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挖掘技术在宝钢配矿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冯建生 王秀芝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4-26,39,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其在宝钢配矿系统中的应用。该配矿系统已创近6千万元的经济效益。本文最后对工业企业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应采用的主要的数据挖掘技术和步骤,提出了一个总体思路。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神经网络 配矿系统 数据库 计算机 钢铁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压力容器用钢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云良 张汉谦 +1 位作者 彭碧草 李金富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43,共8页
介绍了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用钢的发展和演化规律,给出了常见的各类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及各类杂质元素的危害,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制造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预测了当前核电压力容器用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核电站 压力容器 杂质元素 辐照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20型奥氏体钢在650℃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欣 王起江 彭碧草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为了解奥氏体耐热不锈钢HR3C、NF709R和SAVE25在服役条件下的抗蒸汽腐蚀性能,研究了3种材料在650℃/25 MPa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采用SEM、XRD分析了氧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分布和物相,结果表明,3种材料在超临界水中均具有良好的抗腐... 为了解奥氏体耐热不锈钢HR3C、NF709R和SAVE25在服役条件下的抗蒸汽腐蚀性能,研究了3种材料在650℃/25 MPa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采用SEM、XRD分析了氧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分布和物相,结果表明,3种材料在超临界水中均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因NF709R含有较多的Mo和Ni,生成的FeMo_2O_4减缓了Fe的扩散,有利于降低氧化速率,同时由于Ni可提高氧化膜的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能,NF709R耐腐蚀性能优于HR3C和SAVE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耐热钢 超临界水 腐蚀性能 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conel 740H合金在纯水蒸气环境中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13
4
作者 鲁金涛 杨珍 +3 位作者 徐松乾 赵海平 赵新宝 谷月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41,共5页
通过高温氧化试验研究了Inconel 740H合金在750℃的动态纯水蒸气环境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Inconel 740H合金的氧化增重近似遵循抛物线规律,随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产物粗大;氧化膜形貌与在干燥空气中氧化的明显不同,但未发现明显的氧... 通过高温氧化试验研究了Inconel 740H合金在750℃的动态纯水蒸气环境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Inconel 740H合金的氧化增重近似遵循抛物线规律,随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产物粗大;氧化膜形貌与在干燥空气中氧化的明显不同,但未发现明显的氧化膜开裂和剥落现象;合金氧化100h后形成连续的Cr2O3氧化膜,氧化膜厚度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氧化1 000h后形成的氧化膜主要由Cr2O3和少量的(Mn,Ni)Cr2O4尖晶石组成,靠近氧化膜的合金内部出现明显的贫铬区,并伴生少量的Al2O3和TiO2内氧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 740H合金 纯水蒸气 高温氧化 超超临界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Ti55531合金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闵新华 徐锋 孙书英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17,共4页
对Ti55531合金棒材和锻件进行不同工艺的固溶和时效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升高(575~650℃),棒材中的初生α相由颗粒状变为条状或短棒状,直至全部变为β晶粒,室温抗拉强度和屈... 对Ti55531合金棒材和锻件进行不同工艺的固溶和时效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升高(575~650℃),棒材中的初生α相由颗粒状变为条状或短棒状,直至全部变为β晶粒,室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明显增大,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大幅下降;随着时效温度降低,短棒状或条状α相逐渐溶解并球化析出α颗粒,室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明显增大,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显著降低;为使钛合金棒材的室温强度和塑性达到最佳匹配,固溶温度应控制在相变点以下,时效温度宜选择在600~620℃区间;固溶温度在相变点以下,时效温度为600℃时,锻件的强度和塑性可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拉伸性能 固溶温度 时效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橡胶共焦化对焦炭结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文成 任学延 +1 位作者 张小勇 郑明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339-345,共7页
