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06年周秦伦理文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春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6-59,共4页
2006年对周秦伦理的研究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呈现两个特点:第一,周秦伦理研究仍以儒家的理论为主要基础,但已向诸子延伸。其二,研究的新视角扩大,如:生态伦理的研究内容较之以往更详实;家庭伦理的研究也...
2006年对周秦伦理的研究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呈现两个特点:第一,周秦伦理研究仍以儒家的理论为主要基础,但已向诸子延伸。其二,研究的新视角扩大,如:生态伦理的研究内容较之以往更详实;家庭伦理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从周秦伦理文化中寻找和挖掘古人的道德价值的精髓,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启迪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
伦理文化
和谐社会
综述
道德价值
生态伦理
家庭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秦伦理文化德目与大学美德基石
2
作者
王兴尚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8-22,共5页
周秦伦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宗根脉和古老源泉,周秦伦理文化为中华民族奠定了悠久文明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渊源。周秦伦理文化德目涵盖了中国伦理文化的"轴心范畴",周人的"天...
周秦伦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宗根脉和古老源泉,周秦伦理文化为中华民族奠定了悠久文明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渊源。周秦伦理文化德目涵盖了中国伦理文化的"轴心范畴",周人的"天命德性"信念伦理以及秦人的"志业理性"责任伦理建构了中国伦理文化的基本架构。中华民族需要"富强"崛起,同时,还需要"文明"崛起。如果中华民族陷入信念迷茫,德性沦丧,责任缺失,理性异化,那就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悲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让我们回到周秦伦理文化的源头那里去,寻找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研究周秦伦理文化中"天命德性"信念伦理、"志业理性"责任伦理的德目,确立大学美德的理论基石,重建大学美德价值观,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伦理
大学美德
信念宗教
志业宗教
信念伦理
责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秦伦理与美德教育——在大学开展周秦伦理研究与传统美德教育的探索之路
3
作者
王兴尚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1-25,共5页
陕西宝鸡是周秦文化发祥地,在这块土地上周人创造了以德治为核心的信念伦理体系,秦人创造了以法治为核心的责任伦理体系。传承周秦伦理文化优良传统,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大学教育义不容辞的义务。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
陕西宝鸡是周秦文化发祥地,在这块土地上周人创造了以德治为核心的信念伦理体系,秦人创造了以法治为核心的责任伦理体系。传承周秦伦理文化优良传统,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大学教育义不容辞的义务。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是陕西省教育厅2005年首批立项建设的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基地建立以来,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在国内外获得了一定的学术声誉。同时,用周秦伦理文化的精髓与有益营养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取得了公认的良好效果,曾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的一致认可与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伦理
美德教育
德性伦理
责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秦儒学中人性平等通义的伦理意蕴
4
作者
鲁建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9-27,共9页
周秦儒学三巨擘孔子、孟子和荀子,讨论了人性的“相近”“善”“恶”问题。然而,人们以往多关注人性本身及其分别,未论及共同之处。三子论人性中最重要的是其同一于“平等”,成为一个意义整体。他们识见“人性平等”酝酿于社会分工,并...
周秦儒学三巨擘孔子、孟子和荀子,讨论了人性的“相近”“善”“恶”问题。然而,人们以往多关注人性本身及其分别,未论及共同之处。三子论人性中最重要的是其同一于“平等”,成为一个意义整体。他们识见“人性平等”酝酿于社会分工,并通过伦理定位活动化解二者的矛盾。特别是他们在政治的伦理定位中展现了卓越的智慧,孔子的“君臣父子”,孟子的“分尊制衡”,荀子的“重法尚分”等缓和了君、臣、民乃至社会的冲突。推至今日高效“链条化”的社会生产,更需要“人性平等”的润滑,孔、孟、荀的表达与实践可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儒学
人性平等
伦理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周人的德性伦理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兴尚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4,共3页
考察周人的德性伦理结构,可以发现宗教中至上神"天"与祖先神的分离,在伦理上表现为公德之"德"与私德之"孝"的分离,使得周人的德性理论突破了血缘关系的范围,成为天下邦国联盟的公共伦理规范。周人德性伦...
