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宿迁市宿城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现状评价及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仝道斌 周丽 +1 位作者 李彧玮 俞双恩 《水利经济》 2014年第6期62-64,72,共3页
参照江苏省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宿城区实际,构建了由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宿城区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其权重及宿城区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时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值。根据统计资料,分析确定宿城区现状年(201... 参照江苏省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宿城区实际,构建了由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宿城区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其权重及宿城区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时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值。根据统计资料,分析确定宿城区现状年(2010年)各项指标的实现值,并对现状年水利现代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现状年宿城区水利现代化得分只有71.61分,与基本实现现代化尚有一定差距,其中,发展保障能力、水管理能力、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防洪减灾能力、农田水利保障能力相对较低,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评价相对较高。最后,针对宿城区水利现代化六大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现代化 指标体系 宿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控制排水系统布局模式与相关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升申 俞双恩 +2 位作者 丁继辉 肖梦华 陈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35,共4页
农田控制排水技术在我国南方稻麦(菜)轮作区已被广泛应用,而其田间排水工程的实施和管理现状呈现出功能单一,局限性大的问题,田间工程的布局欠缺整体性和时效性,以高邮灌区基础数据为依据,提出一种田间排水系统的工程优化布局模式,并提... 农田控制排水技术在我国南方稻麦(菜)轮作区已被广泛应用,而其田间排水工程的实施和管理现状呈现出功能单一,局限性大的问题,田间工程的布局欠缺整体性和时效性,以高邮灌区基础数据为依据,提出一种田间排水系统的工程优化布局模式,并提供相应的关键技术,为田间控制排水技术工程的规划布局提供理论价值和参考依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水稻田格田排水新措施;②水稻田农沟水位和田间渗漏量的对应关系,并提出一种农沟水位控制措施;③旱作物作业情况下,农沟(深沟)排水和暗管排水两种工程措施的择优条件;④提出灌区格田排水、农沟排水以及暗管排水三种排水工程的优化布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控制排水 稻田渗漏量 农沟排水 暗管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排方案对避雨番茄需水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邵光成 蓝晶晶 +2 位作者 仝道斌 陈昌仁 张超波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了实现南方地区番茄节水、优质、高效生产,在避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排方式对番茄需水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亏缺灌溉处理土壤含水率随时间总体呈下降趋势,暗管埋深0.8 m的处理较埋深0.6 m处理,土壤含水量下降更快但... 为了实现南方地区番茄节水、优质、高效生产,在避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排方式对番茄需水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亏缺灌溉处理土壤含水率随时间总体呈下降趋势,暗管埋深0.8 m的处理较埋深0.6 m处理,土壤含水量下降更快但不明显.番茄不同生育阶段的蒸发蒸腾量差别较大,表现为始花坐果期>果实成熟与采收期>苗期.随着番茄的生长,其日蒸发蒸腾量大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不同灌排模式和避雨措施条件下,苗期的日蒸发蒸腾量变化范围为1.07~2.71 mm/d,始花坐果期日蒸发蒸腾量变化范围为1.60~3.09 mm/d,果实成熟与采收期日蒸发蒸腾量变化范围为1.78~3.35 mm/d.在相同的排水措施,不同灌溉条件下,番茄果实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减少,水分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却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大.研究可为南方避雨栽培下番茄灌排方式的选择及其节水、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灌排方式 需水特性 产量 避雨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作为水稻排水标准的试验 被引量:7
4
作者 俞双恩 郭杰 +1 位作者 陈军 丁继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2-287,共6页
为探索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作为水稻排水标准,通过测坑模拟水稻抽穗开花期涝渍连续动态试验,构建了水稻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Continuous Stress-Day Index of Water Logging,CSDI)的模型,提出了CSDI和涝害权重系数的求解方法,通过对... 为探索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作为水稻排水标准,通过测坑模拟水稻抽穗开花期涝渍连续动态试验,构建了水稻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Continuous Stress-Day Index of Water Logging,CSDI)的模型,提出了CSDI和涝害权重系数的求解方法,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建立了水稻相对产量与CSDI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受渍和涝渍连续灾害均会造成水稻不同程度的减产,但涝渍连续灾害减产程度比单纯受渍高;涝害权重系数是一个随涝渍状态变化而变化的状态变量;在涝渍连续情况下,水稻的相对产量与CSDI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可作为水稻排水设计标准。利用文中CSDI的模型,可制定水稻控制排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开花期 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 排水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农业面源污染敏感性等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丹 韦群 +2 位作者 王辉 丁鸣鸣 邵光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6,共7页
