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块矿固定床干燥试验研究
1
作者 谢朝晖 杨晓曼 鲁胜虎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3,43,共7页
提高块矿比例,有助于缩短工艺流程和降低生产成本。然而,高比例块矿使用时粒度不均、粉末率及含水率高将影响高炉生产,因此块矿入炉前进行干燥筛分预处理对提高块矿入炉比例意义重大。以澳洲某块矿为研究对象,开发块矿固定床干燥新工艺... 提高块矿比例,有助于缩短工艺流程和降低生产成本。然而,高比例块矿使用时粒度不均、粉末率及含水率高将影响高炉生产,因此块矿入炉前进行干燥筛分预处理对提高块矿入炉比例意义重大。以澳洲某块矿为研究对象,开发块矿固定床干燥新工艺,系统研究了不同供热模式、干燥风温及时间、料层厚度、块矿粉末率、含水率等因素对块矿干燥与筛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鼓风干燥方式,在干燥风温300℃、时间4 min、风速1.4 m/s、料高450 mm的条件下,块矿脱水率可达38.67%;采用抽风干燥方式,在干燥风温450℃、风速1.2 m/s、料高500 mm、热风干燥2 min+冷风干燥2 min条件下,块矿脱水率可达45.14%。两种烘干制度都能实现块矿快速干燥脱水,满足入炉粒度和水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矿 固定床干燥 干燥特性 鼓风干燥 抽风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Nakajima试验的高强钢剪切边成形性研究
2
作者 牛超 王雪听 韩非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277,共5页
基于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方法,对两种先进高强钢TRIP800和CP800材料的剪切边缘成形性进行了研究,并从切边质量和材料微观组织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更易诱发边缘开裂,并通过标准冲孔模具实现剪切边... 基于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方法,对两种先进高强钢TRIP800和CP800材料的剪切边缘成形性进行了研究,并从切边质量和材料微观组织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更易诱发边缘开裂,并通过标准冲孔模具实现剪切边质量的变化;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全程获取应变,并对垂直于边部且沿着裂纹方向的连续应变点进行多项式拟合,将获得靠近开裂边缘处的极限应变作为评价指标;TRIP800材料具有较好的整体成形性,表现为均匀伸长率明显高于CP800材料,但在两种切边质量下的边部极限应变均明显小于CP800材料,即抵抗在边缘局部产生裂纹的能力较差。剪切边成形性与边部质量和材料微观组织有关,两种材料采用线切割得到的边部极限应变均高于有一定初始损伤的冲裁边;CP800材料的贝氏体组织更细小、均匀,而TRIP800材料由大块的铁素体和其间夹杂的马氏体组成,两相之间硬度和韧性差异较大,前者的组织形态更有利于局部成形,后者整体成形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钢 边缘成形性 Nakajima胀形试验 边部极限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738返回料合金组织及纯净度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濛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2-1369,共8页
该研究针对GH738合金不能直接使用的返回料进行了真空感应拼锭处理,并针对返回料拼锭再进行了电渣重熔。相应分析了双联工艺过程的化学成分变化,比较了感应拼块锭及电渣锭中的碳化物及非金属夹杂的差别,对比了枝晶组织的特征差异。返回... 该研究针对GH738合金不能直接使用的返回料进行了真空感应拼锭处理,并针对返回料拼锭再进行了电渣重熔。相应分析了双联工艺过程的化学成分变化,比较了感应拼块锭及电渣锭中的碳化物及非金属夹杂的差别,对比了枝晶组织的特征差异。返回料熔炼高温合金主要的问题在于其相对更高的N、O气体元素含量,需要在真空感应熔炼阶段严格控制以避免对成品性能的影响。经过电渣重熔后,枝晶生长有明显的取向性,且枝晶间析出的碳化物尺寸及数量均较真空感应熔炼状态有所增大,夹杂物分布相对也更加弥散且尺寸有所减小。最终验证了对于无法直接使用的返回料进行感应拼锭处理再作为高温合金冶炼原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料 夹杂物 真空感应 电渣重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和DP钢面内成形性能与边部成形性能对比研究
4
作者 袁志鹏 牛超 束祺成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1,共7页
目的以宝钢生产的QP980、QP1180、DP980、DP11804种典型超高强钢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QP、DP钢种材料面内与边部成形特性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单向拉伸设备以及成形试验机,并结合DIC分析技术,对4种材料的力学性能、面内成形性及边部成形性... 目的以宝钢生产的QP980、QP1180、DP980、DP11804种典型超高强钢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QP、DP钢种材料面内与边部成形特性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单向拉伸设备以及成形试验机,并结合DIC分析技术,对4种材料的力学性能、面内成形性及边部成形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与DP钢相比,同等强度级别QP钢的均匀延伸率及加工硬化系数均明显更高。在面内成形应变状态下,同等强度级别QP钢极限成形深度均明显大于DP钢的,但主、次应变大小差异不大。在边部成形应变状态下,同等强度级别QP、DP钢极限成形深度以及主、次应变大小均差异不大。QP、DP钢面内成形最大主应变均明显大于边部成形最大主应变。结论与同强度级别DP钢相比,QP钢具有更高的均匀延伸率及加工硬化系数。QP钢材料的加工硬化系数高,材料内部协同变形能力强,面内成形性能明显优于DP钢材料的,但两者的边部成形性能差异不大;QP、DP钢材料能承受更大的面内主应变,受边部加工硬化及毛刺的影响,冲裁后,边部应变明显降低,在QP、DP超高强钢零件设计制造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边部发生较大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钢 DP钢 面内应变 边部应变 成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渣矿棉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5
作者 肖永力 李永谦 +2 位作者 刘茵 范建峰 石福志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89-1694,共6页
