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炼钢工艺和成分体系对B50A1300硅钢铁损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峰 李光强 +1 位作者 陈晓 庞春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以低牌号B50A1300硅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精炼RH吹氧量、w[Mn]2/w[Si]比值、FeAl预脱氧效果以及连铸钢水镇静时间等对B50A1300硅钢铁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精炼RH过程吹氧量大于160 Nm3时,钢的铁损迅速劣化;合适的钢成分体系是将w[Mn]2/w... 以低牌号B50A1300硅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精炼RH吹氧量、w[Mn]2/w[Si]比值、FeAl预脱氧效果以及连铸钢水镇静时间等对B50A1300硅钢铁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精炼RH过程吹氧量大于160 Nm3时,钢的铁损迅速劣化;合适的钢成分体系是将w[Mn]2/w[Si]比值严格地控制在0.5以内;最佳的FeAl、FeSi脱氧效果是将FeAl、FeSi脱氧后钢水含氧量分别控制在140×10-4%左右和90×10^-4%-140×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RH 脱氧 夹杂物 无取向硅钢 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处理无取向硅钢中的夹杂物与电磁性能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峰 李光强 朱诚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29-1033,共5页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无取向硅钢,进行了RH精炼添加稀土合金实验。结果表明,1.15%(质量分数)Si钢的脱硫反应,主要发生在添加稀土合金之后的前5min。最佳的稀土合金添加量为0.6~0.9kg/t钢。钢液经过稀土处理后,加入的稀土总量越多,稀土氧硫...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无取向硅钢,进行了RH精炼添加稀土合金实验。结果表明,1.15%(质量分数)Si钢的脱硫反应,主要发生在添加稀土合金之后的前5min。最佳的稀土合金添加量为0.6~0.9kg/t钢。钢液经过稀土处理后,加入的稀土总量越多,稀土氧硫化物夹杂物的尺寸就越大,但热轧带钢再结晶效果会逐渐变差,成品带钢晶粒尺寸先是快速长大,而后逐渐减小。最佳的钢中存留稀土含量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应严格控制在2.0×10-3%~6.0×10-3%(质量分数)。在此范围内,钢的铁损先是快速降低,而后缓慢升高,钢的磁感应强度则单调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RH精炼 稀土处理 夹杂物 组织遗传 电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精炼添加钙合金去除硅钢夹杂物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12-116,共5页
采用RH精炼添加钙合金方式对硅钢进行钙处理。结果表明,钙合金添加量为0.67、1.00、1.67kg/t钢时,钢中钙含量分别为0、2×10-6、4×10-6;随着钙合金添加量增大,钢中夹杂物粒度逐渐由0~2μm向2~4、4~6μm偏移;不同钙处理条件... 采用RH精炼添加钙合金方式对硅钢进行钙处理。结果表明,钙合金添加量为0.67、1.00、1.67kg/t钢时,钢中钙含量分别为0、2×10-6、4×10-6;随着钙合金添加量增大,钢中夹杂物粒度逐渐由0~2μm向2~4、4~6μm偏移;不同钙处理条件下,钢中均存在粒径小于1μm和粒径为1~5μm的MnS、CuxS夹杂物,后者或单独存在,或同AlN、CaS夹杂复合;粒径为5~10μm区间,钢中的夹杂物基本以钙的氧、硫化物为主。与钙处理前相比,钙合金添加量为0.67、1.00、1.67kg/t钢时,粒径小于1.0μm的微细夹杂物减少幅度分别为68.06%、87.50%、94.94%。钙合金添加量为1.67kg/t钢时,可以去除钢中绝大部分的微细夹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钢 RH精炼 钙合金 钙处理 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方法对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的影响
4
作者 陈凌峰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通过对电工钢片表面绝缘涂层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测得其表面绝缘电阻.根据测试结果比较分析发现: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测得的同一类电工钢表面绝缘电阻值有所差异,而且GB/T 2522—1988测试方法比GB/T 2522—2007测试方法所测得的值偏大,并对其... 通过对电工钢片表面绝缘涂层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测得其表面绝缘电阻.根据测试结果比较分析发现: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测得的同一类电工钢表面绝缘电阻值有所差异,而且GB/T 2522—1988测试方法比GB/T 2522—2007测试方法所测得的值偏大,并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绝缘电阻 电工钢片(带)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