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人群L1椎体兴趣区域选取范围及位置对CT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礼鹏 何沛峰 +9 位作者 袁浩 周庆忠 叶飞 康建平 陈赞 罗国兴 宁文杰 闫吉元 冯大雄 雷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5-723,共9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群体L1椎体兴趣区域选取范围及位置对CT值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行腰椎CT扫描及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的55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36例,年龄45~85岁(66.5±... 目的:分析中老年群体L1椎体兴趣区域选取范围及位置对CT值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行腰椎CT扫描及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的55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36例,年龄45~85岁(66.5±9.7岁).收集患者CT图像资料和DXA测量的L1椎体骨密度.重建L1椎体,分别在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三等分截面中部选取面积为50mm2、200mm2、400mm2的兴趣区域测量CT值.重建L1椎体内松质骨并测量CT值.以组内相关系数评估CT值测量的一致性.根据兴趣区域选取面积和位置进行分组,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CT值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再进行兴趣区域同面积不同部位、同部位不同面积CT值多重比较.观察多重比较的结果,将同条件下统计学差异结果的兴趣区域组的平均CT值与松质骨CT值比较分析、与DXA测量L1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值测量具有可靠的测量者内一致性和测量者间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0.8,P<0.001].兴趣区域选取面积和位置对CT值影响交互效应显著(F=3.28,P<0.05).兴趣区域选取同位置不同面积多重比较:横断面3部、冠状面3部和矢状面左右1/3部,兴趣区域50mm2与200/400mm2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兴趣区域200mm2与400mm2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矢状面中1/3部,兴趣区域50mm2、200mm2、400mm2相互之间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兴趣区域选取同面积不同部位多重比较:兴趣区域50mm2,横断面/矢状面3部、冠状面前1/3部CT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横断面/矢状面3部、冠状面前1/3部与冠状中后1/3部有显著性差异(P<0.05);兴趣区域200mm2,横断面3部、冠状面前1/3部、矢状面左右1/3部相互无显著差异(P>0.05),横断面3部、冠状面前1/3部、矢状面左右1/3部与冠状面中后、矢状面中1/3部有显著性差异(P<0.05);兴趣区域400mm2,横断面上下1/3部、矢状面中右1/3部、冠状面前1/3部相互无显著差异(P>0.05),横断面3部、矢状面中右1/3部相互无显著差异(P>0.05),冠状位中后1/3部、矢状面中1/3部相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位中后1/3部、矢状面中1/3部与冠状位前1/3部、矢状面中、右1/3部、横断面3部CT值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横断面中1/3部与冠状位前1/3部CT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比较差异情况,将50mm2椎体前部CT值与L1椎体松质骨CT值无明显差异(P>0.05),50mm2椎体前部CT值与DXA测量L1椎体BMD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中老年人群中,L1椎体兴趣区域选取位置和面积能影响CT值测量结果,兴趣区域选取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前1/3部50mm2时CT值更能准确反映松质骨骨密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CT值 三维重建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