考察周人的德性伦理结构,可以发现宗教中至上神"天"与祖先神的分离,在伦理上表现为公德之"德"与私德之"孝"的分离,使得周人的德性理论突破了血缘关系的范围,成为天下邦国联盟的公共伦理规范。周人德性伦理的结构从纵向上看,是人的德性与天的德性的合一,即"天人合德"。从横向上看,是领袖人物的德性与众民百姓的德性的合一:即"四方同德"。从界限上看,是上下内外的合一,即至善伦理与底线伦理的合一、文德与武德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伦理
天人合德
四方同德
明德慎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儒家动物保护伦理思想刍议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春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6-88,共3页
先秦儒家动物保护思想观念已经初步形成。它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精神支柱、以"时禁"政策为行为规范、以及"不为己甚"的中和态度提出了独特的动物保护理念,为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关键词
儒家
物种保护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代馂馀礼之功能透视——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考察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冬妮
《船山学刊》
2018年第3期94-99,共6页
馂馀礼是祭祀祖先的活动结束之后,周天子率众逐级分享祭品的礼仪。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馂馀礼是以食物共享的方式在神与人、君与臣、以及人与人之间建立和维持亲属关系的仪式。作为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共餐仪式,馂馀礼的宗教功能在...
馂馀礼是祭祀祖先的活动结束之后,周天子率众逐级分享祭品的礼仪。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馂馀礼是以食物共享的方式在神与人、君与臣、以及人与人之间建立和维持亲属关系的仪式。作为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共餐仪式,馂馀礼的宗教功能在于沟通人与神,使鬼神的庇佑和赐福通过共享食物的方式传递给人,使人摆脱疾病和厄运,获得福祐;政治功能在于通过共食和赏赐相结合的方式消除等级差别带来的隔膜和对立,实现社会的统一,维护等级制度的和谐与稳定;社会功能在于加强个体之间的情感、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使血缘认同上升为族群认同,以族群团结实现家国和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馂馀礼
祭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子性别观研究述评
8
作者
崔丽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5-30,共6页
目前学术界对老子性别观研究主要分布在五个方面,形成八种主要观点:女性至上观,前性别或无性别观,雌性非女观,雌雄同体观,性别平等观,生态女性观,自由主义女性观,贵阳贱阴女性观。这八种观点彼此不同,有的相互对立,目前学术界对其各自...
目前学术界对老子性别观研究主要分布在五个方面,形成八种主要观点:女性至上观,前性别或无性别观,雌性非女观,雌雄同体观,性别平等观,生态女性观,自由主义女性观,贵阳贱阴女性观。这八种观点彼此不同,有的相互对立,目前学术界对其各自的合理性及关系探讨还比较缺乏。以老子性别观多元诠释的本原-生成阶段合理性理论,探讨八种老子性别观的合理性、共存性和整体性特征,是对老子性别观研究的进一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性别观
述评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土观音应化信仰的文化土壤
9
作者
高永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7-63,共7页
观音应化信仰是观音信仰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其渊源应该追溯到印度佛教。但观音应化信仰在中土的流播和发展,却是与中土诸种文化土壤息息相关的。原始宗教、宗法性传统宗教、民间信仰、佛教自身、道教等,都对中土观音应化信仰产生了巨大...
观音应化信仰是观音信仰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其渊源应该追溯到印度佛教。但观音应化信仰在中土的流播和发展,却是与中土诸种文化土壤息息相关的。原始宗教、宗法性传统宗教、民间信仰、佛教自身、道教等,都对中土观音应化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这一理路的考察,对于认识和理解宗教信仰及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土
观音
应化信仰
文化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朝至唐前期辽西地区粟特人踪迹钩沉
10
作者
王泊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唐代的营州位于今辽西一带,此地区的粟特人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六国时期,《魏书·安同传》记载安同的父亲安屈仕于前燕,应是文献可见最早在辽西活动的粟特人。隋末营州靺鞨酋长突地稽举事,石世则对其有推戴之功,这种行为与武威安...
