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京 张明雪 +6 位作者 肖蕾 欧洋 刘文华 刘杨 崔丹阳 林一帆 李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07-2910,共4页
目的:探究2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发病刺激因素,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刺激因素及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依据王琦"体质九分法"同时结合中医理论辨... 目的:探究2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发病刺激因素,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刺激因素及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依据王琦"体质九分法"同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分型最终总结体质辨识结果,进行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及证候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1)发病刺激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患者受到喜怒情致过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饮食偏咸、抑郁情志不遂等刺激因素的影响,前三位依次为:喜怒情致过激142例(71%)、思虑过度138例(69%)、饮食不节127例(63.5%);(2)200例患者中,平和质3例,特禀质4例,其余193例均为病理体质,如果兼杂质者按每种体质出现频次统计,以痰湿质出现频次最高,其后依次为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平和质;(3)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表明,200例入选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占39%,其后依次为痰瘀互结证(25%)、肝阳上亢证(16%)、痰热内阻证(10%)、气阴两虚证(6%)、阴阳两虚证(4%);(4)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关数据表明,痰湿质与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郁质与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痰瘀互结证、肝阳上亢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肝阳上亢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湿热质与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虚质与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郁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本病临床表现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其危险因素及至关重要的特质。其中痰湿质多为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气郁质表现为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喜怒情致过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饮食偏咸、抑郁情志不遂等刺激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体质 证候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京 林一帆 +4 位作者 徐莹 刘杨 杨晓丹 栾玉婷 韩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94-1997,共4页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祖国医学中虽无"乳腺癌"之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认为其与中医学"乳岩""乳石痈""乳疳""奶岩"等病症相一...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祖国医学中虽无"乳腺癌"之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认为其与中医学"乳岩""乳石痈""乳疳""奶岩"等病症相一致。文章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的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阐述了乳腺癌的中医学认识,包括其乳房的生理特征、乳腺癌额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着重分析了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防治术后和放化疗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效果良好,可不同程度地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和皮瓣坏死并发症,明显减轻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且可降低乳腺癌复发率,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改善预后,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开拓思路,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乳腺癌 病因病机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智能脉象检测系统的原发性高血压病脉象参数的病证关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京 段阿里 +7 位作者 李丹 郭仪 刘楠 衣凯 李学良 于佳欣 林一帆 许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29,共6页
目的 基于中医智能远程脉象检测系统,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分期、证型的脉象参数规律,并对其进行病证关联研究。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以原发性高血压病为诊断收治的200例患者,应用中医智能远程脉象检测系统采集其脉象信息,... 目的 基于中医智能远程脉象检测系统,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分期、证型的脉象参数规律,并对其进行病证关联研究。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以原发性高血压病为诊断收治的200例患者,应用中医智能远程脉象检测系统采集其脉象信息,并将其与6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运用数学软件和统计学方法描述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者的不同脉象参数特点、高血压病不同分期、证型的脉象参数规律。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以弦脉出现频次最高(28.5%),其后依次为滑脉(20%)、细脉(23%)、数脉(12%)、涩脉(9%)。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分期与健康平脉组脉象参数比较结果显示:高血压病Ⅱ、Ⅲ期的H1(x)、-H1(x)、P1(x)值均低于健康平脉组,高血压病各期的H1(y)、-H1(y)、P1(y)、P2(x)、P2(y)值高于健康平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Ⅲ期的脉率Pr高于健康平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证型间脉象参数比较结果显示:阴虚阳亢证-H1(x)、P1(x)值低于健康人群,H1(y)、-H1(y)、P1(y)、P2(x)、P2(y)值高于健康人群;痰湿内阻证H2(x)、-H1(y)、P1(x)值低于健康人群,H1(y)、P1(y)值高于健康人群;肝火上炎证的脉率Pr高于健康人群;冲任失调证H2(y)、-H1(y)、P1(y)、P2(y)值低于健康人群,H1(y)、P1(x)值高于健康人群;肾精不足证H1(y)、H2(x)、P1(y)、P2(x)、P2(y)值、脉率Pr低于健康人群,-H1(y)、P1(x)值高于健康人群;瘀血阻窍证-H1(x)、-H1(y)、P1(x)值低于健康人群,H1(y)、H2(x)、P1(y)值高于健康人群,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分期、证型的脉象参数均具有一定规律,各脉象参数亦可以揭示每种脉象所产生的病理生理学原理,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脉象参数的病证关联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水平,为实现原发性高血压病证结合的中医规范化诊疗和中医智能远程脉象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智能脉象检测系统 脉象参数 原发性高血压病 病证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消瘿饮治疗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治疗致局部炎症反应患者血清IL-6及Hs-CRP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京 徐莹 +4 位作者 杨晓丹 刘杨 栾玉婷 林一帆 韩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74-3077,共4页
目的:探讨清热消瘿饮治疗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治疗致局部炎症反应患者血清IL-6及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治疗致局部炎症反应患者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7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17例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清热消瘿饮治疗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治疗致局部炎症反应患者血清IL-6及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治疗致局部炎症反应患者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7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1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清热消瘿饮治疗,由医院培训的专业人员记录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炎症细胞因子、甲功三项(FT3、FT4、TSH)和ESR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甲状腺痛、甲状腺肿、发热及畏寒等症状评分降低,血清IL-6、TNF-α及hs-CRP水平降低,血清FT3、FT4及ESR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甲状腺痛、甲状腺肿、发热及畏寒等症状评分较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短,血清IL-6、TNF-α及hs-CRP水平较低,血清FT3、FT4及ESR水平较低,TSH水平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消瘿饮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瘿之功效,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清IL-6及Hs-CRP水平,治疗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治疗致局部炎症反应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消瘿饮 甲状腺癌 131I清甲治疗 局部炎症反应 IL-6 Hs—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根的抗肿瘤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京 徐莹 +4 位作者 杨晓丹 刘杨 栾玉婷 林一帆 韩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45-2747,共3页
