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体喷吹偏析布料技术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肖俊军 周康军 聂慧远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6,共7页
针对梅钢5号烧结机混合料布料偏析效果不佳导致固体燃料消耗增大的问题,本文设计实验室模拟布料装置并进行烧结杯试验,研究不同气体喷吹速度对混合料粒度和燃料分布的影响;开发烧结混合料气体喷吹装置进行工业应用试验,确定适宜的喷吹介... 针对梅钢5号烧结机混合料布料偏析效果不佳导致固体燃料消耗增大的问题,本文设计实验室模拟布料装置并进行烧结杯试验,研究不同气体喷吹速度对混合料粒度和燃料分布的影响;开发烧结混合料气体喷吹装置进行工业应用试验,确定适宜的喷吹介质,分析气体喷吹对混合料温度、粒度和燃料分布的影响,以及对烧结技术指标改善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气体喷吹速度的提高,混合料粒度和燃料分布的偏析程度增加;采用50 m/s流速的气体喷吹混合料后进行烧结杯试验,烧结机利用系数提高0.024 t/(m^(2)·h),烧结矿成品率提高0.93个百分点,固体燃料消耗降低0.8 kg/t。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气体喷吹采用压缩空气为宜,喷吹后混合料温度降低0.9~1.3℃,混合料的粒度偏析指数从0.77%/m提高至1.66%/m,燃料偏析指数从-0.156%/m提高至0.382%/m,烧结矿成品率提高1.62个百分点,燃料消耗降低2.26 kg/t。气体喷吹偏析布料技术占用空间小、成本低,能够显著改善混合料的粒度和燃料分布,提高烧结矿的成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混合料 偏析布料 偏析指数 粒度 燃料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2W耐热钢的微观组织及析出相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高加强 洪杰 +2 位作者 肖新星 刘俊亮 王起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257,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9Cr-2W耐热钢的组织结构及析出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Cr-2W耐热钢在正火态下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含有几十到上百nm的NbX析出相以及几十nm的针状渗碳体,而在回火态下的显微组织为...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9Cr-2W耐热钢的组织结构及析出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Cr-2W耐热钢在正火态下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含有几十到上百nm的NbX析出相以及几十nm的针状渗碳体,而在回火态下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析出相主要是100~300 nm的M23C6型析出相和50 nm左右的MX型析出相;9Cr-2W耐热钢在650℃、110 MPa下持久断裂后的显微组织仍为回火马氏体,持久断裂试样中除了M23C6型和MX型析出相以外,还发现尺寸为100~500 nm左右的Laves相,主要分布在晶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2W耐热钢 微观组织 持久断裂 M23C6型析出相 MX型析出相 LAVES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80 ERW套管调质前后焊缝组织演变的EBSD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作贵 董晓明 +1 位作者 田青超 刘俊亮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3,共6页
本文采用SEM和EBSD等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一种N80油套管调质处理(Q&T)前后焊缝组织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经调质处理N80套管焊缝中心区的{101}〈101〉织构明显增强,而热影响区从较弱的{101}〈101〉织构变为较强的近{111}〈101〉... 本文采用SEM和EBSD等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一种N80油套管调质处理(Q&T)前后焊缝组织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经调质处理N80套管焊缝中心区的{101}〈101〉织构明显增强,而热影响区从较弱的{101}〈101〉织构变为较强的近{111}〈101〉织构。并且,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中取向差角小于10°的小角度晶界和大于50°的大角度晶界数量显著增加,而介于10°-50°之间的晶界数量下降。调质处理前焊缝和热影响区中晶粒尺寸分布较为均匀,而调质处理后主要以小尺寸晶粒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80 油套管 Q&T EBSD 织构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C耐火材料抗氧化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广华 姚金甫 +1 位作者 田守信 赵斌元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综述了A l2O3-C耐火材料抗氧化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浸渍氧化抑制剂法、添加抗氧化剂法、表面涂层法等抗氧化方法及其各自的抗氧化机制,并提出了改进A l2O3-C材料抗氧化性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Al2O3-C材料 抗氧化 浸渍 抗氧化剂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抑制剂对铁矿石烧结过程二噁减排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戴帆 谈琰 +3 位作者 李咸伟 俞勇梅 何晓蕾 陈德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2-828,共7页
