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流域沱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致春 王运好 +5 位作者 陈松 马杰 王国祥 许晓光 黄鹤勇 朱义坤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901,共13页
本研究以淮河流域沱湖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全湖6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样品中V、Cr、Mn、Co、Ni、Cu、Zn、As、Cd、Pb、Fe和Al含量。通过反距离权重法揭示沱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I_(geo))、潜在生态风险... 本研究以淮河流域沱湖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全湖6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样品中V、Cr、Mn、Co、Ni、Cu、Zn、As、Cd、Pb、Fe和Al含量。通过反距离权重法揭示沱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I_(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与风险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PCS-MLR)、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等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解析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沱湖沉积物样品中V、Cr、Mn、Co、Ni、Cu、Zn、As、Cd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0.97~106.68、68.09~104.52、738.77~1445.53、10.48~16.35、28.17~45.89、19.44~33.48、47.15~84.29、11.79~28.24、0.14~0.36和22.59~45.58 mg/kg,东部湖湾水域是全湖沉积物10种重金属累积高值区域;根据I_(geo)结果,整体来看,Pb、Zn、Mn、Ni、As、Cd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为输入来源的影响,沉积物Cd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Cd的单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40.7~103.7,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度至重度风险等级,其余重金属为轻微风险等级,10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处于轻微风险等级,位于西部湖湾和南部湖区近岸带小部分水域沉积物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处于中度风险等级。PMF模型更适用于本研究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估算出自然—水产养殖混合源、农业—交通混合源、工业源的贡献率分别为40.5%、34.5%、25.0%。本研究为淮河流域湖泊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空间分布 来源解析 沱湖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北区新近系湖相细粒沉积岩油气富集条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旭 刘成林 +8 位作者 郭泽清 桂和荣 田继先 吴小平 洪唯宇 班东师 徐思渊 张蔚 张智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24-2837,共14页
柴西北区是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区,新近系湖相细粒沉积岩沉积厚度大,有较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然而,由于咸化沉积环境、粒度小、岩石致密等条件的限制,细粒沉积岩成烃与成储机制复杂,油气富集条件尚不明确,勘探程度较低。... 柴西北区是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区,新近系湖相细粒沉积岩沉积厚度大,有较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然而,由于咸化沉积环境、粒度小、岩石致密等条件的限制,细粒沉积岩成烃与成储机制复杂,油气富集条件尚不明确,勘探程度较低。以柴西北区新近系主力烃源岩上干柴沟组为研究对象,采集19口代表性钻井岩芯样品,分析样品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结合X衍射、岩石薄片、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扫描电镜,系统分析了其烃源岩特征、矿物组成、储集条件及影响因素,并优选出有利勘探区。研究表明:柴西北区上干柴沟组细粒沉积岩厚度普遍>500 m;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不高,有57%样品TOC含量<0.4%,20%样品TOC含量高于0.6%,少量样品TOC含量超过1.0%;有机质以Ⅱ1型和Ⅲ型为主,少量Ⅰ型有机质;样品Ro为0.54%~1.24%,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样品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介孔较发育,介孔孔隙体积增量为0.0010~0.0152 cm3/g,平均为0.0075 cm3/g。样品中氯仿沥青“A”含量与TOC含量、介孔体积均呈正相关性,与Tmax,BET比表面积及宏孔体积均无明显相关性。样品孔隙体积受到TOC含量、矿物含量及热成熟度控制。综合细粒沉积岩烃源岩及储集条件,初步优选干柴沟—油泉子—南翼山地区为柴西北区上干柴沟组致密油/页岩油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页岩油 细粒沉积岩 柴西北区 孔隙结构 咸化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