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峰 马三垣 +1 位作者 赵萍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7-763,共7页
数千年来,家蚕的主要经济价值在于生产蚕丝,以此形成的蚕丝产业为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家蚕基因组计划以及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建立的促进下,家蚕丝腺高效合成与分泌丝蛋白的... 数千年来,家蚕的主要经济价值在于生产蚕丝,以此形成的蚕丝产业为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家蚕基因组计划以及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建立的促进下,家蚕丝腺高效合成与分泌丝蛋白的这一奇特现象逐渐被了解和重视,以家蚕丝腺作为生物反应器大规模、低成本生产高附加值有用蛋白质的应用潜力也逐步得以彰显,并有可能成为促进传统蚕丝产业改造及拓宽产业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过去10年国内外在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领域的发展线索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就该领域的现存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丝腺 表达系统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基础科学发展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家蚕基因组计划实施1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程道军 侯勇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7-373,共7页
家蚕基因组计划于2003年启动,实施至今已逾10年。10年来,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精细图和遗传变异图相继完成,以基因功能分析关键技术创新发展和重要性状遗传基础深度解析为核心的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推... 家蚕基因组计划于2003年启动,实施至今已逾10年。10年来,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精细图和遗传变异图相继完成,以基因功能分析关键技术创新发展和重要性状遗传基础深度解析为核心的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全世界范围蚕业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家蚕基础科学的发展,既是新型家蚕品种选育、蚕丝产业改造升级和家蚕生物反应器开发的重要机遇,更是强大的源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基因组计划 功能基因组 蚕丝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退行性疾病关联基因的家蚕同源基因预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毅 卢忠燕 +4 位作者 杨举泽 李飞帆 戎妍 赵萍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0-1103,共14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困扰老年人的重要疾病,由神经元的渐进性结构改变和功能丧失所致,病情恶化会导致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通过OMIM数据库关键词检索和对最新人类遗传学文献的搜索,搜集整理了271个神经退行性疾病关联基因。利用家蚕...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困扰老年人的重要疾病,由神经元的渐进性结构改变和功能丧失所致,病情恶化会导致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通过OMIM数据库关键词检索和对最新人类遗传学文献的搜索,搜集整理了271个神经退行性疾病关联基因。利用家蚕基因组数据库,通过蛋白质序列比对鉴定神经退行性疾病关联基因在家蚕中的同源基因,结果显示接近70%的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关联基因可以在家蚕中找到同源基因。对家蚕的169个同源基因进行GO分类,发现较多基因发挥结合、催化、转运或者转录调控的功能,有约10%的基因归类为生物学过程中色素的生成与沉积或者定位的建立。通过KEGG通路分析显示它们较多参与胞内转运、分解代谢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结果显示人类与家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关联基因存在较高的保守性,从而为利用家蚕建立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和鉴定这些基因的功能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家蚕 同源基因 OMIM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egt基因的原核表达及侵染BmE细胞中的EGT蛋白检测
4
作者 刘红玲 林英 +4 位作者 杨从文 张梅 朱传民 孙晛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5-1120,共6页
杆状病毒的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ecdysteroid UDP glucosyltransferase,EGT)能使宿主昆虫体内的蜕皮激素失去活性而延迟蜕皮和化蛹,以利于病毒大量繁殖。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egt基因全长序列片... 杆状病毒的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ecdysteroid UDP glucosyltransferase,EGT)能使宿主昆虫体内的蜕皮激素失去活性而延迟蜕皮和化蛹,以利于病毒大量繁殖。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egt基因全长序列片段,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发现EGT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并且在16℃条件下以0.4 mmol/L IPTG诱导20 h目的蛋白质的表达量最高。采用镍柱亲和层析和切胶回收的方法获得纯化的EGT蛋白,并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其效价>5.12×1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BmNPV侵染BmE细胞后48 h开始有EGT蛋白合成,并一直持续到144 h细胞基本死亡时还存在大量的EGT蛋白。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mNPV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也暗示可以利用EGT蛋白调控家蚕蜕皮激素含量,使开发"永久蛹"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 原核表达 免疫印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芳基贮藏蛋白新成员BmSP3的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建伟 王阿蓉 +4 位作者 李懿 黎治浪 龚竞 侯勇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3-619,共7页
