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来新 陈琦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05-2307,2311,共4页
简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详细介绍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在医药学上的应用。并对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超分子化合物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脲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来新 陈琦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24-1427,共4页
简要介绍了葫芦脲化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葫芦脲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特性。详细介绍了: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分析分离科学中的应用;葫芦脲等超分子大环主体化合物在传感器领域中的应用... 简要介绍了葫芦脲化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葫芦脲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特性。详细介绍了: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分析分离科学中的应用;葫芦脲等超分子大环主体化合物在传感器领域中的应用。并对葫芦脲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脲衍生物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兴未艾的手性化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来新 朱海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67-2169,共3页
简要介绍了手性化学中的手性合成、手性拆分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1新型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拆分及应用;2聚集诱导荧光在手性化学中的应用;3手性化学在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并对手性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手性化学 手性合成 手性拆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根深远的杯芳烃化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来新 陈琦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5-997,1001,共4页
简要介绍了杯芳烃化学的产生、发展、杯芳烃的结构特征及应用。详细综述了新型杯芳烃的合成及应用、新型两亲性杯芳烃的合成及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新型杯芳烃的合成及对阳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与检测。并对杯芳烃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杯芳烃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镀时间对SiCp/Al复合材料化学镀Ni-P镀层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卓 坚增运 田梅娟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1,共7页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成型的SiCp/Al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Ni-P镀层,研究了施镀时间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厚度、沉积速率、相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0.5~12 h时,镀层都呈胞状形貌,且呈非晶态结构,为...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成型的SiCp/Al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Ni-P镀层,研究了施镀时间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厚度、沉积速率、相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0.5~12 h时,镀层都呈胞状形貌,且呈非晶态结构,为高磷镀层;随着施镀时间的延长,胞状组织逐渐变大,表面逐渐致密,镀层厚度逐渐增大,但增长速率越来越小,显微硬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施镀时间为8 h时的镀层表面平整、致密、连续,厚度可达100μm,显微硬度为653.4 HV,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为77.2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NI-P SICP/AL复合材料 化学镀时间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钛酸钡基粉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4期10-13,18,共5页
从反应机理、制备工艺及应用几方面出发,综述了钛酸钡基粉体的湿化学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常压水相法和溶胶-凝胶水热法等,指出了这些方法的技术关键及优缺点,展望了湿化学法制备钛酸钡基粉体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湿化学法 钛酸钡基粉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润滑剂苯并三氮唑类离子液体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崔坤 田冰玉 +5 位作者 姚盈盈 刘梦瑶 徐帆 文平 董瑞 凡明锦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3-836,共14页
采用5-甲基-1H-苯并三氮唑作为阴离子,以四丁基磷和四丁基铵盐为阳离子,设计合成2种新型离子液体(5CP和5CN).选取传统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L-P104)作为对照样,研究了3种离子液体(ILs)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钢/钛摩擦副... 采用5-甲基-1H-苯并三氮唑作为阴离子,以四丁基磷和四丁基铵盐为阳离子,设计合成2种新型离子液体(5CP和5CN).选取传统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L-P104)作为对照样,研究了3种离子液体(ILs)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钢/钛摩擦副上的润滑性能.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离子液体润滑剂在钛合金上表现出卓越的吸附性能;摩擦学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离子液体在钢/钛摩擦副上表现出优异的减摩(摩擦系数减小60%)和抗磨性能(钛合金磨损体积降低69%).其润滑性能的提升主要归因于离子液体在钛合金表面的高效吸附和界面润滑保护膜的形成,此外,苯并三氮唑阴离子结构中的刚性环结构能与钛合金表面络合成键,同时四丁基铵/磷阳离子上的柔性烷基链通过范德华力有效地增强了摩擦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离子液体 润滑剂 摩擦膜 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型四氮唑离子液体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邱吉霞 马嘉华 +5 位作者 白梓静 师伟 高鹏 王雨萌 邓芙蓉 凡明锦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5,共11页
