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阿片类药物麻醉联合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周维 王凯 +2 位作者 舒爱华 程传喜 陈小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8-943,共6页
目的探讨无阿片类药物麻醉(OFA)联合腰方肌阻滞(QLB)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12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0例,男49例,女21例,年龄18~75岁,BMI 18.5~28.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无阿片类药物麻醉(OFA)联合腰方肌阻滞(QLB)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12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0例,男49例,女21例,年龄18~75岁,BMI 18.5~28.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无阿片组(OFA组)和常规阿片组(OA组),每组35例。OFA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后路QLB(每侧予0.25%罗哌卡因30 ml),麻醉诱导和维持采用艾司氯胺酮、利多卡因等OFA方案;OA组不行QLB,麻醉诱导和维持采用含阿片类药物方案。记录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后1 min(T_(1))、气腹建立前(T_(2))、气腹建立后1 min(T_(3))、手术开始后1 h(T_(4))、手术结束即刻(T_(5))、离室时(T 6)的HR和MAP。记录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离室时Steward苏醒评分和离室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记录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幻觉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两组T_(1)、T_(2)、T_(4)、T_(5)时MAP均明显降低(P<0.05);OFA组T_(1)时HR明显增快,T_(4)、T_(5)时HR明显减慢(P<0.05);OA组T_(1)—T_(5)时HR明显减慢(P<0.05)。与OA组比较,OFA组T_(1)—T_(3)时HR明显增快,T_(1)时MAP明显升高(P<0.05),OFA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离室时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6、12、24、48 h活动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术中低血压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OFA联合QLB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诱导和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且术后镇痛效果好、补救镇痛需求和术后恶心呕吐更少,对胃肠道功能恢复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阿片类药物麻醉 腰方肌阻滞 结直肠癌 多模式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布啡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0
2
作者 杨鹏 龚园 罗爽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纳布啡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发生寒战Wrench 3/4级的产妇90例,年龄20~35岁,ASAⅠ或Ⅱ级。于寒战发生后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30例,立即静脉... 目的观察纳布啡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发生寒战Wrench 3/4级的产妇90例,年龄20~35岁,ASAⅠ或Ⅱ级。于寒战发生后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30例,立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组)、纳布啡0.07 mg/kg(N组)和曲马多1 mg/kg(T组)。记录麻醉结束至寒战开始时间、药物处理后寒战消失时间、寒战治疗成功和复发的情况、改良OAA/S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麻醉结束至寒战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和T组药物处理后寒战消失时间分别为(3.6±1.3)min和(4.2±2.2)min,明显短于C组的(14.3±7.3)min(P<0.05)。N组和T组寒战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3.3%和90.0%,明显高于C组的16.7%(P<0.05);复发率分别为7.1%和11.1%,明显低于C组的80.0%(P<0.05)。N组OAA/S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T组(P<0.05)。T组恶心呕吐发生率60.0%,明显高于C组和N组的20.0%和13.3%(P<0.05);三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布啡0.07 mg/kg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腰-硬联合麻醉产妇发生的寒战,且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曲马多更低,具备可接受的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腰-硬联合麻醉 寒战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睡眠节律和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建中 李婷婷 +4 位作者 姜红英 周维 舒爱华 陈小波 周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接受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褪黑素分泌、睡眠节律和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拟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入路)的老年患者160例,男76例,女84例,年龄65~80岁,BMI 18.5~24.0 kg/m...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接受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褪黑素分泌、睡眠节律和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拟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入路)的老年患者160例,男76例,女84例,年龄65~80岁,BMI 18.5~24.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80例。R组予瑞马唑仑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瑞马唑仑0.3~0.8 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P组予丙泊酚2.0 mg/kg进行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记录手术当日、术后1、2、3 d凌晨04:00褪黑素和皮质醇浓度。记录术前1 d、术后1、2 d、出院前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静息时VAS疼痛评分。记录POD和术后睡眠障碍(POSD)发生情况。记录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R组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1 d凌晨04:00褪黑素浓度明显升高,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PSQI明显降低(P<0.05);POD、POSD和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镇痛泵总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马唑仑用于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对术后褪黑素和皮质醇分泌节律和睡眠节律的影响较小,可降低POD发生率,缓解术后睡眠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脊柱手术 褪黑素 皮质醇 睡眠节律 术后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氢吗啡酮复合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4
