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夫西地酸联合头孢类抗生素缩小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徐丽丽 陈春林 +1 位作者 刘桢宇 胡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9期995-1000,共6页
目的:体外研究夫西地酸联合头孢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使用临床抗菌药物和防止细菌耐药现象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 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夫西地... 目的:体外研究夫西地酸联合头孢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使用临床抗菌药物和防止细菌耐药现象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 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夫西地酸单用及夫西地酸联用三种头孢类抗生素时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防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结果:夫西地酸、头孢唑林、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PC分别是128、1、4、8 mg/L,MSW分别为128、4、8、4。夫西地酸联合头孢唑林后,MPC下降至32 mg/L;夫西地酸联合头孢丙烯后,MPC下降至8 mg/L;夫西地酸联合头孢曲松后,MPC下降至8 mg/L。结论:夫西地酸单独应用时,MSW较宽易产生耐药菌,与三种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后夫西地酸的MSW可明显缩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西地酸 联合用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防耐药突变浓度 防耐药突变选择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曲南联用阿奇霉素对产膜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娜 刘桢宇 +1 位作者 胡文 陈春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400-1405,共6页
目的:探讨氨曲南联用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及临床分离的1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作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棋盘法测定氨曲南、阿奇霉素单用及两者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临床分离的1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作... 目的:探讨氨曲南联用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及临床分离的1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作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棋盘法测定氨曲南、阿奇霉素单用及两者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临床分离的1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效果。刚果红平板实验鉴定临床分离的15株铜绿假单胞菌能否形成生物膜。结晶紫实验比较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膜能力的强弱。连续稀释法绘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生长曲线及活菌计数。银染法观察氨曲南联用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情况。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氨曲南联用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表现为协同作用;在临床分离的1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6株表现为协同作用、有6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有3株表现为无关作用。刚果红平板实验表明,临床分离的1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2株形成生物膜,3株未形成生物膜,成膜率为80%。结晶紫实验表明,编号16091217的菌株,与其他菌株相比,成膜能力最强。连续稀释法行活菌计数实验表明,阿奇霉素组、氨曲南组活菌数量与阿奇霉素+氨曲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氨曲南联用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对能形成生物膜的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曲南 阿奇霉素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与夫西地酸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抗菌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鹏 汪子姝 +3 位作者 许丽红 尹向楠 胡文 陈春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08-613,共6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与夫西地酸(Fusidic acid,FA)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ATCC2921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ATCC43300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潜在机制。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微量棋盘法测定UA与FA联用对SA、MRSA...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与夫西地酸(Fusidic acid,FA)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ATCC2921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ATCC43300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潜在机制。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微量棋盘法测定UA与FA联用对SA、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断联合效应。用时间杀菌曲线法判断UA联合FA的杀菌效果。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FA单用及联用UA时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防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连续稀释法测定生物膜内活菌数。结果:UA和FA联用对SA、MRSA FICI分别为0.312 5、0.375。时间杀菌曲线显示,1MIC UA联合1MIC FA组对SA、MRSA有协同杀菌效应。FA对MRSA的MPC为256μg/mL,联合UA后,MPC下降至8μg/mL,MPC较单用降低32倍。UA联用FA组生物膜培养48 h和72 h后结晶紫半定量及生物膜内活菌数均较单用FA组明显降低。结论:UA与FA联用对SA、MRSA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夫西地酸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备方法、载体材料对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重结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曾庆云 赵国巍 +4 位作者 欧丽泉 蔡萍 梁新丽 廖正根 段白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方法、载体材料对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重结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PEG8000、PVP K30、P188、Soluplus^■作为载体材料,分别采用真空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方法、载体材料对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重结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PEG8000、PVP K30、P188、Soluplus^■作为载体材料,分别采用真空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下,X射线衍射测定穿心莲内酯相对结晶度。结果以PEG8000、PVP K30、P188为载体材料时,真空干燥法所制备固体分散体的结晶峰强度最高;以Soluplus^■为载体材料时,冷冻干燥法所制备固体分散体的结晶峰强度最高。在3种制备方法下,PVP K30稳定性最高,P188稳定性最低。12种固体分散体相对结晶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制备方法、载体材料均可影响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重结晶稳定性,后者为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固体分散体 制备方法 载体材料 重结晶稳定性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合并HbeAg(-)HbeAb(+)2例
5
作者 何志红 胡文 袁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02-2102,共1页
病例1患者男,26岁,因颜面水肿1周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6.4℃,P80次/min,R20次/min.BP110/80mmHg,神志清楚,颜面眼睑水肿,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合 颜面水肿 浅表淋巴结 眼睑水肿 P80 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