以取代四唑及乙醇胺化合物为原料,通过简单的中和反应合成了6种质子型四唑基离子液体,研究了其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对摩擦学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四唑基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并发现其在水... 以取代四唑及乙醇胺化合物为原料,通过简单的中和反应合成了6种质子型四唑基离子液体,研究了其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对摩擦学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四唑基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并发现其在水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且不具有腐蚀性.利用微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SRV-V)和三维轮廓仪研究了不同四唑基离子液体水润滑体系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四唑基离子液体能有效提升纯水的摩擦学表现,特别是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5-苄基四唑-N-丁基二乙醇胺(BTBE_(2))离子液体时,可以使摩擦系数降低约66%,磨损体积降低约85%,并且极限承载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进一步通过接触角测试、石英晶体微天平测试、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摩擦膜的状态、形貌和元素组成.研究发现,四唑基离子液体独特的富杂原子和质子型结构,有助于添加剂分子在钢/钢摩擦副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物理吸附膜,且能发生摩擦化学反应构建含有铁氧化物的化学反应膜,从而有效提升纯水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润滑 质子型离子液体 四氮唑 三乙醇胺 摩擦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9
作者 张来新 张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336-1338,共3页
综述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自组装,超分子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药用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并对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超分子化合物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落羽杉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谭雪 李留彬 +4 位作者 向国伟 刘明辉 殷凡 耿倩雯 李昌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23,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落羽杉在消落带的生态适应策略,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木本植物落羽杉细根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样地为重庆市忠县石宝镇汝溪河流域的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以消落带浅淹(... 为了进一步明确落羽杉在消落带的生态适应策略,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木本植物落羽杉细根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样地为重庆市忠县石宝镇汝溪河流域的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以消落带浅淹(SS,即对照)、中度水淹(MS)、深度水淹(DS)3个处理组的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幼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植株生长指标、细根(d≤2 mm)元素质量分数(C,N,P)以及对应0~20 cm土壤样品元素质量分数(C,N,P,AN,AP).结果表明: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和水淹强度的增加,落羽杉的株高、冠幅、基径和胸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从大到小依次为:SS组、MS组、DS组;不同的水淹处理对落羽杉细根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不同,MS和DS组的C,N,P质量分数及其比值均与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细根C质量分数、C∶N、C∶P和N∶P比值与落羽杉的生长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细根N,P质量分数与落羽杉的生长指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除土壤P质量分数与细根P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外,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与落羽杉细根C,N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或呈负相关关系.实验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物落羽杉对P元素的需求主要依赖于实生土壤中的P元素,C,N,P元素质量分数和实生土壤养分处于不完全同步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落羽杉 细根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分级多孔结构钴镍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改妮 任莉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83,共5页
以六水硝酸镍[Ni(NO3)2·6H2O]、六水硝酸钴[Co(NO3)2·6H2O]和尿素[CO(NH2)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分散性良好且尺寸均一的钴镍复合物微球(CoNi-CM)。独特的三维分级多孔结构有效提高了CoNi-CM在电化学中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以六水硝酸镍[Ni(NO3)2·6H2O]、六水硝酸钴[Co(NO3)2·6H2O]和尿素[CO(NH2)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分散性良好且尺寸均一的钴镍复合物微球(CoNi-CM)。独特的三维分级多孔结构有效提高了CoNi-CM在电化学中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及电解质离子传输的能力。三电极测试结果表明,CoNi-CM电极材料表现出高比电容、高倍率性能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有望成为组装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备选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分级结构 钴镍复合物微球 比电容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氧化三钴阵列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改妮 黄云龙 +5 位作者 秦彤彤 孙博 侯慧慧 马艳妮 侯少龙 孙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29,共5页
