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制
1
作者 何艳桃 贺佳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43-250,共8页
运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不同指标的权重,多方面探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对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 运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不同指标的权重,多方面探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对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稳定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村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可以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的关系;新时代下的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作用机制在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3点建议:政府应积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相关部门要拓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领域,构建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环境;政府应积极推动新时代农村产业体系建设,巩固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新质生产力 乡村产业振兴 科技创新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开放背景下“一带一路”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2
作者 袁元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47-256,共10页
选择“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对外开放实践案例,探析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互动关系。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识别“一带一路”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减贫成效及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择“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对外开放实践案例,探析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互动关系。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识别“一带一路”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减贫成效及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降低了贫困率,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正向推动效应,且该效应随时间推移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从区域差异来看,“一带一路”对西部地区的作用比沿海地区更为显著,尤其对民族地区的脱贫带动作用尤为强劲。此外,研究发现,中欧班列的开行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增长,但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部分地区不显著。基于“五通”模式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促进乡村振兴的传导路径主要通过产业优化和提升对外贸易水平来实现,而金融支撑和政策响应路径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弱。提出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 乡村振兴 “五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开放、贸易竞争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与中亚五国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冲 谢文宝 夏咏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0-88,共9页
采用1992—2018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跨国面板数据,运用一步SYS-GMM方法考察了对外开放、贸易竞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与中亚五国多数是中等贸易开放度国家和弱贸易竞争优势以上国家,尤其是中国始终处于中等贸易开放度和弱... 采用1992—2018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跨国面板数据,运用一步SYS-GMM方法考察了对外开放、贸易竞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与中亚五国多数是中等贸易开放度国家和弱贸易竞争优势以上国家,尤其是中国始终处于中等贸易开放度和弱贸易竞争优势;对外开放和贸易竞争对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增长呈显著正向效应,且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高于贸易竞争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外开放与贸易竞争的交叉项即开竞效应对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增长呈显著正向效应,对外开放通过影响贸易竞争,刺激创新,提高全社会生产率,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贸易体制改革;优化贸易结构,加快创新驱动,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增添贸易发展动能,推动贸易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与中亚五国 对外开放 贸易竞争 经济增长 动态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互动关系的研究——基于西部地区面板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安海彦 姚慧琴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1-59,共9页
采用1994—2016年西部地区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估计模型,实证分析环境污染与经济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竞争力之间存在交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E K C)曲线... 采用1994—2016年西部地区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估计模型,实证分析环境污染与经济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竞争力之间存在交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E K C)曲线的特征;②环境污染与经济竞争力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经济竞争力对环境污染变动的贡献度较大,而环境污染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较小,说明西部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是以加剧环境污染为代价,而环境污染并不是阻碍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应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贸易与环境、区域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环境规制水平,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区域经济竞争力 西部地区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环境对经济效率影响的多维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谌璐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99-102,共4页
本文定义了多维度的物流环境指标,并基于经济效率的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物流环境改善对经济效率影响的多维差异性。结果表明:总体上物流综合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投资效率;而基于物流环境不同维度影响差异性,对于劳... 本文定义了多维度的物流环境指标,并基于经济效率的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物流环境改善对经济效率影响的多维差异性。结果表明:总体上物流综合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投资效率;而基于物流环境不同维度影响差异性,对于劳动生产效率,物流产业环境质量改善的边际影响最为明显,对于投资效率则是物流设施环境改善的边际影响最为明显;基于物流环境同一维度在经济效率不同维度的影响差异性,物流需求环境的边际贡献主要作用于劳动生产效率,物流设施环境和物流产业环境的边际贡献主要作用于投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环境 物流产业 经济效率 投资效率 多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陕西省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珍 文彦君 +2 位作者 韩梅 朱婵婵 刘少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82-86,共5页
随着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制约陕西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对陕西省水资源脆弱现状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收集陕西省水资源、人口以及社会经济相关数据,采用函数评价方法,对陕西省10个省辖市及杨凌示范区... 随着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制约陕西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对陕西省水资源脆弱现状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收集陕西省水资源、人口以及社会经济相关数据,采用函数评价方法,对陕西省10个省辖市及杨凌示范区进行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省水资源脆弱性的空间差异较大,关中地区面临更严重的水资源供需问题;渭南、咸阳、杨凌3市(区)属于极脆弱区,商洛水资源脆弱性属于弱脆弱区;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资源脆弱性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缩小水资源空间差异,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对于陕西省水资源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脆弱性 人类活动影响 函数评价方法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与县区反贫困研究--基于陕西省50个国定贫困县的系统广义距估计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芳 刘明 郭锋航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2-48,共7页
