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机械用贝氏体钢的热处理工艺性能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党恩 张中旗 +2 位作者 刘永飞 刘宏亮 余志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85-187,190,共4页
研究了正火温度、回火温度、冷却方式和试棒尺寸对石油机械用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温度对贝氏体钢的强韧性有一定的影响,随正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升高,冲击韧度降低;而回火温度和冷却方式对钢的强韧性影响较大;随... 研究了正火温度、回火温度、冷却方式和试棒尺寸对石油机械用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温度对贝氏体钢的强韧性有一定的影响,随正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升高,冲击韧度降低;而回火温度和冷却方式对钢的强韧性影响较大;随冷却速度的增大,钢的屈服强度和屈强比明显增加;随试棒尺寸的增大,钢的强韧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 热处理工艺 冷却方式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机械热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冠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7,共4页
详细论述了目前我国石油机械热处理技术概况 :包括热处理工艺和设备现状 ;热处理技术特点 ;目前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国外热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包括以保护气氛和真空技术为主的少无氧化热处理技术 ;低压渗碳、气淬及表面改性新技术 ... 详细论述了目前我国石油机械热处理技术概况 :包括热处理工艺和设备现状 ;热处理技术特点 ;目前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国外热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包括以保护气氛和真空技术为主的少无氧化热处理技术 ;低压渗碳、气淬及表面改性新技术 ;节能热处理和精密热处理技术 ;重视热处理污染治理和环保问题 ;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提高热处理生产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机械 热处理技术 真空技术 低压渗碳 气淬 表面改性技术 节能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钢科技的新进展与石油机械用钢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立人 张冠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0-54,85,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钢科技的新进展,包括近年来开发应用的超级钢、贝氏体钢、双相钢、特殊用途高性能钢、高强度高韧性微合金化结构钢(如舰船钢、桥梁钢、海洋平台钢),以及近几年国内石油钻井装备钢科技的发展。提出进一步开发研究我国石...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钢科技的新进展,包括近年来开发应用的超级钢、贝氏体钢、双相钢、特殊用途高性能钢、高强度高韧性微合金化结构钢(如舰船钢、桥梁钢、海洋平台钢),以及近几年国内石油钻井装备钢科技的发展。提出进一步开发研究我国石油机械用钢的建议,如研究钢的强韧化规律,树立新的石油机械用钢理念;结合新型钻井装备的开发,推广应用高强韧性、耐磨、抗腐蚀、耐低温等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机械用钢 低合金高强钢(HSLA) 双相钢 贝氏体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台机械手立根精准排放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赵亮亮 叶强 +4 位作者 王耀华 白丙建 侯文辉 姜震 栾鲁豫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6,共6页
立根的精准排放成为制约钻台机械手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结合机械手结构特点和油田现场使用情况,重点开展立根精准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得出,影响立根精准排放的因素包括立根的非线性变形量、扶持钳的高度变化、扶持钳抓手开度与... 立根的精准排放成为制约钻台机械手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结合机械手结构特点和油田现场使用情况,重点开展立根精准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得出,影响立根精准排放的因素包括立根的非线性变形量、扶持钳的高度变化、扶持钳抓手开度与立根直径的匹配性等。在此基础上,开展机械臂优化设计与数学建模,并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立根排放规律研究、自适应弹性夹紧扶持钳技术研究,开发了用于钻台机械手的一键自动排管程序。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钻台机械手在排管精度、作业效率、使用可靠性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提升。研究成果可为钻台机械手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钻机 钻台机械手 立根 自动排管 精准排放 AD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水下采油树视情维修决策智能优化方法
5
作者 张妍平 蔡宝平 +7 位作者 李清平 袁晓兵 林守强 贾向锋 隋中斐 刘华祥 吴小路 邹哲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7,共9页
传统的水下采油树视情维修决策方法通过设置固定的阈值制定维修策略,难以灵活应对水下采油树工作条件的变化。针对固定阈值的局限性提出基于强化学习的多组件系统视情维修决策智能优化方法,利用Gamma过程对系统组件的退化性能进行建模,... 传统的水下采油树视情维修决策方法通过设置固定的阈值制定维修策略,难以灵活应对水下采油树工作条件的变化。针对固定阈值的局限性提出基于强化学习的多组件系统视情维修决策智能优化方法,利用Gamma过程对系统组件的退化性能进行建模,采用深度Q学习算法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维修决策模型,以组件退化状态组合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层,各组件维修决策组合作为输出层,并分别设置以生产收益和停产总损失为奖励的两种策略对决策模型进行训练;以水下采油树为研究案例,验证基于强化学习的多组件系统视情维修决策智能优化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停产总损失为奖励的优化方法更适合于水下采油树的维修决策智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情维修 强化学习 多组件系统 水下采油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机全集成化升级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斌 李博洋 +4 位作者 杨德刚 寻明 孔永超 康宁 惠向彻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22,共6页