以酸化后的高导电柔性碳布为基底,通过电化学沉积及辅助热处理技术在碳布表面均匀地生长了规整排列的四氧化三钴(Co_(3)O_(4))纳米片材料,纳米片厚度约为15nm,片层之间相互交织,形成三维网络多孔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不仅增加了Co_(3)O_... 以酸化后的高导电柔性碳布为基底,通过电化学沉积及辅助热处理技术在碳布表面均匀地生长了规整排列的四氧化三钴(Co_(3)O_(4))纳米片材料,纳米片厚度约为15nm,片层之间相互交织,形成三维网络多孔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不仅增加了Co_(3)O_(4)纳米材料的有效利用率,而且缩短了电解质离子的传输通道,加速了其倍率性能。期待该材料成为组装高性能柔性电容器器件的备选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布 四氧化三钴 阵列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软化学法制备钛酸钡及其表征
13
作者 张沙沙 李佳怡 +2 位作者 张金然 赵卫星 姜红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7期23-26,共4页
以锐钛矿、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钾为起始原料,采用软化学水热法得到层状钛酸锂钾;钛酸锂钾经过两次酸交换反应得到固体钛酸;固体钛酸和八水合氢氧化钡通过软化学溶剂热法得到板状钛酸钡,并通过XRD、SEM和拉曼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以锐钛矿、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钾为起始原料,采用软化学水热法得到层状钛酸锂钾;钛酸锂钾经过两次酸交换反应得到固体钛酸;固体钛酸和八水合氢氧化钡通过软化学溶剂热法得到板状钛酸钡,并通过XRD、SEM和拉曼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体钛酸和八水合氢氧化钡在反应温度为175℃、反应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通过软化学溶剂热法可以成功制得板状钛酸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水热法 溶剂热法 软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掺杂钛酸钡陶瓷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子琳 吕雅楠 +2 位作者 何亚娜 赵卫星 姜红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48,共5页
以纳米二氧化钛(TiO_(2))、八水合氢氧化钡[Ba(OH)_(2)·8H_(2)O]和五氧化二钒(V_(2)O_(5))为原料制备了钒掺杂钛酸钡粉体,通过XRD、SEM等表征手段优化其制备工艺,并进一步烧制成陶瓷研究其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钒掺杂钛酸钡粉体的... 以纳米二氧化钛(TiO_(2))、八水合氢氧化钡[Ba(OH)_(2)·8H_(2)O]和五氧化二钒(V_(2)O_(5))为原料制备了钒掺杂钛酸钡粉体,通过XRD、SEM等表征手段优化其制备工艺,并进一步烧制成陶瓷研究其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钒掺杂钛酸钡粉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如下:采用熔盐法、烧结温度为1000℃、熔盐比n(NaCl)∶n(KCl)为5∶5、钒掺杂量n(TiO_(2))∶n(Ba(OH)_(2)·8H_(2)O)∶n(V_(2)O_(5))为1∶1∶0.10;在相同频率下,钒掺杂钛酸钡陶瓷的相对介电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相同温度下,相对介电常数随着频率的增大整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熔盐法 掺杂改性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离子液体润滑剂的结构与摩擦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凡明锦 张朝阳 +3 位作者 文平 杨得锁 周峰 刘维民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8-158,共11页
利用酸碱中和法合成了一系列季铵盐和季膦盐氨基酸离子液体(AAILs)润滑剂,以合成润滑油聚α-烯烃(PAO10)和传统含氟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L-F104)作为参照样,评价了粘温性能、热稳定性以及作为不同摩擦副润滑... 利用酸碱中和法合成了一系列季铵盐和季膦盐氨基酸离子液体(AAILs)润滑剂,以合成润滑油聚α-烯烃(PAO10)和传统含氟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L-F104)作为参照样,评价了粘温性能、热稳定性以及作为不同摩擦副润滑剂的润滑性能,探索了阴、阳离子结构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季膦盐氨基酸离子液体的粘温性能和热稳定性明显优于季铵盐氨基酸离子液体;这些离子液体中,阴离子上硫元素的引入可显著提高其粘温性能,而芳环的引入却使其粘温性能明显下降。结构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摩擦副种类有关:当钢/钢、钢/铜摩擦副作为润滑剂时,在常温或高温条件下,均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当钢/铝摩擦副作为润滑剂时,只有含芳基的季铵盐氨基酸离子液体具有优于PAO 10和L-F104减摩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离子液体 润滑剂 结构 摩擦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铅非线性介电储能陶瓷: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杜红亮 杨泽田 +3 位作者 高峰 靳立 程花蕾 屈绍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6-1058,共13页
相对于聚合物等储能介质材料,介电陶瓷具有温度稳定性好和循环寿命长的优点,是制备脉冲功率储能电容器的优秀候选材料。但目前介电陶瓷的储能密度相对较低,不能满足脉冲功率设备小型化的要求。因此,如何显著提高介电陶瓷的储能密度成为... 相对于聚合物等储能介质材料,介电陶瓷具有温度稳定性好和循环寿命长的优点,是制备脉冲功率储能电容器的优秀候选材料。但目前介电陶瓷的储能密度相对较低,不能满足脉冲功率设备小型化的要求。因此,如何显著提高介电陶瓷的储能密度成为近年来功能陶瓷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介电储能电容器对陶瓷材料性能的要求,然后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评述了BaTiO3基、BiFeO3基、(K0.5Na0.5)NbO3基无铅弛豫铁电陶瓷和(Bi0.5Na0.5)TiO3基、AgNbO3基无铅反铁电陶瓷储能特性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不同材料体系的组分设计思路及相关储能特性,分析了无铅非线性介电储能陶瓷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应对策略。最后,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陶瓷 储能密度 击穿场强 极化差值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填充PDMS膜的渗透汽化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韩小龙 张杏梅 +1 位作者 马晓迅 李继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1-278,共8页
