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社区联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和就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邓红艳 田玉凤 +1 位作者 李平 吴小玲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联合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和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宜昌市城区7个社区中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教育组和对照组各60例,联合教育组由综合医院联合社区医院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由综合医院采用常... 目的探讨医院联合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和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宜昌市城区7个社区中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教育组和对照组各60例,联合教育组由综合医院联合社区医院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由综合医院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施1年后使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就医行为。结果研究结束时联合教育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教育组患者年人均综合医院就诊次数和年人均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而年人均社区医院就诊次数和年人均自行购药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医院联合社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优化患者的就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综合医院 社区医院 联合健康教育 生存质量 就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特点与细胞因子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苏敏 苏珊 +6 位作者 宋书林 孙崇玲 张慧芳 郭晓锋 汪凯 李明 李幸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106-2111,共6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活动度及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的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年龄、性别、唇腺病理分级、疾病活动度分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细胞因子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活动度及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的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年龄、性别、唇腺病理分级、疾病活动度分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细胞因子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91例pSS患者,男5例,女86例,<50岁及≥50岁患者分别有23、68例,57.14%患者唇腺病理ChisholmⅠ级及以上,腺体外其他器官系统受累约93.41%。腺体外累及中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50.55%),其次为血液系统(45.05%)、球蛋白升高(40.66%)。男性pSS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痛、间质性肺炎、血液系统受累、球蛋白升高。<50岁pSS患者出现发热、补体下降比例高于≥50岁pSS患者,但≥50岁的pSS患者血液系统受累更常见(P<0.01),其中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升高。唇腺中重度损害的pSS患者出现球蛋白升高比例高于唇腺轻度损害者。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及灶性指数(FS)与年龄呈现负相关。中高疾病活动度组的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比例明显高于低疾病活动度组。结论 老年p SS患者更易发生血液系统累及,但总体疾病活动度及唇腺损害会较中青年患者轻微,唇腺中重度损害者更常见唾液腺肿大、球蛋白升高。中高疾病活动度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更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 灶性指数 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恶性肿瘤伤口症状管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郭春兰 邓红艳 +3 位作者 席祖洋 罗薇 贺莉 彭金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28-32,共5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评价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处理恶性肿瘤伤口,探讨改善伤口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为临床恶性肿瘤伤口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8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湖北医药学...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评价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处理恶性肿瘤伤口,探讨改善伤口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为临床恶性肿瘤伤口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8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伤口治疗门诊就诊的78例恶性肿瘤伤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伤口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后,观察组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处理,对照组采用藻酸盐敷料处理,疗程为30 d,所有患者治疗原发疾病、加强营养和情感支持。干预前,干预后15、30 d,观察两组患者伤口病原菌阳性率、气味分级、渗液程度及疼痛评分,采用SF-36简易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伤口病原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5、30 d,观察组患者伤口病原菌阳性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气味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5、30 d,两组患者气味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后15 d,两组患者渗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0 d,两组患者渗液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5、30 d,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简易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5、30d,观察组患者SF-36简易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和藻酸盐敷料均能改善恶性肿瘤患者伤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在控制伤口感染、减轻伤口气味和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伤口 藻酸盐 敷料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银敷料对慢性伤口愈合及渗液酸碱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9
4