作者 石波 张薇薇 简文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9-471,共3页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盐酸氢吗啡酮鞘内注射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与阻滞效应。方法:选择单胎足月经剖宫产结束妊娠初产妇60例,分为两组:布比卡因组(B组)和布比卡因-氢吗啡酮组(BH组),各30例。所有患者于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穿刺成功...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盐酸氢吗啡酮鞘内注射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与阻滞效应。方法:选择单胎足月经剖宫产结束妊娠初产妇60例,分为两组:布比卡因组(B组)和布比卡因-氢吗啡酮组(BH组),各30例。所有患者于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穿刺成功后分别给予0.75%的布比卡因1.2 m L和0.75%的布比卡因1.2 m L+100μg氢吗啡酮注射液,比较两组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低血压的发生率,最高痛觉阻滞平面,需要调整阻滞平面的例数,硬膜外需要加药的例数,同时观察记录术中恶心呕吐、寒战及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H组麻醉初始平面及手术开始切皮时最高痛觉阻滞平面均高于B组(P<0.05),需要调整手术床平面的例数、硬膜外需要加药的例数及术中寒战的例数BH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瘙痒发生率BH组高于B组(P<0.05)。结论 :布比卡因复合使用氢吗啡酮能够安全有效的用于剖宫产术,其阻滞起效时间快,镇痛时间长,寒战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氢吗啡酮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婴儿唇裂术后镇痛 被引量:6
5
作者 侯俊 龚园 +4 位作者 陈春 方为 汤和青 冯雪刚 孙德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44-544,共1页
关键词 眶下神经阻滞 地塞米松 罗哌卡因 唇裂术后 婴儿 术后镇痛 复合 神经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泮与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临床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春 柯齐斌 +4 位作者 汤和青 侯俊 方为 孙德海 石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97-798,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静脉镇痛 临床效果 芬太尼 术后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阿片类制剂 盐酸奈福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1
7
作者 简文亭 简道林 马会改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04-1207,共4页
氢吗啡酮是一种半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作为吗啡的替代用药,在国外已被广泛地用于围手术期的镇痛、急慢性疼痛、癌性疼痛等的治疗。该文概述了氢吗啡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
关键词 氢吗啡酮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两种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输注下七氟醚MACBAR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汤和青 林雷 +2 位作者 方为 侯俊 柯奇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纳对两种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输注下七氟醚阻断肾上腺素能反应最低肺泡气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七氟醚+瑞芬太尼1ng/ml(A1组);七氟醚+瑞芬太尼3ng/ml(A3组);七氟醚+瑞芬太...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纳对两种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输注下七氟醚阻断肾上腺素能反应最低肺泡气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七氟醚+瑞芬太尼1ng/ml(A1组);七氟醚+瑞芬太尼3ng/ml(A3组);七氟醚+瑞芬太尼1ng/ml+帕瑞昔布钠0.8mg/kg(P1组);七氟醚+瑞芬太尼3ng/ml+帕瑞昔布钠0.8mg/kg(P3组)。依据HR或MAP变化序贯法观察七氟醚浓度改变。记录诱导前、切皮前2min、切皮后5min期间每分钟HR、MAP。序贯法半数效量公式计算每组七氟醚MACBAR。结果 A1、P1组七氟醚MACBAR分别为1.66%[95%可信区间(CI):1.31%~2.11%]和1.48%(95%CI:1.28%~1.72%),P1组较A1组减少11%(P<0.01);A3、P3组七氟醚MACBAR分别为0.32%(95%CI:0.26%~0.40%)和0.29%(95%CI:0.24%~0.35%),P3组较A3组减少9%。结论 1ng/ml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时,帕瑞昔布钠可减低七氟醚MACBAR的11%;而在3ng/ml靶控输注时,则可减低七氟醚MACBAR的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七氟醚 肺泡最小有效浓度 瑞芬太尼 肾上腺素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去氨加压素对成人心脏联合瓣膜病手术术后出血量与输血需求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林雷 侯俊 陈春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对成人心脏联合瓣膜病手术患者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需求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择期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或成型手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术前给予醋酸去氨加压...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对成人心脏联合瓣膜病手术患者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需求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择期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或成型手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术前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0.3μg·kg^(-1)。