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在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朋 陈祥怡 代文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骨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20年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影像学表现疑似骨结核,且经过随访获得明确诊断结果的患者共56例,其中37例为骨结核(A组);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骨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20年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影像学表现疑似骨结核,且经过随访获得明确诊断结果的患者共56例,其中37例为骨结核(A组);19例为非骨结核(B组),其中包括肺癌5例、浆细胞瘤4例、骨髓感染3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鼻咽癌骨转移1例、胆管癌骨转移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骨淋巴瘤1例、骨纤维母细胞瘤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其差异。结果(1)A组共143处骨骼病灶,溶骨性破坏占25.2%(36/143)、混合性破坏占57.3%(82/143),成骨性破坏占2.1%(3/143),无骨质破坏占15.4%(22/143);B组共67处骨骼病灶,溶骨性破坏占73.1%(49/67),混合性破坏占22.4%(15/67),无骨质破坏占4.5%(3/67)。A组混合性破坏发生率高于B组(χ^(2)=22.43,P<0.05),溶骨性破坏发生率低于B组(χ^(2)=43.56,P<0.05)。(2)A组骨骼病灶单发者占21.6%(8/37),多发占78.4%(29/37);B组骨骼病灶单发者占68.4%(13/19),多发占31.6%(6/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3,P<0.05)。(3)两组患者骨骼病灶均以脊柱发生率最高,A组为81.1%(30/37),B组为68.4%(1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4)脊柱病灶有相邻椎体连续性分布者,A组占80.0%(24/30),B组占38.5%(5/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P<0.05)。A组脊柱受累患者43.3%(13/30)可出现椎间盘受累,B组脊柱受累患者约7.7%(1/13)出现椎间盘受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P>0.05)。(5)两组患者均可发生骨外脏器累及,A组发生率62.2%(23/37),B组发生率36.8%(7/1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P>0.05),肺部为最易受累的脏器。(6)A、B两组患者骨骼病灶的SUVmax分别为(11.6±6.5)、(9.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7)PET/CT对骨结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33/37)、63.2%(12/19)、80.4%(45/56)、82.5%(33/40)、75.0%(12/16)。结论^(18)F-FDG-PET/CT能够准确显示骨结核病灶部位、数量、分布特点及葡萄糖代谢活性,对骨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结核 PET/CT ^(18)F-F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SMA为靶点的前列腺癌PET显像及核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冯亚琪 王朋 +2 位作者 代文莉 田金玲 邓鹏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第2[1]。在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排名第1,且预后往往不理想[2]。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antigen,PSMA)也称谷氨酸羧肽酶Ⅱ[3],是一种Ⅱ... 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第2[1]。在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排名第1,且预后往往不理想[2]。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antigen,PSMA)也称谷氨酸羧肽酶Ⅱ[3],是一种Ⅱ型跨膜细胞糖蛋白。PSMA位于前列腺上皮细胞中,并在前列腺癌中转变为膜结合蛋白,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表达约上升100~1000倍[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特异性膜抗原 分子探针 PET/CT 放射性配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球在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泽斌 张钟巍 +2 位作者 吴蔚 王森辉 常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前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神经根或脊髓受累所导致的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1]。其发生机理多是椎间盘退变导致微环境发生变化,产生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引起疼痛[2];骨赘、终板硬化和椎间盘突出压... 目前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神经根或脊髓受累所导致的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1]。其发生机理多是椎间盘退变导致微环境发生变化,产生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引起疼痛[2];骨赘、终板硬化和椎间盘突出压迫后方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神经或脊髓受损[3]。目前主流的手术治疗方法是通过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或腰椎融合术等手术方式解除神经和脊髓受到的压迫,避免对神经造成进一步损伤,但这些手术方式不能修复神经根减压后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缺损和神经的损伤[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功能障碍 炎性因子 腰椎融合术 神经根 脊髓受损 椎间盘突出 骨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正电子显像剂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朋 崔邦平 +3 位作者 代文莉 邓鹏裔 田金玲 齐红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3-356,共4页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18)F-FDG是葡萄糖的类似物,能够被糖代谢旺盛的病灶或正常组织摄取,是一种广谱的肿瘤非特异性显像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誉为"世纪分子...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18)F-FDG是葡萄糖的类似物,能够被糖代谢旺盛的病灶或正常组织摄取,是一种广谱的肿瘤非特异性显像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誉为"世纪分子"。但经验表明,其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18)F-FDG ^(11)C-胆碱 ^(11)C-乙酸盐 ^(18)F-FDHT ^(18)F-FLT Anti-[^(18)F]-FACBC ^(18)F-F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多发黏液性原位腺癌^(18)F-FDG PET/CT显像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田金玲 代文莉 +2 位作者 崔邦平 王朋 胡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0-681,共2页
病例女,57岁,反复咳嗽、咳黄色脓痰2月余,无呼吸困难,无胸闷气喘,无发热盗汗;既往有结核病史,并正规服抗结核药物治愈(约20年前);自诉有高血压病病史,血压控制情况不详,最高血压150/90mmHg,入院当日血压140/80mmHg;否... 病例女,57岁,反复咳嗽、咳黄色脓痰2月余,无呼吸困难,无胸闷气喘,无发热盗汗;既往有结核病史,并正规服抗结核药物治愈(约20年前);自诉有高血压病病史,血压控制情况不详,最高血压150/90mmHg,入院当日血压140/80mmHg;否认吸烟史。体格检查:神清,颈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粘液 原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平滑肌瘤病2例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
6
作者 刘宇飞 代文莉 +3 位作者 鲁际 夏道奎 熊晓琦 胡余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52-1655,共4页