研究了尿素和碳酰肼对烧结过程二噁减排的影响,添加量分别是0.01%,0.02%,0.05%,0.1%(ω: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两者均对二噁减排效果显著,其中,尿素对应的减排率随尿素的加入量有所波动,加入量为0.02%时,二噁的毒性当量排放浓度减少... 研究了尿素和碳酰肼对烧结过程二噁减排的影响,添加量分别是0.01%,0.02%,0.05%,0.1%(ω: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两者均对二噁减排效果显著,其中,尿素对应的减排率随尿素的加入量有所波动,加入量为0.02%时,二噁的毒性当量排放浓度减少了67.74%,为实验最高值.碳酰肼对应的减排率在实验范围内随加入量升高而升高,在最高加入量0.1%处二噁的毒性当量排放浓度减少了78.79%.两种抑制剂都没有改变二噁同系物的分布规律,对铁矿烧结过程二噁同系物形成的抑制作用在绝大范围内是一致的,只有OCDD与OCDF表现出差异性.添加极少量的尿素和肼这2种抑制剂不会给烧结生产带来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二噁 尿素 碳酰肼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烧结对二噁英生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红博 李咸伟 +1 位作者 俞勇梅 何晓蕾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二噁英类物质是目前已知的化合物中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主要来源于固体废物的燃烧过程和含氯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本文利用烧结杯中试装置模拟热风烧结过程,研究了烧结料中焦粉含量、烧结热风温度和热风含氧量三个因素对二噁英生成的影... 二噁英类物质是目前已知的化合物中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主要来源于固体废物的燃烧过程和含氯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本文利用烧结杯中试装置模拟热风烧结过程,研究了烧结料中焦粉含量、烧结热风温度和热风含氧量三个因素对二噁英生成的影响,利用高分辨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测定气相以及飞灰中的二噁英。试验结果显示,二噁英生成量随焦粉含量减少而增加;随热风温度和含氧量的升高,二噁英生成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本试验条件下,减焦10%、200℃热风、含氧量19%时,二噁英生成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 热风烧结 生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成形高温合金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光敏 樊俊飞 单爱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2-55,共4页
喷射成形是一种近终形快速凝固技术,综述了喷射成形高温合金的研究和应用。研究表明,喷射成形高温合金成分均匀、无宏观偏析、晶粒细小、气体夹杂含量低,力学性能与粉末合金相当,高于变形合金,冷热加工性能明显改善,且成本较低。喷射成... 喷射成形是一种近终形快速凝固技术,综述了喷射成形高温合金的研究和应用。研究表明,喷射成形高温合金成分均匀、无宏观偏析、晶粒细小、气体夹杂含量低,力学性能与粉末合金相当,高于变形合金,冷热加工性能明显改善,且成本较低。喷射成形高温合金技术通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包括纯洁金属喷射成形(CMSF)和纯洁金属成核铸造(CMNC)。喷射成形高温合金的应用主要是管件、环形件和盘件。最后对喷射成形涡轮盘材料FGH96组织作了初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成形 高温合金 涡轮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火焰喷涂Cr_3C_2-25NiCr涂层的制备工艺及组织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素 孙会 +1 位作者 祝林 张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23-126,共4页
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结晶器铜板表面喷涂Cr3C2-25NiCr涂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涂层孔隙率的影响,并对涂层的表面、截面形貌和粉末及涂层的相组成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喷涂过程中,Cr3C2-25NiCr涂层发生了... 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结晶器铜板表面喷涂Cr3C2-25NiCr涂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涂层孔隙率的影响,并对涂层的表面、截面形貌和粉末及涂层的相组成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喷涂过程中,Cr3C2-25NiCr涂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解和氧化,而且喷涂距离对孔隙率的影响最大。本试验获得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氧气流量900L/min,煤油流量6.0g/h,喷涂距离375mm,涂层厚度0.4mm,经过工艺优化后制备的Cr3C2-25NiCr涂层组织均匀致密,与基材结合良好,孔隙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Cr3C2-25NiCr 正交试验 孔隙率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过程中NO_x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苏玉栋 李咸伟 范晓慧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4,54,共5页