观察两组术后24 h纵隔引流量及血制品输注总量,以及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TEG)、术后纵隔引流管插入时间及各种成分血输注量、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术后24 h纵隔引流量[(905±523)m L]明显少于对照组[(1 320±865)m L](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给药至术后24 h所需总血制品减少(P<0.05),悬浮红细胞、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输注量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纵隔引流管插入时间[(51.4±18.3)h]较对照组[(65.1±17.6)h]短(P<0.01);治疗组术后血小板功能(MA值)较对照组更好(P<0.05)。两组均未见脑梗死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醋酸去氨加压素可减少成人心脏联合瓣膜病手术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氨加压素 醋酸 心脏联合瓣膜病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在部分肝切除术液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俊 陈春 +2 位作者 柯齐斌 汤和清 方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59-660,共2页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多普勒血液动力学监测对部分肝切除术中液体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将40例拟行部分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经食管超声多普勒组(D组)和中心静脉压(CVP)组(C组)。D组采用经食管超声多普勒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指导术中输...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多普勒血液动力学监测对部分肝切除术中液体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将40例拟行部分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经食管超声多普勒组(D组)和中心静脉压(CVP)组(C组)。D组采用经食管超声多普勒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指导术中输液,C组采用CVP监测指导术中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液量、血液动力学变化和液体治疗的效果。结果D组较C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经食管超声多普勒可以动态瞬时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循环状况,是一种指导大手术中液体治疗的有效的无创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 血液动力学 液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静 严俊 +1 位作者 杨家英 朱华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4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胸腹腔镜下联合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并发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肺不张2例,吻合口瘘2例,胸部皮下气肿1例,腹腔内出血1例,腹部...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胸腹腔镜下联合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并发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肺不张2例,吻合口瘘2例,胸部皮下气肿1例,腹腔内出血1例,腹部穿刺孔出血1例。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经对症治疗、护理,2例心律失常患者72h内均得到纠正;2例肺部感染、肺不张患者经复查胸片证实肺部感染消失,肺复张良好;2例吻合口瘘瘘口均在术后1个月左右愈合;胸部皮下气肿1例经调整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1周后皮下气肿消失;1例腹部穿刺孔出血床旁局麻下成功止血;1例内出血患者开腹行止血术成功止血。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手术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部肿瘤 胸腹腔镜 并发症 心律失常 食管胃吻合口瘘 皮下气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患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龙翔 龚园 +1 位作者 陈平 江晶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1-675,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患儿扁桃体切除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术后疼痛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全麻下择期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3~10岁,BMI 10~3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 目的观察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患儿扁桃体切除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术后疼痛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全麻下择期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3~10岁,BMI 10~3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单次用药组(SD组)、重复用药组(RD组)和对照组(CG组),每组20例。SD组麻醉前15 min含服5 ml盐酸达克罗宁胶浆5 min;RD组麻醉前15 min含服5 ml盐酸达克罗宁胶浆5 min,术毕前扁桃体窝内均匀涂抹盐酸达克罗宁胶浆2 ml;CG组麻醉前15 min含服5 ml空白胶浆5 min,术毕前扁桃体窝内涂抹空白胶浆2 ml,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扁桃体剥离时(T2)、入PACU 30 min(T4)、入PACU 60 min(T5)时HR、MAP;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患儿入PACU时(T3)、入PACU 30 min(T4)、入PACU 60 min(T5)时FLACC和PAED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创面渗血、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SD组和RD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T4、T5时SD组HR明显增快、RD组MAP明显降低(P<0.05),T1、T4和T5时CG组HR明显增快(P<0.05)。T1、T2时SD组和RD组HR明显慢于CG组,且MAP明显低于CG组(P<0.05);T4、T5时RD组HR明显慢于SD组和CG组,且MAP明显低于SD组和CG组(P<0.05)。T3、T4和T5时,RD组的FLACC、PAED评分明显低于SD和CG组(P<0.05)。