贮藏蛋白在家蚕幼虫5龄盛食期的脂肪体中高量表达,为家蚕变态发育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已报道的家蚕贮藏蛋白成员包括BmSP1和BmSP2,其中BmSP2为富含芳香族氨基酸的芳基贮藏蛋白(arylphorin)。从家蚕5龄幼虫脂肪体中鉴定并克隆了一个新的... 贮藏蛋白在家蚕幼虫5龄盛食期的脂肪体中高量表达,为家蚕变态发育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已报道的家蚕贮藏蛋白成员包括BmSP1和BmSP2,其中BmSP2为富含芳香族氨基酸的芳基贮藏蛋白(arylphorin)。从家蚕5龄幼虫脂肪体中鉴定并克隆了一个新的芳基贮藏蛋白基因,命名为BmSP3(GenBank登录号:JQ043182)。该基因ORF全长2 091 bp,编码697个氨基酸,BmSP3与BmSP2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BmSP3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脂肪体、表皮、生殖腺和头部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脂肪体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并且同一组织中雌蚕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雄蚕;BmSP3在4龄末幼虫的脂肪体中就有表达,5龄中期表达水平开始明显增加,到上蔟前达到最高峰,之后急剧下降。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mSP3在家蚕幼虫阶段主要存在于血淋巴中,化蛹时转运至脂肪体中,在羽化前逐渐被降解。BmSP3基因的转录及蛋白质合成、转运特征与BmSP2极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芳基贮藏蛋白 BmSP3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针对培养蚕桑专业创新人才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菲 《蚕学通讯》 2012年第2期59-62,共4页
生物化学作为现代生物技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是现代蚕桑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素养。较之传统蚕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生物化学的教学不仅需要为学生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需要植入创新的理念和营造创新的氛围,推动蚕... 生物化学作为现代生物技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是现代蚕桑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素养。较之传统蚕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生物化学的教学不仅需要为学生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需要植入创新的理念和营造创新的氛围,推动蚕桑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培养蚕桑专业创新人才为目的,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整合多种教学和考核方法、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使学生成长为具有专业知识、社会责任感和探索精神的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 蚕桑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饲料饲养对家蚕的血糖浓度和脂肪体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卢忠燕 温阳丽 +4 位作者 张振 任秀 张毅 赵萍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3-937,共5页
以高糖饲料饲养家蚕后,测定与分析蚕体血糖浓度、脂肪体中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蚕的体质量变化,探究以家蚕为模型阐明高糖饮食导致的人体糖代谢和脂质代谢变化的可行性。5龄起蚕摄食高糖饲料3 d后,血淋巴中葡萄糖和海藻糖的浓度上升;脂肪体... 以高糖饲料饲养家蚕后,测定与分析蚕体血糖浓度、脂肪体中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蚕的体质量变化,探究以家蚕为模型阐明高糖饮食导致的人体糖代谢和脂质代谢变化的可行性。5龄起蚕摄食高糖饲料3 d后,血淋巴中葡萄糖和海藻糖的浓度上升;脂肪体组织中的甘油三酯积累,脂肪球明显增大、增多;蚕体质量明显降低,生长受到影响。此外,高糖饲料饲养家蚕按1 IU/头剂量注射人胰岛素后,血淋巴中的葡萄糖和海藻糖浓度有一定程度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高糖饲料喂养家蚕后可导致其糖代谢和脂质代谢失调,体质量下降,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高糖饲料 糖代谢 脂质代谢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花青素合酶基因的克隆与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琼予 李军 +4 位作者 赵爱春 王茜龄 金筱耘 李镇刚 余茂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53-1263,共11页