高炉渣矿棉因其轻质、不燃、防霉等诸多优良的性能而在节能环保、隔音降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高炉渣矿棉的特点、用途、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分析了影响高炉渣矿棉性能的诸多因素,并对新近提出的高炉熔渣直接生产矿棉技术... 高炉渣矿棉因其轻质、不燃、防霉等诸多优良的性能而在节能环保、隔音降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高炉渣矿棉的特点、用途、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分析了影响高炉渣矿棉性能的诸多因素,并对新近提出的高炉熔渣直接生产矿棉技术应用中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了评述和展望。高炉熔渣直接生产矿棉技术无论是对目前存在的能源危机或环境问题,还是对保温隔热材料行业的发展或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矿棉 熔渣 生产工艺 酸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线能量焊接用结构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宋凤明 李自刚 +1 位作者 钱余海 沈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69-73,共5页
大线能量焊接钢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已成为厚板的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提高钢大线能量焊接性的主要技术手段,介绍了大线能量焊接用结构钢的开发应用情况,为大线能量焊接钢板的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线能量焊接 HAZ 针状铁素体 结构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企业用后耐火材料的再生利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姚金甫 崔维平 +1 位作者 洪建国 田守信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关键词 钢铁企业 用后耐火材料 再生利用 市场竞争 产品过剩 成本优势 企业内部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中心偏析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辉 张立 +2 位作者 赵素 李云涛 李金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5-48,51,共5页
连铸坯中心偏析会对铸坯质量及其后续的轧制产生不利影响。在简要阐述连铸生产过程中铸坯中心偏析缺陷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低过热度浇注技术、二次强冷技术、电磁搅拌技术、轻压下技术、结晶器喂带技术等铸坯中心偏析控制方... 连铸坯中心偏析会对铸坯质量及其后续的轧制产生不利影响。在简要阐述连铸生产过程中铸坯中心偏析缺陷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低过热度浇注技术、二次强冷技术、电磁搅拌技术、轻压下技术、结晶器喂带技术等铸坯中心偏析控制方法与机制,并特别对结晶器喂带技术在连铸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坯 中心偏析 等轴晶 结晶器喂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用极低屈服点钢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宋凤明 温东辉 李自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8-31,共4页
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及轧制丁艺,制备出屈服强度100MPa级的极低屈服点钢,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组织对性能的影响作用,同时对其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其综合力学性能满足抗震用钢的要求。
关键词 极低屈服点钢 建筑抗震 消能抗震 高应变低周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烤硬化钢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邝春福 张深根 +2 位作者 李俊 王健 刘华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95,共4页
概述了烘烤硬化(BH)钢板的分类、烘烤硬化机理和组织性能研究现状等,介绍了BH钢板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各工序对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并指出了BH钢板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烘烤硬化钢板 硬化机理 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无取向硅钢再结晶退火组织和织构演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健 李俊 +2 位作者 郭文渊 张利祥 张深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0-103,111,共5页
总结了近年来冷轧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组织和织构演变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快速加热条件下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研究进展。快速加热抑制回复,使再结晶发生前的剩余形变储能增加,导致形核驱动力增加并促进大角晶界迁移,因而使形核率增加、晶... 总结了近年来冷轧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组织和织构演变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快速加热条件下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研究进展。快速加热抑制回复,使再结晶发生前的剩余形变储能增加,导致形核驱动力增加并促进大角晶界迁移,因而使形核率增加、晶粒细化。同时,快速加热降低了晶核择优位向,最终降低了〈111〉//ND再结晶织构组分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再结晶退火 织构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带连铸侧封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鹏举 赵斌元 +1 位作者 田守信 姚金甫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4-298,共5页