为了研究废橡胶配煤炼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本文对橡胶粉的热解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70kg试验焦炉进行配煤炼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废橡胶的热解特性分析废橡胶的热解区间与配合煤相近,废橡胶的红外光谱与气煤相近,为废橡胶代替气煤... 为了研究废橡胶配煤炼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本文对橡胶粉的热解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70kg试验焦炉进行配煤炼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废橡胶的热解特性分析废橡胶的热解区间与配合煤相近,废橡胶的红外光谱与气煤相近,为废橡胶代替气煤配煤炼焦提供了可能。小焦炉试验表明,随着废橡胶的配煤配比增加,焦炭灰分下降,硫分有所上升,焦炭机械强度DI略有降低,焦炭反应后强度降低;在配比2%的范围内,灰分略有下降,硫分有所上升,DI略降低,CSR略提高,焦炭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废橡胶配煤得到的焦炭微观结构分析表明,0.1~10μm的中孔和大于10μm大孔的比表面积变化不明显,而小于0.1μm的微孔比表面积变化最大。废橡胶配比从0到6%,则焦炭微孔比表面积从1.5m2/g增加到3.5m2/g。由于焦炭的二氧化碳反应性发生在表面,因此比表面积大则反应速度快,焦炭反应后强度降低。焦炭微晶结构分析表明,随着废橡胶配比的增加,堆积高度Lc逐渐降低,石墨化度逐渐降低,废橡胶的加入影响到焦炭的基质结构,石墨化度降低对于焦炭的机械强度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橡胶 焦化 焦炭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焦炭硫形态及其对高炉煤气硫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文成 张小勇 郑明东 《冶金能源》 2019年第2期55-59,共5页
通过对10种冶金焦炭的分析,探讨焦炭全硫分、焦炭不同形态硫分和焦炭表面吸附硫分对高炉煤气含硫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0种冶金焦炭的全硫为0. 66%~0. 81%,焦炭全硫与高炉煤气含硫没有明显的关系;冶金焦炭中包括无机硫和有机硫,有机硫... 通过对10种冶金焦炭的分析,探讨焦炭全硫分、焦炭不同形态硫分和焦炭表面吸附硫分对高炉煤气含硫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0种冶金焦炭的全硫为0. 66%~0. 81%,焦炭全硫与高炉煤气含硫没有明显的关系;冶金焦炭中包括无机硫和有机硫,有机硫又分为噻吩、砜和亚砜,噻吩类硫占比为20. 05%~53. 84%;亚砜类15. 28%~26. 14%;砜类2. 91%~34. 92%;无机硫10. 1%~34. 66%。焦炭中噻吩、砜和亚砜等有机硫、焦炭无机硫与高炉煤气含硫关系不明显。随着焦炭中噻吩硫增加,无机硫下降,高炉煤气含硫增加。焦炭的表面附着硫大部分都集中在0. 008%~0. 015%之间。理论计算表明0. 01%的焦炭表面附着硫相当于高炉煤气中硫量增加23. 91mg/m^3。高炉生产实践表明0. 01%的硫对高炉煤气的影响在20~30 mg/m^3。要控制高炉煤气的硫在87mg/m^3,焦炭吸附硫以小于0. 01%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硫分 有机硫 无机硫 高炉煤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最小厚度准则预测高强热轧钢板的FLC曲线 被引量:1
8
作者 陆文琼 陈劼实 +3 位作者 陈军 石磊 肖华 仝广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7-390,395,共5页
为更便捷地获得成形极限图(FLD)中的成形极限曲线(FLC),用最小厚度准则,通过少量成形极限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来预测FLC.采用Barlat1989屈服准则对QStE340TM、SAPH370、ZStE260P三种高强度热轧钢板进行成形极限模拟,并以最小厚度准则作为... 为更便捷地获得成形极限图(FLD)中的成形极限曲线(FLC),用最小厚度准则,通过少量成形极限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来预测FLC.采用Barlat1989屈服准则对QStE340TM、SAPH370、ZStE260P三种高强度热轧钢板进行成形极限模拟,并以最小厚度准则作为极限判据,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绘制FLC图.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平面应变路径下的成形极限实验数据作为最小厚度准则的已知参数时,数值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能较好吻合.故采用平面应变路径下的成形极限实验数据,结合最小厚度准则和数值模拟,即可得到材料完整的FLC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准则 最小厚度准则 成形极限 应变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锅炉及压力容器用铁素体系铬钼耐热钢的发展回顾及成分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永涛 张汉谦 +1 位作者 王国栋 李金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76,共5页
铁素体系铬钼耐热钢优良的综合性能是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关键性技术要求之一。介绍了2%Cr、9%Cr、12%Cr(质量分数,下同)三类铁素体系铬钼耐热钢典型钢种及重要合金元素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总结了铁素体系铬钼耐热钢的成分设... 铁素体系铬钼耐热钢优良的综合性能是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关键性技术要求之一。介绍了2%Cr、9%Cr、12%Cr(质量分数,下同)三类铁素体系铬钼耐热钢典型钢种及重要合金元素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总结了铁素体系铬钼耐热钢的成分设计变化趋势,指出通过合理的成分及工艺设计,控制析出相的种类、密度、形貌和尺寸,能有效改善材料高温蠕变性能,为此类钢种的开发提供基础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系耐热铬钼钢 成分设计 发展回顾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