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清单管理的护理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席祖洋 李茶香 +3 位作者 刘静兰 郭蓉 田飞 魏永婷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清单管理的护理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并探讨其应用效果,以期为护理风险防范及控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4R危机管理理论为指导查找临床护理中的风险点,系统检索、整合证据并引入临床情境,形成风险管理操作清单并构建信息化... 目的:构建基于清单管理的护理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并探讨其应用效果,以期为护理风险防范及控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4R危机管理理论为指导查找临床护理中的风险点,系统检索、整合证据并引入临床情境,形成风险管理操作清单并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置风险预警机制。于2021年1月起开始临床应用,比较应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服务效率指标、护士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在高风险药品、仪器设备、高风险护理操作、疾病并发症、宣教与护患沟通、专科病区风险、护理敏感指标等8个方面建立342个风险管理清单并植入信息化平台,应用后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46.74/10万下降至42.48/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61.50%(P<0.001);服务效率和护士满意度稳步提升,效果显著。结论:基于清单管理的护理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服务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单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循证护理 护理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36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朝晖 钟建华 +6 位作者 张蓉 瞿星光 龚勋 周刚 曾超 李灵丰 姚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ICU泛耐药(PRD)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宜昌市中心医院ICU2010年6月—2011年12月36例痰培养细菌药敏试验提示P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HAP患者,... 目的探讨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ICU泛耐药(PRD)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宜昌市中心医院ICU2010年6月—2011年12月36例痰培养细菌药敏试验提示P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HAP患者,使用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3.0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2.25 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存在肾功能不全时)。疗程至少7 d,治疗结束后,对患者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回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患者经治疗后20例临床有效,10例进步,6例无效,总有效率55.5%。15例患者细菌得到清除,清除率为41.6%。平均疗程(14.3±5.6)d,仅4例出现不良反应(4/36),占11.1%。结论根据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的耐药特点,提高头孢哌酮-舒巴坦剂量治疗ICU PDR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HAP具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头孢哌酮-舒巴坦 医院获得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田飞 米元元 +6 位作者 刘静兰 张蓉 郭庆 桂升敏 席祖洋 张凌云 杨路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7-53,72,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与注射器回抽两种监测方法在评估重症患者胃残余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与注射器回抽两种监测方法在评估重症患者胃残余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监测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类试验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含1138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显示,超声监测胃残余量能明显降低腹泻、反流、胃潴留、误吸发生率(P<0.05);且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监测操作时间更短(P<0.05)、喂养达标时间更早(P<0.05)、喂养中断次数更少(P<0.05)。结论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重症肠内营养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胃残余量 META分析 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主动筛查预防与控制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玉 张朝辉 樊发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采用主动筛查,分析主动筛查在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所有入住某院急诊ICU的患者,2017—2018年未进行主动筛查的患者为对照组,2019—2020年...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采用主动筛查,分析主动筛查在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所有入住某院急诊ICU的患者,2017—2018年未进行主动筛查的患者为对照组,2019—2020年进行主动筛查的患者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MDRO感染情况及医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共1834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7.91%;干预组共1636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照组中MDRO感染患者58例,感染率3.16%;干预组中MDRO感染患者33例,感染率2.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干预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例次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O呼吸道感染率对照组为2.84%,干预组为1.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干预组的平均总住院日数、ICU住院日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MDRO感染患者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6%VS 2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主动筛查阳性率与细菌学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主动筛查灵敏度为87.13%,特异度为97.29%。结论实施主动筛查可以早期识别MDRO携带者,尽早了解MDRO感染和定植情况,可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率和MDRO感染率,降低住院日数和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筛查 多重耐药菌 感染防控 隔离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患者复苏早期氧摄取率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高生 王小亭 +3 位作者 刘晶晶 张宏民 张青 刘大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217-1223,共7页
目的 评估复苏早期氧摄取率(Oxygen extraction ratio, ERO_(2))对脓毒症休克患者ICU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1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休克患者,并根据ICU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 目的 评估复苏早期氧摄取率(Oxygen extraction ratio, ERO_(2))对脓毒症休克患者ICU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1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休克患者,并根据ICU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及复苏后6 h氧代谢相关指标,包括氧输送(Oxygen delivery, DO_(2))、氧消耗(Oxygen consumption, VO_(2))、ERO_(2)、乳酸(lactate, Lac)。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ICU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脓毒症休克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脓毒症休克患者73例,其中死亡组21例,生存组52例。两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生存组,死亡组复苏后6 h Lac [5.6(4.2,10.0)mmol/L比3.4(2.1, 6.9)mmol/L,P=0.009]、VO_(2)[(165±95) mL/(min·m^(2))比(106±58)mL/(min·m^(2)),P=0.012]、ERO_(2)[(56.56±19.48)%比(33.71±13.24)%,P=0.000]均升高,两组DO_(2)无显著差异[266(214,384)mL/(min·m^(2))比300(250,396) mL/(min·m^(2)),P=0.1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RO_(2)是脓毒症休克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6,95%CI:1.053~1.203,P=0.000)。ROC曲线显示,ERO_(2)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ICU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33,最佳临界值为45.93%,灵敏度为76.19%,特异度为94.23%,其预测效能优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UC:0.704)、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AUC:0.778)和Lac(AUC:0.668)。结论 复苏早期ERO_(2)升高可增加脓毒症休克患者ICU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摄取率 脓毒症休克 预后 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