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校书法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宋立 《大学书法》 2020年第2期51-57,共7页
近年来,高校书法学专业发展迅速,相关成果颇丰,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书法学专业学科建设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地方高校的发展。地方高校书法学科建设所存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优秀人才导致科研水平低下;学科建设急功近利而缺少内涵... 近年来,高校书法学专业发展迅速,相关成果颇丰,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书法学专业学科建设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地方高校的发展。地方高校书法学科建设所存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优秀人才导致科研水平低下;学科建设急功近利而缺少内涵拓展;缺乏资源与政策优势,学科建设被边缘化;学科建设定位不明确,专业发展缺乏头绪。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应措施主要有:其一,加大人才的引进或培养力度,加强软实力建设;其二,加强校内外科研合作与对话,将地方特色文化作为研究重点;其三,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其四,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校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书法学 学科建设 困境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倪元璐“四傅”审美与书法实践
2
作者 梁敏 宋立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67-71,119,共6页
倪元璐“四傅”审美,主要体现在追求感性性情、理性法度、内涵修为与哲学之理等方面。相应倪元璐书法实践主要表现为:其一,通过用笔的妍逸与结字的奇绝势态,来表现书法的性灵之美;其二,通过对王羲之、颜真卿、苏轼书风的继承,更好地体... 倪元璐“四傅”审美,主要体现在追求感性性情、理性法度、内涵修为与哲学之理等方面。相应倪元璐书法实践主要表现为:其一,通过用笔的妍逸与结字的奇绝势态,来表现书法的性灵之美;其二,通过对王羲之、颜真卿、苏轼书风的继承,更好地体现个人才情;其三,通过自身的学问修养,来提升书法静雅的格调;其四,通过锤炼为人之理与书法“神理”,表现遗貌取神的正大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元璐 四傅 审美 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行并进,道艺兼成——崔树强的书学研究和书法创作
3
作者 宋立 《中国书画》 2019年第10期102-107,共6页
崔树强,1973年生,江苏镇江人。2001年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书法)学位,200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学)学位。2001年起任教于西南大学,担任书法创作与理论。中国美学史两个方向硕士生导师。2015年6月起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担任书法篆... 崔树强,1973年生,江苏镇江人。2001年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书法)学位,200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学)学位。2001年起任教于西南大学,担任书法创作与理论。中国美学史两个方向硕士生导师。2015年6月起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担任书法篆刻方向硕士生导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书法美学,书法史论、中国美学史、中国艺术批评史。已公开出版著作十多部。崔树强先生是我的授业恩师。我在重庆求学时,非常有幸能有机会向崔老师求教。记得每次拿着稚嫩的文字向老师请益时,习作上总会留下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还有耳边那一句句诲人不倦的声音,总能让人油然而生敬仰之情。老师的课堂,十分受大家欢迎,印象中每次上课总会见到旁听者的身影,这正是其人格魅力和深厚学养深深地打动了每位学子的内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篆刻 书法美学 硕士生导师 首都师范大学 书法创作 中国美学史 江苏镇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大山人与黄庭坚艺术观念的融通性
4
作者 宋立 《书法教育》 2019年第5期52-59,共8页
八大山人作为清初重要书画家,其书法与绘画成就颇高。关于其书法实践,震钧《国朝书人辑略》云:"古人但知黄鲁直学《瘗鹤铭》,不知鲁直以前则有唐张嘉贞,鲁直以后则有明八大山人。"[一]可见,八大山人与黄庭坚有着相同的书法审... 八大山人作为清初重要书画家,其书法与绘画成就颇高。关于其书法实践,震钧《国朝书人辑略》云:"古人但知黄鲁直学《瘗鹤铭》,不知鲁直以前则有唐张嘉贞,鲁直以后则有明八大山人。"[一]可见,八大山人与黄庭坚有着相同的书法审美取向。同样,八大山人早年书法亦取法黄庭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书法实践 黄庭坚 黄鲁直 《瘗鹤铭》 融通性 书法与绘画 国朝书人辑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绝做师无俗字 闲来叩门有高朋——高心夔的交游与书法
5
作者 叶磊 朱孝利 《大学书法》 2022年第3期91-95,共5页
