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生物燃料乙醇生产的高填充密度板式NaA分子筛膜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邓衍宏 卢久灵 +6 位作者 汪虎 孙浩 李贝贝 曹毅 李辉 张伟 李砚硕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2,共9页
生物燃料乙醇的推广使用为我国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持。通过粮食发酵得到生物燃料乙醇,然而发酵液中乙醇含量较低,需要进一步脱水纯化。膜法渗透汽化技术是最节能的脱水技术,其中分子筛膜是该技术核心。本文采用焙烧辅助继代晶种法于平板... 生物燃料乙醇的推广使用为我国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持。通过粮食发酵得到生物燃料乙醇,然而发酵液中乙醇含量较低,需要进一步脱水纯化。膜法渗透汽化技术是最节能的脱水技术,其中分子筛膜是该技术核心。本文采用焙烧辅助继代晶种法于平板载体上制备出高性能NaA分子筛膜.本实验详细考察了母液涂层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NaA膜合成的影响.SEM结果显示,涂层能改善载体表面平整度,随着焙烧温度的提升,涂层逐渐平整,然而过高的焙烧温度又导致涂层粗化.因此,用500℃涂层得到的NaA膜表现出平整致密的表面,其厚度仅为1.4μm,而用700℃涂层制备的NaA膜粗糙有缺陷.另外,XRD结果显示用500℃焙烧3 h的涂层合成的NaA膜具有最高的结晶度,因此,用该合成条件得到的NaA膜具有优异的乙醇脱水性能,在60℃时,其渗透通量与渗透侧水含量分别为2.18 kg/(m^(2)·h)和近100%.本文最后利用焙烧辅助继代晶种法连续合成10代NaA膜,结果显示它们都表现出相似的形貌、厚度、结晶度,同时具有相似的乙醇脱水性能.因此,采用改进继代晶种法可以在廉价的陶瓷板式支撑体上合成重复性好、性能优异的NaA膜,有效降低了成本,为其面向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乙醇 NAA分子筛膜 渗透汽化 继代晶种法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酰胺-胺反相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雪 滕厚开 +3 位作者 靳晓霞 徐俊英 李志元 单正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4,共4页
以二乙烯三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2.0G聚酰胺-胺,用自制季铵化试剂QT对其进行改性,得到末端带正电荷的改性聚酰胺-胺季铵盐反相破乳剂Q-PAMAM,并对其进行了红外色谱表征。利用瓶试法对Q-PAMAM进行了破乳性能评价,结果显示,Q-PAMAM与... 以二乙烯三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2.0G聚酰胺-胺,用自制季铵化试剂QT对其进行改性,得到末端带正电荷的改性聚酰胺-胺季铵盐反相破乳剂Q-PAMAM,并对其进行了红外色谱表征。利用瓶试法对Q-PAMAM进行了破乳性能评价,结果显示,Q-PAMAM与破乳剂协同使用时,当用量分别为133、200 mg/L时,在破乳温度85℃,破乳时间60 min条件下,对超稠原油的脱水率达到96.6%,且油水界面紧、齐,乳化层厚度仅为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聚酰胺-胺 改性 季铵化 原油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集群效应的高浓度燃料乙醇发酵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汪虎 刘庆国 +1 位作者 陈勇 李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88-93,101,共7页
利用固定化细胞的集群效应进行高浓度燃料乙醇高效率发酵,分析了表面固定化酵母对乙醇压力的响应,并以陈化粮(水稻)为原料进行浓醪发酵,评估其稳定性。结果显示:相比于游离细胞,抗乙醇能力显著增强,最高可耐20%(体积分数)的酒度。在9个... 利用固定化细胞的集群效应进行高浓度燃料乙醇高效率发酵,分析了表面固定化酵母对乙醇压力的响应,并以陈化粮(水稻)为原料进行浓醪发酵,评估其稳定性。结果显示:相比于游离细胞,抗乙醇能力显著增强,最高可耐20%(体积分数)的酒度。在9个批次的高浓度发酵中,采用未过滤的水稻水解液作为发酵培养基进行高浓度乙醇发酵,乙醇产量和得率较稳定,酒度最高达15.18%(体积分数),转化率提高5.1个百分点。结果表明,新的固定化发酵体系可以显著提高燃料乙醇的生产效率和淀粉转化率,具有较强的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效应 酿酒酵母 水稻 乙醇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粉和小麦粉混合发酵产燃料乙醇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绍辉 周娜娜 +6 位作者 汪虎 张宏嘉 周卫强 沈乃东 王小艳 李凡 何太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6-219,共4页
选取木薯粉与小麦粉混合发酵生产燃料乙醇,以发酵结束后残糖和酒精度为评价指标,研究小麦和木薯混合比例、糖化酶添加量、酸性蛋白酶添加量和不同酿酒酵母种类等单因素对混合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原料混合发酵产乙醇... 选取木薯粉与小麦粉混合发酵生产燃料乙醇,以发酵结束后残糖和酒精度为评价指标,研究小麦和木薯混合比例、糖化酶添加量、酸性蛋白酶添加量和不同酿酒酵母种类等单因素对混合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原料混合发酵产乙醇的工艺条件为木薯粉与小麦粉的质量比1∶1,糖化酶添加量2.0 kg/t酒,酸性蛋白酶添加量0.300 kg/t酒,安琪超级酿酒高活性酵母或糖化酵母添加量0.05%。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残总糖为2.74 g/100 mL、残还原糖为0.41 g/100 mL、酒精度为15.26%v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小麦 发酵 燃料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纤维固定化酵母发酵产乙醇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邓衍宏 刘庆国 +3 位作者 汪虎 应汉杰 陈勇 李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3-217,共5页
为评估棉纤维固定化酵母生产乙醇的可行性,首先对棉纤维表面基团进行化学修饰,以提高载体对酵母细胞的吸附能力。其次分析了固定化发酵的稳定性,并从细胞数量角度定量分析固定化发酵和游离发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经过F6-2试剂处理后的... 为评估棉纤维固定化酵母生产乙醇的可行性,首先对棉纤维表面基团进行化学修饰,以提高载体对酵母细胞的吸附能力。其次分析了固定化发酵的稳定性,并从细胞数量角度定量分析固定化发酵和游离发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经过F6-2试剂处理后的载体吸附效果有明显提升,其吸附比例达到83.1%,比未处理的固定化载体提高了15.9%。采用修饰的载体进行固定化发酵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发酵6批的平均转化率和产率分别为96.77%和5.22 g/(L·h),相比游离发酵,分别提高3%和51.7%。固定化发酵体系中,发酵6批后总酵母数为4.86×10^(8)CFU/mL,是游离发酵体系的2倍。结果表明,利用修饰的棉纤维进行固定化发酵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乙醇 棉纤维 化学修饰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