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血清在治疗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向建南 张海江 +1 位作者 寇丹丹 霍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228-4229,共2页
自体血清富含维持眼表皮细胞健康的必需成分,其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特性与正常泪液相似.Tsubota等在自体血清中已发现了许多泪液中存在的活性因子.包括:角膜上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纤维连接蛋白,维生素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自体血清富含维持眼表皮细胞健康的必需成分,其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特性与正常泪液相似.Tsubota等在自体血清中已发现了许多泪液中存在的活性因子.包括:角膜上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纤维连接蛋白,维生素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还含有大量氨基酸、肽类、核酸关连物质、糖等,可以改善组织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清 眼科疾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治疗 上皮生长因子 生物化学特性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多肽水凝胶对Tenon囊成纤维细胞活化和YAP信号的影响
2
作者 吕瑶 梁亮 +2 位作者 覃勉 蒋汝平 吴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6-691,共6页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水凝胶,对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活化和Yes相关蛋白(Y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0.5%、1.0%、2.0%三种浓度RGD多肽水凝胶,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内部微观结构,流变学检测弹性模量(E)...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水凝胶,对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活化和Yes相关蛋白(Y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0.5%、1.0%、2.0%三种浓度RGD多肽水凝胶,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内部微观结构,流变学检测弹性模量(E)。构建SD雄性大鼠结膜损伤模型后,分为空白组(不作处理)、低浓度RGD组(结膜下注射0.5%RGD多肽水凝胶)、中浓度RGD组(结膜下注射1.0%RGD多肽水凝胶)、高浓度RGD组(结膜下注射2.0%RGD多肽水凝胶),观察1周后取材,Masson染色观察大鼠结膜处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结膜YAP、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表达情况。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刺激HTF活化构建瘢痕化细胞模型,按照实验要求分为对照组、 0.5%RGD水凝胶组、1.0%RGD水凝胶组、2.0%RGD水凝胶组、正常组,培养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HTF中YAP、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SMA、纤连蛋白(FN)和I型胶原蛋白(Col I)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YAP蛋白表达定位。结果 电镜下观察可见,RGD多肽水凝胶内部纳米纤维交联密度随多肽浓度增加而升高,流变学测得0.5%、1.0%及2.0%RGD多肽水凝胶弹性模量(E)依次约为0.067 kPa、0.150 kPa、2.170 kPa。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除中浓度RGD组大鼠结膜胶原纤维增生面积比明显低于空白组外(P<0.05),低浓度组、高浓度组与空白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低浓度RGD组、中浓度RGD组、高浓度RGD组大鼠YAP及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降,中浓度RGD组下降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5%RGD水凝胶组、1.0%RGD水凝胶组、2.0%RGD水凝胶组HTF的F-actin绿色荧光减弱,YAP红色荧光从细胞核转位于细胞质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5%RGD水凝胶组、1.0%RGD水凝胶组、2.0%RGD水凝胶组HTF中YAP、CTGF、α-SMA、FN及Col I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降,1.0%RGD水凝胶组下降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GD多肽水凝胶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0%,其通过抑制YAP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核转位,减少HTF的活化及其纤维化蛋白的表达,从而产生抗瘢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ON囊成纤维细胞 RGD多肽水凝胶 细胞外基质 Yes相关蛋白 瘢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治疗眼睑黄斑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罗彤 霍鸣 吴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6-326,共1页
眼睑黄斑瘤也称睑黄疣,最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上睑内侧,双侧对称。女性多见,男性亦可发病,部分患者有高血脂、高胆固醇、肥胖或心血管病等。病变区皮肤呈软的扁平黄色斑,与周同正常皮肤境界清楚。病变发展缓慢,
关键词 睑黄斑瘤 临床观察 治疗 正常皮肤 中老年人 高胆固醇 心血管病 睑黄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中白细胞介素-23和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海江 邢怡桥 +2 位作者 梁亮 金玮 李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模型,观察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Sprague-Dawley(SD)大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探讨其在RIRI中的可能作... 目的通过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模型,观察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Sprague-Dawley(SD)大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探讨其在RIRI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只健康无眼疾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眼压法建立RIRI模型。分别在建模后12 h、24 h、72 h、144 h处死SD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23和IL-17蛋白在视网膜上的表达及分布情况;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分析各时间点视网膜IL-23和IL-17的表达水平和变化规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IL-23和IL-17蛋白在正常对照组视网膜中表达极少,而在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多。两者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的细胞浆。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IL-23和IL-17蛋白在RIRI视网膜中的表达明显增强,IL-23蛋白在建模后24 h表达最强,而IL-17蛋白在建模后72 h表达达到最高峰。ELISA法结果显示建模后12 h、24 h、72 h、144 h,模型组视网膜IL-23和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IL-23和IL-17在RIRI模型SD大鼠视网膜中表达明显增强,IL-23/IL-17通路作为致病因素,通过加重视网膜炎症反应参与RIRI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金晶 项楠 +1 位作者 刘荣 胡维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78-982,共5页
