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50~780MPa系列双相钢扩孔性能实验 被引量:5
1
作者 祝洪川 王有禄 +1 位作者 魏星 杨冰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6期27-31,共5页
目的避免双相钢在成形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翻边或扩孔开裂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方法以几种强度级别为450~780 MPa的双相钢为实验对象,测试材料的单向拉伸和扩孔性能,并从微观组织上分析影响双相钢强度和扩孔性能的因素。结果 450~780 MPa... 目的避免双相钢在成形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翻边或扩孔开裂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方法以几种强度级别为450~780 MPa的双相钢为实验对象,测试材料的单向拉伸和扩孔性能,并从微观组织上分析影响双相钢强度和扩孔性能的因素。结果 450~780 MPa强度级别双相钢的屈服强度随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加,抗拉强度随马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加。双相钢的扩孔性能随着材料强度的提高呈下降的趋势。DP500与DP450和DP600相比,抗拉强度(579 MPa)居中,伸长率最高,但由于其马氏体形态和分布的差异,其扩孔性能反而最低。结论双相钢的扩孔性能会受到马氏体的含量、尺寸、形态和分布的影响,与材料强度和伸长率没有必然的关系,当马氏体呈颗粒状均匀分布时,具有更好的扩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扩孔性能 晶粒尺寸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Pa级相变诱导塑性钢的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渊媛 陈明 魏星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6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相变诱导塑性钢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动态力学性能。方法对600 MPa级相变诱导塑性钢进行了准静态至动态6种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测试,并对各试样断口处残余奥氏体含量进行了测试比对。0.001~0.01 s^(-1)准静态... 目的研究相变诱导塑性钢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动态力学性能。方法对600 MPa级相变诱导塑性钢进行了准静态至动态6种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测试,并对各试样断口处残余奥氏体含量进行了测试比对。0.001~0.01 s^(-1)准静态测试在ZWICK Z050万能试验机上完成,0.1,1,10,100 s^(-1)动态测试在ZWICK HTM5020液压伺服高速拉伸试验机上完成。结果力学测试结果表明,TRIP600具有明显的应变速率效应。在较高速率下,随应变速率的升高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断口处残余奥氏体含量在较高速率下无明显差别,表明较动态条件下应变速率对残余奥氏体转变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 高速拉伸 强度 延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0MPa级CSP短流程双相钢动态性能本构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明 刘渊媛 余立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6期20-26,共7页
目的研究780 MPa级的短流程双相钢动态本构关系,建立能够准确描述材料的应变率敏感特性的本构模型。方法利用Zwick动态拉伸试验机和高速摄像应变测量系统,对该材料进行不同应变速率的拉伸试验,速率分别为0.001,0.01,0.1,1,10,100,500 s^... 目的研究780 MPa级的短流程双相钢动态本构关系,建立能够准确描述材料的应变率敏感特性的本构模型。方法利用Zwick动态拉伸试验机和高速摄像应变测量系统,对该材料进行不同应变速率的拉伸试验,速率分别为0.001,0.01,0.1,1,10,100,500 s^(-1)。结果该材料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即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升高而增加。基于Johnson-Cook、Zerilli-Armstrong和Khan-Huang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拟合优度分别为0.9736,0.9765,0.8926,对Khan-Huang模型进行修正后的拟合优度为0.9827。结论 JC和ZA模型可以直接准确表征材料本构关系,而KH模型需要修正后才能准确描述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动态 应变率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身用高强钢的回弹实验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潘利波 祝洪川 魏星 《精密成形工程》 2019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身用高强钢在冲压过程中的回弹行为与规律。方法基于Wagoner的拉延弯曲实验模型,采用拉延弯曲(Draw-Bend)实验机,针对590 MPa级冷轧双相钢和420 MPa级低合金高强钢两个常用的典型车身用高强钢材料开展回弹实验研究,通过... 目的研究和分析身用高强钢在冲压过程中的回弹行为与规律。方法基于Wagoner的拉延弯曲实验模型,采用拉延弯曲(Draw-Bend)实验机,针对590 MPa级冷轧双相钢和420 MPa级低合金高强钢两个常用的典型车身用高强钢材料开展回弹实验研究,通过不同弯曲半径模拟不同冲压模具圆角半径,同时以不同张紧力模拟冲压压边力,讨论了两种材料的冲压成形及回弹性能与控制。结果两类钢的回弹量均随着冲压模具圆角半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压边力的增大而减小,双相钢相比低合金能产生更大的回弹,厚板随冲压条件变化的回弹波动一般低于薄板。结论实验研究结果对高强钢在实际冲压过程中的回弹控制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回弹 拉延弯曲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