随着钻机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新制钻机的集成化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旧钻机由于机械、电气、液压等接口问题,进行全集成控制系统改造的技术难度大、周期长,目前旧钻机的全集成化系统改造占比很小。依托某钻井平台的升级改造项目,在... 随着钻机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新制钻机的集成化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旧钻机由于机械、电气、液压等接口问题,进行全集成控制系统改造的技术难度大、周期长,目前旧钻机的全集成化系统改造占比很小。依托某钻井平台的升级改造项目,在降低劳动强度,减人增效的理念下,开发了可靠的国产全集成控制系统;融合原有的钻井装备,增配管柱自动化设备和井口自动化设备,对钻机系统进行升级与改造,实现系统双司钻集成化控制。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所有钻井装备及其附属单元的司钻房远程控制,开发的操作界面减少了操作元件数量。双司钻操作系统为钻机提供了冗余操作功能,设备状态数据集成化处理为系统安全操作提供了保障,系统空间管理提升了设备的空间安全性,自动化装备减少了井队人员配置,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安全性和经济性。该钻机系统的改造方法可为老旧钻机的全集成化升级提供参考和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机改造 全集成化 自动化装备 双司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吨重载超高井架底座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7
作者 侯敏 周天明 +2 位作者 陈德刚 赵炳鹏 王文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针对万米级深井勘探开发的需要,开展了千吨重载超高井架底座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在分析重载超高井架底座功能需求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重载超高井架底座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结构方案。井架采用前开口“K”形结构,有效高度... 针对万米级深井勘探开发的需要,开展了千吨重载超高井架底座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在分析重载超高井架底座功能需求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重载超高井架底座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结构方案。井架采用前开口“K”形结构,有效高度61 m,最大额定静钩载11 250 kN,利用钢丝绳进行整体旋转起升;底座分为前后台,前台为平行四边形结构,钻台面高15 m,钻台上设备可在底座位于低位时进行安装,利用液压缸整体旋转起升到工作位置,后台用于安放绞车等设备。系统总结了重载超高井架底座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井架底座起升系统设计技术、井架底座稳定性分析技术及井架底座结构优化技术。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万米级钻机配套井架底座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米级钻机 超高井架底座 千吨重载 前开口 深井钻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气囊式空气包双向流固耦合计算与模态分析
8
作者 胡启国 赵胜东 +1 位作者 周小明 曾兴昌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8,共8页
空气包作为石油钻井过程中最重要的压力脉动缓冲设备,其缓冲效果对钻井泵能否稳定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文中以QDP-2200钻井泵使用的无气囊式空气包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双向流固耦合方法,研究无气囊式空气包的压力脉动情况和流体... 空气包作为石油钻井过程中最重要的压力脉动缓冲设备,其缓冲效果对钻井泵能否稳定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文中以QDP-2200钻井泵使用的无气囊式空气包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双向流固耦合方法,研究无气囊式空气包的压力脉动情况和流体速度分布情况,同时对比无预应力和有流固耦合预应力情况下无气囊式空气包的模态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空气包对于压力脉动的衰减较为显著,衰减率为65%,最大的流速冲击发生在内插管由大变小的管口区域;无气囊式空气包结构内部最大等效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最大的变形值为1.211×10^(-3) mm;在流固耦合作用下空气包的第5,6阶振型最大值有所增加,但总体振型最大值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双向流固耦合 空气包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钻工遥控盒改进设计与评价优选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享 吕志鹏 +2 位作者 夏博昌 叶强 刘旬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7-194,共8页
为提高现有铁钻工遥控盒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与操作效率,提出一种融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灰色关联法(Grey Relation Analysis,GRA)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 为提高现有铁钻工遥控盒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与操作效率,提出一种融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灰色关联法(Grey Relation Analysis,GRA)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与人机工程的产品设计评价方法。通过调研问卷与实地访谈量化设计需求,构建铁钻工遥控盒评价模型确定综合权重;结合人体手部结构与视觉特性,根据人机工程相关原则对产品整体造型尺寸与显控元件布局进行改进设计;将灰色加权关联度融入TOPSIS法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与选优,并通过CATIA仿真软件进行验证,证明优化后的产品方案可有效提高铁钻工遥控盒的操作舒适度。通过方案评价模型提高了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为铁钻工操作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决策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铁钻工遥控盒 综合评价方法 人机工程 改进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50
10
作者 于兴军 宋志刚 +4 位作者 魏培静 张润松 曹振兴 李庆福 樊勇利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29,共5页
目前国内在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阐述了国产石油钻机在变频传动(VFD)和晶闸管整流传动(SCR)、基于PLC的数字控制以及管柱处理设备等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国内在钻机自... 目前国内在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阐述了国产石油钻机在变频传动(VFD)和晶闸管整流传动(SCR)、基于PLC的数字控制以及管柱处理设备等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国内在钻机自动化系统统一规划设计、钻机电机定制化开发以及现场电气设备安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通过与国外同行技术对比,对国内钻机在多样性管柱自动输送及排放、钻机节能、基于交互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司钻培训系统等方面需要开展的具体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机 自动化 电机 集成控制 管子处理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7