背景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泪器感染性疾病,易复发,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目前关于在病变复发过程中究竟是感染因素还是泪道阻塞因素发挥主要作用仍存在争议,建立合理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但目前鲜见慢性泪囊炎的建立方法研... 背景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泪器感染性疾病,易复发,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目前关于在病变复发过程中究竟是感染因素还是泪道阻塞因素发挥主要作用仍存在争议,建立合理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但目前鲜见慢性泪囊炎的建立方法研究. 目的 探索建立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的方法,为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诊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1只,均以右眼作为实验眼.暂时泪道阻塞组采用质量分数10%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联合榄橄油溶液右鼻腔滴鼻诱导过敏性鼻炎造成暂时性泪道阻塞;永久泪道阻塞组由泪点注入0.15 ml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合物;单纯细菌接种组由泪点注入1×10^7/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3 ml;暂时泪道阻塞+细菌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分别在造成暂时性泪道阻塞和永久性泪道阻塞后次日由泪点注入1×10^7/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3 ml;正常对照组由兔泪点注入0.3 ml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d、7d观察动物出现慢性泪囊炎的眼部表现情况以判断造模成功率,行泪道冲洗观察泪道是否通畅,并行泪道CT造影检查是否发生泪道阻塞、阻塞部位以及阻塞程度;术后7d行泪道和泪囊黏膜的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造模后3个月,暂时泪道阻塞组、单纯细菌接种组、暂时泪道阻塞+细菌组和正常对照组无一例出现慢性泪囊炎表现,永久泪道阻塞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分别有8只眼和9只眼出现慢性泪囊炎的症状和体征.泪道冲洗结果提示,永久泪道阻塞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的慢性泪囊炎眼泪道冲洗不通畅,液体完全返流;泪道CT造影检查显示,兔鼻泪管阻塞部位为鼻泪管的远端,即鼻泪管骨内段与鼻内段的转折部位,并可见鼻泪管完全阻塞,阻塞处近端可见明显的鼻泪管扩张,阻塞处远端无明显的造影剂充盈;永久泪道阻塞组模型眼标本可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模型眼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优势菌.暂时泪道阻塞组、单纯细菌组、暂时泪道阻塞+细菌组和正常对照组兔眼泪囊和泪道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异常,而永久泪道阻塞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模型眼标本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性改变.结论 泪道永久性阻塞是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建立的必要条件,在兔慢性泪囊炎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动物模型 泪器疾病 鼻泪管/病理 泪道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OCT及FFA在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万敏婕 杨先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测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水肿的情况,指导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 目的探讨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测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水肿的情况,指导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88例(91眼)进行临床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4周、12周及24周分别进行详细眼底检查,SD-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旁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厚度。同时运用LogM AR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术后较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大3个标准偏差表示存在CME,在术后12周行FFA检查。相关资料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54.68±22.04)μm,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264.52±23.27)μm、(262.51±24.64)μm、(267.52±39.14)μm、(263.71±26.58)μm,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增加最明显的是术后12周时(P=0.028),术后12周时颞侧、鼻侧、上方及下方的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均为P<0.01)。术后1周、4周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变与BCVA无明显相关性,但术后12周、24周时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变与BCVA有显著相关性(均为P=0.00)。术后12周通过FFA检测的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率为3.3%,而通过SD-OCT检测的发生率为5.5%。结论白内障术后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有明显改变,SD-OCT能准确观察白内障术后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增加及黄斑囊样水肿的形态特点。SD-OCT观察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情况与FFA的结果并非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黄斑囊样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不同阶段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静 梁亮 莫纯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71-1072,107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视神经损伤阶段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POAG患者65例设为观察组,根据视神经损伤程度分为轻度损伤... 