花青素合酶ANS是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限速酶。本文利用同源克隆、RT-PCR从桑椹中克隆出花青素合酶(MaAN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通过染色体步移法获得的MaANS基因的5′端和3′端,获得基因全长1535bp,... 花青素合酶ANS是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限速酶。本文利用同源克隆、RT-PCR从桑椹中克隆出花青素合酶(MaAN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通过染色体步移法获得的MaANS基因的5′端和3′端,获得基因全长1535bp,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包含完整CDS区域为1077bp,编码358个氨基酸,与来源于草莓、甘薯、苹果、沙梨的ANS基因同源性均达到80%以上。MaANS编码的蛋白质属于2-酮戊二酸双加氧酶家族。MaANS在进化树中的位置与草莓最近,与苹果、沙梨次之。组织表达分析表明,MaANS基因在幼叶和成熟果实中高水平表达,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为研究桑树果色的形成原因和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花青素合酶(ANS) 克隆 信息分析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3-葡聚糖酶基因克隆、表达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镇刚 赵爱春 +3 位作者 王茜龄 金筱耘 李军 余茂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91-196,共6页
通过RT-PCR的方法分别从小麦和水稻的cDNA中克隆获得β-1,3-葡聚糖酶基因(Glu基因),分别命名为TaGlu9507和OsGlu30。它们的序列分析表明这两个克隆均含一个1002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34个氨基酸,各自的N-端含有一个长20和29个氨基... 通过RT-PCR的方法分别从小麦和水稻的cDNA中克隆获得β-1,3-葡聚糖酶基因(Glu基因),分别命名为TaGlu9507和OsGlu30。它们的序列分析表明这两个克隆均含一个1002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34个氨基酸,各自的N-端含有一个长20和29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序列。将不含信号肽序列的TaGlu9507和OsGlu30编码区DNA片段分别克隆进pET28-a(+)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0.5mmol/L IPTG诱导3h后获得了高量表达,表达量分别占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的49.7%和26.7%,表达产物对黑曲霉、酵母等真菌生长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结果更进一步表明β-1,3-葡聚糖酶基因是植物真菌病防治的潜在目的基因群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基因 CDNA 原核表达 植物真菌病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绵茧突变性状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春 朱晓楠 +4 位作者 刘茹凤 任静波 石虎 荀立杰 夏庆友 《蚕学通讯》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家蚕绵茧(Flossy)突变系二化性、单基因显性突变,表型为茧形浮松、多分层,是几个较为重要的蚕茧突变之一。本文选取夏芳、大造作为对照,对绵茧的茧层率、含胶率、茧丝显微镜观察、丝胶蛋白SDS-PAGE进行调查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夏芳、大... 家蚕绵茧(Flossy)突变系二化性、单基因显性突变,表型为茧形浮松、多分层,是几个较为重要的蚕茧突变之一。本文选取夏芳、大造作为对照,对绵茧的茧层率、含胶率、茧丝显微镜观察、丝胶蛋白SDS-PAGE进行调查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夏芳、大造、绵茧茧层率为23.476%、12.919%、15.551%;含胶率依次为24.980%、33.765%、28.399%;夏芳、大造、绵茧茧层显微镜观察结果未显示明显差异;丝胶蛋白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绵茧和对照之间没有明显不同。就目前结果来看,丝胶蛋白含量有可能是致使绵茧表型的原因,但与对照的差异不明显,因而绵茧突变性状形成的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家蚕绵茧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绵茧 茧层率 含胶率 丝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双胸复合体(BX-C)基因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丹丹 陈鹏 +2 位作者 童晓玲 代方银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4-918,共5页
双胸复合体(BX-C)作为Hox基因簇的两个复合体之一,包括Ultrabithorax(Ubx)、abdominal-A(abd-A)、Abdominal-B(Abd-B)3个基因及其间的顺式调控区域,在动物躯体模式的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昆虫双胸复合体基因主要规定其后胸及腹部形... 双胸复合体(BX-C)作为Hox基因簇的两个复合体之一,包括Ultrabithorax(Ubx)、abdominal-A(abd-A)、Abdominal-B(Abd-B)3个基因及其间的顺式调控区域,在动物躯体模式的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昆虫双胸复合体基因主要规定其后胸及腹部形态的特异性,通过与其上、下游靶基因一起或以自身基因间的相互调控作用行使功能。本文以模式昆虫果蝇为主,结合家蚕、蝴蝶、赤拟谷盗等,对双胸复合体在昆虫体节规定、附件发育及内部器官分化等过程中的作用与基因间的相互调控关系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双胸复合体 HOX基因 躯体模式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腺特异表达hBPI23转基因蚕的制作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冉冬旭 欧瑶 +2 位作者 刘荣鹏 肖海梅 徐汉福 《蚕学通讯》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最先是在人类中性粒细胞中发现的一种阳离子抗菌蛋白,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和中和内毒素等作用。研究表明,人BPI蛋白的N末端区(hBPI _(23),分子量为23 kDa)具有天...