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大苗机插新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心强 张允辉 郑志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6期136-138,共3页
本地水稻机插秧灌溉水供给滞后,而水稻常规育苗机插秧龄要求短,普遍存在超秧龄移栽,致使秧苗黄、细、瘦、弱,还青活棵慢,分蘖不足,产量不高,最终导致水稻机插秧推而不广。宿城区农技中心和合作单位技术人员针对淮北地区稻麦两熟的季节矛... 本地水稻机插秧灌溉水供给滞后,而水稻常规育苗机插秧龄要求短,普遍存在超秧龄移栽,致使秧苗黄、细、瘦、弱,还青活棵慢,分蘖不足,产量不高,最终导致水稻机插秧推而不广。宿城区农技中心和合作单位技术人员针对淮北地区稻麦两熟的季节矛盾,研究创立了适度稀播和化控为核心措施的长秧龄育秧技术,延长水稻秧龄15~20天,提早了水稻收获期,促进稻麦周年平衡高产。通过示范推广,推广面积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大龄秧 机插 新技术集成 示范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大苗机插新技术集成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心强 郑志军 张允辉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8期118-119,132,共3页
水稻常规育苗机插秧龄要求短,本地水稻机插秧灌溉水供给不及时,存在超秧龄移栽而出现秧苗黄、细、瘦、弱,还青活棵慢,分蘖不足,产量不高,最终导致水稻机插秧推而不广。宿城区农技中心和合作单位技术人员联手研究集成适合本地应用的水稻... 水稻常规育苗机插秧龄要求短,本地水稻机插秧灌溉水供给不及时,存在超秧龄移栽而出现秧苗黄、细、瘦、弱,还青活棵慢,分蘖不足,产量不高,最终导致水稻机插秧推而不广。宿城区农技中心和合作单位技术人员联手研究集成适合本地应用的水稻大苗机插新技术,延长水稻秧龄15~20d,提前水稻育秧和收获期,促进本地稻麦两熟的周年高产,被广大稻农所认可,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大龄秧 机插 新技术 集成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增产抗倒调理剂“劲丰”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梅 周莉 刘春梅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6期47-48,共2页
近年来,随着小型旋耕机械的大面积使用,农田几乎没有深耕过。在这种情况下,土壤耕作层只有10~15 cm,加之耕作时机械压力及稻麦连作土壤板结,又形成10~12 cm的犁底层,这样就会影响稻麦深层根系的发育,减少稻麦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稻... 近年来,随着小型旋耕机械的大面积使用,农田几乎没有深耕过。在这种情况下,土壤耕作层只有10~15 cm,加之耕作时机械压力及稻麦连作土壤板结,又形成10~12 cm的犁底层,这样就会影响稻麦深层根系的发育,减少稻麦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稻麦抗倒性下降。为此,相关人员承担了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安排的淮安市农科院研制的稻麦增产抗倒调理剂"劲丰"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工作。本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力争给小麦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剂“劲丰” 小麦 应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