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仑山北坡地表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石玉东 王圣杰 +2 位作者 张明军 朱成刚 车彦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7-1135,共9页
氢氧稳定同位素作为示踪剂被广泛用于水文循环过程研究。地表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水汽来源和现代水文过程分析的有效载体。基于新疆第三次科学考察,于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昆仑山北坡采集了地表水样本并测量其氢氧稳定同... 氢氧稳定同位素作为示踪剂被广泛用于水文循环过程研究。地表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水汽来源和现代水文过程分析的有效载体。基于新疆第三次科学考察,于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昆仑山北坡采集了地表水样本并测量其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同时汇编了区域以往的地表水同位素数据,分析了昆仑山北坡地表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昆仑山北坡地表水同位素值呈现出西低东高的空间变化特征,区域地表水线为δ^(2)H=5.98×δ^(18)O-6.86(R^(2)=0.65,n=141)。(2)对比昆仑山北坡地表水和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发现地表水同位素平均值普遍低于加权降水同位素值。(3)昆仑山北坡地表水同位素空间格局受到西风携带的外来水汽和局地再循环水汽共同影响,此外蒸发也会改变区域地表水同位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北坡 地表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鲸鱼湖流域冰川、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
作者 陈丽花 车彦军 +4 位作者 曹昀 张明军 谷来磊 吴佳康 吕卫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0-1650,共11页
以东昆仑鲸鱼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解译Landsat系列影像获取1990—2023年流域内冰川和湖泊范围,同时利用内陆水域水文时间序列数据库水位数据集和全球冰川物质平衡数据集,分析鲸鱼湖流域冰川面积、储量和物质平衡及鲸鱼湖面积、水位和储... 以东昆仑鲸鱼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解译Landsat系列影像获取1990—2023年流域内冰川和湖泊范围,同时利用内陆水域水文时间序列数据库水位数据集和全球冰川物质平衡数据集,分析鲸鱼湖流域冰川面积、储量和物质平衡及鲸鱼湖面积、水位和储量变化特征。此外,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探讨流域内冰川和湖泊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 1990—2023年,鲸鱼湖呈现显著扩张趋势,从266.00 km^(2)扩张至399.30 km^(2),面积扩张了133.30 km^(2),扩张速率为4.66 km^(2)·a^(-1);2013—2023年湖泊水位上升5.19 m,水位上升速率为0.55 m·a^(-1);湖泊水量增加1.31 km^(3),年增量为0.16 km^(3)。(2) 1990—2023年流域内冰川呈现显著退缩趋势,冰川面积减小4.59 km^(2),变化速率为-0.12 km^(2)·a^(-1),冰川储量减少0.38 km^(3),变化速率为-0.01 km^(3)·a^(-1);2000—2020年冰川多年平均物质平衡为^(-1).22×10^(-4)m w.e.。(3) 1990—2021年流域内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年升温率为0.02℃·a^(-1),但是夏季升温不显著。年降水量显著增多,速率为2.11 mm·a^(-1),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8.9%。(4)流域内降水是导致湖泊扩张的主要因素。研究揭示了鲸鱼湖流域冰川、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当地政府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鱼湖 冰川 气候变化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冰前湖与冰川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车彦军 陈丽花 +4 位作者 吴佳康 谷来磊 武荣 张东启 丁明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9-533,共15页
