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研究——基于宣城市“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先行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伍万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9-93,共5页
本文在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理论及长三角产业转移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宣城承接产业选择的因素。实证分析证明,宣城示范区与长三角存在产业发展层次的互补,可以探索打破行政区划和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合作与竞争的区... 本文在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理论及长三角产业转移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宣城承接产业选择的因素。实证分析证明,宣城示范区与长三角存在产业发展层次的互补,可以探索打破行政区划和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合作与竞争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承接产业转移 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钫 伍万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7期243-244,共2页
当前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宣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5种主要模式,即太阳能微动力、多级氧化塘、人工湿地、接入城镇污水管网以及毛细管渗滤法的实例研究,介绍其具体工艺,列举其优势与... 当前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宣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5种主要模式,即太阳能微动力、多级氧化塘、人工湿地、接入城镇污水管网以及毛细管渗滤法的实例研究,介绍其具体工艺,列举其优势与不足,从投入和产出方面分析了经济效益、能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模式 效益 安徽宣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承接现代服务业梯度转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伍万云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5,共7页
近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势头迅猛,但现代服务业水平和规模仍与全国、长三角及其16个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且发展状态呈下降趋势。利用因子和聚类法对皖江城市带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静态分析,发现皖江城市带服务业除合肥外,其他... 近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势头迅猛,但现代服务业水平和规模仍与全国、长三角及其16个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且发展状态呈下降趋势。利用因子和聚类法对皖江城市带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静态分析,发现皖江城市带服务业除合肥外,其他地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差距不明显;铁路沿线和长江沿岸高于内陆,呈带状分布,尤其是沿江的马芜铜一带发展前景良好,与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梯度性。因此,文章以战略的眼光提出"一中心、两次核、三类型"服务业发展布局、推进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竞合共赢等措施建议,以期实现与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的梯度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现代服务业 梯度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深做实林长制,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样板
4
作者 胡迎春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2期172-174,共3页
2017年3月,安徽省率先探索林长制改革,宣城市先行先试。近年来,宣城市积极作为,以林长制改革为重点,全力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立足于宣城市林长制改革实践,总结其成功经验,梳理目前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 2017年3月,安徽省率先探索林长制改革,宣城市先行先试。近年来,宣城市积极作为,以林长制改革为重点,全力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立足于宣城市林长制改革实践,总结其成功经验,梳理目前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压实各方责任、生态产品供给、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建设、创新驱动发展五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以期对宣城市推深做实林长制,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样板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长制 宣城样板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效率增进的思考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学军 朱宏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6,共5页
运用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可以发现在中国给农民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 ,并力求增强土地制度的绩效是十分重要的。为此笔者认为 ,家庭承包制并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终结 ,而仅仅是改革的开端 ,家庭承... 运用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可以发现在中国给农民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 ,并力求增强土地制度的绩效是十分重要的。为此笔者认为 ,家庭承包制并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终结 ,而仅仅是改革的开端 ,家庭承包制本身要完善 ,要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是“非帕累托创新” ,只有在土地制度立法 ,稳定土地承包制关系 ,培育农民利益团体并增强其谈判力等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 ,才能真正增进土地制度效率 ,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科斯定理 效率增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征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伍万云 古朝霞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00-102,共3页
本文通过对安徽合肥、芜湖、宣城三地被征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和实施情况的调查,基于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分析了被征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在替代土地功效、提高制度的绩效性、解决农民基本生存与保障问题等方面的实施... 本文通过对安徽合肥、芜湖、宣城三地被征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和实施情况的调查,基于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分析了被征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在替代土地功效、提高制度的绩效性、解决农民基本生存与保障问题等方面的实施效果,提出更切合被征地农民利益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征地农民 就业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娟 王成吉 《现代管理科学》 2005年第11期73-74,共2页
许多企业的管理层非常困扰,企业虽然有正确的战略却不能有效地执行。阻碍战略执行和组织学习的根本原因是五个深层次的障碍。本文在分析战略执行的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关键词 战略执行力 提升 措施 企业 组织学习 管理层 深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环一体”视角下县域城镇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伍万云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5期24-30,共7页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县域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欣欣向荣的城镇化进程背后,却出现土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恶化、被城镇化的农民就业与养老等一系列矛盾,使得新一轮县域城镇化推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县域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欣欣向荣的城镇化进程背后,却出现土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恶化、被城镇化的农民就业与养老等一系列矛盾,使得新一轮县域城镇化推进面临一定的阻力。要改变"土地城镇化,而非农民边缘化"的状态,就必须在制度、体制机制等不同层面不断创新,以期构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化"五环一体"协调发展的县域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环一体 县域城镇化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档案学理论体系建设研究
9
作者 邵华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3,共3页
