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宣汉县山地玉米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蒲旭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6年第6期43-43,共1页
缓坡地,以易于沥水排水,少挖排水沟,便于农机化作业。3.2机具选择1)动力选择。机头选择40.45kW的中型拖拉机,动力强劲、爬坡力强,转弯半径小。2)施肥播种机。施肥播种机经过多年多型号筛选,选择2BYJLS-2型玉米精量播种机更为适... 缓坡地,以易于沥水排水,少挖排水沟,便于农机化作业。3.2机具选择1)动力选择。机头选择40.45kW的中型拖拉机,动力强劲、爬坡力强,转弯半径小。2)施肥播种机。施肥播种机经过多年多型号筛选,选择2BYJLS-2型玉米精量播种机更为适用。该机结构紧凑简单、自重轻、单粒播种,可调节行距及施肥量;特别是配置的气压弹簧支撑施肥播种驱动轮,在地面不平时播种凸显优势,漏播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配套 种植技术 玉米 宣汉县 施肥播种机 山地 中型拖拉机 精量播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汉县油菜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蒲旭 《南方农业》 2016年第24期44-44,46,共2页
为了促进宣汉县油菜生产,探索研究油菜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通过近几年来的试验示范、筛选总结提升,探索出了油菜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实现宣汉县油菜产业创新发展。就宣汉县油菜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从规划选地(田)、整地、机... 为了促进宣汉县油菜生产,探索研究油菜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通过近几年来的试验示范、筛选总结提升,探索出了油菜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实现宣汉县油菜产业创新发展。就宣汉县油菜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从规划选地(田)、整地、机具选型、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总结出了适合宣汉县油菜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全程机械化 配套种植技术 宣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汉油菜高产高效精简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
3
作者 庹万里 唐贵成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年第4期44-47,共4页
根据宣汉县油菜生产现状,研究形成了以"‘双低’高产杂交良种为基础,化除免耕为关键,区域种植、品质保优,集中育苗、培育壮苗,壮苗早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增施硼肥,加强田管、综防病虫"相配套,简称"115"集成技术... 根据宣汉县油菜生产现状,研究形成了以"‘双低’高产杂交良种为基础,化除免耕为关键,区域种植、品质保优,集中育苗、培育壮苗,壮苗早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增施硼肥,加强田管、综防病虫"相配套,简称"115"集成技术,在大面积生产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高产高效 精简集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不同播期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张晓 吴海英 +8 位作者 刘莉莎 于晓波 李闻珠 蒲旭 杜晓秋 谭小龙 周督雄 李涛 安建刚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2-1341,共10页
为探明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两种作物实现双高产的最佳播期与密度组合,本研究采用4因子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大田试验构建播期、密度与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受玉米播期、玉米密度、大豆... 为探明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两种作物实现双高产的最佳播期与密度组合,本研究采用4因子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大田试验构建播期、密度与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受玉米播期、玉米密度、大豆密度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单位面积产量随玉米播期的推迟呈先升后降趋势,随玉米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随大豆密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受大豆播期、大豆密度、玉米播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单位面积产量随大豆播期的推迟呈先升后降趋势,随大豆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随玉米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玉米大豆单位面积复合产量受玉米播期与玉米密度极显著影响,表现为随玉米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随玉米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玉米播期、大豆播期、玉米密度、大豆密度各自较为理想的互作区间内,通过统计频数法优化出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实现双高产的最优栽培方案:玉米播期为3月18-20日,大豆播期为6月3-6日,玉米密度为1 hm 248180~49380株,大豆密度为1 hm 2116490~123510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套作 播期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成军 《农技服务》 2015年第7期40-40,共1页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逐渐成熟,相关新技术让玉米种植效率有了质的飞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此为背景,阐述了玉米种植的现状,并从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栽培、玉米种以及种植技术4个方面对新技术的种植方式予以分析,...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逐渐成熟,相关新技术让玉米种植效率有了质的飞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此为背景,阐述了玉米种植的现状,并从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栽培、玉米种以及种植技术4个方面对新技术的种植方式予以分析,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玉米种植状态,提升种植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 现状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罗平 《南方农业》 2016年第9期54-54,56,共2页