肺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eiomyomatosis,PL)是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肺内的一种少见良性肿瘤性疾病,以双肺多发平滑肌性结节为特点,生物学行为呈惰性经过。该病少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百余例。本文报道2例肺平滑肌瘤病,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 肺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eiomyomatosis,PL)是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肺内的一种少见良性肿瘤性疾病,以双肺多发平滑肌性结节为特点,生物学行为呈惰性经过。该病少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百余例。本文报道2例肺平滑肌瘤病,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及组织起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1.1临床病例资料患者1,女性,46岁。3年前因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行肌瘤剔除术,1年前体检时CT发现双肺界限清楚、密度均匀、无分叶及毛刺的实性小结节,较大者位于右肺下叶基底段,大小约1.5 cm×1.3 cm(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平滑肌瘤 肌瘤剔除术 临床病例资料 育龄期妇女 小结节 右肺 影像特征 组织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131)I治疗后甲状腺重量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7
作者 崔邦平 代文莉 +4 位作者 胡涛 胡伟 郭祖高 严凯 汪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40-642,共3页
^131I治疗Graves病已有60余年的历史,具有方便、廉价、安全、副作用少的优点.为越来越多的忠哲所接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病情改善,对生活质量、美容的需求也增高。特别是对于年轻妇女的甲亢治疗,除了甲状腺功... ^131I治疗Graves病已有60余年的历史,具有方便、廉价、安全、副作用少的优点.为越来越多的忠哲所接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病情改善,对生活质量、美容的需求也增高。特别是对于年轻妇女的甲亢治疗,除了甲状腺功能改善,如何使肿大甲状腺体积缩小也是患者和医生都关注的课题。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均以甲状腺功能变化及如何确定合适剂量减少甲低发生为主.而较少对甲状腺形态学变化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碘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与不同影像学检查的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年欢 王朋 +3 位作者 崔邦平 代文莉 邓鹏裔 田金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5-378,382,共5页
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在世界范围内位居男性所有恶性肿瘤第2位,仅次于肺癌^([1])。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平均寿命延长,前列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2-3])。
关键词 前列腺癌 GLEASON评分 磁共振成像 超声扫描 核素骨扫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D-1/PD-L1单抗药物致甲状腺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万宝玉 邓鹏裔 +4 位作者 王朋 田金玲 胡涛 严凯 代文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在肿瘤分期、复发、转移、浸润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抗PD-1/PD-L1单抗药物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在肿瘤分期、复发、转移、浸润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抗PD-1/PD-L1单抗药物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是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即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其中甲状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高达10%,严重的甲状腺不良反应可导致死亡,因此抗PD-1/PD-L1单抗药物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主要就抗PD-1/PD-L1单抗药物治疗后甲状腺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处理措施、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D-1/PD-L1单抗 甲状腺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年欢 崔邦平 +4 位作者 王桐 王朋 代文莉 田金玲 邓鹏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2-245,共4页
在我国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狭窄或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Buerger病)和糖尿病足等。间歇性跛行是多数患者最早出现及最常见的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缺血性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坏疽坏死,甚至最终导致截肢。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下肢缺血性疾病 血管新生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例SAPHO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SPECT/CT全身骨显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艳琼 陈钰琦 胡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508-511,共4页
目的:研究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teitis,SAPHO)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全身骨显像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SAPHO综合征的诊断水平及认识全身骨显像在SAPHO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目的:研究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teitis,SAPHO)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全身骨显像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SAPHO综合征的诊断水平及认识全身骨显像在SAPHO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全身骨显像资料,总结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全身骨显像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例SAPHO综合征患者,男7例,女11例,平均发病年龄(51.2±12.2)(31~71)岁。本研究病例以皮肤病变、骨及关节受损为主。以皮肤病变为首发症状就诊的4例,以疼痛为首发症状就诊的1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关节疼痛,以前胸部及脊柱疼痛为主。全身骨显像提示所有患者前胸壁可见显像剂不同程度浓聚,其中呈典型“牛头”征表现的8例,其余均为不完全“牛头”征或单侧“牛头”征。SPECT/CT融合显像示前胸壁以骨皮质肥厚、骨质硬化为主,脊柱以椎体角病变和椎体旁骨化为主,关节以边缘骨质增生硬化为主。结论:SAPHO综合征以女性好发,首发症状表现及出现时间不一,以皮肤病变、骨关节疼痛为常见首发症状。全身骨成像是目前诊断及评估SAPHO综合征极为重要的手段,其“牛头征”是诊断SAPHO综合征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31)I治疗后显像结果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谭支娥 代文莉 +5 位作者 王朋 邓鹏裔 蒋长斌 严凯 胡涛 谢珂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5-648,653,共5页
目的探讨^(131)I治疗后行全身显像(Rx-WBS)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病例特点,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131)I清甲治疗的145例PTMC术后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131)I治疗后行全身显像(Rx-WBS)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病例特点,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131)I清甲治疗的145例PTMC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口服^(131)I后2~10d行Rx-WBS及SPECT/CT融合显像,根据显像结果分为残留甲状腺伴转移组(残甲伴转移组)21例和仅有残留甲状腺组织组(单纯残甲组)12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肿瘤病理特点(肿瘤最大直径、腺叶累及、多灶性、包膜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结果残甲伴转移组多为男性,与单纯残甲组比较,有更高的ps-Tg水平及更多的淋巴结转移数,而两组在年龄、手术方式、血清TgAb水平、肿瘤最大直径、腺叶受累情况、多灶性、甲状腺包膜外侵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男性、高ps-Tg水平及高淋巴结转移数与PTMC ^(131)IRx-WBS及SPECT/CT融合显像发现转移灶相关,建议此类患者术后积极行^(131)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全身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