唐代的营州位于今辽西一带,此地区的粟特人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六国时期,《魏书·安同传》记载安同的父亲安屈仕于前燕,应是文献可见最早在辽西活动的粟特人。隋末营州靺鞨酋长突地稽举事,石世则对其有推戴之功,这种行为与武威安氏与李轨的关系类似,是粟特人参与隋末地方社会活动的体现。武周时期的营州之乱和玄肃之际的安史之乱各有何阿小、李怀仙参与叛军,他们都有过服务于契丹部落的事迹。这些人物或为鲜卑效命、或奉靺鞨为主、或受契丹驱使,应该是居于营州的粟特人与主导当地的部族势力互动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州
粟特
鲜卑
靺鞨
契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裘卫诸器铭文所见西周贵族社会的流动性
被引量:
3
11
作者
冯盛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9-22,共4页
利用金文的资料可以分析西周的阶层垂直流动问题。运用1975年董家村出土的裘卫诸器铭文,结合社会学理论,可以分析西周社会中贵族的流动性问题以及自下而上的流动机制,对于传统等级社会的说法有一定补充,进而理解西周社会结构变化的规律性。
关键词
裘卫诸器
社会流动性
变相受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中西方女权与女德的发展历程及其关系探讨
被引量:
1
12
作者
崔丽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01-107,共7页
通过社会性别视角和历史分析方法,探讨20世纪以来中西方历史上“女权”与“女德”恩怨纠葛的原因,本文认为现实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主流意识形态是导致“妇女回家”的外部原因,其实质是男权背景下,女权与男权博弈的曲折历程。而女权主义本...
通过社会性别视角和历史分析方法,探讨20世纪以来中西方历史上“女权”与“女德”恩怨纠葛的原因,本文认为现实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主流意识形态是导致“妇女回家”的外部原因,其实质是男权背景下,女权与男权博弈的曲折历程。而女权主义本身的发展趋势和内部矛盾是“女权”与“女德”跌宕起伏的内部原因,这种起伏是个体意识和整体意识博弈的结果,在未来将会重复出现。“女权”与“女德”的共存互省,个体权利(权力)基础上的道德完善也许是消弭矛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权
西方女权
女德
性别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外收藏虎食人卣造型解读
13
作者
冯盛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8-32,共5页
海外收藏的青铜器虎食人卣在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对于其造型意义的解读众说纷纭,本文运用考古学资料从诠释学的视角来分析解读这两件青铜器的造型。可以看出虎食人卣是虎方文化与中原殷商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其造型既保持了虎方生动活...
海外收藏的青铜器虎食人卣在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对于其造型意义的解读众说纷纭,本文运用考古学资料从诠释学的视角来分析解读这两件青铜器的造型。可以看出虎食人卣是虎方文化与中原殷商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其造型既保持了虎方生动活泼的地方艺术精神,又吸收了殷商文化狰狞神秘的因素。虎人关系是一种对立关系,主要表现了凶猛和征服的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食人卣
虎方
诠释视角
对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虢季氏家族诸器铭与西周重大礼制问题
14
作者
李春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34-38,共5页
虢季氏家族是从虢叔氏分室立家而来,虢季易父为其始祖,家族世为王朝之师,尤其是西周晚期的虢季子白和虢文公在国家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考古发掘资料和出土的虢季氏重要器铭,反映了西周册命礼、献捷礼、射礼、籍田礼、婚礼等诸...