基于2000-2012年陕西省50个国家贫困县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距动态面板方法,从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两个层面,深入探讨贫困县区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类似库兹涅茨曲线的"U"型关系,金融资... 基于2000-2012年陕西省50个国家贫困县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距动态面板方法,从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两个层面,深入探讨贫困县区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类似库兹涅茨曲线的"U"型关系,金融资源流失和金融市场不完善严重制约金融减贫积极作用;金融发展规模无论正向还是负向效应都高于金融发展效率;贫困地区呈现较强的贫困惯性,经济增长、城镇化和政府财政支出是贫困减缓助推之力,而收入分配不均明显阻碍了减贫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规模 贫困县 系统广义距 金融发展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强度——基于固定效应门限回归模型的再检验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文洁 王晓娟 何艳桃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40,共8页
为研究工业集聚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本文选取2000~201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工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利用固定效应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工业集聚水平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工业集聚对废水排放强度的影响... 为研究工业集聚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本文选取2000~201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工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利用固定效应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工业集聚水平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工业集聚对废水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在达到门槛值前,工业集聚很大程度降低了废水排放强度,在跨过门槛值后,这种作用会减弱。工业集聚与废气排放强度呈显著倒"U"型关系,在工业集聚水平小于门槛值时,工业集聚会加剧废气排放,大于门槛值后,工业集聚会降低废气排放强度。工业集聚会降低废物排放强度,但未出现显著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集聚 污染排放 门限回归 固定效应 规模效应 盲目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文洁 王晓娟 何艳桃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9-124,共6页
为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利用2000-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Moore指数和非径向DEA分析框架下SBM模型,分别测算我国30个省份的产业结构变迁程度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测算结果表明... 为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利用2000-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Moore指数和非径向DEA分析框架下SBM模型,分别测算我国30个省份的产业结构变迁程度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测算结果表明:东部的产业结构变迁程度高于中部和西部,东部全要素能源效率升幅最大,中部变化较为平稳,西部过去十多年不升反降。实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迁程度对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中部不显著。稳健性检验证明回归结果基本可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及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产业结构 SBM模型 Moore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姜涛 赵文龙 边卫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6-49,共4页
文章在分析和考察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将上述构建的每个指标进行量化和权重分析,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来具体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各指标影响力强弱,并根据结果提出一些提... 文章在分析和考察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将上述构建的每个指标进行量化和权重分析,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来具体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各指标影响力强弱,并根据结果提出一些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合理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地方政府公信力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县域尺度的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演变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万红莲 毛楠 +4 位作者 宋海龙 桑晓靖 王子梦 石雯洁 朱婵婵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31-137,共7页
以榆林市1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尔斐法、均方差赋权法、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从农业环境、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中选取24项指标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和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结合ArcGIS 10.2软件,对2004~... 以榆林市1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尔斐法、均方差赋权法、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从农业环境、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中选取24项指标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和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结合ArcGIS 10.2软件,对2004~2017年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可视化探究。结果表明:2004~2017年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发展的3个阶段中,各系统脆弱性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时空演变特征,其中第一阶段受3个子系统影响,绥德、子洲是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程度最高的2个县域,属高脆弱性,米脂、佳县、吴堡和清涧属较高脆弱性;西北6个县中除神木和靖边为低脆弱性阶段外,其他4个县域均属中等脆弱性。第二阶段佳县和清涧在农业环境、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影响下,由较高脆弱性上升为高脆弱性;绥德则在原有基础上下降1个等级,变为较高脆弱性;榆林市西北6个县中的县域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等级在本阶段均未发生变化。第三阶段绥德和清涧在第2个阶段基础上,脆弱性分别上升和下降了1个等级,绥德由较高脆弱性上升为高脆弱性,而清涧由高脆弱性下降为较高脆弱性;榆林在原有基础上,也由中等脆弱性阶段下降为低脆弱性;其他县域脆弱性等级均未发生变化,但整体上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整体上东南6个县快于西北6个县,且两极化方向发展趋势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县域单元 脆弱性 空间演变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的运作困境与战略突围 被引量:22
12
作者 姜涛 刘瑞 边卫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5期66-73,共8页
"十四五"时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征程的开启节点,也是中国践行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重要窗口时期。研判中国农业碳排放现状,知悉"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仍面临宏观审慎政策问题、农业... "十四五"时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征程的开启节点,也是中国践行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重要窗口时期。研判中国农业碳排放现状,知悉"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仍面临宏观审慎政策问题、农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运作矛盾、产业链碳排放统计缺陷、农业碳排放服务机制失衡等困境。事实上,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等发达经济体早已就农业碳排放进行了探索,并形成稳妥调控体系,可供中国借鉴。在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建构妥帖性农业碳排放顶层设计、建设完善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创设全覆盖农业碳排放统计系统、设立全面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 碳排放分期 农业碳排放调控 国外碳排放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郑蕾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30,共3页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性措施,关系卫生改革的成败。通过对近几年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成功的诸多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收支两条线是关键,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
关键词 分级诊疗 收支两条线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连片特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动态减贫效应研究——基于435个贫困县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芳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44,共7页