高心夔(1835—1883)字伯足,咸丰进士,曾投曾国藩幕,后任江苏吴县知县,工诗文,善书法。与曾国藩、翁同龢、莫友芝等在书印上有交游,其隶书主要取法《孔宙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繁阳令杨君碑》等,其楷书取法《龙藏寺碑》... 高心夔(1835—1883)字伯足,咸丰进士,曾投曾国藩幕,后任江苏吴县知县,工诗文,善书法。与曾国藩、翁同龢、莫友芝等在书印上有交游,其隶书主要取法《孔宙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繁阳令杨君碑》等,其楷书取法《龙藏寺碑》、赵孟、颜真卿,整体书风生峭清瘦,主张“清绝做师无俗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心夔 交游 汉隶 清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承与书法课堂--基于地方文化的高校书法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
6
作者 宋立 徐晴 《书法教育》 2020年第3期70-74,共5页
本文的关注点在于高校书法专业在进行课程开发与实践时,如何将地方文化和地域特色融入其中。同时探讨在开发融合地域文化的书法专业课程应把握的原则,以及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地域文化 高校书法专业 书法教学课程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宜开篆刻艺术及《师古堂印谱》所涉印人研究
7
作者 谢俊峰 谢安松 《宜春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2-70,104,共10页
李宜开是清代中期江西抚州地区的篆刻家。其父亲李仪精于图章,在南昌地区有一定的影响,继父李敬荣、叔父李敬亭擅长篆刻,文献记载皆有印谱。李宜开摹刻印章的技艺精良,得明清文人篆刻艺术之精神。其自刻作品崇尚古朴之美,但精品不多,以... 李宜开是清代中期江西抚州地区的篆刻家。其父亲李仪精于图章,在南昌地区有一定的影响,继父李敬荣、叔父李敬亭擅长篆刻,文献记载皆有印谱。李宜开摹刻印章的技艺精良,得明清文人篆刻艺术之精神。其自刻作品崇尚古朴之美,但精品不多,以元朱文为最佳,如“家在凤冈云峰山下”。汪启淑所辑《飞鸿堂印谱》所收的“看破人情只点头”和“如南山之寿”是李宜开的代表作,艺术水平较高,可管窥当时江西印人篆刻创作所达到的高度。《师古堂印谱》序跋中还关涉多名清代江西地区篆刻人物,其中熊为霖和陈上善较有影响,熊为霖尤工金石、篆刻,且长于书法,对行草书、隶书颇有造诣,陈上善则是长期寓居江西地区的外籍篆刻家,其篆刻影响波及江西乃至广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篆刻 李宜开 《师古堂印谱》 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疗法在缓解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安全阀作用浅析——以赣西某高校为例
8
作者 张惠 刘艳琴 张浩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14-117,共4页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某高校的部分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睡眠等情况发现,大学生不良情绪呈现出常态化。音乐疗法在缓解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音乐聆听和唱歌的方式在...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某高校的部分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睡眠等情况发现,大学生不良情绪呈现出常态化。音乐疗法在缓解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音乐聆听和唱歌的方式在缓解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方面有安全阀的作用,通过音乐疗法,可以让大学生从中产生共鸣,创造自我冥想的空间,宣泄不良情绪,可操作性强,受众面广,可以起到缓解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焦虑、抑郁 大学生 安全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创业理念下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喻武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高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加强创新性、创造性及具备社会适应性的综合竞争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而创新创业理念融入高校专业课程势在必行...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高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加强创新性、创造性及具备社会适应性的综合竞争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而创新创业理念融入高校专业课程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摄影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创新创业与摄影课程的理论探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提出了摄影课程教学的改革模式和有效途径与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课程 创新创业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楚生对近代篆刻的贡献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俊峰 《大学书法》 2021年第1期144-149,共6页
来楚生是近代篆刻巨匠,他在篆刻上的成就对当代篆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印从书出、印外求印、印中求印、刀法和做印法几个方面探讨他对近代篆刻艺术的贡献。
关键词 来楚生 篆刻 贡献 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