虢季氏家族是从虢叔氏分室立家而来,虢季易父为其始祖,家族世为王朝之师,尤其是西周晚期的虢季子白和虢文公在国家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考古发掘资料和出土的虢季氏重要器铭,反映了西周册命礼、献捷礼、射礼、籍田礼、婚礼等诸多重大礼制问题,值得我们作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虢季氏
青铜器
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统一前关中农业发展简况及原因探析
15
作者
李春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7-40,50,共5页
众所周知,中国农业属于典型的气候型农业,靠天吃饭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征。尤其在生产力相对比较落后的古代社会,农业的兴衰成败更是依赖于"天",即气候。秦统一前,关中的农业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这不仅与当时政府的政策有关,...
众所周知,中国农业属于典型的气候型农业,靠天吃饭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征。尤其在生产力相对比较落后的古代社会,农业的兴衰成败更是依赖于"天",即气候。秦统一前,关中的农业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这不仅与当时政府的政策有关,也与关中的地理位置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当时气候条件有关。本文通过阐述秦统一前关中农业的发展概况,并对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当时关中农业对气候的依赖,从而为我们今后的农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关中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学”与“关学史”正名
16
作者
张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4-53,共10页
建国以来,学界关于"关学"与"关学史"内涵及外延的揭示,往往采用"诠释""建构"的方法,屡屡造成某些脱离历史语境的现代过度阐释。通过解读相关史料,揭示"关学"初指"关中道学&quo...
建国以来,学界关于"关学"与"关学史"内涵及外延的揭示,往往采用"诠释""建构"的方法,屡屡造成某些脱离历史语境的现代过度阐释。通过解读相关史料,揭示"关学"初指"关中道学",后或指"濂洛关闽"之"关"(张载其学),或指"关中理学",其概念差异反映宋代以来关中儒学发展的嬗变实况,既突出泛义的"关中"地域特征,即非今陕西关中地域范围;又彰显理学(道学)内涵,即非所谓"关中之学"。历代"关学史"撰写亦遵循"以地系人"与"理学"特质,其肇自张载,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至建国前后的李铭诚、张元勋同时代关中学人为终结,而非以往学界或以宋末张载弟子,或以清初李二曲,或以清末刘古愚,或以牛兆濂为终结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
关学史
关中
理学
李铭诚
张元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时期晋国疆域变迁考
被引量:
1
17
作者
韩虎泰
《历史地理》
CSSCI
2018年第2期48-76,共29页
春秋时期列国疆域问题是春秋史,乃至先秦史中许多相关研究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重要切入点,需要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故此,本文通过对传世典籍的细致梳理和排比,辅之以文物考古信息,尝试对春秋时期晋国疆域变迁按照四至...
春秋时期列国疆域问题是春秋史,乃至先秦史中许多相关研究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重要切入点,需要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故此,本文通过对传世典籍的细致梳理和排比,辅之以文物考古信息,尝试对春秋时期晋国疆域变迁按照四至方位作一逐年的考证分析,并择取'标准年(时段)'作为横剖面绘制春秋末期晋国疆域轮廓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晋国
疆域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义成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学报(社科版)学术顾问
18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S1期2-2,共1页
5月9日上午,我校在新校区第一会议室举行聘请仪式,陕西省社科院胡义成研究员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学报(社科版)学术顾问。副院长赵荣侠出席会议并讲话,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处处长吴毅主持会议。
关键词
陕西省
学科建设
社科版
研究生教育管理
研究员
学报
新校区
兼职
学术
主持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博简(八)《王居》“关”地望考
19
作者
韩虎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5-41,共7页
《上博简(八)·王居》中有地名曰"关",有学者以为其应是《华阳国志》中的"阳关"。实际上,"阳关"乃战国时期巴、楚界上之关,在今重庆涪陵北部一带,而春秋时期巴楚对峙在汉水中游,尚不及阳关。阳关乃...