根据烧结过程中NO x的生成机理和烧结烟气排放特征,分别从原料控制、过程控制及烟气处理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烧结NOx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提出应从烧结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方面考虑综合性的烟气末端控制技术,而不是单一的NO x控... 根据烧结过程中NO x的生成机理和烧结烟气排放特征,分别从原料控制、过程控制及烟气处理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烧结NOx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提出应从烧结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方面考虑综合性的烟气末端控制技术,而不是单一的NO x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铁矿烧结 脱氮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连铸QCr0.5铜合金线电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长征 郑茂盛 +2 位作者 贾淑果 孙大乐 李建国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74,共6页
对水平连铸工艺制备的QCr0.5铬青铜合金接触导线坯料经过固溶、时效、冷轧处理后,研究接触导线的微观摩擦性能与受流滑动磨损行为,分析不同电流作用下接触导线的磨损形貌及磨损特征。微观划擦测试表明:通过加入合金元素Cr,改变了接触导... 对水平连铸工艺制备的QCr0.5铬青铜合金接触导线坯料经过固溶、时效、冷轧处理后,研究接触导线的微观摩擦性能与受流滑动磨损行为,分析不同电流作用下接触导线的磨损形貌及磨损特征。微观划擦测试表明:通过加入合金元素Cr,改变了接触导线合金材料的微观组织,提高了合金材料的强度、抗软化性能和抗变形能力,改善了合金的磨损性能,降低了摩擦系数;水平连铸QCr0.5铬青铜合金接触导线的硬度为165.5HV,最大摩擦系数为0.155,最大压入深度为2.68μm。电磨损测试表明:水平连铸QCr0.5铬青铜合金接触导线未加载电流时的磨损主要以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为主,载流条件下的磨损主要是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和电侵蚀磨损。磨损率测试结果显示,水平连铸QCr0.5铬青铜合金接触导线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商用Cu-Ag接触导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导线 铬青铜合金 磨损性能 载流 水平连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煤性质对焦炭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文成 张小勇 郑明东 《中国煤炭》 2019年第5期79-84,共6页
为了探讨单种炼焦煤指标对炼焦质量的影响,进行了27个单种煤的小焦炉试验,用来分析焦炭的冷热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变质程度和粘结性能是炼制优质焦炭的基础,挥发分在20%~26%且粘结指数在82~88或基氏流动度在2.0~3.0的范围内得到的单... 为了探讨单种炼焦煤指标对炼焦质量的影响,进行了27个单种煤的小焦炉试验,用来分析焦炭的冷热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变质程度和粘结性能是炼制优质焦炭的基础,挥发分在20%~26%且粘结指数在82~88或基氏流动度在2.0~3.0的范围内得到的单种焦炭的CSR较高;单种煤的催化指数降低和单种煤的微强粘比增加使得单种焦炭CSR增加;除了粘结性指标和变质程度指标以外,另外考虑催化指数和微强粘比。选取以上4类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以采用WQN、R、LGMF和MCI这4个指标的预测模型最佳,相关系数达到7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种煤 炼焦 焦炭 焦炭反应后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矿粉吸液特性对烧结体固结强度的影响
12
作者 彭建华 李和平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5,共8页
本文采用微型烧结、矿相分析等方式研究了4种典型富矿粉的吸液特性及其吸液特性对烧结体固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 280℃、以配加质量分数为15%CaO的Fe2O_(3)试剂作为黏附粉、典型富矿粉粗颗粒作为核颗粒条件下,各铁矿粉吸液深... 本文采用微型烧结、矿相分析等方式研究了4种典型富矿粉的吸液特性及其吸液特性对烧结体固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 280℃、以配加质量分数为15%CaO的Fe2O_(3)试剂作为黏附粉、典型富矿粉粗颗粒作为核颗粒条件下,各铁矿粉吸液深度差异很大;褐铁矿因其结构疏松吸液深度最大,其有效液相流动性最小,而致密赤铁矿吸液深度小,其有效液相流动性大;同时,不同铁矿粉核颗粒烧结体的固结强度随着核颗粒吸液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有效液相流动性的增加而升高。试验结果通过单种矿烧结杯试验得到进一步验证。实际生产中可采取合理配矿或优化烧结工艺的方式抑制强吸液性矿种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烧结矿的固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粉 吸液特性 液相流动性 固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带连铸含磷低碳钢的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魏红 吴建春 +3 位作者 于艳 梁高飞 方园 王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79,88,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在薄带连铸含磷低碳钢组织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双辊薄带连铸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固溶在基体中的磷含量,减小钢中磷在晶界上的偏析,对力学特性没有负面影响。