基于目前油菜种植现状,油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推广工作势在必行。该技术的普及不仅能够提高油菜的产量,还能为农民朋友们带来种植收入的提高。主要就油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应用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油菜 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汉县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陆军 牟中林 《耕作与栽培》 2018年第5期48-49,44,共3页
水稻是宣汉县第一大粮食作物,为促进宣汉县水稻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水稻 产业化 优势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汉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小中 任厚连 唐贵成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第11期59-60,共2页
宣汉县是四川省玉米的主产区和优势产区。玉米常年播种面积20多万亩,从海拔300-2000m区域内均有玉米种植。近年来,宣汉县玉米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成功创造了最高田块亩产1181.6kg和万亩平均亩产810.8kg的高产纪录,同时连续4年... 宣汉县是四川省玉米的主产区和优势产区。玉米常年播种面积20多万亩,从海拔300-2000m区域内均有玉米种植。近年来,宣汉县玉米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成功创造了最高田块亩产1181.6kg和万亩平均亩产810.8kg的高产纪录,同时连续4年实现了全县玉米平均单产突破600kg。但宣汉县玉米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正确分忻当前玉米产业发展现状,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才能实现宣汉玉米产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业 宣汉县 播种面积 玉米种植 玉米生产 发展对策 持续发展 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汉县玉米绿色增产模式的创新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小中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6年第2期41-42,共2页
近年来,根据农业部、四川省农业厅的安排,宣汉县开展了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作。本文详述了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作的开展情况。宣汉县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工作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使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根据农业部、四川省农业厅的安排,宣汉县开展了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作。本文详述了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作的开展情况。宣汉县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工作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使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对进一步推进宣汉县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作,及类似生态区域玉米产业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绿色 增产模式 攻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汉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10
作者 王小中 任厚连 唐贵成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第10期55-56,共2页
宣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四川省玉米的主产区和优势产区。玉米常年播种面积20多万亩,从海拔3002000m区域内均有玉米种植。近年来,通过各级科研部门对我县玉米生产的指导,县乡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使玉米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成... 宣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四川省玉米的主产区和优势产区。玉米常年播种面积20多万亩,从海拔3002000m区域内均有玉米种植。近年来,通过各级科研部门对我县玉米生产的指导,县乡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使玉米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成功创造了最高田块亩产1181.6kg和万亩平均亩产810.8kg的高产纪录,同时连续4年实现了全县玉米平均单产突破600kg。但宣汉县玉米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正确分析当前玉米产业发展现状,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才能实现宣汉玉米产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业 宣汉县 玉米生产 播种面积 玉米种植 科研部门 农技人员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免耕直播轻简栽培效果与技术
11
作者 王小中 唐贵成 廖月霞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第12期14-15,共2页
宣汉县是四川省产油大县,油菜常年播种面积3万/公顷左右,近3年全县油菜平均产量169.99kg/亩左右,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居全省前列,但油菜种植效益较低。据调查,种植油菜纯收益仅66.7—100元/亩,其主要原因是油菜生产劳动... 宣汉县是四川省产油大县,油菜常年播种面积3万/公顷左右,近3年全县油菜平均产量169.99kg/亩左右,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居全省前列,但油菜种植效益较低。据调查,种植油菜纯收益仅66.7—100元/亩,其主要原因是油菜生产劳动力投人多,生产效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生产 栽培效果 免耕直播 技术 种植面积 播种面积 种植效益 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宣汉县油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12
作者 唐贵成 廖月霞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7期213-213,共1页
本文重点阐述了宣汉县油菜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对促进油菜产业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油菜 产业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汉县2015年杂交玉米新品种试验研究
13
作者 罗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27-29,共3页