《上博简(八)·王居》中有地名曰"关",有学者以为其应是《华阳国志》中的"阳关"。实际上,"阳关"乃战国时期巴、楚界上之关,在今重庆涪陵北部一带,而春秋时期巴楚对峙在汉水中游,尚不及阳关。阳关乃战国以后巴人拒楚所设,不当属楚。根据春秋中晚期楚国疆域扩张的地缘格局来看,此"关"应当为春秋时期泗水沿线交通要邑彭城一带的重要关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关
彭城
巴人
地缘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6年周秦伦理文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春艳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6-59,共4页
文摘
2006年对周秦伦理的研究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呈现两个特点:第一,周秦伦理研究仍以儒家的理论为主要基础,但已向诸子延伸。其二,研究的新视角扩大,如:生态伦理的研究内容较之以往更详实;家庭伦理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从周秦伦理文化中寻找和挖掘古人的道德价值的精髓,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启迪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周秦
伦理文化
和谐社会
综述
道德价值
生态伦理
家庭伦理
Keywords
Zhou and Qin dynasties
ethic culture
harmonious society
review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秦伦理文化德目与大学美德基石
2
作者
王兴尚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8-22,共5页
基金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周秦伦理文化与大学美德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5BZ59)
文摘
周秦伦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宗根脉和古老源泉,周秦伦理文化为中华民族奠定了悠久文明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渊源。周秦伦理文化德目涵盖了中国伦理文化的"轴心范畴",周人的"天命德性"信念伦理以及秦人的"志业理性"责任伦理建构了中国伦理文化的基本架构。中华民族需要"富强"崛起,同时,还需要"文明"崛起。如果中华民族陷入信念迷茫,德性沦丧,责任缺失,理性异化,那就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悲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让我们回到周秦伦理文化的源头那里去,寻找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研究周秦伦理文化中"天命德性"信念伦理、"志业理性"责任伦理的德目,确立大学美德的理论基石,重建大学美德价值观,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社会。
关键词
周秦伦理
大学美德
信念宗教
志业宗教
信念伦理
责任伦理
Keywords
Zhou Qin ethics
university virtue
religion of belief
religion of work
belief ethics
responsibility ethics
分类号
G633.53 [文化科学—教育学]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秦伦理与美德教育——在大学开展周秦伦理研究与传统美德教育的探索之路
3
作者
王兴尚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1-25,共5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周秦基地重点项目:<周易>德性伦理体系与现代道德价值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0JZ01)
文摘
陕西宝鸡是周秦文化发祥地,在这块土地上周人创造了以德治为核心的信念伦理体系,秦人创造了以法治为核心的责任伦理体系。传承周秦伦理文化优良传统,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大学教育义不容辞的义务。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是陕西省教育厅2005年首批立项建设的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基地建立以来,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在国内外获得了一定的学术声誉。同时,用周秦伦理文化的精髓与有益营养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取得了公认的良好效果,曾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的一致认可与肯定。
关键词
周秦伦理
美德教育
德性伦理
责任伦理
Keywords
Zhou Qin ethic education
virtue
virtue ethics
Responsibility Ethics
分类号
G40-059.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秦儒学中人性平等通义的伦理意蕴
4
作者
鲁建辉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
政法
学院
哲学系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9-27,共9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周秦道统思想与周秦政权合理性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8JZ004)。
文摘
周秦儒学三巨擘孔子、孟子和荀子,讨论了人性的“相近”“善”“恶”问题。然而,人们以往多关注人性本身及其分别,未论及共同之处。三子论人性中最重要的是其同一于“平等”,成为一个意义整体。他们识见“人性平等”酝酿于社会分工,并通过伦理定位活动化解二者的矛盾。特别是他们在政治的伦理定位中展现了卓越的智慧,孔子的“君臣父子”,孟子的“分尊制衡”,荀子的“重法尚分”等缓和了君、臣、民乃至社会的冲突。推至今日高效“链条化”的社会生产,更需要“人性平等”的润滑,孔、孟、荀的表达与实践可资借鉴。
关键词
周秦儒学
人性平等
伦理意蕴
Keywords
Confucianism of Zhou and Qin Dynasties
equality of human nature