指出采用双辊薄带连铸工艺来尝试含高磷薄规格耐大气腐... 介绍了国内外在薄带连铸含磷低碳钢组织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双辊薄带连铸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固溶在基体中的磷含量,减小钢中磷在晶界上的偏析,对力学特性没有负面影响。指出采用双辊薄带连铸工艺来尝试含高磷薄规格耐大气腐蚀钢种的开发是一个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带连铸 偏析 针状铁素体 耐大气腐蚀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圆孔和狭缝喷气冷却风箱的阻力特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翟正耀 柳翠翠 刘华飞 《冶金能源》 2010年第4期18-20,共3页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气体通过圆孔和狭缝型喷气冷却风箱的压力损失性能,测量了几种型式风箱的阻力系数。试验数据表明,圆孔风箱阻力系数的范围在2.2到2.95之间,远小于文献报道的3.5;狭缝风箱的阻力系数范围为1.08~1.22,远小于孔式风箱...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气体通过圆孔和狭缝型喷气冷却风箱的压力损失性能,测量了几种型式风箱的阻力系数。试验数据表明,圆孔风箱阻力系数的范围在2.2到2.95之间,远小于文献报道的3.5;狭缝风箱的阻力系数范围为1.08~1.22,远小于孔式风箱。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来预测阻力系数,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二者吻合较好。并且介绍了圆孔喷嘴冷却风箱与狭缝喷嘴冷却风箱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冷却 压力损失系数 开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低碳钢屈服延伸现象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必磊 李永灿 宋长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659-2665,共7页
低碳钢因其优良的塑性常被用于家电和汽车面板。在低碳钢工业生产中,节能、高效的连续退火工艺取代能耗高、效率低的罩式退火工艺后,低碳钢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时效而产生的屈服延伸现象。屈服延伸现象是指低碳钢经... 低碳钢因其优良的塑性常被用于家电和汽车面板。在低碳钢工业生产中,节能、高效的连续退火工艺取代能耗高、效率低的罩式退火工艺后,低碳钢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时效而产生的屈服延伸现象。屈服延伸现象是指低碳钢经人工时效或长时间的自然时效后,钢板表面在变形过程产生不均匀塑性变形而出现褶皱的现象,又称吕德斯带,该现象对钢板的表面质量和性能造成严重的损害。屈服延伸现象受碳氮含量、晶粒尺寸、合金元素、工艺参数和应变等因素影响,在明确屈服延伸现象发生的微观机理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成分和工艺参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消除屈服延伸现象。关于屈服延伸的出现一般认为与晶体内间隙原子(碳原子和氮原子)的偏聚有关:经典理论认为屈服延伸现象是由于间隙原子在晶体内位错周围偏聚(也称柯氏气团),柯氏气团对位错的反复钉扎和解钉扎过程导致了屈服延伸;但是部分学者认为屈服延伸现象是偏聚在晶界上的间隙原子对位错运动的反复钉扎和解钉扎引起;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关于出现屈服延伸现象的原因的争议在于间隙原子偏聚的位置,即偏聚于位错周围形成柯氏气团或偏聚于晶界。为了有效消除屈服延伸现象带来的危害,近些年来除研究屈服延伸现象发生的微观机理,即探究屈服延伸发生过程间隙原子偏聚的位置外,研究者们也探索了屈服延伸现象发生的微观力学行为。针对屈服延伸现象的研究引入了内耗、三维原子探针、聚焦离子束等先进技术手段,可实现对基体、晶界和位错等位置上各元素含量的表征,为进一步明确屈服延伸现象产生机制奠定基础;纳米压痕和扫描电镜原位拉伸等技术可用来研究屈服延伸发生过程的微观形变机理。其中采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屈服延伸现象时所得载荷-位移曲线上出现的晶界pop-in现象已被证实与屈服延伸现象存在联系,否定了较早认为初始pop-in现象与屈服延伸现象存在联系的观点。本文对屈服延伸的影响因素、机理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以期为低碳钢连续退火工业生产工艺中消除屈服延伸现象提供一定的线索,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低碳钢表面成形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屈服延伸 间隙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锡板铬酸钝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姣姣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6-59,共4页