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区进行敏感性等级划分,从而针对不同等级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标准、不同力度的治理工作。选取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排放强度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敏感性等级评价的3个指标,按照不敏感(Ⅰ)、轻度敏感(... 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区进行敏感性等级划分,从而针对不同等级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标准、不同力度的治理工作。选取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排放强度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敏感性等级评价的3个指标,按照不敏感(Ⅰ)、轻度敏感(Ⅱ)、中度敏感(Ⅲ)、高度敏感(Ⅳ)4个等级确定分级标准,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农业面源污染敏感性等级评价方法,并引用某流域28个县(区、市)的数据进行实例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对最大隶属原则有效度属于最低效范围的结果施行加权平均原则,可提升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采用云模型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敏感性等级评价,可信度达96.4%;相比GIS技术,云模型对中度、高度敏感级别的模糊评价更倾向严格,对这些地区的面源污染治理要求提出更高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农业面源污染地区科学制定治理措施、配置治理资源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农业面源污染 敏感性等级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条件下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排水中氮磷变化规律 被引量:9
6
作者 孙亚亚 俞双恩 +2 位作者 陈军 肖梦华 王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5-459,共5页
为研究暴雨条件下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排水中氮磷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运南灌区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排模式(CK)相比,控制灌排模式节水18.7%,排水总量减少50.6%,水... 为研究暴雨条件下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排水中氮磷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运南灌区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排模式(CK)相比,控制灌排模式节水18.7%,排水总量减少50.6%,水稻产量减少3.6%;控制灌排模式由于增加了稻田蓄水深度,减少了雨后排水量,延迟了雨后排水时间,稻田排水中NH+4-N、NO3--N、TN和TP流失总量分别比CK减少48.15%、49.09%、45.54%和49.10%,节水减排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暴雨 控制排水 控制灌溉 氮磷质量浓度 氮磷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牌水电站进水塔震损模拟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亚琴 赵兰浩 钱文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以沙牌水电站进水塔为例,研究了进水塔塔身以及上部排架在地震过程中的动力响应和震损机理。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计算进水塔在汶川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位移和应力响应,并通过塔顶排架立柱极限承载力验算分析排架立柱震损破坏的原因。计... 以沙牌水电站进水塔为例,研究了进水塔塔身以及上部排架在地震过程中的动力响应和震损机理。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计算进水塔在汶川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位移和应力响应,并通过塔顶排架立柱极限承载力验算分析排架立柱震损破坏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进水塔动态分布系数大于规范建议值,刚度较小的主轴方向地震响应较大,立柱两端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进水塔启闭机排架的震损是地震作用下压(拉)弯剪共同作用导致的,且立柱根部发生破坏,与实际资料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塔 震损破坏 动态分布系数 极限承载力 沙牌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层温度的水稻关键生育期缺水诊断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扬搏 仝道斌 +2 位作者 王景才 周明耀 黄秋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31-936,共6页
以船行灌区水稻为试验作物,在2014年7—10月水稻生长发育的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开花结实期等3个关键期进行水稻需水试验,研究水稻冠层温度、大气温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提出作物缺水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冠层温度晴天变化趋势随气... 以船行灌区水稻为试验作物,在2014年7—10月水稻生长发育的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开花结实期等3个关键期进行水稻需水试验,研究水稻冠层温度、大气温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提出作物缺水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冠层温度晴天变化趋势随气温变化差异较大,阴雨天与大气温度差异不大,这与晴天水稻蒸发蒸腾强度高而阴雨天蒸发蒸腾强度低有关;抽穗开花期冠气温差在午间呈现正值,其他时间大多为负值,而成熟期冠气温差基本为正值且午间最大;通过水稻拔节孕穗期和开花结实期间冠气温差和对应时段内土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的对比,确定直播和插秧稻在拔节孕穗期的冠气温差上限达到1.5℃时,在开花结实期冠气温差上限分别超过2.4℃和2.5℃时,土壤水分已达胁迫水平,应对水稻进行灌溉.通过监测冠层温度,可以便捷地获取水稻缺水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冠层温度 冠气温差 土壤水分 作物缺水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