动影响下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化学的时空演化规律,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淮北矿区任楼井田不同时期的"四含"、"煤系"、"太灰"与"奥灰"水样的常规水化学数据(K++Na+,Mg2+... 为了揭示采动影响下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化学的时空演化规律,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淮北矿区任楼井田不同时期的"四含"、"煤系"、"太灰"与"奥灰"水样的常规水化学数据(K++Na+,Mg2+,Ca2+,Cl-,SO24-,HCO-3与CO23-)进行分析,确定了方差贡献率较大的第一与第二主成分,分别代表"脱硫酸"作用和"硬化"作用,并揭示包含于其中的"咸化"过程,进而得到各主要充水含水层水样主成分得分的时空分布。研究成果表明:任楼井田"四含"水化学环境受控于基岩面,采动影响大;"煤系"水化学环境受断层与岩溶陷落柱控制,采动对其影响不大;"太灰"水化学环境受断层与岩溶陷落柱控制,采动影响大;"奥灰"水流交替快,水化学环境受采动影响小。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化学环境的时空演化除了与自身所处的地质背景有关外,采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充水含水层 水化学 演化 采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秸秆施用方式下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及其中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袁新田 焦加国 +3 位作者 朱玲 刘满强 李辉信 胡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8-974,共7页
通过宦内培养试验,研究在施用有机物条件下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休的分布、团聚体的水稳性以及不同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干筛结果表明,不同秸秆施用方式下,蚯蚓接种能最著促进各个处理中〉2mm团聚体含量的增加,且... 通过宦内培养试验,研究在施用有机物条件下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休的分布、团聚体的水稳性以及不同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干筛结果表明,不同秸秆施用方式下,蚯蚓接种能最著促进各个处理中〉2mm团聚体含量的增加,且在秸秆混施的处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团聚体含量增加了2.95倍;湿筛结果表明,蚯蚓在不施和混施秸秆的处理中能显著降低土壤黏砂粒含量,即增加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但是在表施秸秆的处理中显著降低了0.25-0.053mm粒级团聚体含量,使之分散为黏砂粒。蚯蚓和秸秆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和水稳性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蚯蚓对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影响极显著.而秸秆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水稳性大团聚体上。在秸秆表施和秸秆混施条件下,接种蚯蚓均显著促进了微团聚体碳含量的增加,分别为相应对照的2.1和1.2倍。蚯蚓作用能显著降低黏砂粒有机碳在全碳中含量。增加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主要是由于蚯蚓的作用能促进黏砂粒黏结为团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秸秆 团聚体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高压大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信息 被引量:19
15
作者 冯松宝 徐文明 顿亚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1-217,共7页
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储层包裹体以盐水包裹体为主,发育少量气态烃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中,以线状和面状分布,包裹体一般较小,主要分布在4~10μm之间;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6.2~... 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储层包裹体以盐水包裹体为主,发育少量气态烃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中,以线状和面状分布,包裹体一般较小,主要分布在4~10μm之间;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6.2~196.1℃,分布范围连续,不同区带的均一温度有差别,盐水包裹体的整体盐度较低,分布在2%~4%之间的频数最大;含烃包裹体丰度低,主要分布在0.1%~8.1%之间。分析认为,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充注是一个连续快速的过程,而且晚期天然气充注强度大。结合研究区的埋藏史,可知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成藏发生在库车期以来,克深区带的成藏时间晚于克拉区带,从东往西具有逐渐变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盐度 含烃包裹体丰度 成藏期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的动态变化及因素分解 被引量:8
16
作者 付金沐 李琦 +1 位作者 储国定 陈啸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26-1730,共5页
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与因素分解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08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的变动趋势、生态效应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5a安徽省碳排放足迹呈上升态势,煤炭足迹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碳足迹强度呈幂指数衰减,而碳足迹... 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与因素分解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08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的变动趋势、生态效应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5a安徽省碳排放足迹呈上升态势,煤炭足迹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碳足迹强度呈幂指数衰减,而碳足迹生态压力不断上升,说明碳排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逐渐增大。因素分解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效应是近些年安徽省碳足迹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人口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碳排放足迹 动态变化 因素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任楼煤矿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7
作者 殷晓曦 陈陆望 +2 位作者 林曼利 刘鑫 桂和荣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8,共6页
为了再现采动对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流场的影响程度及其控制机制,在系统分析任楼煤矿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FEFLOW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及相应的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合理开展了采动影响下四含、煤... 为了再现采动对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流场的影响程度及其控制机制,在系统分析任楼煤矿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FEFLOW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及相应的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合理开展了采动影响下四含、煤系、太灰与奥灰4个主要充水含水层近期渗流场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从平面上,四含在研究区东部出现一低水位分布区,煤系在采动影响范围内典型断层局部附近渗流异常;从空间上,煤系在采动影响区垂向水位等值线发生偏转并与含水层顶底板近于平行,四含与煤系之间的隔水层水位等值线也近于平行,但在采动影响区内平行等值线密度最大;太灰与奥灰地下水流从平面与空间层面上均显示原来的运行状态;近期采动对任楼煤矿四含与煤系2个含水层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 数值模拟 主要充水含水层 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塌陷区水域环境指示微生物——蓝藻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桂和荣 王和平 +1 位作者 方文慧 计成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48-853,共6页
为治理与开发煤矿塌陷区生态环境,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在同一城市选择2种水域:一个是煤矿塌陷湖,另一个是不受煤矿开采影响的一般湖泊.通过一年四季的取样、监测,研究蓝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以及主要生态影响因子,从而找出煤矿塌陷区这一... 为治理与开发煤矿塌陷区生态环境,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在同一城市选择2种水域:一个是煤矿塌陷湖,另一个是不受煤矿开采影响的一般湖泊.通过一年四季的取样、监测,研究蓝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以及主要生态影响因子,从而找出煤矿塌陷区这一特殊水域中蓝藻的生态学特征.研究表明:夏季蓝藻个体数量最多,秋冬季节蓝藻个体数量减少并趋于稳定;弱碱性的水不利于蓝藻的生长;蓝藻个体形态单一、纤细,不如非煤矿湖泊蓝藻个体形态的多样化、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塌陷湖 蓝藻 个体数量 形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与治理措施——以安徽江淮丘陵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淑玲 方刚 +2 位作者 袁新田 许东升 张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7-149,153,共4页
安徽江淮丘陵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分布,分析了其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 安徽江淮丘陵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分布,分析了其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促进本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恢复 江淮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能减排的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发明 谷坤 王雪芹 《节能技术》 CAS 2010年第3期229-231,共3页
节能减排是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高校节能减排的现状及重要意义,论述了节能减排对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促进作用,并对高校节能减排措施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节能减排 节约型校园 重要意义 对策和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