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渣还原-熔分过程中砷的行为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万新宇 王锋 +2 位作者 高建军 齐渊洪 王念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99,共4页
对铜渣直接还原和高温熔分过程中砷的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还原过程中,砷脱除率较低,只有26.0%左右,升高温度、提高配碳量和炉料碱度均不利于砷的脱除,而延长还原时间可促进砷的脱除。在保证球团金属化率的基础上,在还原温... 对铜渣直接还原和高温熔分过程中砷的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还原过程中,砷脱除率较低,只有26.0%左右,升高温度、提高配碳量和炉料碱度均不利于砷的脱除,而延长还原时间可促进砷的脱除。在保证球团金属化率的基础上,在还原温度1300℃、C/O比1.2、碱度0.6、还原时间30 min的最优条件下,还原后球团内砷含量最低为0.073%。高温熔分过程中,砷元素富集进入铁相,少部分进入渣相,在保温温度1455℃、CaO添加量4%、CaF2添加量1%、保温时间30 min时,铁相中砷含量为0.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脱砷 直接还原 高温熔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锌尘泥球团直接还原过程中渣相行为与固结强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环宇 胡博平 +2 位作者 丁娟 王佳 虎涛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1-246,共6页
通过表征不同直接还原温度下碱性含锌尘泥球团外观形貌、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抗压强度变化,并结合FactSage热力学计算,分析了碱性尘泥球团直接还原过程中渣相行为及其对球团固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升高,碱性尘泥球团体... 通过表征不同直接还原温度下碱性含锌尘泥球团外观形貌、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抗压强度变化,并结合FactSage热力学计算,分析了碱性尘泥球团直接还原过程中渣相行为及其对球团固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升高,碱性尘泥球团体积先膨胀后收缩,对应抗压强度也先减小后增加,碱性氧化物一直参与球团渣相的形成过程并最终形成复杂的含钙化合物渣相。固相反应是渣相形成的基础,其中间产物Ca 2SiO 4良好的固溶性促进了钙铁和钙镁低熔点物相的固相生成,铁氧化物的初步还原产物FeO有利于液相生成,促进球团中物相的迁移和重新排列,球团体积收缩,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冶金尘泥 碱性球团 直接还原 渣相行为 固结强度 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锌尘泥球团直接还原的影响因素与参数优化
3
作者 李圣辉 任煜 张江鸣 《烧结球团》 2025年第4期114-121,共8页
为解决工业化生产中转底炉球团金属化率偏低的问题,探究含锌尘泥球团直接还原的影响因素和最佳参数,本文通过设计五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空煤比、n(C)/n(O)(物质的量之比)、还原温度、炉底转速对球团金属化率的影响,获得最佳的... 为解决工业化生产中转底炉球团金属化率偏低的问题,探究含锌尘泥球团直接还原的影响因素和最佳参数,本文通过设计五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空煤比、n(C)/n(O)(物质的量之比)、还原温度、炉底转速对球团金属化率的影响,获得最佳的还原工艺参数,并开展不同入炉生球量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转底炉还原二区温度和n(C)/n(O)是影响直接还原的显著因素,对还原过程的影响远大于空煤比、还原一区温度和炉底转速。此外,球团金属化率与入炉生球量关系密切,随着入炉生球量的增加,球团金属化率逐渐下降。在空煤比为2.2、n(C)/n(O)为1.4、还原一区温度为1250℃、还原二区温度为1260℃、炉底转速为25 min的最佳还原参数下进行生产实践,在满足设计指标的前提下,即入炉生球量≥26 t/h时,球团的金属化率明显提高,从2023年的67.10%提升至2024年的72.16%。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转底炉生产中提升含锌尘泥球团的金属化率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还原 转底炉 金属化率 正交试验 冶金尘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