ethical orientation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周人的德性伦理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兴尚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4,共3页
基金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精神家园重建研究"(08C003)
文摘
考察周人的德性伦理结构,可以发现宗教中至上神"天"与祖先神的分离,在伦理上表现为公德之"德"与私德之"孝"的分离,使得周人的德性理论突破了血缘关系的范围,成为天下邦国联盟的公共伦理规范。周人德性伦理的结构从纵向上看,是人的德性与天的德性的合一,即"天人合德"。从横向上看,是领袖人物的德性与众民百姓的德性的合一:即"四方同德"。从界限上看,是上下内外的合一,即至善伦理与底线伦理的合一、文德与武德的统一。
关键词
德性伦理
天人合德
四方同德
明德慎罚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儒家动物保护伦理思想刍议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春艳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6-88,共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编号:10BZS009
文摘
先秦儒家动物保护思想观念已经初步形成。它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精神支柱、以"时禁"政策为行为规范、以及"不为己甚"的中和态度提出了独特的动物保护理念,为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关键词
儒家
物种保护
天人合一
Keywords
Confucian
species protection
harmony between pepole and nature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代馂馀礼之功能透视——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考察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冬妮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
历史
文化与
旅游系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船山学刊》
2018年第3期94-99,共6页
文摘
馂馀礼是祭祀祖先的活动结束之后,周天子率众逐级分享祭品的礼仪。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馂馀礼是以食物共享的方式在神与人、君与臣、以及人与人之间建立和维持亲属关系的仪式。作为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共餐仪式,馂馀礼的宗教功能在于沟通人与神,使鬼神的庇佑和赐福通过共享食物的方式传递给人,使人摆脱疾病和厄运,获得福祐;政治功能在于通过共食和赏赐相结合的方式消除等级差别带来的隔膜和对立,实现社会的统一,维护等级制度的和谐与稳定;社会功能在于加强个体之间的情感、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使血缘认同上升为族群认同,以族群团结实现家国和睦。
关键词
周礼
馂馀礼
祭祀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子性别观研究述评
8
作者
崔丽萍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5-30,共6页
基金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及2020—2021年度陕西妇女/性别研究项目:当代高校推进主流性别观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FN—2)。
文摘
目前学术界对老子性别观研究主要分布在五个方面,形成八种主要观点:女性至上观,前性别或无性别观,雌性非女观,雌雄同体观,性别平等观,生态女性观,自由主义女性观,贵阳贱阴女性观。这八种观点彼此不同,有的相互对立,目前学术界对其各自的合理性及关系探讨还比较缺乏。以老子性别观多元诠释的本原-生成阶段合理性理论,探讨八种老子性别观的合理性、共存性和整体性特征,是对老子性别观研究的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
老子
性别观
述评
合理性
Keywords
Laozi
view of gender
review
rationality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土观音应化信仰的文化土壤
9
作者
高永顺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7-6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汉地观音信仰研究(项目编号:14AZJ002)
文摘
观音应化信仰是观音信仰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其渊源应该追溯到印度佛教。但观音应化信仰在中土的流播和发展,却是与中土诸种文化土壤息息相关的。原始宗教、宗法性传统宗教、民间信仰、佛教自身、道教等,都对中土观音应化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这一理路的考察,对于认识和理解宗教信仰及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中土
观音
应化信仰
文化土壤
Keywords
China
Avalokitesvara
transformation belief
cultural soils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朝至唐前期辽西地区粟特人踪迹钩沉
10
作者
王泊远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文摘
唐代的营州位于今辽西一带,此地区的粟特人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六国时期,《魏书·安同传》记载安同的父亲安屈仕于前燕,应是文献可见最早在辽西活动的粟特人。隋末营州靺鞨酋长突地稽举事,石世则对其有推戴之功,这种行为与武威安氏与李轨的关系类似,是粟特人参与隋末地方社会活动的体现。武周时期的营州之乱和玄肃之际的安史之乱各有何阿小、李怀仙参与叛军,他们都有过服务于契丹部落的事迹。这些人物或为鲜卑效命、或奉靺鞨为主、或受契丹驱使,应该是居于营州的粟特人与主导当地的部族势力互动的体现。
关键词
营州
粟特
鲜卑
靺鞨
契丹
Keywords
Yingzhou
Sogdian
Xianbei
Mohe
Khitan
分类号