三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创面渗血、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前和术毕应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不仅明显减少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还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减少苏醒期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克罗宁 患儿 扁桃体切除术 镇痛 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龙翔 查宁晖 +1 位作者 曾萍 龚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比较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38例,男31例,女7例,月龄12~72个月,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F组,n=19)和... 目的比较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38例,男31例,女7例,月龄12~72个月,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F组,n=19)和阿芬太尼组(AF组,n=19)。AF组采用阿芬太尼10μg/kg诱导,术中持续泵注阿芬太尼0.8μg·kg^(-1)·min^(-1)维持麻醉;SF组采用舒芬太尼0.3μg/kg诱导,术中持续泵注0.9%生理盐水。两组肌松药物和七氟醚用量相同。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1 min、气管插管即刻、切皮时、气腹建立时的HR和MAP;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记录在PACU苏醒期FLACC疼痛评分等级;记录入PACU时、入PACU后30 min、出PACU即刻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SF组比较,AF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不同时点HR、MAP、拔管时间、PACU苏醒期FLACC疼痛评分等级和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患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诱导与维持,血流动力学波动小。阿芬太尼10μg/kg诱导时患儿苏醒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儿童 腹股沟斜疝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多模式镇痛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7例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薇薇 詹玮玮 +3 位作者 石波 吴文 张荣华 王翔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多模式镇痛综合治疗在带状疱疹中的疗效及其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有效性。方法纳入于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疼痛科、皮肤科和神经内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120例,为首次发病且病程≤7 d。将患者分成对照组(63例)和...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多模式镇痛综合治疗在带状疱疹中的疗效及其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有效性。方法纳入于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疼痛科、皮肤科和神经内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120例,为首次发病且病程≤7 d。将患者分成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带状疱疹常规治疗: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维生素B_1(100 mg,肌内注射,每天1次)、维生素B_6(100 mg,肌内注射,每天1次)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组给予多模式镇痛(口服镇痛药物,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联合带状疱疹常规方法的综合治疗。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疼痛程度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病程第8周和第12周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病程第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完全缓解率比对照组高(93.0%和49.2%,P<0.01)。在病程第8周和第12周时,对照组PHN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1.1%,而治疗组均为0(P<0.01)。结论合理运用多模式镇痛治疗早期带状疱疹,能在病情初期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并且能有效预防PH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小波 易雪 +2 位作者 韩梅 舒爱华 程传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9月行气管插管全麻老年患者96例,男47例,女49例,年龄65~80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阿芬太尼10μg/k...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9月行气管插管全麻老年患者96例,男47例,女49例,年龄65~80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阿芬太尼10μg/kg组(A组)、阿芬太尼15μg/kg组(B组)、阿芬太尼20μg/kg组(C组)和阿芬太尼25μg/kg组(D组),每组24例。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1、5 min的HR、MAP,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检测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的浓度、超声测量心脏指数(CI)、心脏射血分数(EF)。记录麻醉诱导后至气管插管后5 min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A组和B组在气管插管后1、5 min HR明显增快,MAP、NE和Cor浓度明显升高,CI和EF明显降低(P<0.05);C组和D组气管插管后1 min 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D组插管后5 min HR明显减慢,MAP、血浆NE和Cor浓度、CI和EF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C组和D组气管插管后1、5 min HR明显减慢,血浆NE和Cor浓度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后1 min CI和EF明显升高,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组插管后5 min CI和EF明显降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阿芬太尼20μg/kg用于老年患者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可有效抑制插管引起的剧烈心血管反应,同时避免心血管系统的抑制,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快速顺序诱导 气管插管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