目的探讨不同视神经损伤阶段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POAG患者65例设为观察组,根据视神经损伤程度分为轻度损伤组(A组)、中度损伤组(B组)及重度损伤组(C组),另纳入3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IL-6及IL-12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IL-2、IL-4、IL-6及IL-12的水平分别为(90.51±40.61)pg·mL-1、(241.54±78.02)pg·mL-1、(34.84±29.38)pg·mL-1、(94.91±53.89)pg·mL-1,对照组分别为(89.92±38.01)pg·mL-1、(185.01±84.07)pg·mL-1、(62.01±28.05)pg·mL-1、(130.01±81.58)pg·mL-1,观察组IL-6、IL-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间IL-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2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而A、B、C三组IL-2、IL-4、IL-6等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L-12水平在不同视神经损伤阶段的POAG患者存在较大差异,与IL-6可能共同起到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而IL-4则可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提示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可反映视神经损伤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细胞因子 视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手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万敏婕 霍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3-806,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泪膜稳定性及角膜知觉的早期改变,以指导术后治疗。方法:58例(6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7d及术后1、3个月记录患者主观症状,检查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泪膜稳定性及角膜知觉的早期改变,以指导术后治疗。方法:58例(6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7d及术后1、3个月记录患者主观症状,检查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I)。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与术前比较,患者出现干眼症状,术后BUT缩短(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增高,角膜知觉下降(P<0.05),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Schirmer′I试验所测的泪液分泌量于术后1d明显增高,在术后1个月以后恢复至术前的水平。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患者干眼症状加重,泪膜稳定性降低,术后应定期复查,早期适当补充人工泪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泪膜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蛋白多糖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海江 霍鸣 +1 位作者 董洁玉 宋庆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25-728,共4页
目的观察核心蛋白多糖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uman pterygium fibroblasts,HPF)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寻找辅助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HPF,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将0.1 m... 目的观察核心蛋白多糖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uman pterygium fibroblasts,HPF)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寻找辅助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HPF,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将0.1 mg·L-1、1.0 mg·L-1、10.0 mg·L-1的Decorin分别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培养24 h、48 h、72 h。MTT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Decorin作用于HPF不同时间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PCNA检测细胞生长活性。结果 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组Decorin作用HPF 24 h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81±1.26)%、(19.52±2.14)%、(42.69±1.62)%,作用48 h分别为(10.19±2.74)%、(22.28±0.97)%、(45.73±0.82)%,作用72 h分别为(20.49±1.39)%、(29.50±2.47)%、(59.41±1.71)%。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浓度Decorin组HPF中G0/G1期细胞比率均较空白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当Decorin浓度在0.1~10.0 mg·L-1范围内作用HPF 72 h,均能够明显抑制细胞表达PCNA(均为P〈0.05)。结论 Decorin可以抑制HPF的增生,诱导其凋亡,且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有望成为防治翼状胬肉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蛋白多糖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蛋白多糖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建南 张桂兰 +2 位作者 张海江 王国华 霍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5,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组织修复反应可诱导房水中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增加,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移行、分化,细胞外基质沉积,引起上皮一间质转化,导致后囊膜混浊(PCO)的发生。寻求有效的抑制LECs... 背景研究发现,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组织修复反应可诱导房水中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增加,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移行、分化,细胞外基质沉积,引起上皮一间质转化,导致后囊膜混浊(PCO)的发生。寻求有效的抑制LECs增生的药物对于临床上防治PCO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对兔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剂量一效应与时间一效应的关系。方法兔LECs细胞株进行培养和传代,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胞以8X10。