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最先是在人类中性粒细胞中发现的一种阳离子抗菌蛋白,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和中和内毒素等作用。研究表明,人BPI蛋白的N末端区(hBPI _(23),分子量为23 kDa)具有天然BPI的全部生物活性。为探索利用BPI提高蚕丝抗菌性能的可行性,本研究首先构建了以家蚕后部丝腺特异启动子fibH为调控元件、hBPI_(23)为靶标的转基因表达载体,进而通过显微注射和荧光筛选,制作获得了携带hBPI_(23)的转基因系H-hBPI_(23)。进一步检测显示:H-hBPI_(23)的基因组整合位点位于家蚕第23号染色体上;在H-hBPI_(23)5龄幼虫后部丝腺中,hBPI_(23)的转录表达在整个5龄期呈上升趋势,5龄第6 d(吐丝前1 d)达到表达高峰,其表达模式与内源丝素蛋白基因类似。本研究为下一步开展H-hBPI_(23)蚕丝的抗菌性能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转基因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丝腺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的基础研究与应用: 从纤维到蛋白质的转型 被引量:20
13
作者 董照明 张艳 +3 位作者 杨佩 赵萍 席星航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5-404,共10页
蚕丝服饰制品兼具华丽的外观与舒适的体感,因而能数千年绵延不衰。进入现代,蚕丝纤维的基础研究在揭示蚕丝优良本质的同时,也促进了蚕丝纤维的改性研究与应用。自从蚕丝蛋白的可塑性被发现后,蚕丝华丽转身为了各式各样的功能材料,在传... 蚕丝服饰制品兼具华丽的外观与舒适的体感,因而能数千年绵延不衰。进入现代,蚕丝纤维的基础研究在揭示蚕丝优良本质的同时,也促进了蚕丝纤维的改性研究与应用。自从蚕丝蛋白的可塑性被发现后,蚕丝华丽转身为了各式各样的功能材料,在传统服饰行业外的诸多高新产业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蚕丝蛋白的组成及其特性的分子机制,不但是丝绸产业发展的科学理论根基,也是蚕丝应用于其他功能材料创制的重要基础。最新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表明,蚕丝是一个组分非常复杂的蛋白质复合体,除了早先明确的丝素和丝胶外,还发现了很多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成分。这一发现不但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蚕丝的组成,也为蚕丝"天衣"的诸多优良品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解释。随着对蚕丝蛋白功能与活性的深入研究,将促进蚕丝在医药材料、保健、美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蚕丝产品的附加值。本文简要回顾从蚕丝纤维到蚕丝蛋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进展,介绍了新的蚕丝蛋白组分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成果,并就新型蚕丝产品的开发以及蚕丝产业未来的转型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蚕丝纤维 蚕丝蛋白 蛋白质组学 功能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桑树特异种质资源的冬芽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试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茜龄 余亚圣 +2 位作者 李军 郭彬 余茂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4-929,共6页
以不同类型的桑树特异种质资源的冬芽为材料,分别在含有不同种类生长调节剂及添加量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桑树再生植株,考察桑树特异种质资源利用冬芽培养再生植株的可行性,筛选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及其用量。结果表明:供试桑树种质资源的冬... 以不同类型的桑树特异种质资源的冬芽为材料,分别在含有不同种类生长调节剂及添加量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桑树再生植株,考察桑树特异种质资源利用冬芽培养再生植株的可行性,筛选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及其用量。结果表明:供试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在不添加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外植体停止生长,添加生长激素TDZ能较好地诱导和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生长,但会抑制生长芽的再生长,而添加细胞分裂素6-BA能促进冬芽的再生,且添加3.0 mg/L 6-BA的培养基中冬芽再生率显著高于添加1.0 mg/L 6-BA的培养基;8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在含3.0 mg/L 6-BA的改良培养基中培养,新疆药桑和小花叶皮桑的丛生芽诱导率最高,其冬芽的再生率均为66.7%,滇桑次之,再生率为55.5%,天目山桑和斯里兰卡的再生率分别为40.0%和25.0%;5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再生组培苗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后,只有滇桑和新疆药桑分别诱导出再生根系(诱导率为分别为20.0%、14.3%)后移栽成活。研究结果初步显示,离体组织再生培养是保存和利用天然22倍体新疆药桑、渐危种滇桑等珍稀桑树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特异种质 冬芽 组织培养 再生植株 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标记分析湖北省收集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仁芳 胡仁俊 +3 位作者 李萤 沈曦彤 胡兴明 叶楚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利用ITS标记从分子水平探讨湖北省境内收集的5个野生桑种、1个栽培桑种、1个变种共17份桑种质资源与外省区的6份桑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发掘和利用该地区特有的桑种质资源打下基础。结果表明,基于ITS标记的系统进化树与经典分类方... 利用ITS标记从分子水平探讨湖北省境内收集的5个野生桑种、1个栽培桑种、1个变种共17份桑种质资源与外省区的6份桑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发掘和利用该地区特有的桑种质资源打下基础。