作者 邓红艳 郭春兰 +1 位作者 周欣 吕玉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银敷料辅助治疗慢性感染伤口的效果及对伤口渗液酸碱度的影响,以指导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合理使用。方法将糖尿病足溃疡、压疮、下肢静脉溃疡、创伤性溃疡、烧伤残余创面5类慢性伤口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2... 目的比较两种银敷料辅助治疗慢性感染伤口的效果及对伤口渗液酸碱度的影响,以指导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合理使用。方法将糖尿病足溃疡、压疮、下肢静脉溃疡、创伤性溃疡、烧伤残余创面5类慢性伤口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和清创后,A组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B组使用纳米银敷料,分别接受30d的伤口局部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伤口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伤口愈合评分及渗液pH值。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伤口愈合计分和渗液pH值均较治疗前下降,A组患者伤口愈合计分显著优于B组(P<0.01);两组伤口渗液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银敷料辅助治疗慢性感染伤口均能促进伤口愈合,但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的效果更优;两种银敷料均能降低伤口渗液pH值且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伤口感染 银敷料 伤口愈合计分 渗液酸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结合3D-DSA和XperCT诊断下消化道大出血 被引量:10
5
作者 付志刚 张晓磷 +3 位作者 余成新 赵文江 王俊 赵云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传统DSA造影结合3D-DSA、XperC T功能诊断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意义。方法收集15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病因不明确。所有患者均作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5 F Yashiro导管或RLG导管选择至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髂内动... 目的探讨传统DSA造影结合3D-DSA、XperC T功能诊断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意义。方法收集15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病因不明确。所有患者均作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5 F Yashiro导管或RLG导管选择至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髂内动脉作造影,对疑有病变部位用3 F微导管作超选择造影,同时作3D-DSA和XperC T扫描。诊断后即行外科切除术。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DSA结合3D-DSA、XperC T检查。8例诊断为血管畸形(小肠6例,结肠2例),6例诊断为肿瘤性病变(小肠肿瘤5例,结肠肿瘤1例),1例定位于小肠出血(原因不明)。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后病理学诊断显示血管畸形8例(53.3%),小肠间质瘤4例(26.7%),小肠腺癌1例(6.7%),结肠癌1例(6.7%),小肠憩室1例(6.7%)。结论传统DSA造影结合3D-DSA、XperC T用于定性、定位诊断下消化道大出血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覆膜支架治疗自发性外周动脉夹层9例 被引量:3
6
作者 付志刚 张晓磷 +3 位作者 韩强 李海涛 王俊 赵云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自发性外周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9例自发性外周动脉夹层患者,病变在髂动脉6例,锁骨下动脉3例。术前均行CTA检查,明确外周动脉夹层的部位和程度,预定覆膜支架。所有患者经Seldinger穿刺股动...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自发性外周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9例自发性外周动脉夹层患者,病变在髂动脉6例,锁骨下动脉3例。术前均行CTA检查,明确外周动脉夹层的部位和程度,预定覆膜支架。所有患者经Seldinger穿刺股动脉后进一步造影明确病变,依据造影结果植入覆膜支架。结果 9例患者中,病变在右侧髂总动脉3例,右侧髂外动脉1例,左侧髂总动脉2例,左侧锁骨下动脉3例。夹层长度0.9~3.3 cm,平均1.7 cm。动脉夹层起始部距靶血管开口距离0.5~5.6 cm,平均2.3 cm。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1例覆膜支架覆盖左侧非优势椎动脉,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支架通畅。结论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自发性外周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误诊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一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吴辉 杨俊 +8 位作者 丁家望 李书国 李秀娟 吕志阳 李松 李稳慧 李莉 张炯 姜玉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2期156-156,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主因胸闷、气促、上腹不适3d入院。患者入院前3d反复发作胸闷、气促,伴上腹不适、咽喉部堵塞感,间断有双下肢乏力,可平卧,无明显胸痛、腹痛、背痛,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主因胸闷、气促、上腹不适3d入院。患者入院前3d反复发作胸闷、气促,伴上腹不适、咽喉部堵塞感,间断有双下肢乏力,可平卧,无明显胸痛、腹痛、背痛,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夹层 症状不典型 主动脉瓣置换术 误诊 主动脉瓣脱垂 上腹不适 双下肢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金晶 项楠 +1 位作者 刘荣 胡维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78-982,共5页
背景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泪器感染性疾病,易复发,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目前关于在病变复发过程中究竟是感染因素还是泪道阻塞因素发挥主要作用仍存在争议,建立合理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但目前鲜见慢性泪囊炎的建立方法研... 背景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泪器感染性疾病,易复发,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目前关于在病变复发过程中究竟是感染因素还是泪道阻塞因素发挥主要作用仍存在争议,建立合理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但目前鲜见慢性泪囊炎的建立方法研究. 目的 探索建立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的方法,为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诊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1只,均以右眼作为实验眼.暂时泪道阻塞组采用质量分数10%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联合榄橄油溶液右鼻腔滴鼻诱导过敏性鼻炎造成暂时性泪道阻塞;永久泪道阻塞组由泪点注入0.15 ml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合物;单纯细菌接种组由泪点注入1×10^7/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3 ml;暂时泪道阻塞+细菌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分别在造成暂时性泪道阻塞和永久性泪道阻塞后次日由泪点注入1×10^7/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3 ml;正常对照组由兔泪点注入0.3 ml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d、7d观察动物出现慢性泪囊炎的眼部表现情况以判断造模成功率,行泪道冲洗观察泪道是否通畅,并行泪道CT造影检查是否发生泪道阻塞、阻塞部位以及阻塞程度;术后7d行泪道和泪囊黏膜的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造模后3个月,暂时泪道阻塞组、单纯细菌接种组、暂时泪道阻塞+细菌组和正常对照组无一例出现慢性泪囊炎表现,永久泪道阻塞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分别有8只眼和9只眼出现慢性泪囊炎的症状和体征.泪道冲洗结果提示,永久泪道阻塞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的慢性泪囊炎眼泪道冲洗不通畅,液体完全返流;泪道CT造影检查显示,兔鼻泪管阻塞部位为鼻泪管的远端,即鼻泪管骨内段与鼻内段的转折部位,并可见鼻泪管完全阻塞,阻塞处近端可见明显的鼻泪管扩张,阻塞处远端无明显的造影剂充盈;永久泪道阻塞组模型眼标本可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模型眼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优势菌.暂时泪道阻塞组、单纯细菌组、暂时泪道阻塞+细菌组和正常对照组兔眼泪囊和泪道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异常,而永久泪道阻塞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模型眼标本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性改变.结论 泪道永久性阻塞是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建立的必要条件,在兔慢性泪囊炎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动物模型 泪器疾病 鼻泪管/病理 泪道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儿童重症监护室探视制度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晶晶 陈燕芬 +3 位作者 张光环 涂建 刘会琴 石巧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6-469,共4页
