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联体合作模式下链式管理在延续护理中的实践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非凡 屈红 刘晓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医联体合作模式下“医院-社区-家庭”链式管理在延续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延续护理服务中心,基于医联体合作模式,应用护理技术、护理人才的双轨制输出方式和多媒体双向反馈,同质化实施“医院-社区-家庭”链式管理的延... 目的探讨医联体合作模式下“医院-社区-家庭”链式管理在延续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延续护理服务中心,基于医联体合作模式,应用护理技术、护理人才的双轨制输出方式和多媒体双向反馈,同质化实施“医院-社区-家庭”链式管理的延续护理。比较实施前后基层护理人员对延续护理的知信行评价,患者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链式管理实施后基层医疗机构167名护理人员延续护理知信行评价总分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112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患者对医联体合作模式链式管理下延续护理服务满意度总体得分为(4.17±0.46)分。结论基于医联体合作模式下的延续护理链式管理能够促进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供多层次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患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医联体 链式管理 知信行 满意度 自我护理 同质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屈红 夏秋江 王青丽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7-19,共3页
目的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以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针对临床护理容易出现护理差错的环节,确立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的范畴,分别对患者识别、治疗护理、治疗环境、沟通等各环节,统一制作不同... 目的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以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针对临床护理容易出现护理差错的环节,确立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的范畴,分别对患者识别、治疗护理、治疗环境、沟通等各环节,统一制作不同颜色、形状、字样的塑料腕带、不干胶卡片、塑料悬挂卡、有机玻璃架等标识,应用于临床,并实行三级质量控制。结果无缝隙护理安全标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无缝隙管理,有效加强了护理过程中护理服务关键点的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患者满意度逐年上升。结论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合理规范的使用,能降低护理安全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安全 无缝隙管理 标识系统 护理管理 护理差错 患者满意度 护理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事件分析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吴琼娅 彭翠香 +1 位作者 王非凡 翁湘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2期56-58,共3页
目的通过关键事件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辨别、处理风险的能力。方法收集近5年来发生在国内外及本科室的典型不良事件,由护士长和安全质控小组成员进行筛选,确定本科室的关键事件,制定关键事件专题培训计划,... 目的通过关键事件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辨别、处理风险的能力。方法收集近5年来发生在国内外及本科室的典型不良事件,由护士长和安全质控小组成员进行筛选,确定本科室的关键事件,制定关键事件专题培训计划,每个季度选择一个关键事件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各抒己见,找出科室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护理人员接受安全培训后,降低了科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安全质量有较大的提高(P<0.05,P<0.01),护士主动上报安全隐患的事例增加。结论关键事件分析法能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关键事件分析法 培训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呈报认知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晓芳 王非凡 彭翠香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3期44-46,共3页
目的了解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情况,为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不良事件认知情况问卷对42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92.80%的护士长知晓护理不良事件汇报的要求,88.10%的护士长知晓正确的报告时间和程... 目的了解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情况,为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不良事件认知情况问卷对42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92.80%的护士长知晓护理不良事件汇报的要求,88.10%的护士长知晓正确的报告时间和程序,71.43%的护士长知晓护理不良事件的范畴,66.67%的护士长能正确判断护理不良事件的伤害程度,66.67%的护士长知晓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记录的要求,52.38%的护士长能正确判断事件是否属于护理不良事件。不同任职年限的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认知不足可影响其对不良事件的主动呈报,应加强护士长对不良事件管理的培训,以有效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长 不良事件 上报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意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夏秋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9期83-84,共2页
为使护理人员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和医院管理机制的变革,坚持“以人为本,内部挖潜”的管理原则,加强护士内涵建设,收到明显成效。其经验可归纳为: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为前提,以激励机制为手段,以提高... 为使护理人员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和医院管理机制的变革,坚持“以人为本,内部挖潜”的管理原则,加强护士内涵建设,收到明显成效。其经验可归纳为: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为前提,以激励机制为手段,以提高护士队伍素质、改善服务质量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护理管理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训练观察程序在实习护生行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屈红 秦爱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53-55,59,共4页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行为安全管理方法,以提高临床实践中的识险避险能力。方法按实习时间将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的实习护生587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的实习护生533名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实施安全训练...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行为安全管理方法,以提高临床实践中的识险避险能力。方法按实习时间将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的实习护生587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的实习护生533名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实施安全训练观察程序。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锐器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手卫生认知、手卫生依从性率及技术操作规范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将安全训练观察程序应用于护生临床实践环节中,有助于规范实习护生安全行为和技术操作,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实习 行为安全 临床护理教学 安全训练观察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式+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包延乔 李晓娟 王非凡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7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链式+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1月至7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5例,按患者入住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试验组... 目的探讨“链式+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1月至7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5例,按患者入住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试验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链式+个案管理优势模式”管理。通过肺功能、自我评估测试量表(CAT)、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2个月肺功能、生活质量、焦虑状况及肺康复依从性。结果整体分析发现:肺功能、CAT、CAD-7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两组组内各时间点肺功能、CAT、GAD-7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2个月,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CAT、GAD-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肺康复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链式+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实施肺康复管理,可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焦虑,提高肺康复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管理 个案管理优势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护师制在急诊科的实施
8
作者 夏秋江 王青丽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4期50-51,共2页
目的使急救护理工作能够与诊疗技术水平同步提高,为患者提供最快、最新、最佳的护理技术服务。方法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师制,聘用4名责任护师,负责24 h业务技术管理并协助护士长的行政管理工作,实行12 h对班制,并制定奖惩措施。结果实施... 目的使急救护理工作能够与诊疗技术水平同步提高,为患者提供最快、最新、最佳的护理技术服务。方法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师制,聘用4名责任护师,负责24 h业务技术管理并协助护士长的行政管理工作,实行12 h对班制,并制定奖惩措施。结果实施责任护师制1年多来,医护抢救配合满意率、院前急救患者处置满意率、院前急救药品器械到位率分别提高17%、8%、4%,急救器械返修率下降15%,护理纠纷下降至0。结论责任护师制的实施使急救护理技术提高,质量改善,护士素质全面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责任护师制 急救医疗服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