K23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裘卫诸器铭文所见西周贵族社会的流动性
被引量:
3
11
作者
冯盛国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9-22,共4页
基金
陕西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关中地区出土西周金文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2&ZD138)
文摘
利用金文的资料可以分析西周的阶层垂直流动问题。运用1975年董家村出土的裘卫诸器铭文,结合社会学理论,可以分析西周社会中贵族的流动性问题以及自下而上的流动机制,对于传统等级社会的说法有一定补充,进而理解西周社会结构变化的规律性。
关键词
裘卫诸器
社会流动性
变相受封
Keywords
Qiu Wei bronze wares
social mobility
conferred with disguise
分类号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中西方女权与女德的发展历程及其关系探讨
被引量:
1
12
作者
崔丽萍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01-107,共7页
文摘
通过社会性别视角和历史分析方法,探讨20世纪以来中西方历史上“女权”与“女德”恩怨纠葛的原因,本文认为现实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主流意识形态是导致“妇女回家”的外部原因,其实质是男权背景下,女权与男权博弈的曲折历程。而女权主义本身的发展趋势和内部矛盾是“女权”与“女德”跌宕起伏的内部原因,这种起伏是个体意识和整体意识博弈的结果,在未来将会重复出现。“女权”与“女德”的共存互省,个体权利(权力)基础上的道德完善也许是消弭矛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国女权
西方女权
女德
性别视角
Keywords
women’s rights in Chinese
women’s rights in western
women’s gender
gender perspective
分类号
K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外收藏虎食人卣造型解读
13
作者
冯盛国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8-32,共5页
文摘
海外收藏的青铜器虎食人卣在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对于其造型意义的解读众说纷纭,本文运用考古学资料从诠释学的视角来分析解读这两件青铜器的造型。可以看出虎食人卣是虎方文化与中原殷商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其造型既保持了虎方生动活泼的地方艺术精神,又吸收了殷商文化狰狞神秘的因素。虎人关系是一种对立关系,主要表现了凶猛和征服的意象。
关键词
虎食人卣
虎方
诠释视角
对立关系
Keywords
Hushiren you
Hu fang
Interpretation perspective
antagonistic relation
分类号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虢季氏家族诸器铭与西周重大礼制问题
14
作者
李春艳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34-38,共5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陕西出土西周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J2008)
文摘
虢季氏家族是从虢叔氏分室立家而来,虢季易父为其始祖,家族世为王朝之师,尤其是西周晚期的虢季子白和虢文公在国家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考古发掘资料和出土的虢季氏重要器铭,反映了西周册命礼、献捷礼、射礼、籍田礼、婚礼等诸多重大礼制问题,值得我们作深入探讨。
关键词
虢季氏
青铜器
礼制
Keywords
the Guoji family
bronze ware
the ritual system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统一前关中农业发展简况及原因探析
15
作者
李春艳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7-40,50,共5页
文摘
众所周知,中国农业属于典型的气候型农业,靠天吃饭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征。尤其在生产力相对比较落后的古代社会,农业的兴衰成败更是依赖于"天",即气候。秦统一前,关中的农业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这不仅与当时政府的政策有关,也与关中的地理位置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当时气候条件有关。本文通过阐述秦统一前关中农业的发展概况,并对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当时关中农业对气候的依赖,从而为我们今后的农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启示。
关键词
气候
关中
农业
Keywords
Before the Qin dynasty
the climatic
Guanzhong
agriculture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9.03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学”与“关学史”正名
16
作者
张波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4-53,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载门人重要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13CZX043)
文摘
建国以来,学界关于"关学"与"关学史"内涵及外延的揭示,往往采用"诠释""建构"的方法,屡屡造成某些脱离历史语境的现代过度阐释。通过解读相关史料,揭示"关学"初指"关中道学",后或指"濂洛关闽"之"关"(张载其学),或指"关中理学",其概念差异反映宋代以来关中儒学发展的嬗变实况,既突出泛义的"关中"地域特征,即非今陕西关中地域范围;又彰显理学(道学)内涵,即非所谓"关中之学"。历代"关学史"撰写亦遵循"以地系人"与"理学"特质,其肇自张载,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至建国前后的李铭诚、张元勋同时代关中学人为终结,而非以往学界或以宋末张载弟子,或以清初李二曲,或以清末刘古愚,或以牛兆濂为终结说。
关键词
关学
关学史
关中
理学
