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铁厂循环水对Q235管道腐蚀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孝建 李国敏 +3 位作者 沈奇欣 闫秉昊 吴亭亭 李冰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40,共9页
采用挂片腐蚀实验,通过表征不同腐蚀时间的表面形貌和腐蚀产物的组成,探究了Q235管道在循环水中的腐蚀机理.通过测试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得到了循环水中氯离子和添加药剂等因素对Q235钢的腐蚀电流和腐蚀电位,以及对电化学传荷阻抗... 采用挂片腐蚀实验,通过表征不同腐蚀时间的表面形貌和腐蚀产物的组成,探究了Q235管道在循环水中的腐蚀机理.通过测试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得到了循环水中氯离子和添加药剂等因素对Q235钢的腐蚀电流和腐蚀电位,以及对电化学传荷阻抗的影响;并且结合挂片实验,研究了循环水中氯离子、pH值和添加药剂等因素对Q235钢的平均腐蚀率、腐蚀产物组成、形貌和腐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控制Cl^-浓度小于100 mg/L,pH值不低于8. 5,以及添加缓蚀剂(2 mg/L)可以有效控制Q235的腐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 电化学腐蚀 Q235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Pa级热轧双相钢组织及扩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楠 刘学伟 +1 位作者 孙明军 周丽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60-62,69,共4页
研究了60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CCT曲线,据此选择低温卷取工艺并进行了试制。结果表明:结合低温卷、取工艺,通过Nb、Ti微合金化可生产出具有良好的强塑性的热轧双相钢。采用低温卷取工艺生产的热轧双相钢的马氏体岛尺寸比较细小,且弥散均... 研究了60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CCT曲线,据此选择低温卷取工艺并进行了试制。结果表明:结合低温卷、取工艺,通过Nb、Ti微合金化可生产出具有良好的强塑性的热轧双相钢。采用低温卷取工艺生产的热轧双相钢的马氏体岛尺寸比较细小,且弥散均匀分布,马氏体岛内部亚结构为板条状,且含有高位错密度,既起到了强化作用,又保证了材料一定的韧性。试验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扩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低温卷取 显微组织 扩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卷取后的冷却工艺对低碳铝镇静钢热镀锌板耐时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宝民 何召龙 +2 位作者 王孝建 骆俊廷 白振华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8-214,共7页
针对低碳铝镇静钢热镀锌板存在耐时效性能较差的问题,开展了热轧卷取后不同冷却工艺的试验。通过分析热轧卷析出的碳化物,以及测量镀锌板的时效指数和内耗值,研究了热轧卷取后的冷却工艺对耐时效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轧卷在680... 针对低碳铝镇静钢热镀锌板存在耐时效性能较差的问题,开展了热轧卷取后不同冷却工艺的试验。通过分析热轧卷析出的碳化物,以及测量镀锌板的时效指数和内耗值,研究了热轧卷取后的冷却工艺对耐时效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轧卷在680℃卷取条件下,卷取后的冷却速度从21℃/h降低至4.5℃/h,镀锌板的时效指数降低了约30%,内耗峰值下降了56%,适当降低热轧卷取后的冷却速度能够提高低碳铝镇静钢热镀锌板的耐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速度 低碳铝镇静钢 热镀锌 耐时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SPHC带钢冷轧边裂缺陷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进 裴新华 +1 位作者 黄绪传 夏小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7-159,162,共4页
对热轧SPHC低碳铝镇静带钢样品在冷轧时出现的边裂缺陷进行了检测分析和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是薄规格SPHC钢在热轧过程中边部温度损失大,终轧温度较低,其微观组织存在较严重的纤维状,导致材料塑性较差,在后续冷轧时产生边裂问题... 对热轧SPHC低碳铝镇静带钢样品在冷轧时出现的边裂缺陷进行了检测分析和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是薄规格SPHC钢在热轧过程中边部温度损失大,终轧温度较低,其微观组织存在较严重的纤维状,导致材料塑性较差,在后续冷轧时产生边裂问题。提高出炉温度、优化除磷工艺、提高中间坯厚度等措施可有效改善边裂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SPHC 边裂 纤维状组织 终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0DP与700DP热轧双相钢的力学性能与成形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维晋 殷胜 裴新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97,共6页
研究了580DP与700DP热轧双相钢的拉伸性能、扩孔性能和成形极限曲线,并与QStE550TM热轧微合金高强钢的进行对比;采用成形极限经验公式和MK模型对成形极限曲线进行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热轧双相钢的成形极限曲线最低点的主应变... 研究了580DP与700DP热轧双相钢的拉伸性能、扩孔性能和成形极限曲线,并与QStE550TM热轧微合金高强钢的进行对比;采用成形极限经验公式和MK模型对成形极限曲线进行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热轧双相钢的成形极限曲线最低点的主应变进行拟合,进而对成形极限经验公式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与QStE550TM钢相比,580DP与700DP钢的断后伸长率和加工硬化指数较高,屈强比较低,加工性能较好;580DP与700DP钢的扩孔率均低于QStE550TM钢的,扩孔性能较差;580DP钢的成形极限曲线高于700DP钢的,且均高于QStE550TM钢的,热轧双相钢的成形性能较好;成形极限经验公式与MK模型均不能很好地预测580DP与700DP钢的成形极限曲线;采用修正的成形极限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热轧双相钢的成形极限曲线与试验结果较吻合,其中580DP钢的相对误差小于5.6%,700DP钢在平面应变区域的相对误差小于9.4%,在其他区域的相对误差小于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拉伸性能 扩孔性能 成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SPHC钢板冷轧后表面色差缺陷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59-261,共3页
