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18~40周低风险胎儿直肠壶腹部内径与孕周的相关性及参考值探索
1
作者 张玉麒 周克松 +4 位作者 张士权 唐磊 谢恩秀 廖洪泉 杨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2-888,共7页
目的探讨宜宾地区妊娠18~40周低风险胎儿直肠壶腹部内径与孕周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五人民医院、宜宾市妇幼保健院、宜宾市翠屏区妇幼保... 目的探讨宜宾地区妊娠18~40周低风险胎儿直肠壶腹部内径与孕周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五人民医院、宜宾市妇幼保健院、宜宾市翠屏区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建档并规律接受Ⅰ、Ⅱ、Ⅲ级产前超声筛查的妊娠18~40周低风险单胎孕妇1103例。通过产前超声测量胎儿直肠壶腹部内径(包括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采用Shapiro-Wilk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使用SPSS的“重叠散点图”功能制作胎儿直肠壶腹部内径与孕周变化的散点图,百分位数计算通过SPSS的“探索”功能进行,参考值范围使用P5、P10、P50、P90和P95进行描述。结果妊娠18~20周胎儿直肠壶腹部显示率为61%;妊娠21~37周显示率为100%;妊娠超过37周的显示率为96%。胎儿直肠壶腹部内径随孕周增加而增大(r=0.925~0.94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超声评估胎儿直肠壶腹部内径参数与孕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建立的妊娠18~40周低风险胎儿直肠壶腹部内径参考值范围,可能为宜宾地区产前诊断胎儿直肠肛门疾病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不同孕周 直肠壶腹部 参考值范围 相关性 宜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环境下NLRP3信号通路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的肝细胞焦亡
2
作者 罗善玉 朱强 +4 位作者 闫玉翡 纪宗红 邹华杰 张瑞霞 巴应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26-2033,共8页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NLRP3信号通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24只6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氧对照组(A组)、低氧NASH模型组(B组)、低氧NASH模型+NLRP3抑制剂组(C组)、低氧NASH模型+Caspase-1抑制剂...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NLRP3信号通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24只6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氧对照组(A组)、低氧NASH模型组(B组)、低氧NASH模型+NLRP3抑制剂组(C组)、低氧NASH模型+Caspase-1抑制剂组(D组),6只/组。小鼠在模拟海拔5000 m的低压氧舱中饲养6周。A组小鼠喂食基础饲料,B、C、D组小鼠喂食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饲料,其中C、D组小鼠分别每隔1 d腹腔注射NLRP3抑制剂(20 mg/kg)、Caspase-1抑制剂(25 mg/kg)。实验终点时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检测小鼠血清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Masoon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1β、IL-18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NLRP3、Caspase-1、IL-1β、消皮素D(GSDM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小鼠血清FBG、TC、TG、ALT、AST水平均增加(P<0.05);肝脏脂质含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沉积均增加;肝脏组织NLRP3、Caspase-1、IL-1β、GSDMD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P<0.05);肝组织线粒体肿胀严重,嵴断裂,基质局部溶解、空泡化,部分线粒体外膜破裂,胞浆中可见部分核糖体丢失,核膜模糊,部分粗面内质网扩张成囊状。与B组相比,C、D组小鼠血清TC、TG、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脂质含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沉积均显著减少;肝脏组织NLRP3、Caspase-1、GSDMD、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肝组织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化程度减轻,部分线粒体外膜破裂,胞浆中可见部分核糖体丢失,粗面内质网形态结构正常。结论低氧环境下,NLRP3信号通路在促进NASH肝细胞焦亡中起关键作用,而通过抑制该通路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炎症,为NASH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细胞焦亡 NLRP3炎症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L1椎体兴趣区域选取范围及位置对CT值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礼鹏 何沛峰 +9 位作者 袁浩 周庆忠 叶飞 康建平 陈赞 罗国兴 宁文杰 闫吉元 冯大雄 雷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5-723,共9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群体L1椎体兴趣区域选取范围及位置对CT值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行腰椎CT扫描及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的55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36例,年龄45~85岁(66.5±... 目的:分析中老年群体L1椎体兴趣区域选取范围及位置对CT值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行腰椎CT扫描及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的55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36例,年龄45~85岁(66.5±9.7岁).收集患者CT图像资料和DXA测量的L1椎体骨密度.重建L1椎体,分别在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三等分截面中部选取面积为50mm2、200mm2、400mm2的兴趣区域测量CT值.重建L1椎体内松质骨并测量CT值.以组内相关系数评估CT值测量的一致性.根据兴趣区域选取面积和位置进行分组,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CT值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再进行兴趣区域同面积不同部位、同部位不同面积CT值多重比较.观察多重比较的结果,将同条件下统计学差异结果的兴趣区域组的平均CT值与松质骨CT值比较分析、与DXA测量L1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值测量具有可靠的测量者内一致性和测量者间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0.8,P<0.001].兴趣区域选取面积和位置对CT值影响交互效应显著(F=3.28,P<0.05).兴趣区域选取同位置不同面积多重比较:横断面3部、冠状面3部和矢状面左右1/3部,兴趣区域50mm2与200/400mm2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兴趣区域200mm2与400mm2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矢状面中1/3部,兴趣区域50mm2、200mm2、400mm2相互之间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兴趣区域选取同面积不同部位多重比较:兴趣区域50mm2,横断面/矢状面3部、冠状面前1/3部CT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横断面/矢状面3部、冠状面前1/3部与冠状中后1/3部有显著性差异(P<0.05);兴趣区域200mm2,横断面3部、冠状面前1/3部、矢状面左右1/3部相互无显著差异(P>0.05),横断面3部、冠状面前1/3部、矢状面左右1/3部与冠状面中后、矢状面中1/3部有显著性差异(P<0.05);兴趣区域400mm2,横断面上下1/3部、矢状面中右1/3部、冠状面前1/3部相互无显著差异(P>0.05),横断面3部、矢状面中右1/3部相互无显著差异(P>0.05),冠状位中后1/3部、矢状面中1/3部相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位中后1/3部、矢状面中1/3部与冠状位前1/3部、矢状面中、右1/3部、横断面3部CT值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横断面中1/3部与冠状位前1/3部CT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比较差异情况,将50mm2椎体前部CT值与L1椎体松质骨CT值无明显差异(P>0.05),50mm2椎体前部CT值与DXA测量L1椎体BMD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中老年人群中,L1椎体兴趣区域选取位置和面积能影响CT值测量结果,兴趣区域选取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前1/3部50mm2时CT值更能准确反映松质骨骨密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CT值 三维重建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