李铭诚
张元勋
Keywords
Guan School
the history of Guan School
Guanzhong
Neo-Confucianism
Li Mingcheng
Zhang Yuanxun
分类号
B24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时期晋国疆域变迁考
被引量:
1
17
作者
韩虎泰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历史地理》
CSSCI
2018年第2期48-76,共29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2018年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春秋时的疆域观研究”(批准号:18JK003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春秋时期列国疆域问题是春秋史,乃至先秦史中许多相关研究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重要切入点,需要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故此,本文通过对传世典籍的细致梳理和排比,辅之以文物考古信息,尝试对春秋时期晋国疆域变迁按照四至方位作一逐年的考证分析,并择取'标准年(时段)'作为横剖面绘制春秋末期晋国疆域轮廓示意图。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晋国
疆域变迁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义成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学报(社科版)学术顾问
18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
学科建设与
研究
生教育管理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宝鸡文理学院
杂志社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S1期2-2,共1页
文摘
5月9日上午,我校在新校区第一会议室举行聘请仪式,陕西省社科院胡义成研究员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学报(社科版)学术顾问。副院长赵荣侠出席会议并讲话,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处处长吴毅主持会议。
关键词
陕西省
学科建设
社科版
研究生教育管理
研究员
学报
新校区
兼职
学术
主持会议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博简(八)《王居》“关”地望考
19
作者
韩虎泰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5-41,共7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2018年度人文社科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春秋时期的疆域观研究(项目编号:18JK0034)
文摘
《上博简(八)·王居》中有地名曰"关",有学者以为其应是《华阳国志》中的"阳关"。实际上,"阳关"乃战国时期巴、楚界上之关,在今重庆涪陵北部一带,而春秋时期巴楚对峙在汉水中游,尚不及阳关。阳关乃战国以后巴人拒楚所设,不当属楚。根据春秋中晚期楚国疆域扩张的地缘格局来看,此"关"应当为春秋时期泗水沿线交通要邑彭城一带的重要关隘。
关键词
阳关
彭城
巴人
地缘扩张
Keywords
Yangguan
Pengcheng
Ba people
geographical expansion
分类号
K928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06年周秦伦理文化研究综述
李春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周秦伦理文化德目与大学美德基石
王兴尚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周秦伦理与美德教育——在大学开展周秦伦理研究与传统美德教育的探索之路
王兴尚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周秦儒学中人性平等通义的伦理意蕴
鲁建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周人的德性伦理
王兴尚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先秦儒家动物保护伦理思想刍议
李春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周代馂馀礼之功能透视——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考察
刘冬妮
《船山学刊》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老子性别观研究述评
崔丽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土观音应化信仰的文化土壤
高永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北朝至唐前期辽西地区粟特人踪迹钩沉
王泊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裘卫诸器铭文所见西周贵族社会的流动性
冯盛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20世纪中西方女权与女德的发展历程及其关系探讨
崔丽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海外收藏虎食人卣造型解读
冯盛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浅议虢季氏家族诸器铭与西周重大礼制问题
李春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秦统一前关中农业发展简况及原因探析
李春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关学”与“关学史”正名
张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春秋时期晋国疆域变迁考
韩虎泰
《历史地理》
CSSCI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胡义成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学报(社科版)学术顾问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上博简(八)《王居》“关”地望考
韩虎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