将碳纳米管(CNTs)填充到PDMS中制备出CNTs/PDMS杂化膜,并将其用于乙醇/水体系的分离,发现由多壁碳纳米管制备的膜分离性能优于单壁碳纳米管填充膜,在40℃下,进料乙醇浓度为5%(质量分数)时,膜的分离因子可由8.3提高到10.0,渗透通量为206.... 将碳纳米管(CNTs)填充到PDMS中制备出CNTs/PDMS杂化膜,并将其用于乙醇/水体系的分离,发现由多壁碳纳米管制备的膜分离性能优于单壁碳纳米管填充膜,在40℃下,进料乙醇浓度为5%(质量分数)时,膜的分离因子可由8.3提高到10.0,渗透通量为206.2 g·(m2·h)-1;采用十二烷基三氯硅烷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修饰,并对修饰前后碳纳米管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修饰后碳纳米管表面形成疏水层,碳纳米管的疏水性增强;将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填充到PDMS中,可进一步提高杂化膜对乙醇的选择性,膜的分离因子可提高到11.3,渗透通量为130.9 g·(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渗透蒸发 碳纳米管 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氢氧化氨基苯甲酸锌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及其催化性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锋 王辉 赵立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2-338,共7页
利用层状氢氧化氨基苯甲酸锌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进行固定化实验,通过紫外分析探讨了固定化效果与HRP质量浓度、体系p H的关系。利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做图法测定了固定化HRP的动力学常数,考察了固定化HRP的储存稳定性和重复利用... 利用层状氢氧化氨基苯甲酸锌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进行固定化实验,通过紫外分析探讨了固定化效果与HRP质量浓度、体系p H的关系。利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做图法测定了固定化HRP的动力学常数,考察了固定化HRP的储存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体系p H=8.0、HRP质量浓度为1.0 mg/m L的条件下,层状氢氧化氨基苯甲酸锌对HRP的饱和固载量为100 mg/g,最大比活力为60.27 U/mg。固定化HRP的米氏常数(Km)、催化常数(Kcat)、酶活性(X)分别为3.23 mmol/L,42.5 s-1,57.5 U/mg。与游离HRP相比,固定化HRP的Km提高了44.2%,Kcat下降了74.0%,X值下降了74.4%。储存40 d后,固定化HRP的活性为游离HRP的5.35倍。循环利用8次后,固定化HRP的活性保留率仍为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氢氧化氨基苯甲酸锌 酶催化 固定化 辣根过氧化物酶 动力学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取代Cu对CCTO陶瓷高、低频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花蕾 肖健 +2 位作者 高鹏 严云云 周万城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6-960,共5页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CaCu_((3-x))Zn_xTi_4O_(12)(CCTO,x=0,0.04,0.08,0.12)陶瓷。用X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Zn^(2+)掺杂含量的变化对CaCu_((3-x))Zn_xTi_4O_(12)陶瓷的相结构、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并研究了CaCu_((3-x))Zn_xT...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CaCu_((3-x))Zn_xTi_4O_(12)(CCTO,x=0,0.04,0.08,0.12)陶瓷。用X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Zn^(2+)掺杂含量的变化对CaCu_((3-x))Zn_xTi_4O_(12)陶瓷的相结构、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并研究了CaCu_((3-x))Zn_xTi_4O_(12)陶瓷的低、高频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少量Zn^(2+)的加入影响CaCu_((3-x))Zn_xTi_4O_(12)陶瓷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在低频范围内,CaCu_((3-x))Zn_xTi_4O_(12)陶瓷均具有巨介电常数(>104),且CaCu_(2.92)Zn_(0.08)Ti_4O_(12)陶瓷的介电常数温度依赖性小,介电损耗最小,这加速了CCTO陶瓷在陶瓷电容器方向应用的潜力。在微波频段(5.85~8.2GHz)范围内,CaCu_((3-x))Zn_xTi_4O_(12)陶瓷均具有介电弛豫现象,CaCu_((3-x))Zn_xTi_4O_(12)陶瓷的介电常数实部随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介电常数虚部和损耗对应的频率变化趋势与实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u3Ti4O12陶瓷 相结构 微观形貌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七中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同晓娟 王晓梅 +3 位作者 党曼 张元君 刘婷 赵立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38-41,共4页
以邻二氮菲法测定羟基自由基清除率、邻苯三酚法测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率、铁氰化钾法测定还原力,研究了荞麦七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荞麦七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因黄酮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不同... 以邻二氮菲法测定羟基自由基清除率、邻苯三酚法测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率、铁氰化钾法测定还原力,研究了荞麦七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荞麦七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因黄酮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不同而不同,其中60%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最多,抗氧化活性最强,提取物浓度与其抗氧化活性呈线性关系。该研究为荞麦七中抗氧化黄酮类物质的进一步分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七 黄酮类物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