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池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作者 谢蕾蕾 李海萍 吕爽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1-753,共3页
基于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可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电池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相关行业的转型发展。立足实际工作经验,针对高校电池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等内容进行... 基于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可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电池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相关行业的转型发展。立足实际工作经验,针对高校电池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等内容进行分析论证。希望能进一步完善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组建创新创业孵化工作室深化校企合作,以推进相关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需求 创新创业 电池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创业理念与电池专业的融合
2
作者 李海萍 谢蕾蕾 殷婉娟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0-902,共3页
我国已连续多年提出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意见,并对高校人才教育工作提出要求。国内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重点进行梳理规划,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方案,并... 我国已连续多年提出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意见,并对高校人才教育工作提出要求。国内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重点进行梳理规划,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方案,并分别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出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校培育学生专业素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电池专业 大学生 教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的锂离子电池创新创业教育
3
作者 陈莉 任玉慧 贾烊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4-756,共3页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锂离子电池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关注的重点。需要结合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找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产学研合作强调的是科研、教育、生产三个环节的融合,可打通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界限。创新...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锂离子电池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关注的重点。需要结合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找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产学研合作强调的是科研、教育、生产三个环节的融合,可打通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界限。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的教育模式,核心是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来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动手实践能力,进而适应全新的工作模式,在工作中掌握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锂离子电池专业 创新创业 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4
作者 任玉慧 陈莉 谢廷建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4-896,共3页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创业(简称“双创”)培养实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措施。需要在完善“双创”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制定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创”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创业(简称“双创”)培养实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措施。需要在完善“双创”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制定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创”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当提高关注度。基于本单位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内容,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方向“双创”人才培养实践进行讨论分析,以期提升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媒时代高职思政课“真实性在场”的隐退成因、转向与优化研究
5
作者 敖美蓉 梁杰 +1 位作者 杨欣蓓 黄斌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36-141,共6页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高职思政课的“真实性在场”浮现隐退之忧。究其成因,主要源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真实性在场”的缺失、教师素质与教学环境对“真实性在场”的影响以及学生因素在隐退中的作用。在智能媒体影响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学...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高职思政课的“真实性在场”浮现隐退之忧。究其成因,主要源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真实性在场”的缺失、教师素质与教学环境对“真实性在场”的影响以及学生因素在隐退中的作用。在智能媒体影响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学生的“真实性在场”发生了三个转向,即选择性在场的隐性逃课者、象征性在场的隐性逃课者以及随意性在场的隐性逃课者。对此,高职思政课需要把握“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的主要特征,在观念、在场、教学上实现优化,实现由“机”到人、由“身”及“心”、由“媒”入“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在场 隐退 转向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