11
作者 任克忍 王定亚 +2 位作者 周天明 沈大春 陈才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1-153,共3页
简述了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现状,指出了我国海洋石油水下装备在研制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通过分析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状况,认为未来5~10a将是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为此对我国海洋... 简述了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现状,指出了我国海洋石油水下装备在研制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通过分析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状况,认为未来5~10a将是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为此对我国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依托重大海洋石油装备工程项目,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再创新和自主研制,尽快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与国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合作,全面提升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制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水下装备 现状 差距 发展趋势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机发展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贾秉彦 马广蛇 +2 位作者 侯文辉 白永宏 毛玉琢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9-71,共3页
针对国内石油钻机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诸如钻机的高移运性、直流电驱动钻机绞车自动送钻技术、机械驱动钻机应用节能发电机等单元技术及性能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石油钻机的发... 针对国内石油钻机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诸如钻机的高移运性、直流电驱动钻机绞车自动送钻技术、机械驱动钻机应用节能发电机等单元技术及性能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石油钻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机 高移运性 节能发电机 自动送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机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研究和发展建议 被引量:76
13
作者 张鹏飞 朱永庆 +4 位作者 张青锋 宋志刚 王玉 梁春平 宋涛 《石油机械》 2015年第10期13-17,共5页
为了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开展了石油钻机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管柱自动处理系统技术,实现了管柱输送、建立根、立根排放和井口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进行了钻机集成控制系统的研究,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将石油... 为了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开展了石油钻机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管柱自动处理系统技术,实现了管柱输送、建立根、立根排放和井口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进行了钻机集成控制系统的研究,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将石油钻机变频系统、仪表系统、顶驱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管柱处理系统等组成集成控制系统。应用"一键多能,多键协作"的理念实现钻机所有关键设备的集中控制与监视,完成了双司钻集成控制平台开发。克服了常规钻机配套的各子系统相互独立、配置重复的缺点,搭建了石油钻机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平台。最后对石油钻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机 自动化 智能化 管柱处理系统 集成电子司钻 集成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61
14
作者 王定亚 王进全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6-139,共4页
概述了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从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史、造船业发展情况、研究机构基本情况、制造情况等4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5个方面的差距或不足。最后从我国大力... 概述了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从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史、造船业发展情况、研究机构基本情况、制造情况等4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5个方面的差距或不足。最后从我国大力开发海洋石油装备的战略规划出发,结合当前实际,分别从海洋平台装备、海洋钻修井装备、水下生产装备等3个方面,对国内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钻井设备 海上开发设备 技术现状 差距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0hp石油钻井绞车技术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姚爱华 贾秉彦 +2 位作者 侯文辉 徐小鹏 樊春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为了满足国内第1台钻深12000m钻机的配套需要,研制开发了4410kW(6000hp)石油钻井绞车。介绍了6000hp石油钻井绞车的传动方案及结构形式,对绞车提升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绞车模块化、高速大功率齿轮减速箱、超大型绞车滚筒体、液压... 为了满足国内第1台钻深12000m钻机的配套需要,研制开发了4410kW(6000hp)石油钻井绞车。介绍了6000hp石油钻井绞车的传动方案及结构形式,对绞车提升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绞车模块化、高速大功率齿轮减速箱、超大型绞车滚筒体、液压盘式刹车以及电动机等关键技术。厂内试验表明,该绞车滚筒转速最高为250r/min,噪声低于90dB,轴承温升及油池温升均不高于40℃,无漏油现象,控制阀件灵敏可靠。试验结果基本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车 交流变频 齿轮减速箱 模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DP-3000U钻井泵橇装结构振动特性及减振技术研究