经在宣汉县布点种植,选取表现特别突出的12个品种,在同一水平下集中开展品比试验,比较了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抗逆性和产量。结果表明:安泰5000、荃玉9号、华试919、正8试02、康农007、中玉335、金东玉800、锦泰1号、川单455、安... 经在宣汉县布点种植,选取表现特别突出的12个品种,在同一水平下集中开展品比试验,比较了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抗逆性和产量。结果表明:安泰5000、荃玉9号、华试919、正8试02、康农007、中玉335、金东玉800、锦泰1号、川单455、安特6000、同玉18、惠玉537相比对照产量性状突出,增产明显,为今后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汉县 杂交玉米 新品种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14
作者 吴希华 《农技服务》 2015年第2期54-54,共1页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一项集农机、农艺于一体的的综合性、系统性技术,具有直播的优点、节本增效、劳动强度降低以及克服人工插秧的缺点等优势,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应用的好技术。以下本文总结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包括育秧前准...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一项集农机、农艺于一体的的综合性、系统性技术,具有直播的优点、节本增效、劳动强度降低以及克服人工插秧的缺点等优势,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应用的好技术。以下本文总结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包括育秧前准备、机械流水线播种、育苗期管理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化 育插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探索浅见
15
作者 罗平 《南方农业》 2016年第6期23-24,共2页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文献,结合国内外对水稻研究的科技成果,进一步剖析当前我国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存在的不足及这项技术未来的发展形势。
关键词 水稻 高产栽培技术 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厢式沟播技术在白魔芋栽培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学问 《农技服务》 2015年第7期42-42,共1页
白魔芋由于自身品质独特,国内外市场中供应无法满足需求经常存在。白魔芋在实际的生长过程中,因为粗放栽培管理、病虫危害等方面原因的影响,无法维持稳定的产量。通过栽培技术人员和芋农的反复研究,将厢式沟播技术应用在白魔芋的栽培工... 白魔芋由于自身品质独特,国内外市场中供应无法满足需求经常存在。白魔芋在实际的生长过程中,因为粗放栽培管理、病虫危害等方面原因的影响,无法维持稳定的产量。通过栽培技术人员和芋农的反复研究,将厢式沟播技术应用在白魔芋的栽培工作中,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文章从不同方面主要分析白魔芋厢式沟播栽培技术的相关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魔芋 厢式沟播栽培技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对生殖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美玲 唐灵云 +5 位作者 吴正肖 张旭博 孙志刚 孙楠 高永华 张崇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47-1256,共10页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小麦生殖期增温。然而,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还未系统量化。因此,急需明确全球范围不同气候区小麦生长发育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特征和一般规...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小麦生殖期增温。然而,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还未系统量化。因此,急需明确全球范围不同气候区小麦生长发育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特征和一般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出全球范围内,涉及小麦生殖期增温对其产量构成要素影响的文献61篇,运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量化生殖期增温0~5℃和大于5℃的极端高温对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程度,阐明小麦生殖期内昼夜不同时段增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生殖期增温0~5℃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均呈显著负效应,其中小麦产量减少了11.7%,千粒重、穗粒数和穗数分别减少7.4%、5.0%和3.5%。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降幅对其生殖期增温(0~5℃和5~10℃)的响应不同,具体表现为亚热带季风区(15.2%和38.8%)>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14.9%和30.6%)>地中海气候(10.6%和15.6%)>温带季风气候(9.3%和10.2%);小麦千粒重降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24.7%和21.1%)和温带季风气候(10.5%和28.0%)>温带海洋性气候(9.7%和15.0%);尤其在生殖期增温5~10℃,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小麦产量各构成要素降幅比0~5℃更大。另外,小麦生殖期夜间增温导致小麦产量的降低(14.7%)大于白天增温(11.3%)。【结论】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生殖期增温造成小麦减产主要是由于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显著减少,而且小麦生殖期夜间增温对小麦产量的负效应大于白天增温。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小麦育种提供新视角,也可为应对气候变化、维持或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产量 生殖期增温 增温时段 气候区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州市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18
作者 李涛 赵思毅 《耕作与栽培》 2016年第2期53-54,共2页
从达州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出发,总结了达州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三种技术模式,分析了技术特点、社会经济效益状况、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优点的宣传、研究对小型农机具的应用鼓励... 从达州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出发,总结了达州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三种技术模式,分析了技术特点、社会经济效益状况、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优点的宣传、研究对小型农机具的应用鼓励政策、建立长效支持政策的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