从"学科"与"科学"的分辨开始从新中国档案学建立至今,我国档案学界关于"学科"和"科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20世纪80年代,吴宝康老先生提出"档案学是……科学",并且驳斥了"档... 从"学科"与"科学"的分辨开始从新中国档案学建立至今,我国档案学界关于"学科"和"科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20世纪80年代,吴宝康老先生提出"档案学是……科学",并且驳斥了"档案学无学论"的错误观念;[1]21世纪初,冯惠玲、张辑哲在《档案学概论》中认为"作为一门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档案学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界 档案学理论 吴宝康 张辑 现代档案学 冯惠玲 理论体系建设 档案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多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833-13834,共2页
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考查,选择15个影响因素作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利用神经网络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模拟结果。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环境质量 神经网络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及国际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萍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101,共9页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服务业增长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OECD2014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并与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印度、俄罗斯、巴西)进行比较,研究表...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服务业增长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OECD2014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并与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印度、俄罗斯、巴西)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而制造业比重相对较高;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处于较低的水平,制造业中间需求中来自服务业的比重较低;中国国民经济及各产业中间投入中,制造业投入率明显偏高,而服务业投入率明显偏低。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水平较低,不仅由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而且缘于要素供给不足和制度性约束;应放松服务市场管制,降低服务业进入壁垒,并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以实现在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服务化 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互动 产业关联 中间投入 中间需求 消费性服务业 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自愿性超额准备、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萍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4-110,共7页
本文以2008年至2013年中国49家中资银行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银行非自愿性超额准备、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银行非自愿性超额储备金率增加会提高与贷款相关的银行风险承担,但会降低与资产... 本文以2008年至2013年中国49家中资银行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银行非自愿性超额准备、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银行非自愿性超额储备金率增加会提高与贷款相关的银行风险承担,但会降低与资产配置相关的银行风险承担;银行非自愿性超额储备金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会受到货币政策的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显著抑制银行非自愿性超额储备对与贷款相关的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作用,但会促进银行非自愿性超额准备金对与资产配置相关的银行风险承担的负向作用。因此,为防范银行风险积聚,监管当局应积极监测银行持有的非自愿性超额准备金情况,并应审慎针对非自愿超额准备金展开微调性操作,以防范银行风险,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愿性超额准备 银行风险承担 货币政策 动态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与全面实现现代化——以江南某镇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恭礼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64,70,共5页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基本战略途径。在现代化全面协调发展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既是起始点,又是落脚点。而农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本文结合江南某镇农地流转的主要做法,探讨了农地...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基本战略途径。在现代化全面协调发展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既是起始点,又是落脚点。而农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本文结合江南某镇农地流转的主要做法,探讨了农地流转对促进现代化各基本战略之间协调发展的启示,并提出加快流转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四化”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与毛泽东:雷蒙德·怀利的“毛主义崛起”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涣茹 《毛泽东研究》 2019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美国学者雷蒙德·怀利对1935年至1945年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崛起的思想演进和政治发展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这一历史过程的分析是怀利的毛泽东研究最大特色。其另一大特色是深入分析了陈伯达在毛泽东思想走向... 美国学者雷蒙德·怀利对1935年至1945年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崛起的思想演进和政治发展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这一历史过程的分析是怀利的毛泽东研究最大特色。其另一大特色是深入分析了陈伯达在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在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这是第一次有学者把毛泽东和另一位党史人物并排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可以说,怀利的"毛主义崛起"研究勾勒了一幅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肖像,拓展了毛泽东研究的新视野,特别是深化了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陈伯达 延安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福根 《理论月刊》 2006年第S1期64-67,共4页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思维上创新,思路上创新,方法上创新,体制上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途经,那就是:要不断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以抓工业的理...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思维上创新,思路上创新,方法上创新,体制上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途经,那就是:要不断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发展民营个私经济,突破行政区划,做到优势互补,建立集群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块状经济,精心营造良好的经济建设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并把人才培养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县域经济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16
作者 刘云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7期26-29,33,共5页
随着乡村振兴建设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化背景下乡村治理术与道的有机结合,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乡村工作重点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其技术逻辑与创新思维给乡村治理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重塑,数字乡村作... 随着乡村振兴建设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化背景下乡村治理术与道的有机结合,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乡村工作重点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其技术逻辑与创新思维给乡村治理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重塑,数字乡村作为一种精细化手段高度契合乡村治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实际需求,给予乡村治理广阔的赋能空间。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缺乏整体规划机制、乡村民众参与数字化建设程度不高、数字平台融合不够、乡村资金和人才短缺导致基础设施不够有力等问题。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就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治理现代化 数字赋能 乡村治理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