基于已有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冰川与冰湖(主要为冰前湖)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进行梳理,以理解青藏高原冰川后退与冰湖扩张的过程和模式,加深对冰川与冰湖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的认识。青藏高原地区冰前湖主要分布于藏东南喜马拉雅山和念青... 基于已有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冰川与冰湖(主要为冰前湖)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进行梳理,以理解青藏高原冰川后退与冰湖扩张的过程和模式,加深对冰川与冰湖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的认识。青藏高原地区冰前湖主要分布于藏东南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有记录和查明冰湖溃决成因的事件中,冰川动态引起冰前湖溃决事件占到冰湖溃决总事件的55%,且多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藏东南地区。冰川与冰前湖的相互作用模式表现为:冰川对冰前湖的作用和冰前湖对冰川的反作用。其中,冰川对冰湖的作用主要包括冰川退缩为冰湖发育提供了空间、冰川融水为冰湖形成和扩张提供了充足水源、冰川极端事件(冰面/内水系溃决、冰川前进/运动、冰崩等)引起冰湖溃决;冰前湖对冰川的反馈机制体现在冰前湖对冰川的热力融冰、冰前湖动力过程导致末端冰川崩解等物质亏损、冰前湖的演变对母冰川的气候效应。需要说明的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孤立的,是彼此依存、同时发生。未来冰川与冰前湖研究中,应致力于:(1)建立统一的冰川观测规范和冰湖-冰川数据集;(2)集成“气候-冰川-冰湖-灾害”为一体的综合观测体系,实现数据共享;(3)耦合冰川与冰湖模型,模拟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4)统一冰湖溃决灾害的评价体系和完善预警机制。此外,冰川与冰湖变化的理论相对成熟,但冰川与冰前湖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依然不够,亟需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前湖 冰川 冰湖扩张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 a东昆仑阿牙克库木湖水量变化及其补给关系研究
4
作者 车彦军 张明军 +2 位作者 陈亚宁 朱成刚 刘玉婷 《干旱区地理》 2024年第7期1116-1126,共11页
随着青藏高原气候变暖,高原湖泊数量和面积均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东昆仑-库木库里盆地湖泊扩张亦十分明显。阿牙克库木湖是库木库里盆地最大盐湖,新疆第三次综合科学考察表明,该湖泊已扩张为新疆最大湖泊。基于科考资料,结合遥感卫星资... 随着青藏高原气候变暖,高原湖泊数量和面积均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东昆仑-库木库里盆地湖泊扩张亦十分明显。阿牙克库木湖是库木库里盆地最大盐湖,新疆第三次综合科学考察表明,该湖泊已扩张为新疆最大湖泊。基于科考资料,结合遥感卫星资料,对阿牙克库木湖扩张及其流域冰川、冻土、气温和降水等要素进行分析,探讨湖泊水量及其补给水源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23年,阿牙克库木湖面积从623.03 km^(2)扩张至1141.67 km^(2),2002―2023年湖面水位上升了7.28 m,对应水储量增加了66.64×10^(8)m^(3)。(2)1990―2023年,阿牙克库木湖流域冰川面积减少了16.4 km^(2),体积减少了1.96 km^(3)。截止2023年,流域分布冰川451条,总面积为324.26 km^(2)。(3)2010年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图显示,流域分布多年冻土12395 km^(2),季节冻土10652 km^(2)。(4)水量平衡分析表明,冰川和冻土融水径流分别占阿牙克库木湖总入湖水量的9%和5%,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区降水径流占比为67%,湖面降水量直接补给占比为19%。总体而言,湖泊的扩张主要是流域降水量增加所致。研究揭示了库木库里盆地地表水文过程,可为当地政府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 阿牙克库木湖 库木库里盆地 冰川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夏季风DO12气候事件的响应模式——来自山西石笋的证据
5
作者 张晗 黄伟 +3 位作者 蒋莹 陈子元 沈川洲 董进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5-773,共9页
亚洲季风气候响应的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模式是目前古气候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是否表现为单一模式,还是存在多种模式仍有争议。基于山西龙洞13个铀钍年代和239个氧同位素(δ^(18)O)数据重建了末次冰期48~41 ka B.P.时段东亚夏季风... 亚洲季风气候响应的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模式是目前古气候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是否表现为单一模式,还是存在多种模式仍有争议。基于山西龙洞13个铀钍年代和239个氧同位素(δ^(18)O)数据重建了末次冰期48~41 ka B.P.时段东亚夏季风演化历史。石笋L2清晰记录了H5、DO12和DO11等千年尺度气候事件,其变化特征与亚洲其他石笋记录呈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并与格陵兰冰芯记录一一对应,表明高、低纬之间紧密的气候联系。在DO12事件过程中,L2δ^(18)O值先是持续偏轻后又逐渐变重,指示亚洲夏季风强度持续增强后略有减弱,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温度持续降低模式迥异;不同区域记录对比发现,亚洲夏季风和热带低纬水文过程响应的DO12事件过程表现为不对称倒“V”形,这可能与南大洋潜热释放及越赤道气流强/弱变化、低纬热带辐合带逐步北进/南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黄土高原 石笋 东亚夏季风 DO12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