总结了国内外薄带连铸侧封技术(包括电磁侧封技术、气体侧封技术、固体侧封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固体侧封板的材质(主要有熔融石英质、高铝质、锆英石质、镁质、铝碳质、氮化硼质等),并展望了侧封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 薄带连铸 侧封技术 固体侧封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金刚石膜形态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宇军 董光能 +2 位作者 毛军红 曾群锋 谢友柏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类金刚石膜(Diamond-like carbon,DLC)优异的性能与碳原子sp2、sp3杂化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模拟计算了以C原子和CH3原子团为主要沉积物,在不同入射能量下制备无氢DLC膜和含氢DLC膜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了所生长成的两类... 类金刚石膜(Diamond-like carbon,DLC)优异的性能与碳原子sp2、sp3杂化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模拟计算了以C原子和CH3原子团为主要沉积物,在不同入射能量下制备无氢DLC膜和含氢DLC膜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了所生长成的两类DLC膜的具体形态及s-p杂化特性。揭示了无氢和含氢的两类DLC膜中sp2与sp3键的形成与连接结构形式,模拟结果表明:合适的入射能量可获得致密的DLC膜。在中等入射能量下,得到的sp3键含量的计算结果较好地符合实验结果,体现了理论计算与分析对实验制备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膜 分子动力学模拟 s-p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双极荷电凝并器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何剑 刘道清 徐国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5-50,10,共6页
提出了一种高效去除微细粉尘的一体式双极荷电凝并方法及装置(integrative bipolar charged agglomerator,IBCA)。荷电与凝并同时进行,末端设流动凝并单元。并搭建了IBCA综合试验系统,以电厂粉煤灰为试验粉尘,采用TSI 3321型空气动力学... 提出了一种高效去除微细粉尘的一体式双极荷电凝并方法及装置(integrative bipolar charged agglomerator,IBCA)。荷电与凝并同时进行,末端设流动凝并单元。并搭建了IBCA综合试验系统,以电厂粉煤灰为试验粉尘,采用TSI 3321型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APS)及Sintrol 303型粉尘仪在线检测IBCA前后的粉尘粒径分布及凝并器后电除尘器的粉尘排放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凝并性能随正通道电场强度升高而提高,但负通道场强变化,凝并性能变化不大,凝并电场风速最佳值约7.8 m/s,粉尘浓度与凝并性能负相关,IBCA最优凝并特征值可达1.5以上,且同等条件下可降低其后续电除尘器的排放浓度69.7%,证明其对微细粉尘的净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双极荷电凝并 微细粉尘 凝并特征值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高强钢V弯回弹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徐仕龙 肖华 石磊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58,共6页
以宝钢生产的14种规格和牌号的钢板为研究对象,对其V弯成形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向拉伸实验,获得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分析了试验材料的V弯回弹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存在正、负回弹,相同弯曲角度下随弯曲半径增大,回弹量增加且趋向... 以宝钢生产的14种规格和牌号的钢板为研究对象,对其V弯成形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向拉伸实验,获得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分析了试验材料的V弯回弹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存在正、负回弹,相同弯曲角度下随弯曲半径增大,回弹量增加且趋向正回弹,在相同弯曲半径下,弯曲角度增大,回弹量减小且趋向负回弹,可通过调整弯曲角度或弯曲模具圆角大小来可合理控制零件回弹;在相同厚度条件下,当材料抗拉强度大于600 MPa时,回弹量显著增大;在相同强度条件下,回弹量随弯曲角度的增大而趋向负回弹,同时随着弯曲半径的变大,回弹量随材料厚度产生的差异趋缓,并趋向正回弹;980 MPa强度级别材料中材料厚度越小,不同弯曲半径下的回弹量差异变大;厚度相同的情况下,QP钢和MS钢的回弹量比DP钢更趋向于正回弹;数值拟合发现,回弹角度随R/T值的增大而增大,且经历一个由负到正的过程。随着弯曲角度的增大,拟合曲线下移且斜率变小,只有当R值足够大时才会出现正回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V弯成形 回弹 单向拉伸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产线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宝钢1580热轧示范产线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健民 单旭沂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6-251,共6页