采用铬酸溶液对镀锡板进行钝化,对钝化液组成、阴极电流密度、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宏观表面质量、钝化膜的组成、漆膜附着力评价等方面对钝化膜的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50 g/LCrO_(3)+0.5 g/LH_(2)SO_(4)的钝化液中,阴极钝... 采用铬酸溶液对镀锡板进行钝化,对钝化液组成、阴极电流密度、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宏观表面质量、钝化膜的组成、漆膜附着力评价等方面对钝化膜的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50 g/LCrO_(3)+0.5 g/LH_(2)SO_(4)的钝化液中,阴极钝化电流密度控制在6~10 A/dm^(2)、温度保持在50~60℃较为合适;在此条件下得到钝化膜总Cr含量达到10 mg/m^(2)且Cr(OH)3/Cr_(2)O_(3)含量比在0.9~1.5,钝化膜附着力较优,耐蒸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锡板 钝化 铬酸 附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钢中残余奥氏体定量分析的XRD与EBSD法比较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俊亮 张作贵 +1 位作者 宓小川 高加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1,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都可以对钢中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进行定量分析。本文选用X80管线钢作为实验材料,介绍两种测试技术原理和方法,并比较了两种分析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 XRD EBSD X80 残余奥氏体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Cr铁素体不锈钢粗晶区组织转变和晶粒长大及析出相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郑淮北 叶晓宁 +3 位作者 张雪峰 江来珠 刘振宇 王国栋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0,114-115,共4页
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模拟了12%Cr不锈钢焊接热循环加热过程,利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其组织转变、晶粒长大规律及析出相.结果表明,加热到900℃以上组织大部分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到室温转变为马氏体... 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模拟了12%Cr不锈钢焊接热循环加热过程,利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其组织转变、晶粒长大规律及析出相.结果表明,加热到900℃以上组织大部分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到室温转变为马氏体,1 250℃以上奥氏体全部转变为δ铁素体;1 250℃以下晶粒长大缓慢,1 250℃以上,晶粒随峰值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急剧长大.第二相组织的存在有效地抑制了晶粒长大;母材基体中存在大量细小弥散的铌钛复合碳化物.加热到1 350℃以上,这些碳化物迅速溶解到基体中,不能钉扎晶界和抑制晶粒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焊接热影响区 晶粒长大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速度对奥氏体不锈钢定向凝固组织及其固液界面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旭峰 李秋书 +2 位作者 杜卫东 李仁兴 翟启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2,117,共4页
本文研究了凝固速率对1Cr18Ni9Ti不锈钢定向凝固组织及其固液界面稳定性转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某特一定的温度梯度下,随着凝固速度的增加,定向凝固的固液界面由平面转变为胞状晶,再转变为树枝晶.研究发现,随着凝固速率的增大,定向... 本文研究了凝固速率对1Cr18Ni9Ti不锈钢定向凝固组织及其固液界面稳定性转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某特一定的温度梯度下,随着凝固速度的增加,定向凝固的固液界面由平面转变为胞状晶,再转变为树枝晶.研究发现,随着凝固速率的增大,定向凝固组织枝晶形貌逐渐细化,枝晶间距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8NI9TI钢 定向凝固 凝固速度 固液界面 连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conel 625合金的室温低周疲劳与断裂行为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媛媛 陈立佳 +1 位作者 王宝森 张思倩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4,共5页
为了对Inconel 625合金构件的抗疲劳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在室温下对Inconel 625合金进行了轴向总应变幅控制的低周疲劳实验,分析了室温下合金的应变疲劳寿命和循环应力应变数据,进而给出了合金的应变疲劳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为了对Inconel 625合金构件的抗疲劳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在室温下对Inconel 625合金进行了轴向总应变幅控制的低周疲劳实验,分析了室温下合金的应变疲劳寿命和循环应力应变数据,进而给出了合金的应变疲劳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Inconel 625合金试样进行了断口形貌分析和微观组织观察.结果表明,Inconel 625合金在室温下的弹性应变幅和塑性应变幅与载荷反向周次的关系可分别用Basquin和Coffin-Manson公式来描述.在室温疲劳变形过程中,Inconel 625合金会发生循环硬化和循环软化.合金的低周疲劳裂纹以穿晶方式萌生于疲劳试样的自由表面,并以穿晶方式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 625合金 室温 低周疲劳 疲劳寿命 位错 孪晶界 循环应力响应 失效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