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交网络下基于扩展信任传播的多粒度群共识
1
作者 张超 王安娜 +2 位作者 李文涛 詹建明 李德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9,共12页
群共识旨在通过意见交互使群体意见高度一致。在社交网络群共识中,信任传播面临多路径融合挑战,且单粒度调整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此,借助优化模型在多路径融合方面以及多粒度分析在个性化建模方面的优势,提出基于扩展信任传播的多粒... 群共识旨在通过意见交互使群体意见高度一致。在社交网络群共识中,信任传播面临多路径融合挑战,且单粒度调整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此,借助优化模型在多路径融合方面以及多粒度分析在个性化建模方面的优势,提出基于扩展信任传播的多粒度群共识方法。首先,利用优化模型实现信任传播。其次,从意见与信任双重视角构建综合指标,指导Leiden社区探测。然后,引入一致模算子评估多指标对子组权重的聚合效应。最后,依据信任水平和意见分歧划分粒度,实施个性化调整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在钢铁能耗数据集上,该文所提方法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比的群共识方法。相较于基于利他主义和公平偏好的最小代价共识模型,其迭代轮数降低25%,算法执行效率提升24.27%,群共识水平提升0.09%。实验结果验证了优化驱动的信任传播和多粒度分析对提升群共识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计算 多粒度 社交网络 信任传播 钢铁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场梯度和能量法的钢丝绳断丝检测方法
2
作者 江胜华 李潇庆 +1 位作者 陈斌 李歆尧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8,共9页
钢丝绳断丝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安全,现有的自身漏磁检测技术具有不需要励磁的优点,但存在环境干扰磁场的影响。提出基于磁场梯度和能量法的钢丝绳断丝检测方法,并研发断丝检测的弱磁试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钢丝绳断丝处,磁场梯度... 钢丝绳断丝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安全,现有的自身漏磁检测技术具有不需要励磁的优点,但存在环境干扰磁场的影响。提出基于磁场梯度和能量法的钢丝绳断丝检测方法,并研发断丝检测的弱磁试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钢丝绳断丝处,磁场梯度BTxz和BTyz曲线出现波谷和波峰的拐点,BTzz曲线出现波峰峰值。在断丝3根,6根,9根,12根,17根,22根,25根和30根时,通过磁场梯度曲线突变判断的断丝位置与实际断丝位置相比,最大误差为5.36%,最小误差为2.26%,平均误差为3.57%,误差的标准差为1.22%。通过磁场梯度评估的断丝位置与实际断丝位置一致。随着断丝根数增加,磁场梯度曲线的波谷深度、波峰高度、波谷及波峰的宽度增加。钢丝绳断丝位置的磁场梯度的能量随断丝数增加而增加,证明基于磁场梯度和能量的检测方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绳 断丝 检测 磁场梯度 能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川南紫色土坡地水沙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3
作者 曾谢伟 李仁宇 +4 位作者 丁炜锋 胡邦友 胡怀舟 李天阳 何丙辉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2,共9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川南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及氮磷流失的影响,筛选川南紫色土坡耕地最优秸秆还田方式。[方法]在川南典型紫色土坡耕地(15°)建立径流小区,设置5种处理方式为无秸秆覆盖(CK)、低量秸秆覆盖(T1:3 744 kg... [目的]为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川南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及氮磷流失的影响,筛选川南紫色土坡耕地最优秸秆还田方式。[方法]在川南典型紫色土坡耕地(15°)建立径流小区,设置5种处理方式为无秸秆覆盖(CK)、低量秸秆覆盖(T1:3 744 kg/hm^(2))、高量秸秆覆盖(T2:7 488 kg/hm^(2))、低量秸秆覆盖+腐熟剂(T3:3 744 kg/hm^(2)+1.5 kg/hm^(2))和高量秸秆覆盖+腐熟剂(T4:7 488 kg/hm^(2)+3 kg/hm^(2))。监测次降雨时间、次降雨强度、不同处理的径流、泥沙特征及氮磷流失特征,分析降雨、径流、泥沙与氮磷流失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1)各处理中,T3处理的水土保持效果最佳,相比CK处理降低径流深(减少40.2%)和泥沙流失量(减少55.3%),并有效减少氮磷流失。2)相关性分析显示,氮磷流失主要受径流控制(p<0.01),但径流TN浓度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使秸秆还田阻控氮流失的效果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弱。3)所有处理的径流TN/TP均<22,表明该区域坡耕地产生的径流为氮限制。[结论]低量秸秆覆盖并添加腐熟剂可有效改善川南紫色土坡耕地的水土保持和养分利用,为优化秸秆还田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秸秆腐熟剂 氮磷比 水土流失 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5的桑叶采摘与桑枝伐条识别定位方法
4