介绍国内外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探视制度现状、开放式探视制度的应用及其优势,建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开放式PICU探视制度,构建人性化PICU环境,以期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供帮助。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探视制度 开放式探视 以家庭为中心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倾角仪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必君 龚正 +2 位作者 陆志凌 陈俊 李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观察激光倾角仪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肺部小病灶患者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激光倾角仪穿刺组及常规穿刺组均为80例,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穿刺达预定位置例数,穿刺过程CT扫描次数及穿刺操作时... 目的:观察激光倾角仪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肺部小病灶患者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激光倾角仪穿刺组及常规穿刺组均为80例,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穿刺达预定位置例数,穿刺过程CT扫描次数及穿刺操作时间,穿刺活检术后出现气胸等并发症。结果:激光倾角仪穿刺组第一针穿刺达预定位置率为90.0%,常规穿刺组第一针穿刺达预定位置率为77.5%,激光倾角仪穿刺组第一针穿刺达预定位置率高于常规穿刺组(P<0.05),穿刺过程CT扫描次数及平均操作时间低于常规穿刺组(P<0.05)。激光倾角仪穿刺组气胸发生率(2.5%)低于常规穿刺组(11.25%)(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采用激光倾角仪可提高第一针到位率,降低气胸发生率,减少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胸腔穿刺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误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从刚 陈谦学 +2 位作者 赵仁平 陈喜兰 余成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375,共2页
病例女,42岁,2007年因咳嗽来我院就诊。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见气管及隆突前壁大量结节,呈铺路石样改变。经抗感染治疗,后复查气管镜未见明显改变。再行CT检查,CT表现(图1,2):气管中下段及主支气管壁增厚,前、侧壁发现散发... 病例女,42岁,2007年因咳嗽来我院就诊。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见气管及隆突前壁大量结节,呈铺路石样改变。经抗感染治疗,后复查气管镜未见明显改变。再行CT检查,CT表现(图1,2):气管中下段及主支气管壁增厚,前、侧壁发现散发或多发斑块状结节,突向管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疾病 结核 支气管镜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示录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田玉凤 李茶香 梅幸福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10期2607-2608,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危险因素警示录》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编制《护理危险因素警示录》,并于2009年在全院推广学习,分析使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病人投诉率、病人满意度的变化。[结果]《护理危险因素警示录》在... [目的]探讨《护理危险因素警示录》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编制《护理危险因素警示录》,并于2009年在全院推广学习,分析使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病人投诉率、病人满意度的变化。[结果]《护理危险因素警示录》在临床使用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病人投诉率下降,满意度大大提高。[结论]《护理危险因素警示录》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警示 护理安全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谵妄知信行现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贺格格 唐光明 +1 位作者 刘琼 肖宁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对国内外ICU护士谵妄知信行现状、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谵妄的相关研究以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谵妄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影响因素 评估工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LY抑制剂脱氢弯孢霉菌素肝微粒体代谢
14
作者 周富贵 李玉兰 +2 位作者 蔡晓蓉 薛莲 邓张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7-833,共7页
该文主要研究了潜在抗肿瘤候选化合物脱氢弯孢霉菌素的体外肝微粒体代谢特点.建立了脱氢弯孢霉菌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了脱氢弯孢霉菌素在不同种属来源的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差异.依据UPLC-MS结果推测脱氢弯孢霉菌素中α、β不饱... 该文主要研究了潜在抗肿瘤候选化合物脱氢弯孢霉菌素的体外肝微粒体代谢特点.建立了脱氢弯孢霉菌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了脱氢弯孢霉菌素在不同种属来源的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差异.依据UPLC-MS结果推测脱氢弯孢霉菌素中α、β不饱和双键经环氧化反应,亲和反应和分子内脱水反应,生成epoxycurvularin、10,11-邻二羟基弯孢霉菌素和curvulopyran,且脱氢弯孢霉菌素在溶液中可能发生非酶催化的化学转化.考虑到脱氢弯孢霉菌素结构中的α,β不饱和双键既是重要的活性结构又是主要的代谢位点,合理的前药设计可能是提高该化合物可药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弯孢霉菌素 α β不饱和双键 肝微粒体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便携穿刺教学模具的设计与使用
15
作者 汪晓玲 李平 +4 位作者 朱小玲 简艳艳 李娌 倪娜 石晓青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8期2817-2817,共1页
医学院校进行穿刺技术的教学模具一直采用大型人体模型或人体某个部位模型进行,存在成本高、价格贵、体积大不便搬运等缺陷,操作者课外基本没有机会进行练习。但是穿刺技术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性操作,为了正确掌握这门重要的技... 医学院校进行穿刺技术的教学模具一直采用大型人体模型或人体某个部位模型进行,存在成本高、价格贵、体积大不便搬运等缺陷,操作者课外基本没有机会进行练习。但是穿刺技术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性操作,为了正确掌握这门重要的技术,操作者往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相互之间进行真人练习,这存在着多项不安全因素。为了克服现有穿刺教学模具缺点,我科发明了一种医用便携穿刺教学模具,该模具不仅体积小,价格低,实现人手一份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教育 实习 教学模具 穿刺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