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青年隐源性脑卒中患者非阻塞性颈动脉硬化和卵圆孔未闭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亮 周畅 +2 位作者 潘雪梅 孙恒 周军 《巴楚医学》 2020年第4期29-33,38,共6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隐源性脑卒中患者非阻塞性颈动脉硬化(NOCA)和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情况及两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16例18~55岁中青年隐源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颈动脉超声、经食道超... 目的:探讨中青年隐源性脑卒中患者非阻塞性颈动脉硬化(NOCA)和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情况及两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16例18~55岁中青年隐源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颈动脉超声、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或经胸超声心动图造影(cTTE)统计NOCA及PFO发生情况。根据PFO存在与否分为PFO阳性组和PFO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NOCA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及NOCA严重程度与PFO的关系。结果:116例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中有81例(69.83%)存在NOCA,其中NOCA合并斑块48例(41.38%),NOCA无斑块33例(28.45%),54例存在PFO(46.55%);PFO阳性组NOCA为31例(57.41%),PFO阴性组NOCA为50例(80.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FO阳性组高血压发病率低于PFO阴性组(20.37%vs 43.55%,P=0.008);而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NOCA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P<0.001)。PFO的发生率与NOC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01)。结论:NOCA与PFO可能是构成中青年隐源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针对PFO治疗时应考虑NOCA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非阻塞性颈动脉硬化 隐源性脑卒中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心动图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风险卵圆孔未闭的识别及预测评分系统的建立
2
作者 徐亮 周畅 +2 位作者 王亚 潘雪梅 孙恒 《巴楚医学》 2023年第3期33-38,共6页
目的:卵圆孔未闭(PFO)与隐源性卒中(CS)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与CS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识别高风险PFO的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2年1月PFO患者的卵圆孔形态和功能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与CS相关的危险... 目的:卵圆孔未闭(PFO)与隐源性卒中(CS)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与CS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识别高风险PFO的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2年1月PFO患者的卵圆孔形态和功能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与CS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和评分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和评分系统的性能,并确定高风险和低风险PFO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共纳入116例PFO患者,包括47例CS患者和69例非卒中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脂、大尺寸PFO、高移动性房间隔、房间隔瘤和静息状态中-大量右向左分流与CS相关(均P<0.05)。构建的评分系统分值范围为0~7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95%CI:0.687,0.865),得分≥2分的PFO被识别为高风险。结论:由高血脂、大尺寸PFO、高移动性房间隔、房间隔瘤和静息状态中-大量右向左分流构建的评分系统有助于识别可能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高风险PFO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卒中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心动图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