作者 申颜青 李丽 +2 位作者 李渊明 童晓玲 周永忠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7-495,共9页
为应对桑树生长的多季节变化及形态多样性,同时满足其与养蚕周期相匹配的需求,解决当前桑叶自下而上采摘与桑枝伐条作业中对人工定位的依赖问题,本研究建立桑园2021年7月、2024年9月和11月各种气候与桑枝形态的数据集,提出基于改进YOLO... 为应对桑树生长的多季节变化及形态多样性,同时满足其与养蚕周期相匹配的需求,解决当前桑叶自下而上采摘与桑枝伐条作业中对人工定位的依赖问题,本研究建立桑园2021年7月、2024年9月和11月各种气候与桑枝形态的数据集,提出基于改进YOLO v5的桑树枝干检测模型YOLO v5-cytp,构建基于深度相机的三维定位系统实现精准识别。首先,加入CA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对桑枝底部的特征聚焦能力;然后将YOLO v5基础的CIoU损失函数替换为SIoU损失函数以提升训练速度与推理精度;最后采用轻量化GhostNet重构YOLO v5的骨干网络,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将模型轻量化。完成深度相机标定,实现RGB图像与深度图像对齐,经过坐标转换最终获取目标三维坐标。试验表明,YOLO v5-cytp模型平均精度均值达93.4%,相较YOLO v5原始模型提高1.2个百分点;同时内存占用量由3.79 MB降低为3.02 MB,降低20.31%;模型桑枝识别率达到91.11%;桑枝底部三维坐标(X,Y,Z)定位最大误差为(11.3,14.1,27.0)mm,符合误差允许值。模型可同时实现桑叶自下而上采摘与桑枝伐条作业的识别定位,可为桑园智能化采摘与伐条机器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采摘 桑枝伐条 YOLO v5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联合喷雾干燥处理对红托竹荪风味成分及粉体性质的影响
5
作者 陈家齐 明建 +2 位作者 李佳霖 曾泽彬 邵毅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71,共10页
[目的]探究酶解处理对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风味成分和喷雾干燥粉粉体性质的影响。[方法]以红托竹荪为原料,测定酶解后竹荪的活性物质、风味成分及经喷雾干燥的粉体性质。[结果]酶解促进了竹荪多糖、多酚、黄酮含量的溶出... [目的]探究酶解处理对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风味成分和喷雾干燥粉粉体性质的影响。[方法]以红托竹荪为原料,测定酶解后竹荪的活性物质、风味成分及经喷雾干燥的粉体性质。[结果]酶解促进了竹荪多糖、多酚、黄酮含量的溶出,并有助于可溶性糖、呈味核苷酸、呈味氨基酸以及风味物质的释放;GC-MS结果显示,挥发性物质从酶解前的42种增加至酶解后的53种,酶解后呈现出以花香、果香、脂香为主体的风味;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得出酶解后关键风味物质由5种增加至11种。经喷雾干燥制粉后,与对照组相比酶解处理组的粉末颗粒粒径减小,粉末颗粒表面更加光滑且粉体性质均有所提升。[结论]酶解促进了竹荪风味物质溶出,提升了粉体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酶解工艺 喷雾干燥 风味成分 粉体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人工饲料给料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林波 祝诗平 石洪康 《蚕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9-548,共10页
为解决人工饲料养蚕过程中饲料投料问题,根据家蚕养殖要求和人工饲料特点,模拟手工刀切动作,设计了一种人工饲料养蚕给料装置。该装置采用曲柄滑块、曲柄摇杆及单向传动机构,实现刀具往复切削和单向步进送料动作协同。对该装置的传动机... 为解决人工饲料养蚕过程中饲料投料问题,根据家蚕养殖要求和人工饲料特点,模拟手工刀切动作,设计了一种人工饲料养蚕给料装置。该装置采用曲柄滑块、曲柄摇杆及单向传动机构,实现刀具往复切削和单向步进送料动作协同。对该装置的传动机构展开设计与分析,确定影响其工作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饲料含水率、饲料块高度、输送带步进距离。建立虚拟样机并进行运动仿真,获得刀具位移和摇杆摆角曲线。以投料均匀度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试验方法,开展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优化参数组合为饲料含水率62%、饲料块高度40 mm、输送带步进距离6 mm,投料均匀度为90.7%。研究结果可为人工饲料养蚕给料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养蚕设备 给料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家蚕日龄识别模型
7
作者 田丁伊 石洪康 +2 位作者 祝诗平 陈肖 张剑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6,共8页
家蚕日龄的准确识别有助于精准饲喂和动物福利,因此为准确识别家蚕生长时期中3龄第1天至5龄第7天,共14个日龄,在实际环境下采集特定家蚕品种,构建以14个日龄为单位的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Moga-ResNet,该方法在经典残... 家蚕日龄的准确识别有助于精准饲喂和动物福利,因此为准确识别家蚕生长时期中3龄第1天至5龄第7天,共14个日龄,在实际环境下采集特定家蚕品种,构建以14个日龄为单位的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Moga-ResNet,该方法在经典残差神经网络ResNet50的基础上,引入多阶门控机制以获取日龄图像的显著性特征。通过在同一个家蚕日龄数据集上开展模型训练与测试得到,Moga-ResNet的识别准确率为96.57%,F1值为96.57%,召回率为96.62%,与Swin Transformer、MobileNet v3、CSPNet和DenseNet四个经典模型的评价指标相比,Moga-ResNet在家蚕的日龄识别中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可以为开展家蚕精准饲喂和数字化管理相关工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日龄识别 多阶门控机制 残差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作业下多机协同任务分配优化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丽 侯兴华 +2 位作者 陈行政 王五一 周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9,共9页