个/L密度接种于96孔板,将0.1、1.0、10.0mg/Ldecorin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培养24、48、72h,加入体积分数0.1%DMSO培养的细胞为阳性对照组,常规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MTT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decorin作用于LECs不同时间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上清中TGF—β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TGF-βmRNA在LECs中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ELISA检测结果表明,各组培养基上清液中TGF-β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4,P=0.03),不同质量浓度组TGF—β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mg/L、10.0mg/Ldecorin组TGF—β水平均明显低于0.1mg/Ldecorin组(P〈0.05)。MTT比色法结果显示,≥1.0mg/Ldecorin组LECs增生的抑制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各质量浓度decorin组药物作用48h和72h后LECs增生的抑制率明显高于24h的值,药物作用72h后LECs增生的抑制率明显高于48h的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质量浓度decorin组G0/G1期LECs所占比例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TGF—βmRNA的表达随着decorin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10.0mg/Ldeeorin组d—SMA在LECs中的表达明显弱于空白对照组。结论Decorin可以抑制LECs的增生,也可以诱导LECs凋亡,其效应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有望成为最具潜力的防治PCO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核心蛋白多糖 后囊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蛋白多糖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建南 张桂兰 +2 位作者 张海江 王国华 霍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的关系,为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新的选择。方法 MTT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Decorin(0.1mg·L-1、1.0mg&...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的关系,为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新的选择。方法 MTT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Decorin(0.1mg·L-1、1.0mg·L-1、10.0mg·L-1)作用于LEC不同时间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上清中TGF-β的水平,RT-PCR测定TGF-β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果 ELISA示每100万个细胞中对照组TGF-β含量为(427.24±41.34)ng,0.1mg·L-1、1.0mg·L-1和10.0mg·L-1Decorin组TGF-β的含量分别为(236.01±28.63)ng、(117.86±18.14)ng、(111.72±26.72)n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MTT比色法实验结果显示,作用24h对照组抑制率为(3.62±1.34)%,0.1mg·L-1、1.0mg·L-1和10.0mg·L-1Decorin组抑制率分别为(4.14±2.08)%、(12.93±2.47)%、(23.47±1.78)%,LEC生长抑制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着Decorin作用时间延长,生长抑制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延长,LEC出现明显的G0/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RT-PCR示Decorin组TGF-βmRNA表达明显减少,与MTT法检测结果呈现大致相同的趋势,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对照组α-SMA表达较多,细胞肥大,细胞质呈棕色,Decorin组α-SMA较少表达。Decorin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Decorin对LEC有抑制增生和诱导凋亡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关系,可望成为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核心蛋白多糖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黄斑缺损伴缺损区巨大囊肿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先凤 郑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4-654,共1页
患者男,16岁。无意间发现右眼视力差1年,于2009年11月5日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指数/30cm,左眼0.15~1.25DS=5.0。非接触式眼压计测眼压,双眼均为12mmHg(1mmHg=0.133kPa),右眼眼位正,无眼球震颤,眼前节正常,屈光间质清晰,视... 患者男,16岁。无意间发现右眼视力差1年,于2009年11月5日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指数/30cm,左眼0.15~1.25DS=5.0。非接触式眼压计测眼压,双眼均为12mmHg(1mmHg=0.133kPa),右眼眼位正,无眼球震颤,眼前节正常,屈光间质清晰,视盘边界清,颜色及大小正常,黄斑部呈边界清楚的圆形缺损,面积约8PD,缺损区表面光滑完整,视网膜血管走行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黄斑缺损 巨大囊肿 非接触式眼压计 右眼视力 2009年 眼科检查 眼球震颤 屈光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引流器的负压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房民琴 房民洁 +1 位作者 龙民春 李玉兰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9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负压引流器 测量 头颈部手术 引流治疗 整容术 舒适度 血压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眼双视盘1例
14
作者 万敏婕 梁亮 +1 位作者 吴平 陈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8-688,共1页
患者男,66岁,因”双眼视力差多年,加重2年”来我院就诊。查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裸眼视力双眼指数,矫正视力右眼(-16.00-4.50×83°)0.06,左眼(-13.50-3.50×80°)0.02。眼球转动正常,眼睑闭合正常;眼前节未见... 患者男,66岁,因”双眼视力差多年,加重2年”来我院就诊。查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裸眼视力双眼指数,矫正视力右眼(-16.00-4.50×83°)0.06,左眼(-13.50-3.50×80°)0.02。眼球转动正常,眼睑闭合正常;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双眼晶状体混浊,右眼C2N2P1,左眼C2N2P2(LOCSII分级法);玻璃体混浊,PVD;双眼视网膜呈豹纹状改变,后巩膜葡萄肿,左眼视盘边界欠清,盘周可见大片萎缩弧,黄斑光反射不清,距视盘颞侧约3.5PD方向可见类视盘影像,较正常偏小,盘径约3/4PD,呈灰白色,可见不规则漏斗状凹陷,无明显筛板结构,上方及下方可见完整的血管走行,纤细,与主视盘发出的血管交汇融合,走行紊乱,错杂(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视盘 国际标准视力表 后巩膜葡萄肿 玻璃体混浊 眼前节 眼视网膜 裸眼视力 眼球转动 视神经管 屈光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与视网膜炎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海江 梁亮 邢怡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139-4142,共4页