热轧低碳铝镇静钢SPHC在冷轧、热镀锌后表面易出现色差缺陷。对色差样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产生色差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热轧板氧化铁皮较厚以及表面粗糙度较大,导致冷轧时产生微观压应力不均而在宏观上表现出色差缺陷。降低卷取... 热轧低碳铝镇静钢SPHC在冷轧、热镀锌后表面易出现色差缺陷。对色差样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产生色差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热轧板氧化铁皮较厚以及表面粗糙度较大,导致冷轧时产生微观压应力不均而在宏观上表现出色差缺陷。降低卷取温度和优化除鳞工艺可明显改善表面色差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差 氧化铁皮 酸洗 冷轧 卷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钢层流船形冷却及卷取过程温度场和相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明军 夏小明 龙雷周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1-134,共4页
根据CCT曲线和工艺要求建立带钢船形冷却的温度-相变耦合模型,对冷却及卷取过程的温度场和相变进行模拟计算。建模过程中,带钢物性参数从二级机中调取,通过模型子程序HETVAL在CAE软件中定义生热,以JMAK方程为相变动力学方程,采用六次高... 根据CCT曲线和工艺要求建立带钢船形冷却的温度-相变耦合模型,对冷却及卷取过程的温度场和相变进行模拟计算。建模过程中,带钢物性参数从二级机中调取,通过模型子程序HETVAL在CAE软件中定义生热,以JMAK方程为相变动力学方程,采用六次高斯曲线进行船形冷却效率拟合。计算结果表明:冷却结束后,带钢长度方向计算温度与检测温度基本重合,表层冷速大于中心层的,并出现"返红"现象,所模拟带钢在层流冷却辊道上已完成相变。钢卷下线3 h后,温度分布梯度基本稳定。利用计算结果,优化了现有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形冷却 温度 相变 有限元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高强冷轧马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明军 刘洪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4-146,150,共4页
开展了不同工艺参数下高强冷轧马氏体钢的退火试验。采用光学、扫描、透射显微镜和拉伸试验等分析了退火工艺参数对高强马氏体钢性能与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快冷开始温度高,淬火后马氏体数量多,试验钢强度增高,伸长率相对较低;当冷... 开展了不同工艺参数下高强冷轧马氏体钢的退火试验。采用光学、扫描、透射显微镜和拉伸试验等分析了退火工艺参数对高强马氏体钢性能与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快冷开始温度高,淬火后马氏体数量多,试验钢强度增高,伸长率相对较低;当冷却速度快,试验钢中马氏体含量增多且晶粒细小,屈服和抗拉强度提高,伸长率影响不显著。随着过时效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屈服强度升高,抗拉强度降低。过时效过程中,大块M/A岛的分解和细小弥散粒子的析出是导致屈服强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对伸长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此外,适当提高过时效温度,可以降低马氏体的硬度及马氏体和铁素体相之间的硬度差,有利于折弯性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工艺 马氏体钢 冷却速度 过时效温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工艺对Ti微合金热轧带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段争涛 裴新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63-65,69,共4页
对两种厚度(1.5、8.0mm)的Ti微合金热轧带钢进行了不同冷却工艺的现场试验,研究了稀疏冷却、优化稀疏冷却,前段冷却以及前段密集冷却工艺下热轧带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5mm带钢卷取温度520和500℃时,优化稀疏冷却工艺比稀疏冷... 对两种厚度(1.5、8.0mm)的Ti微合金热轧带钢进行了不同冷却工艺的现场试验,研究了稀疏冷却、优化稀疏冷却,前段冷却以及前段密集冷却工艺下热轧带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5mm带钢卷取温度520和500℃时,优化稀疏冷却工艺比稀疏冷却工艺屈服强度稍有提高;在卷取温度480℃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24和30MPa。与前段冷却工艺的8.0mm热轧带钢相比,采用前段密集冷却工艺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51和46MPa,断后伸长率和低温冲击前段功稍有降低,但在-60℃时冲击功仍能达到160J,保持较高的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冷却工艺 稀疏冷却 前段密集冷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温度波动对冷轧变形抗力的影响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魏宝民 王孝建 +1 位作者 崔熙颖 白振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166,共5页
针对热轧过程中温度波动生产的带钢在冷轧过程变形抗力变化的问题,将变形抗力分为初始变形抗力和加工硬化量两个部分,建立变形抗力初始模型。将终轧温差、卷取温差、由温差引起的加工硬化量的变化量、标准热轧终轧温度、实际热轧终轧温... 针对热轧过程中温度波动生产的带钢在冷轧过程变形抗力变化的问题,将变形抗力分为初始变形抗力和加工硬化量两个部分,建立变形抗力初始模型。将终轧温差、卷取温差、由温差引起的加工硬化量的变化量、标准热轧终轧温度、实际热轧终轧温度、标准热轧卷取温度以及实际热轧卷取温度等因素考虑在内,以多项式函数建立起热轧温度特性波动对冷轧变形抗力影响模型。结合压扁半径的轧制压力模型,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利用Powell优化算法通过大量现场生产数据反算出相关特征系数,最终得到冷轧来料的变形抗力。以此为理论依据,开发出轧制压力预报模型,将此研究其应用于某1420机组的生产实践,变形抗力计算值更加精确,成品带钢板形得到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轧温度 卷曲温度 轧制压力 冷轧变形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