肿瘤目前是世界范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逐年递增,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医学认为肿瘤多是本虚标实之证,恶性肿瘤发病的关键病理基础为火热之毒,因此,清热解毒法乃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治疗法则之一,应贯穿治疗... 肿瘤目前是世界范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逐年递增,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医学认为肿瘤多是本虚标实之证,恶性肿瘤发病的关键病理基础为火热之毒,因此,清热解毒法乃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治疗法则之一,应贯穿治疗本病之始终。猕猴桃根是具有代表性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在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疗效。近几年临床对猕猴桃根的研究较多,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总结猕猴桃根有效部位筛选、有效成分以及不同肿瘤类型临床研究,对猕猴桃根抗肿瘤作用和临床应用以及药理活性成分进行综述,以证实猕猴桃根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开发以及应用前景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根 肿瘤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法论治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京 韩涛 +5 位作者 徐莹 郑曲 刘杨 杨晓丹 林中正 崔丹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73-1776,共4页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高不下。中医学将其归为"胁痛""肝积""黄疸""臌胀""癥瘕"等疾病范畴。中医学以其自身的特色,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高不下。中医学将其归为"胁痛""肝积""黄疸""臌胀""癥瘕"等疾病范畴。中医学以其自身的特色,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认为原发性肝癌多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总属气滞血瘀,湿热内生,火毒内蕴,因此,清法乃是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法则之一,常应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整个过程中,清法对本病的辨证治疗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临床对清法论证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较多,文章通过梳理历代医家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从清气分热、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养阴、清解脏腑诸热以及清热除湿等不同类型,对清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以证实清法论治原发性肝癌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进一步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病因病机 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京 胡楠 +3 位作者 李涵 肖蕾 陈韦 张明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2-15,I0003,I0004,共6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中医血府逐瘀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在线数据库获取血府逐瘀丸活性成分和靶标并经Uniprot在线数据库转换为基因名称,通过GeneCard和OMIM在线数据库收集动脉粥样硬化靶标基因。经Ven...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中医血府逐瘀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在线数据库获取血府逐瘀丸活性成分和靶标并经Uniprot在线数据库转换为基因名称,通过GeneCard和OMIM在线数据库收集动脉粥样硬化靶标基因。经Venn工具获取药物-疾病交集基因,后于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Cytoscape 3.2.1软件获得可视化结果。运用DAVID在线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最终获得3812个疾病基因,药物活性成分151个、靶标基因94个及药物-疾病交集基因78个。GO富集分析认为血府逐瘀丸可能通过作用于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酰胺结合、类固醇结合、核激素受体结合、血红素结合、Hsp90蛋白结合、凋亡、雌激素受体结合等过程,影响DNA结合转录激活剂活性,RNA聚合酶Ⅱ特异性、核受体活性、直接配体调节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的转录因子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从而发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涉及的通路主要包括:凋亡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结论血府逐瘀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调控,为进一步开展血府逐瘀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丸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肛肠疾病治验举隅
8
作者 李长禄 刘新颜 +1 位作者 刘贵 贾世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32-232,共1页
关键词 直肠脱垂 肛瘘 便秘 肛周湿疹 中医药疗法 小儿 肛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电疗治疗骨质增生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杜玉雄 马定千 刘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85-385,共1页
骨质增生又称骨刺,可发生全身任何骨骼,但以脊柱(颈、腰椎)、膝、踝和趾骨为多见,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症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关系,一般男性略高于女性.
关键词 骨质增生 中药电疗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加味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胃轻瘫综合征48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贵 贾世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92-292,共1页
关键词 胃轻瘫综合征 补中益气汤 黄芪注射液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学好 贾世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0-421,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57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7,治疗组30例,对照组以西医治疗为主,治疗组除西医治疗外加中药治疗,对照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迅速好转,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57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7,治疗组30例,对照组以西医治疗为主,治疗组除西医治疗外加中药治疗,对照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迅速好转,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120例体会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学好 贾世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5-59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在西医抗炎、补液、对症治疗同时外加中药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总有效率达91.2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在西医抗炎、补液、对症治疗同时外加中药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总有效率达91.2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学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99,共1页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西医保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方法:将5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治疗组28例,对照组27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明显优于单用西医保守治疗。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