结果表明,基于ITS标记的系统进化树与经典分类方法的结果接近,其中湖北省的4份华桑与四川省的川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在一个分支;收集的3份蒙桑、1份变种鬼桑、1份鸡桑、5份白桑、1份山桑与广东桑、浙江省的瑞穗桑、云南省的滇桑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并与收集的2份长穗桑以及来自广西的钦州长果桑同在一个分支。利用DnaSP软件分析供试桑种质材料的ITS序列核苷酸多样性,符合被子植物ITS致同进化(concerted evolution)规律,变异主要发生在ITS1。利用AMOVA分析供试桑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间,种间遗传变异率为79.49%,种内遗传变异率为20.51%(P<0.001)。分布于湖北省的桑种质资源处于抗寒屏障范围,是桑属植物迁移到此地后形成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种质资源 ITS标记 亲缘关系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见桑树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伟芳 王爱印 +4 位作者 舒平 任慧爽 龙梦娴 陈洁 谢洁 《蚕学通讯》 2015年第2期22-30,35,共10页
桑树是蚕桑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为确保桑树健康成长,促进产业发展,桑树病害的有效识别与及时防控尤为重要。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及非细胞类病毒中均存在能引发桑树传染性病害的病原微生物。其中由真核微生物引起的桑里白粉病与桑椹... 桑树是蚕桑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为确保桑树健康成长,促进产业发展,桑树病害的有效识别与及时防控尤为重要。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及非细胞类病毒中均存在能引发桑树传染性病害的病原微生物。其中由真核微生物引起的桑里白粉病与桑椹菌核病,原核微生物引起的桑青枯病与桑疫病是爆发频繁、危害极大的桑树病害。本文就这四种桑树病害的病原、侵染循环、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等进行系统梳理,并简要介绍几种非细胞类微生物引起的桑树病害,以期为生产上防治相关病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病害 桑里白粉病 桑椹菌核病 桑青枯病 桑疫病 识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抑制蛋白IAPs的研究进展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娟 易华山 +5 位作者 户艳芬 何倩 刘太行 潘彩霞 鲁成 潘敏慧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52,共6页
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s of apotosis protein,IAP)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本文综述国内外学者在IAPs蛋白结构和功能及家族新成员鉴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病毒、酵母、线虫、果蝇、家蚕等的I... 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s of apotosis protein,IAP)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本文综述国内外学者在IAPs蛋白结构和功能及家族新成员鉴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病毒、酵母、线虫、果蝇、家蚕等的IAPs蛋白的3个主要结构域———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结构域(BIR)、RING锌指结构域、半胱天冬酶活化募集结构域(CARD),以及IAPs在抑制半胱天冬酶Caspase3/7/9催化活性和阻断细胞凋亡进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对IAPs家族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推测2种核型多角体病毒(云杉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适应性进化过程中获得了与宿主细胞IAPs蛋白结构与功能类似的IAPs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凋亡抑制蛋白 结构特征 生物学功能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Hippo信号通路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诚 龚椿营 +2 位作者 王日远 宋春暖 徐汉福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Hippo信号通路是最早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发现的一条调控器官大小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昆虫、哺乳动物等多细胞生物中均存在此信号通路且在进化上高保守。Hippo通路不仅通过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精确控制着器官大小,亦参与... Hippo信号通路是最早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发现的一条调控器官大小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昆虫、哺乳动物等多细胞生物中均存在此信号通路且在进化上高保守。Hippo通路不仅通过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精确控制着器官大小,亦参与调控干细胞自我更新及组织再生,并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近10年来,基于果蝇模式的Hippo通路研究一直十分活跃并获得丰硕成果,此外,在家蚕(Bombyx mori)、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等几种昆虫中也报道了相关结果。这些研究和成果显著增进了人们对Hippo通路的了解,不但有助于阐释Hippo通路调控器官大小的分子机制,而且对与之相关的人类肿瘤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简要概述了昆虫Hippo通路的主要发现和研究进展,以期为以昆虫为模式的Hippo通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Hippo信号通路 通路基因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