任务分配方式对农业机械作业油耗影响显著。在多机协同多任务分配过程中,与将完整田块作业任务分配给单台农业机械相比,拆分各任务田块作业量并采用多农机协同作业能进一步降低作业油耗。为实现农业机群高效节能协同作业,该研究以深松... 任务分配方式对农业机械作业油耗影响显著。在多机协同多任务分配过程中,与将完整田块作业任务分配给单台农业机械相比,拆分各任务田块作业量并采用多农机协同作业能进一步降低作业油耗。为实现农业机群高效节能协同作业,该研究以深松作业为例,首先系统地分析机群协同作业过程油耗;然后建立以农机作业量为优化变量、以最低机群油耗和最短整体耗时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INSGA-Ⅱ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最后基于实际深松作业案例,分析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NSGA-Ⅱ算法相比,INSGA-Ⅱ算法可降低4.35%机群油耗及4.51%整体耗时;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根据本文模型进行多机协同任务分配可降低5.51%机群油耗及42.65%整体耗时。研究结果可为无人农场多任务多农机作业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油耗 任务分配 多机协同 INSGA-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肉3D打印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蔡维 王羽 +1 位作者 高艳娥 李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4-264,共11页
为提高植物蛋白肉3D打印品质,该研究探究了3D打印工艺参数对植物蛋白肉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打印速度、喷嘴高度和挤压流量等3D打印工艺参数对植物蛋白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试验设计... 为提高植物蛋白肉3D打印品质,该研究探究了3D打印工艺参数对植物蛋白肉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打印速度、喷嘴高度和挤压流量等3D打印工艺参数对植物蛋白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试验设计,分别建立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的多元回归拟合模型,提出基于多目标烟花算法的植物蛋白肉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的3D打印工艺参数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打印速度为49.06 mm/s、喷嘴高度为1.21 mm、挤压流量为80.75 mm3/s时,植物蛋白肉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分别为43.14 N、2.78 mm、75.92 mJ,与鸡肉品质相似度最高。优化结果与验证性试验结果相比,硬度相对误差为2.21%、弹性相对误差为5.48%、咀嚼性相对误差为2.52%。该研究通过3D打印工艺参数的优化改善了植物蛋白肉的品质,可为高品质植物蛋白肉研究与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优化 植物肉 3D打印 植物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自然环境下桑树枝干识别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任浩 李丽 +2 位作者 卢世博 陈静姚 张云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88,共7页
在复杂自然环境下完成桑树枝干识别是实现桑叶采摘机智能化的关键部分,针对实际应用中光照条件变化多、桑叶遮挡和桑树分枝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自然环境下桑树枝干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旋转、镜像翻转、色彩增强和同态... 在复杂自然环境下完成桑树枝干识别是实现桑叶采摘机智能化的关键部分,针对实际应用中光照条件变化多、桑叶遮挡和桑树分枝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自然环境下桑树枝干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旋转、镜像翻转、色彩增强和同态滤波的图像处理方法扩展数据集,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通过Resnet50目标检测网络模型以及相机标定获得照片中所需的桑树枝干坐标,通过试验发现当学习率设置为0.001,迭代次数设置为600时模型的识别效果最优。该方法对于复杂自然环境中的不同光照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对存在多条分支以及被桑叶遮挡的桑树枝干进行识别并获取坐标信息,识别准确率达到87.42%,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采摘 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