最近发现一种新型辅助性T细胞17型(Thelpcell17,Thl7).具有独立的分化和调节机制,能特异性产生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17作为强大的前炎症因子,具有招募中性粒细胞和促进多种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作用.在宿主... 最近发现一种新型辅助性T细胞17型(Thelpcell17,Thl7).具有独立的分化和调节机制,能特异性产生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17作为强大的前炎症因子,具有招募中性粒细胞和促进多种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作用.在宿主防御、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担当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炎性疾病 视网膜 自身免疫性疾病 前炎症因子 辅助性T细胞 IL-17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1例病案报道
16
作者 万敏婕 霍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Dualle眼球后退综合征亦称Duane征、眼球后退综合征、Stilling—Turk—Duane征、内直肌神经支配矛盾、后退性斜视等。临床上,在原在眼位时,呈正位视或内斜视者较常见,呈外斜视者很少。2009年10月我院收治以外斜视为首发症状的Duane... Dualle眼球后退综合征亦称Duane征、眼球后退综合征、Stilling—Turk—Duane征、内直肌神经支配矛盾、后退性斜视等。临床上,在原在眼位时,呈正位视或内斜视者较常见,呈外斜视者很少。2009年10月我院收治以外斜视为首发症状的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l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病案报道 2009年 神经支配 首发症状 内斜视 外斜视 内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自发荧光在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功能及结构变化中的研究
17
作者 万敏婕 罗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694-3696,共3页
目的:采集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自发荧光图片,分析其高荧光环/弧与视功能及结构的关系。方法:1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26眼)和1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视网膜的形态用谱域OCT评估,同时测量从中心凹到缺损或丢失的IS/OS连接部的距离(I... 目的:采集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自发荧光图片,分析其高荧光环/弧与视功能及结构的关系。方法:1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26眼)和1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视网膜的形态用谱域OCT评估,同时测量从中心凹到缺损或丢失的IS/OS连接部的距离(IS/OS的长度)及感光细胞层(IS/OS)及色素上皮-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厚度。在眼底自发荧光中测量中心凹到环/弧外缘及内缘的距离。结果:在靠近中心凹的环/弧内缘,FAF表现正常,环/弧的外部表现为低荧光,对应于SD-OCT中,IS/OS的缺损或丢失接近高荧光环/弧的内缘,其中有5只眼靠近中心凹。结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RPE细胞对感光细胞外节盘膜的吞噬作用是高荧光环/弧的形成的关键,视网膜功能及结构的改变先于FAF中高荧光环/弧的表现,且在高荧光环/弧内(靠近黄斑中心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炎 色素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自发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邹媛 张明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1-345,共5页
背景翼状胬肉复发是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与细胞增生、炎症过程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用抗增生药物控制翼状胬肉复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方向。研究证实罗格列酮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肿瘤、抑制新生血管作用,但其对翼... 背景翼状胬肉复发是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与细胞增生、炎症过程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用抗增生药物控制翼状胬肉复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方向。研究证实罗格列酮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肿瘤、抑制新生血管作用,但其对翼状胬肉复发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s)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寻求预防和辅助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新药物。方法对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进展期翼状胬肉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用酶消化法对培养的HPFs进行人工纯化。HPFs培养板中加入终浓度为5、10、25、50、75、100、150、200、400txmol/L的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同时设未加药物干预的对照组和只加培养液的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浓度罗格列酮作用12~72h后对HPFs生长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和凋亡的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的HPFs呈长梭形,体积较大,呈铺路石样排列,对波形蛋白呈阳性反应,角蛋白反应阴性。罗格列酮作用后,培养的HPFs形态变圆,色变淡,核固缩或碎裂,局部细胞膜不完整。25~125p,mol/L罗格列酮作用12~72h可抑制HPFs的增生,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剂量:F=158.312,P=0.006;时间:F=1.924,P=0.13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25、75、125μmol/L罗格列酮作用于HPFs24h,随着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比逐渐上升,S期细胞百分比逐渐下降(P〈0.05),表明细胞阻滞于G0/G1期。罗格列酮组HPFs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罗格列酮浓度的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HPFs凋亡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PCNAmRNA在HPFs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44.329,P〈0.05)。结论PPAR3,激动剂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HPFs的增生,并诱导其凋亡。大剂量的PPARγ激动剂可抑制细胞PCNA的合成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 翼状胬肉 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 增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册在滴用眼药护理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昭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8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护理人员 眼药 护理安全隐患 操作技术 药液浪费 患者人数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