16
作者 曾兴昌 董亮亮 +3 位作者 王亚丽 吴宜熹 祝效华 周小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6,共8页
橇装结构不仅是钻井泵中最大的零部件,同时也是整个结构振动传递至地面或者甲板的关键一环,橇装结构的振动特性严重影响着钻井泵的整体性能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环境。为此,以QDP-3000U钻井泵橇装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 橇装结构不仅是钻井泵中最大的零部件,同时也是整个结构振动传递至地面或者甲板的关键一环,橇装结构的振动特性严重影响着钻井泵的整体性能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环境。为此,以QDP-3000U钻井泵橇装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理论,建立了QDP-3000U钻井泵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橇装关键结构参数对钻井泵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优化措施从而减轻钻井泵的振动。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橇装结构的各阶固有频率均得到提升,前10阶固有频率最大提升20.52%;钻井泵整机及橇装结构的固有频率与主要激振频率段(1.950~8.475 Hz)未发生重合,工作时不会发生共振;单因素优化后的橇装结构振动位移有效降低,当激振频率为48 Hz时振动位移由0.19 mm降低至0.06 mm,当激振频率为150 Hz时振动位移由1.570 mm降低至0.379 mm。所得结果可为钻井泵减振的技术方法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泵 橇装结构 谐响应分析 模态分析 减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井口节流阀节流性能及结构分析
17
作者 周天明 何强 +2 位作者 王俊玉 戴启平 韩传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2,共8页
针对特高压井口设备中节流阀易产生冲蚀失效的问题,提出了双楔形节流阀阀芯和防冲刺保护套的设计方案,并对所设计的9种双楔形阀芯分别在不同开度下的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楔形节流阀阀芯的抗冲蚀性能优于单楔形节流阀阀... 针对特高压井口设备中节流阀易产生冲蚀失效的问题,提出了双楔形节流阀阀芯和防冲刺保护套的设计方案,并对所设计的9种双楔形阀芯分别在不同开度下的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楔形节流阀阀芯的抗冲蚀性能优于单楔形节流阀阀芯;随着阀芯行程的增加,钻井液通过阀芯楔形面处的速度呈增加趋势,钻井液对阀芯及阀芯下方的壁面产生较强的冲蚀;9种双楔形阀芯中,凸面对称阀芯节流和抗冲蚀性能最好,其压降曲线的线性回归决定系数为99.6%;腔体尺寸对节流阀性能的影响较大,腔体尺寸扩大30 mm,最大速度平均下降3.87%;安装阀芯防冲刺保护套后,流体最大速度平均下降30.35%,延长了阀芯的使用寿命。研究结果可为特高压井口节流阀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井口 楔形节流阀 双楔形面 冲蚀磨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颈管的冲蚀行为和内腔表面强化
18
作者 刘志桐 董亮亮 +6 位作者 赵鹏 刘云海 罗义尧 李天洲 李亚辉 张伟 戴嘉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49-2355,共7页
为研究鹅颈管在钻井液环境下的冲蚀行为以及表面强化效果的评价方式,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钻井液密度对鹅颈管冲蚀行为的影响以及内腔表面强化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鹅颈管的弯管内径冲蚀速率最大,随着钻井液密度变高最大冲蚀速... 为研究鹅颈管在钻井液环境下的冲蚀行为以及表面强化效果的评价方式,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钻井液密度对鹅颈管冲蚀行为的影响以及内腔表面强化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鹅颈管的弯管内径冲蚀速率最大,随着钻井液密度变高最大冲蚀速率也变大,但最大冲蚀速率仍发生在弯管内径。鹅颈管内腔经过表面强化之后可以有效降低最大变形位移,最大可降低34.23%。可见钻井液密度对鹅颈管的冲蚀行为影响不可忽视,表面强化能够有效降低最大变形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颈管 冲蚀行为 表面强化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装备现状分析与国产化发展方向 被引量:50
19
作者 王定亚 朱安达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7,共5页
首先在介绍世界(主要是欧美西方发达国家和以韩国、新加坡为大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海洋石油装备格局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技术现状;其次总结了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取得的主要成果,主要体现在多家石油装备企业改造升... 首先在介绍世界(主要是欧美西方发达国家和以韩国、新加坡为大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海洋石油装备格局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技术现状;其次总结了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取得的主要成果,主要体现在多家石油装备企业改造升级和海工基地建成、多个大型石油勘探项目相继开发并投入应用、多个海洋高新装备技术课题实施攻关并取得成果。最后指出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分别是规模化、集成化,深层次、高技术,全配套、系列化,渐进式、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装备 技术现状 发展方向 国产化 钻井平台 勘探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现状与技术发展分析 被引量:58
20
作者 黄悦华 任克忍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7-160,182,共4页
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产业是直接关系到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影响国家能源稳定和经济安全的战略产业。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海洋油气开发的关键装备,我国海洋石油装备产业在海洋油气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对我国海... 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产业是直接关系到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影响国家能源稳定和经济安全的战略产业。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海洋油气开发的关键装备,我国海洋石油装备产业在海洋油气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对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做了介绍,重点分析了该项技术的发展状况,从钻井平台类型和技术含量等方面指出我国与世界先进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差距,并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技术现状 发趋势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