选取2005—2013年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435个国定贫困县的样本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服务程度不同维度,运用PVAR模型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之间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关系&... 选取2005—2013年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435个国定贫困县的样本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服务程度不同维度,运用PVAR模型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之间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关系",在短期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呈现负向冲击,而长期则具有正向激励。现阶段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缺陷,将制约金融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深层结合,抑制甚至负向影响金融减贫的实践效果。通过贫困地区内在机制与体制创新,才能驱动农村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行为轨迹,扩张金融减贫的正向作用路径与空间,实现金融减贫的阈值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贫困 动态效应 金融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二维成长性的行业特征及其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辉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4-140,共7页
企业成长是内部资源投入与外部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根据上市公司价值创造的来源,可以将公司成长性划分为内部资源投入产生的资本性成长和市场价值预期带来的机会性成长。基于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二维评价体系,通过对分属11个行业的1 04... 企业成长是内部资源投入与外部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根据上市公司价值创造的来源,可以将公司成长性划分为内部资源投入产生的资本性成长和市场价值预期带来的机会性成长。基于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二维评价体系,通过对分属11个行业的1 044家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行业分类统计和对比,本文发现无论是资本性成长还是机会性成长都具有显著的行业差异,大多数行业在两个成长性维度上保持比较一致的趋势,但行业特征对不同成长性维度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行业特征对机会性成长的影响要远强于对资本性成长的影响;资本性成长是机会性成长的基础,并决定了机会性成长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成长性 行业特征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吸引力与上市公司成长性:基于二维成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辉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8-163,共6页
企业成长是企业内部资源投入与外部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上市公司成长性划分为内部资源投入产生的资本增值和市场投资价值预期带来的机会性成长,选取典型行业特征,以95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上市公司资本增值、行业... 企业成长是企业内部资源投入与外部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上市公司成长性划分为内部资源投入产生的资本增值和市场投资价值预期带来的机会性成长,选取典型行业特征,以95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上市公司资本增值、行业吸引力与机会性成长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资本增值对机会性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行业吸引力在这一作用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公司资本增值正向促进行业吸引力提升,行业吸引力提升又会带动行业内上市公司的机会性成长。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清企业成长的资源基础和行业环境的双重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本增值 行业吸引力 机会性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减排约束下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安海彦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96,共8页
选取2000—2016年西部地区11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西部地区环境效率及环境效率变化水平,并对影响环境效率的因素进行Tobit回归,结果发现,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水平较低。当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后发现,环境效率水平低于... 选取2000—2016年西部地区11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西部地区环境效率及环境效率变化水平,并对影响环境效率的因素进行Tobit回归,结果发现,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水平较低。当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后发现,环境效率水平低于经济效率水平;经济效率变化均值水平低于环境效率变化均值水平;广西、四川、青海和新疆四省份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达到生产前沿面,其他省份的环境效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空间。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能力对西部地区环境效率具有促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西部地区环境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西部地区 环境效率 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科技创新演进脉络和战略进路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忠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6,共9页
本文在梳理总结改革开放40年科技创新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战略进路要以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思想为指导,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从"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的战略转变;以科技惠... 本文在梳理总结改革开放40年科技创新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战略进路要以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思想为指导,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从"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的战略转变;以科技惠民论的思想为导向,实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以坚持"国家为主导、地方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系统推进的思想为指导,调整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的思想为导向,建立更加开放包容宽松的创新型生态系统,使他们"名利双收";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方向,做好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切实加强原始创新;以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新引擎"点火系"的思想为指导,突破体制机制藩篱,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世界科技强国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高校科研奖励过度问题研究——知识发展流程视角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忠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3-119,共7页
从70所公立样本高校“科研奖励办法”政策文本内容及其7类16种奖项共计651频次计量结果发现: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是奖励对象的重点;奖励对象多少与样本高校类型和层次呈反方向变化;各类型高校对ESI高被引论文等特别是教学型高校对各... 从70所公立样本高校“科研奖励办法”政策文本内容及其7类16种奖项共计651频次计量结果发现: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是奖励对象的重点;奖励对象多少与样本高校类型和层次呈反方向变化;各类型高校对ESI高被引论文等特别是教学型高校对各个等级科研项目存在严重的重复奖;科研项目奖励金额大小与高校类型和层次也呈反方向变化,一些教学型高校对各级科研项目奖励金额往往存在大于或等于科研项目经费本身等极不合理的现象。公立高校的科研奖励和奖励过度违背科研劳动及知识发展流程理论。最后提出对策:提高保健层,试行年薪制;保障基本承认层,提高声誉奖;完善和规范提高层与特别奖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高校 科研奖励 科研劳动 知识发展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 被引量:8
20
作者 栾宏 何艳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127,共7页
以金融抑制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信贷补贴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探寻我国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以金融抑制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信贷补贴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探寻我国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等方式扩大涉农金融服务面;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从而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通过突破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瓶颈、加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加快三产融合等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一条龙"式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赋予农村金融服务更广泛内涵,从而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组织 “互联网+农村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