智能制造是未来钢铁行业战略发展方向,各钢铁制造企业、装备与控制供应商都在积极探索实施方案。以国内钢铁行业首条智能制造示范产线——1580热轧智能产线的建设为例,总结了传统热轧产线智能化改造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情况。构建... 智能制造是未来钢铁行业战略发展方向,各钢铁制造企业、装备与控制供应商都在积极探索实施方案。以国内钢铁行业首条智能制造示范产线——1580热轧智能产线的建设为例,总结了传统热轧产线智能化改造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情况。构建了包括智能化模型、智能物流、设备状态诊断和预测性维护、工艺过程在线检测、绿色产线等八大模块的热轧智能车间的系统框架;介绍了热轧智能产线关键技术;展望了未来热轧领域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钢 热轧 智能制造 智能产线 板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氧含量对循环烧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熊林 李咸伟 李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3,共5页
为优化烟气循环烧结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模拟烟气研究了循环烟气氧含量对烧结产质量指标、烟气成分排放规律、烟气温度、冶金性能和矿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循环烟气氧含量增加,垂直烧结速度、成品率、生产率... 为优化烟气循环烧结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模拟烟气研究了循环烟气氧含量对烧结产质量指标、烟气成分排放规律、烟气温度、冶金性能和矿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循环烟气氧含量增加,垂直烧结速度、成品率、生产率和转鼓强度都逐渐升高。循环烟气氧含量不低于18%时,氧含量变化对烧结过程燃烧率的影响有限,但循环烟气氧含量的减少会使烧结烟气中的氧含量降低,抑制烧结矿铁酸钙的生成,使还原度略有下降,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得到改善。与基准相比,采用循环烧结会延长料层高温维持时间并使循环烟气中的SO_2产生富集。将循环烟气氧含量控制在18%以上,可得到产质量指标良好、矿相组成合理的烧结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 烧结 烧结烟气 烟气循环 氧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0MPa级特厚调质钢板工艺与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章传国 郑磊 +1 位作者 高珊 辛彬楠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1-183,共3页
实验室研究了一种屈服强度为690 MPa级特厚高强调质钢板的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低C并添加Cr、Mo、V的合金成分设计,经厚板轧制后,通过900℃淬火+650℃回火调质处理,实验钢板可以获得最佳的组织和性能,满足ASTM517Q标准对... 实验室研究了一种屈服强度为690 MPa级特厚高强调质钢板的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低C并添加Cr、Mo、V的合金成分设计,经厚板轧制后,通过900℃淬火+650℃回火调质处理,实验钢板可以获得最佳的组织和性能,满足ASTM517Q标准对100 mm厚特厚钢板的强度及冲击韧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板 调质 组织 性能 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部冲裁对双相钢拉伸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欢 吴彦骏 +3 位作者 刁可山 庄新村 陈劼实 赵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5-411,共7页
为研究边部冲裁对双相钢(DP590、DP780和DP980)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冲裁和线切割2种方法制备实验试样.基于MTS793材料试验机,使用非接触式视频应变测量方法,在常温下完成静拉伸实验.通过材料的力学性能曲线,分析原始标距对拉伸性能的影... 为研究边部冲裁对双相钢(DP590、DP780和DP980)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冲裁和线切割2种方法制备实验试样.基于MTS793材料试验机,使用非接触式视频应变测量方法,在常温下完成静拉伸实验.通过材料的力学性能曲线,分析原始标距对拉伸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断面质量下拉伸试样的力学性能响应、颈缩过程与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原始标距减小,基本不影响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最大力非比例伸长率,而断裂总伸长率显著增大;冲裁试样与线切割试样在拉伸颈缩段存在较大差别,断裂总伸长率低于线切割试样,且随着冲裁间隙的增大而减小;DP590和DP780冲裁试样在非均匀颈缩和横向裂纹出现后,呈现折线状断口,而DP980冲裁试样则与线切割试样的剪切滑移型断口类似,颈缩时产生显著的剪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冲裁 拉伸 原始标距 颈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的弯曲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玮 孟宪明 +1 位作者 赵杰 张俊宝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3,共5页
采用冷喷涂(CGDS)技术在IF钢基体上制备304不锈钢涂层。用SHIMADZU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对304不锈钢涂层样品进行三点弯曲实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来研究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的断裂行为。结果表明: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的断裂行为为脆性断裂... 采用冷喷涂(CGDS)技术在IF钢基体上制备304不锈钢涂层。用SHIMADZU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对304不锈钢涂层样品进行三点弯曲实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来研究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的断裂行为。结果表明: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的断裂行为为脆性断裂;裂纹萌生于涂层表面,随着载荷和力矩的增加,裂纹向涂层内部扩展,裂纹在涂层中是V字型的;当裂纹扩展到涂层和基体的结合界面处时,裂纹向两侧横向扩展,相邻裂纹扩展相互贯通后,涂层和基体发生开裂或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304不锈钢涂层 三点弯曲实验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